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在各佛經翻譯上有可能存在誤解,由於譯經人的修証水平參差不齊,各種証量不同,還有的譯經人根本沒有証量,導致翻譯的佛經在法義上有出入,一個人翻譯是一個水準,多人翻譯有多個水準。過去小乘行人都不懂意根,在翻譯經典時遇到意根這部分法義,理解上就有偏差,有的根本理解不了。如果這個人禪定非常好,在修証上就能彌補這個不足,但在講解和翻譯經典上就沒辦法彌補這部分的不足了。導致後世沒有禪定這部分人種種誤解,無法實証,不得已就運用推理、分析和臆想。
如果學佛人在法義上還沒有貫通,無法理解和實証意根,對於經典的認知就會出現誤解和不通。比如十二因緣無明緣行行緣識這裡,怎麽想也想不明白這個行和識都指什麽,二者之間的關係捋不清楚,運行的前後次序會搞顛倒。如果把行緣識的識理解爲第七識或者是第八識,那法義就錯得離譜了,什麽行能産生第七識?只有第八識的行才能産生第七識,但是第八識又沒有無明,無明緣行這裡就解釋不通了。什麽行能産生第八識,世出世間任何行都不能産生第八識,那麽行緣識識緣名色的識就不是第七識和第八識,只能是六識。
那麽什麽行能産生六識?身口意行絕對不能産生六識,這正好顛倒過來了。因爲沒有六識就不能有身口意行,六識的身口意行不可能産生六識自己,自己不能出生自己,只能被其他識其他法出生。六識只能被第八識出生,第七識的行是助緣,由第七識的行爲起因,第八識隨順配合出生六識,造作身口意行,存下業種,作爲後世出生五隂名色的因。這樣一環套一環的運行下去,才有完整的十二因緣生死輪回苦。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