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日常開示

2025年03月30日    星期日     第1示 總第4353示

意根的表達方式

問:夢中甲乙兩人對話,甲問:受和識中有我嗎?乙答:無我。問和答都是意識用語言的表達方式,那麽意根是否參與了問答?

答:整個夢境都是意根呈現出來的,借助於甲這個人,提出自己的疑問,目的是讓自己的意識去思考,替自己去解決這個問題。意根需要意識解決問題,那是已經起疑並想解決疑問,才弄出這個夢境來。

用語言文字表達的是意識的功能,在意識表達的背後,有意根的抉擇和催動,有意根的思想,意識是被意根催動出來來表達的,表達的也許是意識自己的觀點,也許是意根的觀點,也許是二者共同的觀點。若意根對此問題沒有疑情,不想知道答案,就不會做這個夢。

若意根已經知道了問題的答案,在對方提問的時候,該如何表達出來呢?因爲意根無語言文字功能,祂要表達,一是通過意識的語言文字聲音,並且意識會不假思索地快速回答,就像不過腦子、不用思考一樣,如果思考猶豫了一下,表達出來的一般是意識自己的觀點多。二是意根可能會通過意境來表達,或者叫作境界,意根會呈現出一個代表意根思想觀念和心理狀態的境界出來。而最深的境界通常稱作三昧境界,斷我見和明心見性都有定慧等持的三昧境界出現,代表意根証得了空和無我。意根處於三昧境界中就是見道了。

若意根解了証了受和識無我後,在日常生活中會有什麽表現?與從前有什麽區別?改變了什麽心性和習氣?

白雪香的體驗:日常生活的變化非常非常大,只是習性會不時的泛起,但是會瞬間覺照到,慢慢地習氣就越來越沒力量了,這個習性就是就是業力。

如捨的體驗:不會在意受與識所帶來的認知困擾,也沒有動貪念妄念的動力,心中很少起煩惱,生活節奏會慢很多,經歷人與事都像隔在外面看,有疏離感,但不知道會不會增加慈悲心。

對人和事有疏離感,就是與人和事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切割,不太緊密貼合和依賴,這是接近於空的心理狀態,修行有了一定的成效,進入了四加行階段,過了這個階段,就斷我見了。


——生如法師開示
(佚名編輯)
上一篇上一篇

心空以後還有境界顯現嗎?

下一篇 下一篇

如何訓練意根思考和解決問題(意根訓練篇)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