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大王。應作是念。我當雲何。於人天中。得爲眼目。於長夜中。得爲照明。於愛河中。得爲船筏。於險難處。得爲導師。無依怙者。爲作主宰。自得度已。複能度他。自解脫已。令他解脫。自得安隱。令他安隱。自証涅槃。複令他証。大王。不應觀彼。現在世間。所受富樂。五欲自在。諸根如幻。境界如夢。謂於色境。聲香味觸。心生貪著。無滿足時。
阿羅漢所証的涅槃,是滅了色身五蘊以後再也不現起色身,灰身泯智,既不繼續修學佛法,也不利樂衆生,慈悲心薄,自己不想成佛,也不能帶領著衆生共同成佛。因此阿羅漢的無餘涅槃是不究竟的,最究竟的涅槃是佛所証得的無住處涅槃,永遠不捨棄一切衆生。菩薩們的心行和阿羅漢有所不同,雖然能入無餘涅槃而不入,生生世世在三界中修証佛法,不斷的自利,同時也利導衆生。所以菩薩比阿羅漢偉大,比阿羅漢慈悲,比阿羅漢有大智慧,比阿羅漢神通廣大。
佛苦口婆心的勸祂的父親,不應觀彼現在世間所受富樂和五欲自在,而於色境聲香味觸,心生貪著無滿足時,不要再貪著色聲香味觸法那些境界。心貪著五欲六塵時,是不容易滿足的,世尊的父親當了國王幾十年,享受著世俗的五欲樂,仍然不知其苦,不知出離。佛就勸導說,你不應該再貪著這個世間的富貴與快樂,因爲諸根如幻境界如夢。六根都是幻化的,眼根不要貪著色,耳根不要貪著聲,不要迷於五欲樂當中,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這些都是幻化的,六塵境界都如夢,並不真實,隨時都要幻滅。
佛爲什麽反反複複的勸導祂的父王?因爲有權有勢的富人很難度,他們長久的沉醉於五欲樂中,不容易自拔。而窮人過著貧苦的生活,深覺世間苦,遇見佛法就會自發勇猛精進學佛修行,除非福太薄者,爲了生活所計,而奔波於世俗生活中,無法學佛修行。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