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識的心所法,一方面受意根心所法的熏染,一方面受環境的熏染而發生轉變。剛出生時意識的心所法完全受意根影響,受意根指揮,一點自主權也沒有,逐漸長大時,漸漸受周圍環境影響,比如父母、親人、玩伴、學校的教育、電視、網絡等等的熏染越來越多,這樣的話,一個天生就善良的孩子有可能逐漸染上壞習氣,或者一個天生有不良習氣的孩子逐漸變乖了,這是環境熏染的作用。如果一個孩子天生的善惡習氣都很重,就不容易受到環境的熏染,好孩子還是好孩子,不會學壞;壞孩子還是壞孩子,不會學好,意根的作用力就顯得相當大了。再一方面,意識的心所法又能影響和熏習意根,熏習了意根之後,業種改變,業力得到扭轉,果報出現變化。
凡夫的意識與五十一個心所法相應,但不是每個人的第六識都完全具足五十一個,有的心所法不現行出來,有的心所法因緣具足就要現行出來。有的人煩惱心所法多現行,善心所法就會少現行,煩惱心所法完全具足現行的人,他的煩惱極重,人性品質是相當惡劣的。
衆生第六識的心所法最多是五十一個,可以少於五十一,少到只有二十一個時就是八地以上菩薩,完全具足二十一個心所法時就徹底轉識成智成佛了,所以衆生的心所法各有不同,側重點也不同,尤其是有四禪八定的外道凡夫的第六識心所法,就明顯少於五十一個。過牢關之前的三賢位菩薩和初果二果人的心所法一定是要減少的,主要是根本煩惱心所法的我見沒有了,大隨煩惱也減少和減輕了;四果人的心所法,根本煩惱心所法都滅除了,大隨煩惱和中隨煩惱都滅除了,小隨煩惱還存在,只是減輕了;三果人根本煩惱還有慢和癡沒有滅除,但明顯減輕很多,大隨煩惱和中隨煩惱滅除了,小隨煩惱還有,習氣比四果人重。
過牢關之後的菩薩和地後菩薩,心所法與小乘三四果人大致相同,只不過地後菩薩的小隨煩惱從初地開始逐漸減輕和減少,入八地菩薩前都滅除了,意根如果沒有煩惱和習氣,意識就更沒有了。八地以後的菩薩第六識的心所法初步與二十一心所法相應,五遍行,五別境,善十一,但不完全具足,到佛地才能完全具足。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