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日常開示

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第1示 總第4377示

怎樣觀行才能見道?(意根訓練篇)

楞嚴經第五卷原文:(周利槃陀迦)佛湣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刹那。其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住佛座下。印成無學。佛問圓通。如我所証。返息循空。斯爲第一。

釋:佛教周利槃特迦安居一處,調出息和入息,調的同時就是觀察出入息。周利磐陀迦觀出入息的時候,觀到最後觀察出自己的出入息非常微細,微細到快要斷了。還觀察出出入息的産生、暫留、變異和滅去的細微過程,甚至能覺察出出息和入息都是刹那刹那運行的,也就是入息出息是一刹那一刹那的過程,不是連續不斷的完整的過程,是可分割的機械化的過程和程序,是組合拼湊起來的。

到這個時候,就豁然發現出入息是空的虛妄的,不是真實的。於是周利磐陀迦的心豁然開朗,頓悟了自身五蘊是空的無我的,再也不被這些生滅法障礙了,當即煩惱斷盡,証得了四果大阿羅漢。周利磐陀迦的觀行體會是反觀出入息的來去處,直至發現來處空、去處也空,出入息生住異滅的全部過程都是空的,了不可得。

觀出入息是觀呼吸過程中的後一部分,觀呼吸最開始部分是觀從鼻孔出入的氣,這部分比較粗,容易觀。等到氣入到身體裡以後,漸漸變成了與脈絡相連的息,這部分就比較微細了,甚至非常微細的息有可能與鼻孔的呼吸氣不相關了。是身體本身自動的息脈運行,哪管呼吸停止了,沒有外在的氣從鼻孔進入身體裡了,這個息脈仍然會緩慢地微微地運行,這是四禪呼吸停止的境界,而人卻不會死。那麽息是如何發起來的呢?人的身體有毛孔,外邊的氣會通過毛孔進入身體裡面,再變成息,促使身體血液流動,以維持生命活動基本的需求。

如果不是在四禪定裡,這麽點的氣息是推動不了血液快速流動的,身體所需要的血液養料供應就不充分,就會感到憋悶受不了。四禪定是捨念清淨定,沒有心念,就不用消耗那麽多的氣血,毛孔呼吸提供的養分足夠用了。

息的大本營在丹田處,由丹田向全身運行,觀出入息主要就是觀丹田這部分的息,丹田一起一落就是一息,精力充足心更細的時候,就會隨著息運行到全身而觀全身的息。息有粗有細,有急有緩,觀的時候只淡然、疏離、客觀地感受息的運行情況,不加任何心思和想法。待到禪定加深,心思非常細膩以後,就會觀察出息的運行非常微弱緩慢了,是一段一段運行的,前後連接不是那麽緊密,好像是拼湊起來的,感覺不那麽真實了。

這就好像觀火圈一樣,平時看火圈是火圈,不知道是一隻火把快速搖動形成的,根本沒有什麽火圈,這是錯覺,是看錯了的感覺。待到心細了以後,仔細觀察,就發現哪裡是什麽火圈,就是火把沿著固定圓形軌道的一點位一點位的移動。於是豁然開朗,心下大悟,根本沒有火圈,火把也是空的,心順時就空了,解脫了,從此不再被火圈束縛,每天不用再圍著火圈轉來轉去,不得消停。

觀出入息,以及觀一切法都是這個原理,觀到最後就會發現根本沒有其事其物其人其法,都是空的,這樣就見道了。只要如實的觀察出法的生住異滅,一下子就能見道。在明白觀行所指的方向,掌握正確的觀行方法,功夫修到位,見道是不難的。難在心不在修道上,對世俗法仍然看重和執著,不肯放下,思想觀念起決定作用。

衆生由於愚癡,心很粗糙,沒有禪定力,看什麽都是錯覺,看世間一切法就是一切法,真真實實,絲毫不懷疑,所以才去拼命地不斷地抓取一切法,弄得頭破血流,傷痕累累,甚至付出生命,卻仍然頑強地去拼,美其名曰叫作努力奮鬥,叫作胸懷大志,叫作積極進取,叫作有事業心,叫作有理想有責任有擔當,爲了那些根本無有其人其事的空法,付出一切代價,真是蠢得沒話可說。


——生如法師開示
(佚名編輯)
上一篇上一篇

鏇見循元就是意根圓通法門(意根訓練篇)

下一篇向後翻

等待上傳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