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精進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會反觀自心,觀察自己吃飯時的心態時,覺察到自己對飲食有貪,於是就把吃飯的速度變慢了。其實飢餓時狼吞虎咽並不一定是貪,細嚼慢咽的品嘗也許更是貪。貪味塵是貪中的一種,對於飲食的貪包括貪飲食的色香味觸,只要不貪色香味觸,只是爲了解決飢餓,就不是貪心,所以吃飯時也可以不貪心地吃飯,甚至是不貪心地快快吃。
如何區分貪心與不貪心?過去有一個在家弟子問大珠慧海禪師:師父你吃飯睡覺與凡夫吃飯睡覺有何不同?慧海禪師說:凡夫吃飯不好好吃飯,百種索求,睡覺時不好好睡覺,千般計較。我則沒有那麽多的想法,只是吃飯睡覺而已。對於吃飯沒有什麽想法,不是吃飯時什麽也不想,專心吃飯,而是對飲食沒有什麽額外的需求,不挑剔,沒有貪心。
凡夫衆生對於吃飯的百種索求都索求什麽呢?大體來說不過是色香味觸,和爲了保養色身對色身的滋補罷了,細節方面的種種要求那就多了,概括起來說就是貪,都是我見身見作怪的結果。而得道的人吃飯,餿飯剩飯都無所謂,能吃飽不餓不影響修道就行了,沒有其他的要求。凡夫衆生睡覺時的千般計較都計較什麽呢?大體上來說不過是計較色聲香味觸法的六塵境界罷了,細節上來說就是對於房屋、床鋪、被褥等等的計較,實質上都是身見我見的表現。
一個人有沒有修行,從日常的瑣碎事情就能看得清清楚楚,每個細節都能看出是否有我見,我見不斷的人,色身需求就多,爲了維護色身的需求,就會顯現出極多的貪心貪行,自己並不會察覺到,不自覺地總會現起貪行,那就是意根的貪,是習慣性的。由於習慣了,就認爲是正常和正當的,如果有人不與自己一樣,對什麽都不貪著不挑剔,就認爲是不正常的,這叫作顛倒。日常所行,哪些符合道,哪些不符合道,自己要善於觀察和區別,不斷地修正自己,才能盡早悟道。
身行和語行,都受心支配,心如果是凡夫的貪著心,身語行就會不自覺的體現出貪的心行。有些沒有修行的凡夫人總想顯示自己有修行,於是就裝著有修行,可是卻不知道什麽樣的行爲是有修行的,什麽樣的行爲是沒有修行的,即使是裝也裝不了多長時間,關鍵是還不知道怎麽裝,於是就時不時地暴露自己無修行的行爲,外行們是分辨不出來的。
其實,凡夫從早上睡醒,睜開眼睛,到開始一天的活動,再到晚上睡覺,甚至在夢中,一天當中幾乎都沒有正確的符合道行的身口意行。這樣說是不是誇張呢?不誇張,心不與道相應,身語行就不與道相應,時時處處都是無明煩惱行。
如果能知道什麽樣的心行是與道相應的,就會知道什麽樣的身行和語行是有道行的,什麽樣的身行和語行是沒有道行的。這樣就能粗略的判斷出一個人是否見道証果了,是否有道行,修爲在什麽層次上。眼睛明亮了以後,就不會再受騙上當,不會被割韭菜了。
9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