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成唯识论选讲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论著讲解 更新时间: 2020-11-29 13:02:57 阅读: 4600

成唯识论第五卷讲解关于意根的心所法 

原文:未转依位。与前所说心所相应。已转依位。唯二十一心所俱起。谓遍行别境各五。善十一。如第八识已转依位。唯舍受俱。任运转故。恒于所缘平等转故。

末那心所何性所摄。有覆无记所摄非余。此意相应四烦恼等。是染法故。障碍圣道。隐蔽自心。说名有覆。非善不善。故名无记。如上二界诸烦恼等。定力摄藏。是无记摄。此俱染法。所依细故。任运转故。亦无记摄。若已转依。唯是善性。

释:未转依位,是指地前菩萨与凡夫,他们的意根,有十八个心所法,有染污。已转依位,是指从初地菩萨开始,意根的心所法有二十一个,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意根的心行已经与善心所相应。没有我见、我爱、我慢、我痴四烦恼。

未转依位,意根是无记性,已转依已,意根是善性。因为初地开始,意根已经转变成平等性智了,不是原来的染污识性,所以意根的心所染污性就转变了,由我性转变成无我性。而无我性,其智慧就广,心所就有五别境心所法:欲、胜解、念、定、慧。这个慧心所就比地前菩萨和凡夫的慧心所有所不同,智慧广大,能缘就宽广。有了五别境心所,意根的本事就增大了。

所以地上菩萨要根据自己的观行,观行自己的意根的心所法,来讲法,地前菩萨和凡夫,就不好理解,心行不同的缘故。

就比如天人依据他们自己的心来讲心的境界,我们人类就不好理解,心行不同的缘故。就好比人类说话,动物们不懂,因为心行不同的缘故。各有各的内心世界,不容易越界。所以佛法是唯信乃入、唯信乃知,信为道源功德母。无缘不能信,别人就没办法了。修行是一步一步地来,凡夫先断我见,再明心见性。

意识心在凡夫位有五十一个心所法,贪嗔痴烦恼具足。在三果罗汉位,意识的心所法就减少,烦恼心所法消灭了。在入地以后的转依位,意识的烦恼心所法会更少,逐渐转变成全部是善性的。到了佛地,意识的心所法就会只有二十一个,五遍行、五别镜、善十一。

所以修行,就是在逐渐改变六七识的心行,六七识的心行和体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讲心,要说明这个是讲凡夫的心行,还是讲贤人的心行,还是讲圣人的心行,还是讲佛的心行。 如果不说明,凡夫或者观行不到的人就会说:不对,我的心不是这样的,经典里也没有这样说。因为心心不同的缘故,都是依据自己的心所心行而说,不会超越于自己的心行来说话。

 成唯识论第四卷原文:(意根)未转依位。恒审思量所执我相。已转依位。亦审思量无我相故。

释:地前菩萨和凡夫,属于未转依位,他们的意根是执我、思量我。已转依位,就开始思量无我,在一切法上会思量其无我性,无生法忍慧越来越深利。所以众生之间是有很大区别的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