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意根屬於術的範疇,如果道的高度達不到,僅靠術,無論如何也不能見道,只能把術運用於世俗法中討生活。而只要道達到一定的高度,術不必訓練,自然具足。因爲道是根本,術是枝末,道是心,術由心成,是心的一種狀態,心成就,術自然就成就,如影隨形。如果對一種法深度渴求,心心念念於斯,無有他想,這種法必然會深入骨髓,刻到意根心中,雖鬥轉星移,朝朝暮暮無動搖,術不求自現。
意根精力和注意力能夠高度集中,並且能夠單獨考量衡量某些事理的時候,每個人都親身經歷過,只是想不到這點。比如意根特別喜歡,特別感興趣,特別關心,特別震驚震撼震動,特別驚訝,特別恐怖,特別驚喜,非常激動,非常憤怒、氣憤,這時候都是意根一心的時候,意識參與不進來,意根不需要意識做什麽,一心沉浸在當前的情境中,進行深度感知,深度體驗和思量。這時候就是不動意識心念,意根單獨在消化所接收到接觸到的信息或是塵境,往往會目瞪口呆、愣神、驚呆、呆愣,這時候意識沒有思惟,像傻子一樣,意根自己快速深度思量,祂會發現從前所發現不了的事實和真相,發現了之後,意識就會感覺到原來如此,也知道問題的真相了。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這類事情總結提鍊出來,形成一種指導自己修証的方式方法,修行就會進入更深一個層次。
提鍊總結出來的經驗,就包含著道與術,道就是心,就是心的狀態,從佛教的修行來看,就是菩提心,就是對佛法的態度,就是善根福德。術就是功夫和技巧,在道之後通過培養訓練才能具足,之後就等著出成果了。
對於道發菩提心方面,我講得極少,導致大部分弟子對發菩提心認識不足,在術上用功比較多,進步卻不快。發菩提心屬於基礎修學内容,跟我修學的弟子應該早就具足,不用我特意教學,我的精力不允許我照顧初級衆生的需求,沒有精力包攬衆生修學所需的全部内容。
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