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觸六塵,生六識,六根和六塵合起來就是十二入。六根指勝義根,在後腦勺那裡,五個勝義根再加上意根,就是六根,也叫作内六入。六塵就是内五塵,再加上一個法處所攝色,就是内六塵,也叫作外六入。内六入與外六入合起來叫作十二入。其中根與塵肯定是在一起的,内六塵是出生在後腦勝義根裡的,與六根相觸。根塵在一起,才能相觸,觸之後,意根作意,第八識才能産生六識。
根塵相觸,就是說根塵肯定在一起,在哪裡呢?五個勝義根在後腦部位,那麽五塵就要在後腦勝義根處顯現出生,内五塵肯定在後腦勝義根那地方産生出來,所以根塵相接觸就在一起了。根塵接觸以後,第八識就産生五識,同時依五塵而有的法塵也在後腦勝義根處,與意根相觸,第八識同時也會把意識産生出來,與五識同時分別六塵,這叫作五俱意識。
六根觸六塵,六識被生出來以後,三者再和合相觸,那就是六識依著六根再觸六塵,就能了別六塵。根和塵一直在相觸著,如果根和塵不相觸,六識就要滅去。然後六識再觸六塵,觸了六塵以後,就有了領納性,領受、接受了六塵,受心所出現了。接受了六塵以後,六識就了別了六塵,執取了六塵,想心所就出來了。
了別六塵以後,六識就開始思量,思量不清楚,再重新作意,對六塵再生起作意。作意以後,又了別,又感受,這時候的感受,就有了苦樂憂喜捨的受覺出來了。一開始的受是領納、接受,接受了以後,就相當於把六塵取過來,然後才知道是什麽六塵,這個接受代表取過來。再以後的受,就有情緒的色彩出來了,苦樂憂喜捨的感受就會生出來。
感受出來以後,如果感受不清楚,再取相了別,想心所還會生出來,想心所生出來以後了別,又開始思量。思量不清楚,重新再接觸,觸了以後,再了別,或者再去想,或者再接著感受,這樣了別、感受以後再思量,直到最後,把這件事情思量清楚了,了別明白了,六識就生起了決定心,意根了知,也會生起一個決定心,就要開始造作了,這就是思心所。
六識了別的内容也要傳遞給意根,意根同時也會對六識了別的六塵境界,生起五遍行心所法的運行,出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動。最後意根生起一個決定心,決定要如何如何造作的時候,第八識了別到,就根據意根的思量決定,和祂作意的法,配合著運行。因爲第八識要知道意根作意於什麽,作意哪一方面的法塵,知道以後,第八識才能在那一法塵上,現起六識。六識現起來以後,就開始造作身口意行了。
如果意根還思量不明白,那意根就會再接著觸,接著作意,接著受,接著了別,最後再思量,再作決定。沒作決定之前,五遍行心所一直在來回來回的運行著,祂的順序可能不是按照作意、觸、受、想、思的順序,也可能顛倒。有可能觸在前,了別在後,也可能觸在前,受在前,了別在受的後面。也許了別了以後,再有受,受和了別再不清楚,就再接著思量。思量再不明白,再接著觸,再接著感受,再接著了別。
這樣哪個心所在前,那就不一定了,這裡的順序就要打亂。一開始是作意,作意肯定在種子位,在種子位時,對應著那個法塵生起作意,然後識種子生出來,就在那法塵之處,意根就接觸法塵,作意那個法塵,種子就生到那個法塵上去,形成識心。和那個法塵相觸,是先作意,後生種子,種子出來以後形成識心了,才能觸法塵。
觸了以後就領納,領納以後就取相了別,了別之後就思量。思量不明白再接著觸,觸之後就有領受感受,或者這時候再去作意,然後再有了別性。再有觸,再有了別性,這裡後邊的心所的順序就會打亂,一開始的順序就按照作意、觸、受、想、思那個順序,五遍行心所法運行就是這樣的。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