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日常開示

2018年03月06日    星期二     第4示 總第162示

六識的五遍行心所法如何運作(四)

五遍行心所法的運行真實情況,可以用一個譬喻來說明。譬如有一個畫師在畫畫,五遍行心所法可以比喻爲畫師,心所法所了別的六塵境界,就比如畫師所畫的山水畫。畫師要畫畫臨摹時,先要看眼前所臨摹的風景,當他抬頭看眼前的風景的時候,就是作意於眼前的風景,他把眼識轉移到風景上,相當於把注意力引到眼前的風景上面,然後引出下一步的觸和取相的心行。畫師看風景就是作意,作意之後就觸了風景,觸了風景之後就有受;這時的受,一般是領納之義,是把六塵境界給領納過來,並接受了境界。

這個時候還沒有帶情緒化,不含有苦樂憂喜捨等等情緒,也不認爲眼前的山水很美,很壯觀,也不會認爲眼前風景很淒涼而生出内心感觸來。因爲還沒有開始了別和取相,只是單純的把境界接受過來。接受過來以後,再加以了別,了別就是想,他就能知道這是什麽,這就取了相,取了境界。取了境界相之後,眼睛收回來心中憶持作想,把山水境界牢牢地記在心裡,就決定要如何臨摹了,這就相當於思心所的運行。山水境界記在心裡以後,就在畫板上開始描摹,描摹的這些動作就相當於思心所的造作,已經生起了身口意行。

畫師臨摹了一會兒,再往下就不知道如何畫,因爲心中的影像模糊了,就要再抬頭看眼前的風景。這就是再作意了,再觸風景,觸了以後,他就又領納領受,這時就有情緒化的感受,覺得眼前的山水是如此如此的秀麗和壯觀,内心裡面的詩情畫意就出現了,這種感受在最開始描摹的時候可能就有。領受了境界以後他要再了別,了別以後再思考該如何描摹。思考了以後就開始再次描畫,這一系列的行爲造作的過程,就相當於作意、觸、受、想、思五個心所法的反反複複的運行過程。

作意以後,就觸了境界,觸了境界之後就是受,受之後是了別,了別的不清楚就再觸;他可能不再作意,因爲他一直都看著眼前風景,注意力並沒有轉移到別處去,他就再接著觸,這時他可能也不用再另外去觸,因爲他一直在觸境界,並沒有離開過眼前的境界。觸了境界以後再領受,這時也可能不用再領納境界,因爲他一直都在領受境界,就直接生起了想心所,反反複複地進行了別和思量。這一系列的行爲在持續不斷地造作,一直到把這幅山水畫描摹完成爲止,這就相當於六識已經完全了知,作出最後的抉擇,此事就算結束,五遍行心所在這個境界上的運行就算完了,身口意行造作完畢,這幅畫就臨摹完了。

五遍行心所法可以比喻爲畫師,他總是在接觸需要臨摹的山水境界,作意那個境界,了別那個境界,思考那個境界,然後按照所了別到的境界開始臨摹,六識的五遍行心所法也是類似於這樣運行的。

——生如法師開示
(佚名編輯)
上一篇上一篇

六識的五遍行心所法如何運作(三)

下一篇 下一篇

意根定的表現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