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若蘭的觀行:這幾天遇到一件不公平的事,於是就開始觀行。公平沒得到,起嗔心,是法執(執著槼則)。爲何執著槼則呢?就是要讓自己的利益不受損,這是要滿足貪心。色受想行識都是空的,還貪個什麽?
觀行時,開始意識參與多一些,後來到最後一句,意識思維不動了,只有一個單純的覺知在,這時看到一個意象:“我”,一個身體輕飄飄的半虛化在那裡。後來那個半虛化的意象也不存在了,只有一種輕飄飄的感覺,直到結束。觀行結束後,再想這件事,發現内心很平靜。每當現實中有牽動情緒的事,就抽出空來觀行。越觀行越發現自己的意根問題可真多,我執深重。
點評:君若蘭的觀行很到位,說明智慧很好,慧強,不知道禪定是不是與慧一樣強,我感覺是稍微弱一些。不過照此速度,禪定會很快再增強的,直到出現三昧的時候,修行就是個很大的轉機,好好把握見道可期。
每個人的貪嗔癡都有一個源起,也就是根源,這個根源是什麽呢?就是我,由於有我見,爲維護自我,滿足自我,就會自動生起貪嗔癡。所以貪嗔癡的現象從客觀上反應出了心中的我見和我執,即使初果二果人已經斷除了我見,但是還沒有斷徹底,那麽貪嗔癡煩惱雖然降伏了,卻沒有根除,在初禪定以後,到了三果的時候,才根除了貪嗔煩惱,但還有癡煩惱沒有根除。這個癡是指對三界内的法的癡,不是指對大乘法的癡。
對於貪嗔癡煩惱的降伏和斷除,必須是在有效觀行之後,尤其是三昧生起來之後,效果非常明顯,不用意識強行壓制煩惱,煩惱自然不起。在觀行過程中,意根一旦明了五蘊身心的虛假不實,思想觀念改變,於是就不把色身當回事兒了,對欲界的粗重的貪自然不現前,衣食住行等等六塵境界自然會逐漸無心,不挑剔不在意不追求,嗔心也自然得到降伏,對一切都感覺無所謂,一句無所謂就化解了許多的糾葛。
修行就是用理論來指導實際的,實際就是五蘊當下的每個環節,每個身口意行,修的就是身心身口意行,這是最終的落腳點,最終的目標。觀每個人的修行效果,就要觀其身口意行,觀其五蘊活動中的每個細節,細節決定成敗,決定成效。爲什麽觀察五蘊細節和身口意行呢?因爲思想觀念決定了身口意行,決定了五蘊活動的細節,理論落實到位了,觀念才會轉變,理論落實不到位,那僅僅是理論而已,沒什麽好談的。
1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