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修定与参禅证道(第二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修定法门 更新时间: 2025-07-21 08:49:55 阅读: 2766

第二章  如何才能修好禅定

一、降伏烦恼修定才没有障碍 

降伏烦恼,改变心性,心少缘法,修定才能减少障碍,心才能有定。禅定的成就不一定是靠长时间打坐的功夫,最主要的是依靠改善心性,减少贪嗔痴,心清净了对世间没有过多的念想,定力自然提高。戒律严明的时候心的攀缘就减少,烦恼也会减少,禅定自然提升的快,不用单纯的依赖长时间的打坐来获得禅定。心性很重要,持戒和烦恼轻微,对禅定的生起起决定性作用。

贪嗔痴慢疑和不正确的知见都是烦恼,各人烦恼的侧重点不同,障道的因缘就不同,有的人非常贪,有的人非常嗔,有的人非常愚痴,有的人非常慢,有的人疑心非常重,有的人知见很不正,但总的来说都是愚痴无明所引起的烦恼,愚痴是总烦恼和大烦恼,没有愚痴,贪嗔烦恼和我慢烦恼都不存在,疑和不正见烦恼也不存在。学佛人平时应该留心观察,找到自己最大最主要的烦恼,以降伏最主要烦恼为主,解决主要矛盾,其他一切矛盾就都能化解开了。降伏烦恼也是这样,降伏主要烦恼,就能基本上消除遮障,其它的烦恼就会随之消除。大的主要的烦恼,是其它烦恼的起因,找到起因,解决起因,缘就不存在了,修定的遮障就消除了。

二、打坐时如何才能快速入定

要想入定快,就要尽量放松身心,上座时把身体松懈下来,心也要空,一定要放空身心,要放松胳膊、手和肩膀,放松腿和脚,不要端着肩膀、胳膊和手,全身都要松下来。头也要放松下来,保持自然直,稍微低垂一点,后背要自然直,不要弯曲和挺拔,肩膀应该轻轻地耷拉下来,往后稍微背一背,轻轻松松的不要用力气,浑身都不要用力气,用力气就代表你挺直身,你这一挺身身体就会僵硬,气机就不动了,气脉不容易运动,身体就不容易打通。

把身体全部放松下来以后,把心都放松下来,空下来,轻轻松松地,除了所观的法,心中什么都不要想,不惦念,什么都不管,即使天塌下来也不管,放舍一切。身体爱怎么样就怎么样,都不用管他,你越管越执,越不容易发动气机,这气血越不容易通过去,禅定越不容易生起来;反之,身心越空,越放松,禅定越好。练习打坐时把自己身心全部放空下来,舍下来,空下来,这样才能尽快入定。

三、如何才能入定快

在打坐时如果思考法义,比默念心经入定来的快,还要深,比调呼吸入定快,比用其它方法入定要快。这是对烦恼轻微妄念少的利根的人来说是这样,因为已经有修定的基础,前行方便就可以省略了,而对于攀缘重、心思多的初学定者,越思考则心越乱,没有禅定就是杂思,而杂思能乱心,那就等有禅定基础的时候再思考。我上座时腿一盘,什么前行方法都不用,直接进入深深的思考当中,没有意识的思惟,都是意根的思量。盘腿以后,先是关注需要思考的法,然后就定在那个法上不动了,一点妄念没有,这就是意根参禅参究的状态。

意根思量的深而慢,但彻底,意识思惟的快而浅,不彻底不透彻。意识思惟是前行方便,目的是引起意根的思考,最初这是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在意根思量参究里,几乎没有所得的知识,不会增加知识量,但是很有趣味,有一种探索的趣味,有一种朦朦胧胧要发现什么的乐趣。开发的都是自己心田里的智慧,智慧不从外得,外得的都是知识。到这种程度,就不感觉累了,我可以坐一上午,也可以坐一天。就是心里有牵挂,不得不下座。

四、如何修定

最初修定的方法有很多,在《修定与参禅证道》这本书里讲过一些,比如调呼吸,调好呼吸在拜垫上做拜佛的动作,身体调理好了,然后再打坐等等,这些小方法比较容易入手,很实用,还讲了打坐的时候心要如何观想,心特别散乱的时候,要如何念咒、念经,调整这个心,然后心定了如何用功参禅,方法书里都有。可以看看照着一步一步的练习,语音文件也有,语音文件讲的详细一些。

等心稍微定下来,真想要断我见的时候就按照坐禅三昧经和四念处经来修行,经中讲的修行方法既有定也有慧,非常好,四念处修好了,将来大乘任何一关的见道都可以按照那个方法用功,那个用功方法是定慧等持的,只要功夫到位,就能保证见道,证得佛法。

有的人修定很长时间了,修定的方法可能用的都挺好,禅定也比较深,但是那个定里却死水一潭不出生智慧,定力好了就什么也不愿干了,成天只想打坐,贪求那个色身舒服的觉受,那就没有智慧来参禅,没有观行智慧,佛法知见就很浅。

