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若學習真如實觀者,思惟心性無生無滅,不住見聞覺知,永離一切分別之想,漸漸能過空處、識處、無少處、非想非非想處等定境界相,得相似空三昧;得相似空三昧時,識、想、受、行粗分別相不現在前。從此修學,爲善知識大慈悲者守護長養,是故離諸障礙,勤修不廢,展轉能入心寂三昧;得是三昧已,即複能入一行三昧;入是一行三昧已,見佛無數,發深廣行心,住堅信位。
釋:如果學習真如實觀的人,要思惟無視本來的心性不生也不滅,不住在見聞覺知上,對世俗境無見無聞無覺無知,永遠離於一切分別境界之念想。認識到這樣的真實心性之後,七識心念逐漸空淨,禪定逐漸轉深,進入四禪之上的外道定中: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無想定和非想非非想處定,証得相似空三昧。
相似空三昧,以定境爲主爲上,智慧上還沒有証得真如空性,是意識由於對空性的認知,心清淨寂靜,壓伏住了意根得到的一種定境,意根並沒有空,是意識單獨認識的空。這也是一種三昧,有定有慧,只是慧力還不足。所以只是意識的受蘊想蘊行蘊的粗略的分別沒有了不現前了,但細微的受想行蘊的分別還是不斷的出現。
修到這種境界以後,明裡暗裡就會有善知識和諸佛菩薩來守護,就會增長養護自己的善根。能讓自己的修行避開業障的遮擋,能一直精勤修行下去,不會半途而廢。
這樣繼續用功之後,就會逐漸進入到真正的空性中,見到那個空空寂寂的心,從而証得心寂三昧。這是在相似空三昧的基礎上,繼續深入觀行參究,慧力又進一步增強,觀行空性心的智慧也更深入究竟了,意根受熏成功,心空寂靜,進而出現心寂三昧,般若智慧具足了。
証得心寂三昧以後,就會進入一行三昧當中,心心念念時時處處見自性佛,見十方諸佛,也就是能見所有衆生如來藏,明了所有衆生的如來藏在五隂身上的起用,從而發起甚深廣大的菩薩行,住在堅固的對三寶深信位,而不退轉。如果是通過念佛証入一行三昧,在相上就會看見十方諸佛在自己面前立,這是獨影境,別人看不見,只能自己見,處於甚深三昧中,行走坐臥都在定中,明了本心,有般若智慧。
修道明心証悟,需要經過這三種三昧,沒有禪定是不可能明心証悟的,第一層次的三昧也不會出現,意識的粗分別相都斷不了,心攀緣不定,降伏不了意根,與相似空也不相應。可是卻有很多人還沒有修到第一層次的相似空三昧,就認爲自己悟了,真是把自己誤了。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