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祖师开示直解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般若经典 更新时间: 2020-11-29 13:28:44 阅读: 3920

第五章 六祖坛经部分段落诠释

一、六祖曰:善知识!所谓无,无的是甚么事呢?所谓念,念的是甚么东西呢?所谓无,就是无差别相,无一切妄见尘劳的心;所谓念,就是念真如自性。真如就是念的体,念就是真如的用。真如自性能起念,不是眼耳鼻舌等器官能念。

释:六祖说:善知识,我们通常所说的无,应该无什么呢?我们通常所说的念,应该念什么呢?修行人心中应该无那些诸法差别相,不要去分辨此法高彼法低,应该无有高低善恶是非美丑相,应该无有一切虚妄的分辨尘劳烦恼的心行;修行人心中应该时刻念着真如自性,而不要念着尘劳烦恼相。真如就是能念的本体,而念就是真如的用,有体就能起用,有用就有体。真如自性也能起念,祂所念的,与六识用六根所念的不同,六识念色声香味触法,而真如不念这些法,真如所念的法,六识念不了。

真如本有自性,所以能随缘起念,真如起念,万法必现。真如如果没有自性,眼色耳声当下就会消失散坏。无差别相就是指万法皆真如所变,与真如不一不异,也都是真如相,无世间诸法相。妄见尘劳的心就是七个识的妄心,既然是妄,就不是真实的,虚幻的、假的、非真有。妄心能念真如,念就是有真如的体在起用,没有真如妄心就不能念,真如就是念的体,体是本体,实有之体。真如起用,妄心就能念,所以念是真如的用。

真如自己起念时,和六识念的不同,六识念六根六尘,而真如念一切法,又不落入一切法的相貌中。真如也念七识,继而配合七识来运行一切法。真如有真实的自体性,真实存在,祂若不存在,六根和六尘当下灭亡,也不存在。更不用说产生六识了。

二、大通和尚问智常:如何是本心本性?大通和尚说:汝见虚空有相貌否?汝之本性犹如虚空。返观自性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了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观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也名如来知见。六祖批驳他说: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此之知见撇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

释:大通和尚问智常说:什么是本心本性?大通和尚说:你看见虚空有相貌吗?你的本性就如虚空一样无有相貌。你反观自己的自性,根本没有一物可见,见无所见叫作正见,没有一物可知的才是真知。不见有青黄长短,只见本源清净,觉观圆明,就是见性成佛了,这也叫如来知见。

六祖批驳他说:如果说不见一法才是见,心里存着一个无的见,恰恰是天空中的浮云遮挡住了太阳。心里一法不知,守着一个空的知见,也就像太虚当中划出一道闪电。这样的知见撇然出现,就是一种错见,还不知道诸佛诸祖的教法。

大通和尚说自性犹如虚空一样一无所有,这是落在一无所有的无上,否定自性的真实体性。自性不是像虚空一样一无所有,祂是实相,是真实的相,虽然是无相,但是体有,有体才能有一切法的用,没有比祂更真的了。祂那里有多少的种子功能作用,不可能像虚空一无所有。了无一物可见就是见真如本性,这个知见是邪见,不是正见,正见能见到真如运行的行相。了无一物可知,是邪知,真知能知真如的一切功能作用。

三、六祖云:自性具三身,发明成四智。不离见闻缘,超然登佛地。

释:在这一段里,六祖把法身、报身、应化身也讲得很清楚了,既然有法身,就能产生报身和应化身,也能产生众生的六根、六尘、六识,即能产生我们所接触的一切事法和理法,也就是万法、千万法、无量法。既然能产生这些法,说明真性不是一无所有的空,祂是真实存在的,有真实作用。依佛的三身而有佛的四智圆明,大圆镜智就是法身真如,平等性智就是意根第七识,妙观察智就是第六识,成所作智就是前五识。

佛也有八个识,一样不少,前七个识就是被真如所生,有生就是生灭性的,就是虚妄的。佛用这些妄心分别所有的法,以此利乐众生,广度有缘。佛不是只有一个真如,也不是不分别一切法,有七识心就是要分别一切法,而且佛是善用这些分别,众生是恶用。