 有些人只是一门心思修定,不生起觉照,智慧不好,临终的时候也会随着业而转,因为毕竟没有断我见,没有出离生死的智慧,也没有明心见性大乘菩萨的那种智慧,后世就免不了生死轮回了。只有用定力观行参究,才能断我见明心见性,生死问题才能解决,这是最重要的。现在学佛人的修行有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专门修定,不具备智慧,不想观行,另一个极端是从来不修禅定,只用意识心广学多闻,或者是用意识散乱的思惟,在解上用心,不在证上用心,只有把这两种极端融合在一起,才能证得佛法。

五、吃素有助于修定

佛在楞严经中说众生食荤腥食物,有种种的害处,对修道有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要想把禅定修好,就要断除荤腥,荤是指吃到身体里就会有不好闻的味道的食物,如韭菜、葱、蒜、蒜台、蒜苗、圆葱等等,腥是指众生的肉体的食物。

这些荤腥吃到身体里,使得心不清净,容易生起欲念和嗔恚,也容易吸引鬼神的靠近,鬼神喜欢荤腥,他们会舔你嘴嗅味,这样就不利于修行,还容易遭难,也属于变相的杀生,将来要千百倍的还债。依楞严经中佛陀的开示,应该尽快断除荤腥饮食,尽快入道。

六、如何才能有未到地定

要想有未到地定,并且保持住,在日常生活中就要让心专注在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上,而且是主要事情,一些小事杂事不用太用心。做不重要的事情时,就要专注于自己的内心,外面的事稍微知道就行,不用管也不用挂心。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事事挂心,事事不精,最后一事无成。一定要训练自己能够随时随地摆脱杂事的束缚,专心做主要事,心无旁顾才能出现禅定。

人一辈子要想成功,一定要学会专注,挑主要事情做,没有用的事少用心。禅定修持出来以后,做事的智慧就能增加,然后再做任何事都能做得好。如果样样事情都感兴趣都用心,虽然也有可能样样通,但是却不能精。精比通要重要和有意义得多,精代表智慧,有智慧就会无事不办,包括成佛这件事。

现代人都比较贪,什么都感兴趣,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参与,所求太多,关注点也太多,结果却往往一事无成,什么也得不到。不懂得取舍的人,就是如此。你要想得,就要专心求取,就要舍弃很多不必要的人和事,才能满心满愿。人总共只有两只手,却什么都想抓取,结果就像熊瞎子掰苞米一样,掰一棒丢一棒,最后能得到一棒苞米就不错了。

你们自己检查一下自己手机里的各种app,所关注的内容有多少,就可以判断出来自己到底能不能修出禅定,心里能不能有定。那些东西你关注了一辈子,又能怎么样?世界上五花八门的新鲜事你都知道了,又能怎么样?你能得到什么?你这辈子到底想要什么?还有人学佛学了十年二十年的,却还没有找到一个与自己相应的佛法,什么法都接触,什么法都学,好像很博学的样子,其实什么都没有学到手,什么法也没有懂,毫无目的的东一头西一头的到处乱撞,怎么也找不到归宿。

七、如何才能有初禅定

有人说每天坚持打坐几个小时,就能证得初禅定了。这是不一定的,进入初禅定,不在于打坐时间有多久,而在于心能否舍欲界的贪欲。很多人即使能入定一年半载不吃不喝的,也不能入初禅定,因为欲界的贪心重,不能舍离欲界法。欲界的法,能舍离多少就舍离多少,舍的越多,禅定越深。

初禅定与色界初禅天相应,心与初禅天人的心性相似的时候,才能有初禅定。既然要有色界天人的心性,那么心里就不能有欲界的种种法,每天都努力舍离欲界的法,远离欲界的法,心就会与色界天的境界相应了,这时候必然会有初禅定,而且是初禅定不请自来。要想舍离欲界里的法,就要思惟哪些法是属于欲界里的,欲界里都有哪些法,如何舍离?

八、观落日的照片这种修定方法好不好?

两年前我讲过如何观落日,那个观落日的方法,主要是自己亲自观西方天空中的落日,观看像悬鼓一样悬在虚空当中的金红色的太阳,看完后闭眼睛回想自己亲眼所见到的那个落日,这样记忆犹新,观想的效果是最好的,修观想也比较容易,毕竟是亲眼所见,有所依据,没有凭空想象那样困难。其实这些所有的观行方法都是差不多的,只不过哪个更容易上手,哪个方法更适合自己而已。

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有一个方法能让你成功修出定力,能够清清楚楚的现量观行就好,只要让观行落到意根,意根能够专注的思量,那么你就修成功了。会用意根专注思量以后,遇到任何一个法,都可以做到用意根思量,让意根证法,那就都能获得大智慧三昧,对于所修的法都能够圆融无碍。

