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本6月2號觀行日志:
這些日子上坐時,調伏身心的過程中,用過觀想念佛、黙誦心經、默念佛號、念楞嚴咒、觀身體三十二物、觀法塵的變異生滅等方法來使心念專注,不再浮躁不安。 就像降伏一匹野馬,需要用各種方法知道它喜歡什麽、想要什麽、爲什麽喜歡,找出原因,然後把這個原因解決掉,才能沒有這方面欲望與想法。
個人感覺上坐後一法一法的觀行身體的三十二物的變異生滅非常有效,只要開始作意:“發、毛、爪、齒、皮”的“發”…,心念就開始安靜,三十二物大略觀行一遍後,再反觀這個能覺知、能觀察、能分別的心是個什麽樣子、在哪裡、所依所緣、作用範圍、與心識的差別。
在觀行的時候,只要保持一個疑念:“我是誰?”,然後在色身與心識中一法一法地反複體驗、擇別每一法的狀態特性、作用範圍、條件、區別等等,然後不知在什麽時候忽然就與所學的法義相吻合了。就會明白所學知識的理解與觀行體驗後的感受是不一樣的,雖然結論一樣。
有時忽然妄念來時,不去壓服它,我的辦法是去觀這些法塵浮現的原因、觀法塵的本質、出處、所依所緣,後來發現我對它們都加上了一個標簽:你我他,然後對它們衡量對錯、是非、好壞,跟著就有了喜怒、躁動、鬱悶不滿、焦慮希求這些不能放捨的情緒出來,像灰塵一樣把本來清淨的心遮蔽著、壓抑著、系敷著、綑綁著,真是作繭自縛。原來這些只不過是過去的記憶留下的法塵而已,它不是心、不離心而有,本沒有自體性,是自己心田裡的記憶名相而已。解決了法塵,然後連帶色塵、聲塵、觸塵這五塵的本質、出處、所依所緣都認識了。
這才是妄念生起的原因。開始的時候要經常反複的對法塵去認識、擇別,然後才能把心裡的執取放捨,放捨後才會釋然、收攝。壓制的辦法不能解決根本,就好像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妄念就不好降伏。
其次觀行前必須聞思成熟,否則生不起來智慧,不知道怎麽去觀去擇別,有止而沒有觀慧。比如每個毉生都對身體的出生、變異、老死都有一定的現量觀察,但身體是我的觀念不變,沒有智慧,也不知道去探求生命的本質。所以個人覺得觀行前聞思成熟是基礎。 然後再觀色身與心識的互相影響,然後深信起心動念皆有果報,都是自作自受,内心就越來越安寧。
最後再安住於鼻孔的呼吸上,有時呼吸微弱時只感覺整個色身都在呼吸,身内身外沒有界限。當定力好時就感覺身心處於無我無主的狀態下,逐漸不再有身體的概念,目前單磐基本上能堅持一小時不換腿,下坐後感覺精神充沛。不過當腿麻脹疼痛時心力就弱了,需換腿才能繼續。
下坐後出去活動,練太極拳,感覺與打坐觀行一樣,很安靜很緩慢很輕松的就進入觀行狀態,身心處在無我無主的狀態下,呼吸均勻,沒有誰在,只有胳膊只有腿緩慢的在空中移動,只有鳥鳴在空寂中起落,只有無形無相無處的心在覺知,沒有誰在。
在生活中,盡量把三十二物的色身心念提著,不去看色身的整體,這樣觀察色身的無常無主。目前還不能形成無間作意。
評:一切的念頭、思想、觀念,都來自於無明,而無明沒有出處,沒有去處,是虛幻之法。既然妄念、思想觀念來自於沒有出處的無明,那就不用當真,看破它看透它,不跟隨妄想起落,如如不動,慢慢這些無明念頭自己就消失了,心就清淨了安寧了,再來觀所緣,朗然明了,無明轉薄。人類的思想觀念,來來去去,想留也留不住,總是要變幻不停的,固定不了的,看破它,不理它,不隨之動,心自清涼。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