自性就是法身佛,佛有三身,并不是空,不是一法也没有。四智由八个识转成的,也并不是空和没有。有见有闻还有因缘,还是有见闻觉知心,有因缘所生法,并不是把因缘法都废掉不用。

四、六祖曰: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也是邪。

释:邪正判断的法则依据是,这个法是真实永远不变的根本法,还是不断变化的虚妄法。根本法是正念,虚妄法是不正法,能灭的法,方便说为邪。那么就看断除烦恼这个法是根本法,还是后天出生的虚妄法。烦恼是后天而有的虚妄法,断除烦恼的心和行为是后天而有的虚妄法,是七个识想要去断除烦恼,这个行为是七个识所做的。

真如心从来没有烦恼,也不想断烦恼,更不去断烦恼。那么断除烦恼这个法就不是正法,是一种病态的心所为,有贪嗔痴烦恼的心才想断烦恼,当然是病态。趣向真如也是邪,是谁趣向真如,求证真如,皈依真如?当然是七个识的妄心,妄心不是本来而有的,那就不是正,方便说为邪。悟道的人证得了真如,但人不是真如,真如是真如,众生是众生。有人说无烦恼可断,还说得过去,但说无真如可趣,就是断灭见,是邪见。

有人说安详即真如,而安详不是真如,真如没有安详不安详之说,祂不对六尘境界,没有觉受,因此就没有安详。只有众生的意识心对六尘境界,才有安详有不安详。真妄不可混淆,真如就是真实而如如性,不是如真,如真的意思是好像是真的像真的一样,而真如就是真的,没有好像。

佛住世时证得的是无住处涅槃,不住在涅槃境界里,而是总现出佛的色身来利乐众生,不像阿罗汉把五蕴十八界都灭掉不要色身了,佛慈悲怜悯众生,不为自己享涅槃乐而不顾众生苦。

有余涅槃是三果四果罗汉们证得的,是说阿罗汉们还有个身体存在着,因为有这个身体,就有一点苦受存在,风吹日晒,蚊虫叮咬,疾病侵袭等等。灭去五阴十八界以后,就入无余涅槃,苦也没有依赖的,就没有苦受了。而佛永远也不取无余涅槃,并且告诫菩萨们也永远不能取无余涅槃,因为入无余涅槃就不能自利修行,也不能利他度众。

五、六祖曰:佛法只谈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因为禅定解脱是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

释:我们本有之性,本身就有定,祂常在定中,从来没有出过定。如果另外再修个定,这个定就是觉知心妄心的定,不是真如之本来定,后修的定与真如的本来定,是二种定,不是一种定,因此后修的定就是别于真如的二法,不是真如本具之法。

解脱也如是,真如本身就是解脱的,没有无明可以束缚祂,没有生死能够束缚祂,祂不求解脱,觉知心妄心才要求解脱,并且也能求得解脱,因此觉知心的解脱与真如本来而有的解脱,就是二法,因此觉知心的解脱就不是本具的佛法。

佛性就是如来藏所生起的妙真如性,众生所接触感知的一切法,都是佛性,都是如来藏的妙真如性,并没有实质的事物存在。佛性在六根触六尘时显现出来,因此是常存,但是如果缺少一根或者这个根不触尘,没有识出来了别,佛性就不在这个根上显现出来,而在其它根触尘当中显现,因此佛性也非常。

虽然非常非无常,佛性永远也不断。佛性在善法上显现,在恶法上也显现起妙用,因此佛性就是非善非不善的。五蕴与十八界,凡夫当作是二法,见道的智者了达,都是如来藏的妙真如性,都是佛性,因此也是不二法。

六、六祖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

释:心平,就是对待世间一切人事物理,平等对待,一视同仁,不分善恶、好坏、是非、对错,不分性别、年龄、种族、文化、权势、地位、穷富,不管是佛还是地狱众生,不管造善还是造恶,不管胜境天宫还是劣境地狱。通通平等对待不分别,一视同仁。

