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日常開示

2020年05月25日    星期一     第1示 總第2357示

身業、口業和意業三者的關係是什麽?

哪種業容易防守,哪種業最不容易防守?哪種業粗燥易斷,哪種業細微難斷?應該先斷哪種業?

身口意三種業行,都受意根支配和調動,身業是六識的行爲造作,口業是六識的行爲造作,意業分爲意識的心行心所法和意根的心行心所法。

身行口行受心支配,無心不能造身口業。身口業由六識造作,六識受意根指使。但意識明理可以壓伏意根,強制不造身口業,所以身業最容易斷,口業次之,難斷的是意識的心行,最難斷的是意根的心行。

意根非常不容易壓伏降伏,因此意根的意業肯定是貪嗔癡不斷,只不過意識明理,知道因果,會降伏壓伏身口不造作惡業。如果意根煩惱重,身口也壓伏不了,一定會造作惡業。

所以身體不造作殺盜婬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口不造作兩舌妄語綺語惡口也稍微容易一些,最難的是意根,貪嗔癡念頭無法降伏和壓伏,更難斷除。

有一些人一看身體守戒比較困難,口守戒也比較困難,於是就找借口說我守意業就行了,只要心清淨意業不犯就行了,身口無論怎樣都不算犯戒了。這是顛倒的想法和做法,如果連身體的造作都控制不了,更不能控制意根的煩惱念頭,如果口業的造作都制止不了,就更不能制止意根的煩惱念頭了。

意根的煩惱念頭如果能止住了,那是三果以上聖人才能做得到的,一個凡夫怎麽能直接守意根的意業,讓意根清淨不犯戒呢?

小乘的五戒、八關齋戒和出家比丘戒比丘尼戒,一般來說都是以戒身口惡業爲主,只要身口不犯,心裡邪思邪想也不算犯戒。大乘的戒如梵網經菩薩戒主要是戒心地,修心地,順便也戒身口。而瑜伽師地論裡的菩薩戒,是已經斷除煩惱以後的地上菩薩所應遵守的心地戒,一切都以衆生利益爲首爲重,只要能夠利益衆生,身口可以與小乘戒行不一致,與清淨的意根心地一致就行,意根不違背小乘戒律就行,這樣一切爲衆生的心行就是大乘菩薩心行,符合大乘菩薩戒律的槼範。如果貪嗔癡煩惱沒有斷除的凡夫和賢位菩薩,就無法受和守瑜伽師地論中的菩薩戒,有私心煩惱故。

——生如法師開示
(佚名編輯)
上一篇上一篇

思考是哪個識的作用

下一篇 下一篇

定慧互生的三昧境界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