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平時如何做到無所住,是不是六識對六塵時不分別?
答:這是純粹的修定和降伏煩惱的方法。要想與智慧相應,應該在六根觸六塵時,觀行六塵境界的虛幻不實性,了知六塵境界是如來藏所變現出來的影子,是如來藏鏡中物,屬於如來藏所有,是如來藏性,不是實有的境界。要起這樣的心念,才是正念,與實相智慧相應,能脫離境界的束縛,能得心解脫。
無所住是結果,修到最後,七識心就像如來藏一樣清靜,就成爲無學的大乘菩薩。很多人學佛,越學越有所住,不僅沒有減少執著和煩惱,沒有減少世俗,還增加了世俗法的係縛,增加了煩惱和執著。這就是忘失了菩提心學法的結果,學法有世俗的所求造成的結果。
問:這可能就是最了義的對於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開示了。無所住六塵,不住六塵,不妨礙了別六塵,了別之後但不留痕。因爲但凡六塵都是第八識鏡像,有智之人知道無法對鏡像有所住,有所住也是無住。如果是明心人,可轉依如來藏的不住之識性。問題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指悟前還是悟後?請師傅開示。
答:找到那個本來就無所住的心,就是明心証悟了。証悟以後,不斷的在五隂身心的運作上,觀察第八識在出生五隂身心時的無所住性,觀察第八識出生六塵執持六塵時的無所住性,七識心才覺得這樣的心才是清靜的,才是佛的心,於是七識就加以對照,慢慢的受第八識的熏染,也就在世間活動中,也逐漸對六塵境界無所住,心越來越清靜。這就是悟後的轉依於清靜無所住的第八識,是真正証悟後的轉依。不是解悟時再轉依,轉依成功才能成爲証悟者,這是大誤會,沒有解悟以後轉依才能証悟之說。
1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