怎么平等对待呢?对待这些法一律按照因果律则如实显现,如实实现,需要给与什么就给与什么,做恶给与做恶的种子,做善给与做善的种子,造天宫给与天宫的种子,造地狱给与地狱的种子,丝毫不犹豫,不采取主观的喜厌的行为造作,没有主观能动性。对待佛是如法供养,对待恶道众生也如法供养,善行也助,恶行也助,平等相与,然后平等如实做记录,又平等如实地实现果报。

这个心没有主观能动性,也不想特意造作什么,祂没有自己的想法,完全随缘,因此祂就不用去持什么戒行。有心才用持戒,无心就不用持戒。这就是心平何用持戒的真实含义。那么这个心是哪种心呢?观行一下,我们的妄心七转识能做到这样吗?这个七转识无论修到多么清净,如何的不分别,也做不到。

因为七识心从来都是要分别的,其体性就是有分别性。如果让七转识不去分别,那么世间该怎样安立,五阴身该如何生存?佛道该如何修行和完成呢?妄心如果随缘,随善缘造善业,随恶缘造恶业,那什么时候能修持成就得解脱呢?妄心如果造善也随喜,造恶也随喜,不去惩恶扬善,不主动助善灭恶,世间又会是怎样的,自己又怎么能谈到修行呢?其它方面,仔细思惟就能知道。

那么真正的平等心就不是妄心七转识,能够随一切缘的心就不是七转识,不用持戒的心就不是七转识,因为即使修到几地菩萨境界,也需要持戒,也还有定共戒和道共戒。排除七转识心,就是真心如来藏,祂确实具足这些功德和体性,又平等又随缘又不用持戒。

行直何用参禅。是谁的心行最直呢?能够如实地实现一切因果,毫不含糊,一切事情该如何,就让它们如何,世间该是何种样貌,就现何种样貌。五阴身该是何种形象,就现何种形象。对待一切人事物理,没有婉转屈曲心行,不会转弯抹角的掩盖什么、称扬什么。祂总是按照事实真相去行持,去履行自己的职责。这是什么心呢?妄心七转识做不到这样,妄心七转识总想改变什么,总是希望一切人事物理能够按照自己的认知和意图去展现,符合自己的思想意志才欢喜。

而真心如来藏却不是这样,祂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知见,该怎样就怎样,直直的。维摩诘经里说:直心是道场,真心如来藏就是个广大的道场,十方世界都在里许。

再来看参禅,参禅的目的是为开悟证如来藏,破无明。妄心七转识有无明,不知自己虚妄,不知真如心何在,需要参禅明心。真心如来藏没有无明,不需要破无明,因此自性如来藏就没有必要参禅悟道。所以行直何用参禅,是在描述真心如来藏的体性。六祖是个大悟者,对于真心如来藏的体性很清楚,他说法都是围绕着真如而说,宣说真如之理,决不在妄心七识上打转。

因为识得真如,了知真如心的体性,妄心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就会逐渐地依止于真如心的体性,改变自己的心行。只要识得真如,烦恼就不是大问题了,三种无明早晚都会破尽,究竟成就佛道。头一步证真如如来藏是最难的,入了门里,就会做内行事,说内行话。才会渐渐与真如心相应,与佛心相应。我们应该善分别祖师意,善解法义,善于用心,善于行持。

七、六祖曰: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

释:相包括五阴相色受想行识,十八界相六根六尘六识,六尘包括色声香味触法尘,宇宙及十方世界都是相,都在六尘中。思惟观行以后,就知道只有如来藏没有这些相,如来藏从外形形象上根本没有相,这就是外离一切相的含义。

内不乱,心不对六尘,不着六尘,就不分别,不起心动念,那么六尘境界现在面前时,如来藏心就是不乱的。而禅的定义就是真心如来藏,参禅就是参究如来藏,明如来藏心。那么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就是在描述如来藏的体性。而定慧等持,定慧一体,都是在描述如来藏的体性。

