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日常開示

2023年10月27日    星期五     第1示 總第4040示

識心的認知達到什麽程度才能叫作智

識心對法的認知分爲不同的層次或者是程度,有嚴重煩惱遮障的認知往往都是邪知邪見,煩惱遮障稍微輕一些的認知有時候是正確的,但只是相對於從前錯誤的認知而言,還不是完全正確的,其知見只是往正確的方向扭轉了一些,識心有了一些慧力,但還談不到智。智是沒有煩惱遮障以後的正確認知,因爲沒有煩惱遮障,識心的認知沒有煩惱染污性,能很明顯的顯露出清淨智慧性,造作的都是善業和清淨之業,不會造作惡業,這時候的智幾乎沒有錯謬,或者錯謬極少,值得信任和依賴,這時候才能叫作智。

佛陀臨涅槃的時候曾經囑咐後世衆生,要依智不依識,這個智不是普通的智慧的智,也不是剛剛証果和明心以後生起的無生忍的智,而是沒有煩惱遮障的無生法忍的智,是轉識成智以後的智,是道種智的智。剛剛証果和明心,智慧雖然比凡夫深一些,但因爲有煩惱遮障,智慧還是比較淺薄,心地染污也比較明顯,有時候也會因爲煩惱而造作一些惡業,這就不是智了,所以對法的認知只能叫作慧,不能稱作智。只要結果有違害作用,都是不智的,不能稱作智;結果都是善的,其行爲才是明智之舉,才可以稱作智,才可以依賴。

凡夫的心識所思所想都屬於識性,依靠煩惱的慣性而生起的了別和抉擇作用都屬於識性,沒有智。証果和明心沒有斷除煩惱的賢人,所思所想有了一定的智慧,識心的慧力增強叫作慧,但還不是智,大體上還屬於識性範疇,不能完全依賴和依靠。所以很多人學了一些法就認爲自己如何如何的殊勝和超勝,這都屬於識性的認知範圍,錯誤的成分所佔的比重還是很大的,所以就不要太信己意了,這樣的自信差不多就是誤信,是慢心所引發的結果。很多人自己所認爲的不疑也不是真的不疑,智慧不足的時候,有疑也反觀不出來,自己認爲的事實往往也不是事實,是錯誤判斷而已。


——生如法師開示
(佚名編輯)
上一篇上一篇

不因心念而能圓明了知的是哪個識心?

下一篇 下一篇

怎樣才是依智不依識?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