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日常開示

2025年04月10日    星期四     第1示 總第4363示

思量“患得患失”成語的步驟(意根訓練篇)

第一步,深呼吸,把心靜下來,再靜下來,直到雜念漸少以至於無。

第二步,眼識盯著這個成語,意識明了大概,不作思惟分析,念不動,處於愣神、呆愣、發呆狀態中。這個過程相當於把成語的信息往意根裡傳送,就好比袋子裡的東西裝滿了,但還有東西要裝進去,就把袋子裡的東西往裡壓一壓,頓一頓,騰出空間再裝剩下的東西。而壓和頓,就是把東西從袋口送到袋子下面,送的越多,騰出的空間越大。袋口相當於意識,袋底相當於意根。

第三步,信息都傳遞給意根以後,意根開始處理信息。這時候要保持和延長髮呆、發愣和愣神兒的狀態,意識不動念,甚至要閉目以養神。

閉目是眼識意識閉目不見色,養的當然是意根這個神識。意根覺得應該休息,決定閉目不見色,二識聽從決定,就閉目了。若意根想見色,二識無論如何也不能閉目。若意識說這個色真好,再看一會兒,意根說那就看一會兒吧,於是二識見色不閉目。任何事都是意根作主作決定,雖然有些事是意識建議的,那也得意根同意意識的建議,再作主決定。二識一閉眼不造作,意根就不用費神關注見色這件事,就省下心思,或者去思量別的重要事情。

意識安定下來,信息都傳遞給意根以後,意根開始思量,無聲無息,無動無靜,靜得意識很難發現和感覺到祂的存在和運行,所以一般人都說意根是傻子和擺設,沒什麽實質的功能作用,而實際上五蘊最主要的功能作用都是意根的,意根起挑大梁的作用。

第四步,意根首先思量“患”這個字,意識不要去分析,要做到不干擾不添亂,不讓意根分神,也不要讓意根離開對成語的思量。保持意根不離應該思量的標的,是意識的工作任務,若完成不好,可能會影響意根的思量結果。若意根已經嫻熟於思量,則不用意識督促。意識不能急於出結果而去參與其中,絕對不能有思惟作用,否則意根無智慧可出,意識思惟出的結果不代表真正的智慧,不可用。

最初的時候,可能意識不會督促提點,意根也不會思量,二者都需要努力學習,過了這個階段,就能自如上路修觀了。意根思量了若干時間,知道患有過患、擔憂、害怕、計較的意思,到底是哪個意思,還要看後面的字詞再決定。於是就思量“得”這個字,由於得的含義太多,就把得失兩個字連起來一起思量,就圈定了得和失的含義,再思量得什麽失什麽,就知道是對五蘊世間法的財色名食睡、家親眷屬、權勢地位等等人間這些生滅的空法假法的計較執著。最後把四個字綜合起來思量,就知道患得是擔心得不到,患失是擔心得到的再失去,計較執著得很,什麽也看不破放不下,整整是一個我見我執在作祟,這是生死凡夫的心理狀態,好可憐。

最後再思量什麽呢?那要看各人的意根智慧和觀念了。意根應該回顧整個人生的得失,有智慧地思量出得失都不可得,得不到什麽,也失不去什麽,無事瞎折騰而已,實屬愚癡。當然大多數人的意根思量不到這一步,只要慢慢練習思量就好。

由於智慧不足,方法不熟練,禪定也不足,最初練習思量,可能非常慢,還不一定思量正確,但沒關係,總有熟練的那一天。意根一旦學會如理思量觀行,那個智慧就會汩汩而出,擋都擋不住。

從前注重意識聞思,廣學多聞,把時間都耗費在各種大部頭的唯識論著中的人,現在看來是不是吃虧了?幾十年用意識啃唯識論著,啃出什麽結果了?現在是不是應該回頭補補基礎,一步步著手實修了?但是有些人因爲習慣於意識的聞思,實修的時候,意識不肯老實安靜,對實修的障礙非常大,禪定很難修出來,觀行就談不到了。理論強盛的人,與那些注重實修,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人,修証功夫差距是很大的,人家幾年功夫就修出了三昧,已經是初果二果了,隨時隨地能証悟如來藏空性,而自己不僅理論沒有通,禪定還沒有個蹤影。

這一對比,就應該知道理論若不與實際相結合,空談往往誤國,理論若落不到實處,實証就難上天。實處是什麽處?實處是意根之處,是眼見之處,能接觸到事實真相之處,而意識是虛處,是耳聽之處,接觸不到事實真相之處。


——生如法師開示
(佚名編輯)
上一篇上一篇

在日常生活中訓練意根(意根訓練篇)

下一篇 下一篇

斷我見和參禪的次第問題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