整部六祖坛经,都在描述如来藏真如心的体性,这是毫无疑问的。大悟者与佛所说的法义不相违背,与佛同一鼻孔出气。不是像神秀和尚的渐修法门那样,需要七识妄心要降伏烦恼,要修戒定慧,时时精勤地看住自己的妄心不要造业行,不要起心动念。六祖的顿悟法门不如此说。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修行是五阴身的妄心七转识要修行,因为七识心有无明,才要去修行,以破除无明。而如来藏本身是圆满究竟的,没有无明,因此就不用修行。那么修行的就是妄心七识,七识通过修行,去恶增善,恶业消灭,无明灭尽。

所以起修皆是七识妄心的行为,就是妄动,起心皆妄动。能守的心,守心守戒,不管守什么,都是妄心七识去守,真心什么也不守,祂不是守的心,因为祂没有执著性,又不对六尘境界,就没有什么可守的。所以守住匪真精,守住不是真心去守,就不是真精。

八、六祖曰: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

释:自性清净心就是觉体,也是万法的源头,随着七识心的妄念而流转着,七识起心,祂就随着应对配合,随着五阴的身口意行而流转着,身口意只要有所为,祂就随着应对配合着五阴的身口意行。就这样白白地、无原无故地随着妄法迁流。自身无喜无悲又无忧,无有善来也无恶,不受苦来不受乐,既无所得也无失,既不取来也不舍。

如果不进入祖师室,得以明心,找到那生命的源头,识得不生不灭的真体,就会永远茫茫然然地落在有和无、断和常、生与灭的两种极端之中,趣向于六道生死轮回,不脱烦恼,不得解脱。由此可知,觅得真正的祖师随之修学,就会很快地顿悟觉醒,如果随着不通道的人修学,不觅真正有道的明师修学,结果不是落在生当中,就是落在顽空当中,不得解脱。要知道名师与明师,有着天壤之别,内涵本质不同,差异极大。

九、六祖曰: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

释:自性产生了一切法,一切法的本质也是自性,自性是常的,一切法依于自性而说也就是常的。如果一切法是无常,一切法就有自体性了,能够自生自灭,就不是自性所出生的,也不用自性来出生了,那么自性就有不遍之处。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一切法依于自性而说,都是真如自性的常性。如果说有一法是无常,那么这一法就有其自体性,因为有自体性才有生死之说,那真如岂不是就有不遍之处了,有不能出生的法了。

一切诸法依于真如自性来说,都是真如性,不生不灭。因为这些法都是真如自性所生,都具有真如性,因此一切法也是常存不灭的。只要有真如自性,就会总有一切法的出现,如果一切法都是无常的,那么灭了就不能再出生了,不能出生,就说明真如自性不起作用,不能产生法了,那就是真如自性有不遍之处。然而这是不可能的,真如自性遍一切处,一切处一切法都是真如自性,有一切法就有真如自性。况且,真如中本有种子不生不灭,永远长存,只要遇缘,就会生出一切法。

六祖说的意思是,一切諸法如果是无常的,那么一切的事物都会有自体性,这些事物就能够自生自灭,生灭不息,那样就不用真如自性来出生,自性就有不普遍之处,这是违背经义的。所以六祖说的一切諸法是常的,正是佛所说的真实的无常的义理。一切諸法是常的,就表明了一切諸法都是自性所生所显,那么一切法就没有自体性,因此就是无常的。

 十、六祖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释:六祖的意思是说如来藏这个佛法,在五阴十八界这个世间中存在运行着,要想明心开悟找到如来藏,就要在五阴当中来寻觅,离开五阴世间就找不到如来藏了,那就不能开悟了。离开五阴十八界,没有三界世间,那么如来藏这个佛法怎么能发挥其功能作用呢? 世尊在阿含经中的十因缘法中开示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与名色二者犹如束芦,互相依赖着而能显现出来,名色依如来藏而生,如来藏依名色才能显现出其功用,才能被菩萨们所发现和证得。坛经里六祖几乎没有离开如来藏讲过什么世间法,更不用说心灵鸡汤了。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