华严经中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每参访一位善知识,获得善知识的教导之后,就在三昧定中参究,都是意根专注的思量,没有意识的意解,就证得定慧等持的三昧,最后修到等觉菩萨位。善财童子没有花时间学那么多的理论,并不专心搞理论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而是求到一种法,就在禅定三昧中加以求证和参究,最后获得定慧等持甚深三昧,既不偏定,也不偏慧,这样才是实证,也是最究竟的实证。所以我们修行也要尽量保持定慧等持的修行状态,不要狂慧,也不要愚定,掌握了一种方法就要定中参究。如果一味的学理论,禅定也很难修出来,导致所有的理论都不能得到消化吸收,堵在心中,增长慢心。

理论多的人赶快沉下心来去实证,说多少理论都不是自己的经验,说也没有用。只有实证的才是自己的智慧,能带到未来世,生生世世受益。修行路数还没有摸透的,一边修定,一边探索路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不可偏废一方。

观无量寿经中的第一观,如果能完成,禅定已经超过未到地定,甚至可以到初禅了,这是真实修,容易吗?非常不容易。能完成未到地定的人都很少很少,那要失去很多世俗法,才能做得到。修到初禅,那需要降伏极多的贪欲烦恼,对世间所求甚少,哪个人能做得到?何况是在家人,世俗习气那么重。所以不要相信这个得四禅,那个得四禅,未到地定就是很大的一个考验。

人间的世俗欲望降伏了,才能有未到地定。欲界天人的欲望降伏了才能有初禅定。最低的欲望都降伏不了,就不要指望有未到地定。人什么都想得到,权利金钱势力名誉都想得到,还想出风头,显摆自己,怎么能有禅定?好吃好喝好穿好享受,怎么能有禅定?世间什么事都在意,怎么能有禅定?修行与自己身心相联系起来,与自己的一切身口意相联系起来,不断的对照和反思,不断的修证自己,才能降伏自我,才能修出禅定,道业才能不断进步。

九、如何对待定中的妄念

总有人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但是无论怎样觉,念早已经出现,定没有了,那一刻毕竟没有觉悟。后知后觉,亡羊补牢,毕竟羊已经跑了。在打坐时做得好好的,清清明明的,如果突然间起了一个念头,不要理它,让它过去就完了,再接着定。如果理了,就又起了一个念头,两个妄念出现,觉悟念头的妄念,往往会拉长,再后悔起了这个念头,定就很难保持下去了。

一切法不理会,自然就会过去了,早晚都会过去的,没有一个法一个现象能长久存在下去,生生灭灭的,生出来自然就有灭的时候。灭的时候,那个法根本不是什么了,生的时候也本来不是什么,不理心自清净。万法来则看着它来,走则看着它走,让它自生自灭,自己玩耍,你只当看戏,这样就不愁禅定不出现了。

十、呼吸念佛的正确方法

念佛时,有声音流出于胸腔口腔之外,是气体从丹田内向身体之外运行,是释放气体的过程,那么吸气的时候就不能念佛了,与念佛的音流对冲,因此无法念佛,只能在呼气的时候念佛。吸气的时候就要一心一意的吸气,注意力都放在吸气的过程上,气到哪里,注意力就要到哪里,这样气血通畅,身心舒适,心定下来非常快。

吸气时从鼻腔入,一直到丹田里,如果心力足,可以让其到达四肢、全身各毛孔中,同时注意体会和感受身体的觉受。再呼气的时候,呼出去的气息是少而轻微的,因为全身细胞都会进行新陈代谢,都会排除废气,这些废气就会通过全身毛孔排出去,毛孔也能呼吸。呼吸念佛方法能让心气合一,身心协调,气血通畅,得定快,定得深,入定时间长,初学修定的人应该从此入手。具体念佛方法详见《修定与参禅证道》这本书。

十一、禅定能降伏不良习气

学佛人都应该努力修习禅定,克服旧有的世俗习气,把心都扭转到修道上来,不要过于关注世俗法,累生累世都经历过的东西,再关注也解决不了生死大事。大事抓好了,世俗一切事都不算什么了,大家要有智慧认清这个理。

降伏和改变一个习气非常困难,能够反观出自己有某方面的习气也不容易。习气之所以叫作习气,就是因为长久熏习,积习太深,根深蒂固。我们每个思想观念几乎都是顺着习气的,没有相当好的定力去反观和觉悟,自己的想法和观念是不应该存在的习气,所以极大多数人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习气,不知道自己所思所想都是错误的,是无明业障是烦恼,顺之即是趣向生死。

即使认识到了无明习气,也很难扭转和改变。这就需要我们时时警觉鞭策自己一心向道,发起猛烈的修道心,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生死业障,思惟人生真谛,认清真正的价值体系,认清世俗法的虚伪和不实,赶快从生死火坑中跳出来,再回头多拯救一些同胞道友。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