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日常開示

2020年03月27日    星期五     第1示 總第2238示

《楞嚴經》中五十隂魔境界

原文: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當住此處。入三摩提。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爲。色隂區宇。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複幽黯。名色隂盡。是人則能。超越劫濁。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爲其本。

釋:佛說:阿難你應當知道,你坐在道場當中,把一切的思想念頭都消除了,念頭如果滅盡了,沒有任何念頭的識心,對於周圍的一切法卻很明了,不管是動還是靜都不會動搖,不管是記憶還是遺忘都是一樣,沒有念頭。住在這樣的境界就會入到三摩地中,就像眼睛明亮的人能看清一切境界,卻處於非常黑暗的環境裡,識精非常精明清淨,心卻見不到如何光明。這叫作色隂區宇,被色隂所遮擋著,不見物色,不能突破色隂,如果能突破,黑暗就不會成爲見色的遮障了。

如果眼目開明,朗照一切,十方世界就會洞然明朗,再也沒有幽暗,一切色法都會顯現在眼前,這叫作色隂滅盡,沒有遮障了,這個人就能超越劫濁。觀察處於色隂區宇之内的人,爲什麽不能突破色隂能被黑暗遮止,就是因爲有堅固的妄想,妄想色隂爲真實不可壞的法,堅固的執著不捨。

原文:阿難。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間。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爲聖証。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釋:阿難,你應當在這種境界當中,再精細的參研,微妙的四大不再互相密切聯結不可分,四大松散之後一瞬間,身體就能沖破阻礙,不被四大所侷限。這種情況是識精流注到境界上産生出來的,這是暫時的識心功用,並非証得了什麽聖人的境界。沒有証得聖果,不把生滅的識精當作聖心,這樣的情況介紹好境界;如果認爲自己証得了聖果成爲了聖人,把識精當作不生滅的聖心,就會受到衆多的魔擾。

閲讀佛經要前後文對照連貫的看,不能截取某一段落某幾行字,就執取其中的意思,這樣容易斷章取義,誤解佛法。這段既然是在講五十隂魔的内容,就是指修定當中的各種虛妄境界相,非真實境界,不應該把裡面的修定境界執爲真實而究竟,對這種境界不要生起執著心,免得入於魔境,不能自拔。

這裡描述的都是禪定境界,而禪定境界就是意識心的境界,不是真心的境界,因此也就不是明心開悟的境界。這段都是描述打坐即將沖破色隂區宇的禪定境界,五隂意識心還在色隂裡,沒有超出色隂和受隂的侷限。因此佛說,不能把這種境界,當作聖証的聖境界,所以這不是開悟境界,應該再接續往下修行,不要執著此境界爲真實,如果執著就要入魔。這是整個段落的大致意思,並沒有涉及到明心開悟,外道也都能修到這種境界,不足爲奇。

修定顯現出來的境界是意識心的妄想境界,是暫時而有的禪定境界,不管意識心多麽清淨,盡管沒有念頭,沒有妄想,仍然是禪定當中的意識心,外道都能修到這種境界。因此佛再三叮嚀,不要作聖解,這沒有什麽了不得的,不要執著爲明心開悟的成聖境界,否則就要著魔。

佛經的語言稍微晦澁一些,比較難懂,因此誤會都是難免的,所以大家不要輕易的認爲自己所理解的一定是正確的,那都不一定。爲什麽學佛修行禪定容易著魔呢?因爲執著某種境界爲聖,取著某種境界爲真實,有執念就會容易入魔,心要發狂。佛陀說過,凡所有境界都是虛妄。所有的境界都是意識心的境界,真心沒有境界,寂靜極寂靜,祂不管你打坐不打坐,不管你清靜不清靜,不管你有念與無念,什麽都不管,無論怎樣祂都依然故我,這是多麽清淨的一顆心。

修行越關鍵之處,越有魔來干擾,越殊勝之處,越有魔來干擾,修行層次越高,干擾越大,修行無關痛癢的反倒沒有魔來干擾。所以修習越關鍵的法,修習越深的法,越要小心謹慎。尤其是有人喜歡神通,魔就會給你神通,然後被魔控制,不脫魔掌。楞嚴咒就是護身符,一定要常常唸誦,會背更好,魔拿你沒辦法。學佛人如果都能唸誦背誦楞嚴咒,魔王就會退出娑婆世界,佛法就會延續下去,楞嚴經不滅。

——生如法師開示
(佚名編輯)
上一篇上一篇

楞嚴經第十卷行隂的幽隱妄想

下一篇 下一篇

覺觀之義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