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日常開示

2019年01月18日    星期五     第2示 總第1186示

有相戒與無相戒

問:末法時期我們應該如何持戒?是不是初學佛人要持五戒和八戒,而久修菩薩就可以不用持有相戒,可以拋棄相不分別相直接持大乘菩薩的無相的心地戒?

答:首先需要弄清楚初學菩薩與久修的概念内涵,什麽階段的人屬於初學,什麽階段的人屬於久修,各自的特征是什麽,心裡狀態怎麽樣。

久修菩薩因爲多生多劫做過菩薩,有菩薩的習氣,不但生來煩惱就非常輕微,或者是沒有煩惱,身口意行都很清淨,不用人教導就是如此自動自覺,而且還能不自覺的習慣性的喜歡教化衆生向善,卻不是爲了彰顯自我,完全是希望衆生棄惡從善。既然菩薩生來煩惱就輕微或者是無煩惱,那只有地上菩薩再來才能做得到,前世就已經斷除了煩惱,今世因爲有隔音之謎,偶爾會有很輕微的煩惱,這應該稱爲煩惱習氣。

久修菩薩生生世世証悟菩提,今世遇見佛法就會自動自覺的按照前世修行的慣性和方式方法去修行,能很快生起禪定,不久就能自動証果和再次明心開悟,不會很困難。証果和明心以後很快就能與前世的証量相連接,果位還是前世的果位,禪定還是前世的禪定,如果再接續修行,道業進步很快。對於教化衆生方面,不用現學現熏習,自然而然就懂得如何教化衆生,不會引領衆生趨向貪嗔癡,不會姑息衆生的煩惱,很自然的就成爲一個嚴師,對弟子高標準嚴要求。

只有這樣的久修才可以有效的持大乘菩薩心地戒,因爲心地已經清淨,不會犯佛陀制定的有相戒,比如五戒和八戒不用特意去守持,自然而然不犯戒,身口意行都清淨。因爲有初禪以上的禪定,煩惱斷除了,心地清淨,在這基礎之上,才能持無相心地戒,心裡可以不受戒相的束縛,只要不影響心地清淨的事情都可以做,目的是救度衆生,而不是隨順自己的貪欲。

如果一個菩薩内心還有貪欲,還有嗔恚,愚癡也很重,那就必須嚴格持有相戒,五戒八戒一條條都要嚴格守持,解決不犯,犯了就要疾首痛心的發露懺悔,尤其是菩薩戒,更要嚴格守持不犯,不能稍微姑息遷就自己。貪嗔癡煩惱一個都沒有斷的菩薩,尤其連最基礎的未到地定也沒有的菩薩,還沒有資格持無相戒,也根本持不了無相戒,因爲心地不清淨,起心動念都與煩惱相應,必須持好有相戒,一步一步的從各種事相來約束自心不越距,初禪定生起以後,斷除了煩惱,才能開始試探著拋開相而守持心地的清淨。

如果沒有以上久修菩薩的特征,都屬於初學菩薩,都應該嚴格修持有相戒,不能廢棄身行和口行的約束,任意胡爲,隨順自己的貪嗔癡煩惱。有的人因爲不能戒肉,不能戒酒,不能戒葷腥,非要享受這些口福,就找借口說,我不取相分別,我持心地戒,雖吃葷腥而内心不著葷腥相。既然如此,那你爲何不吃大糞?你爲何還要挑食每日菜式變換著花樣,重複一下都不吃?一年365天吃一樣東西應該不會厭煩,善知止足才對,春夏鞦鼕四季各一套衣服就好,渴了只要喝水就好,何必那麽講究,又不是進別人的口裡和胃裡?

現在的學佛者,可憐可湣可恨!明明善根輕鮮,卻以久修菩薩自居,明明無法持五戒八戒菩薩戒,卻要高喊著持無相的心地戒,絲毫沒有自知之明,都是高大上的空喊口號者,長此下去佛教必衰亡,沒有人能成就。世尊親口宣說的戒定慧三無漏學,現在就要廢棄戒學和定學,只要一個乾慧的慧學,一個個講起佛法來,口若懸河頭頭是道,實際上什麽修爲也沒有,眼高手低。這就是現在佛教界的亂相,不會整治,因爲衆生強大的慢心所致。

——生如法師開示
(佚名編輯)
上一篇上一篇

從唯識角度看腦的“代償機能”

下一篇 下一篇

爲什麽思惟過多時會感覺疲乏?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