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是否是修到一定程度,對外界比較敏感了,容易覺察到別人的微妙惡意,就容易發脾氣呢?
答:因爲你本身身體氣機不暢,氣血淤堵不通的原因,導致情志不舒,就會産生負面情緒,看別人就會誤以爲別人有惡意,實際上不一定,這是自己内心情緒的投射和反應。因爲情志不舒,遇人遇事忍不住就想宣泄情緒,所以容易發脾氣。有些人有些時候性格脾氣容易受身體健康情況的影響,身體健康心情舒暢了,什麽壞情緒和煩惱都會消失了。
同樣的道理,人在快樂中才能心胸豁達,才能斷除煩惱,而禪定恰恰能産生快樂,能讓身心舒暢愉悅,因此就能讓煩惱斷除。定的深度層次不同,所産生的快樂程度也不同,斷除的煩惱層次就不同。未到地定和初禪定是不同層次的定,一個在欲界中獲得,一個在色界中獲得,在欲界未到地定中獲得的快樂程度低,所斷除的煩惱程度就淺,在色界初禪定中獲得的快樂程度高,斷除的煩惱程度就深。
爲什麽衆生在証果以後修到初禪定,才能斷除貪嗔癡根本煩惱呢?這是因爲初禪定是一心喜樂定,人處於此定中,内心非常喜悅而快樂,因爲那種超越欲界人間貪欲的樂,就把人間的貪欲、嗔恚、愚癡煩惱都拋棄了斷除了,這樣就証得了三果。
在未到地定中雖然不能斷除貪嗔癡根本煩惱,但會斷除欲界裡一部分見思煩惱惑,能夠斷除我見,得初果和二果。所以小乘的果位,不僅與無我的智慧有關,也與禪定和斷煩惱有關,有定有慧決定了煩惱必能斷除,煩惱與有無定慧關係密切,有定有慧則無煩惱,無定無慧則愚癡生煩惱。所以說斷我見証果了,那些見思煩惱惑也就消除了,身口意行清淨了,就不再去造作比較大的惡業,重大的惡業更不會再造作了。只要一個人仍然在世間裡造作比較大的煩惱惡業,身口意行染污,就可以斷定,此人沒有斷我見,沒有大小乘果,更不可能是地上菩薩,不管他嘴裡講法講得有多麽的天花亂墜、頭頭是道,只要言行有虧,染污稍微重一些,就可以斷定此人爲凡夫。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