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行五蕴断我见(第二部)
第三章 如何具体观行五蕴
一、观行五蕴以观行识心为主
观行五蕴十八界空无我,不仅要观行五根以及五根对应的五尘,还要观行六识和意根,包括六七识对应的法尘。其实对于五尘,意根也对应,如果五尘出现,意根不感兴趣,就不会出生五识去了别五尘,六识就不知道有五尘境和法尘境。六识的出生都由意根作主,出生六识的目的就是了别和处理五尘和法尘,所以意根不仅对应法尘,也对应五尘。在没有六识的情况下,或者六识无力了别的情况下,都是意根自己单独观照和攀缘这些法,比如身根的情况,意根时时处处都随着如来藏之后了知着,身体的所有情况,有时让意识五识知道,有时就不让六识知道,即使让意识知道,意识也是莫名其妙。
观行五蕴主要还是以观行识心无我为主,五蕴的主体是识心,最容易错认为我,而把五根和六尘错认为我所,我所的无我性比较容易认清,而识心的我最难看清。识心也是法的一种,也是在如来藏里生生灭灭,而且是刹那生灭,这些法从真谛的角度来看是没有生灭,都是如来藏性,但从世俗法的角度来看,除了如来藏,一切法都是生灭的,现象不断变幻,有无互相对立。变化的不仅是识心的刹那生灭,识种子输出灭回,念念起伏不定,还有尘境也是在刹那变化着,四大种子输出灭回,色法生灭变异。
在禅定比较深的时候,五蕴十八界的法,就会在心中逐渐的独立出来,互相粘连的不那么紧密了,独立起来容易各个击破,粘连在一起,比较复杂,显得更真实,难以看清虚妄无我性。在禅定的状态下,识心活动比较慢而微细,对法的执着性轻微,遮障就小,事物的本来面目就容易被识心看清。所以禅定的好处极多,能澄清事实真相,识心了别性和认知性比较客观公正,容易开智慧。学佛人如果不修禅定太可惜了,信佛语,戒定慧具足,才是好佛子。
二、如何深入观行无我
观行五蕴的时候,如果有很深的禅定,思惟就会很深细,能往法义里一直深入进去,从而能一层层的解开法义之谜。观行思惟时,要慢慢地、细细地、深深地,与自己的身口意当下进行对照,在尽量大的范围内探究和观行,从而识得五蕴不是我。要探究色蕴为什么不是我,受想行识蕴为什么不是我,思考时要多问一个为什么,要把这个为什么的疑问解决,要深细地思惟。如果只是形式上的理解和明白,没有真正落实到内心,那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是空洞的,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和实际问题。
如何观行思惟呢?比如说观行色身非我,非我是一个结论,但却是佛陀的结论,不是我们的结论,因此这个结论跟我们没有关系,观行之后,我们自己确确实实也得出了这个结论,这个结论才是我们自己的,是自己的智慧结晶,才有解脱的功德受用。佛陀的结论只是一个引子,起个借鉴作用,用以开发自己的智慧。我们可以顺着这个结论,逆向观行思惟:为什么色身非我呢?因为色身是空的;为什么色身是空的呢?因为色身是苦的;为什么色身是苦的呢?这是我们最初观行的入手处,需要我们慢慢地思惟和寻找种种依据。最后得出结论,色身确实不是我,这就断身见断我见了。
每个人观行之后,获得的智慧、证得的果位是不一定相同的,因为因缘不同,观行有差别,断除身见的程度是不同的,要看证到什么程度,修到什么程度。即便是证初果,也分不同层次,身心受用和转变的程度也不尽相同。例如孩子都上一年级,在一个班里学习的水平也不一样,证果相当于毕业,所以毕业时每个人的水平也不一样,还有早毕业、晚毕业的。每个行者参究的法的范围、角度和深度都不同,思惟力不同,证法的智慧就有差别;智慧不同,烦恼的消除和行为改变的程度就不同。思惟得越深细,定力就越好,定力越好,思惟的就越深细,那么证得的程度就越深,越究竟,心行改变的就越彻底。
三、观色身非我的下手处
众生普遍都以色身为我为我所,也把外界生存环境据为我所有。如果要思惟观行色身非我非我所,首先要思惟观行生存环境六尘境界非我非我所,然后在此基础上观行色身非我就比较容易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外界六尘与色身一样,都是由如来藏中的地水火风空五大种子组成的,性质相同,而且外界六尘离自心比色身稍微远一些,执著思惟轻一些,容易入手。佛说过外界六尘是我们的外身,也叫作我们的外界,色身是内界内身,内外是相辅相成相通的。确认六尘非我非我所相对比较容易,色身与六尘同理,这样就会把自心与色身拉开了距离,稍微能分割开,再观行确认色身非我非我所就容易多了。
在世俗界研究色身的科学叫作医学,中医里也讲色身的结构构造与山河大地相似相同类同,治疗身体的时候,不要把色身看得很神秘很特殊,就把它当作山河大地来治理,就像治理生存环境一样。中医这个看法非常科学,接近于佛法,给我们很大启发,观行就找到了一个切入点,上手就快一些了。
世俗法里讲: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色身也是这样,身体堵塞就会有臭气,就会腐烂出现肿瘤和癌细胞。器世间四大不调,江河决堤、地震海啸、火灾风灾泛滥,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色身也如此,四大不调,气虚血虚、风寒、上火、泄泻、肿瘤癌症等等就会出现。楞严经中诸位圣人,也是从观行外界地水火风,再反观到自身的地水火风,而证得了种种三昧,得以成就。所以从观行六尘境界入手,是观行色身的一个捷径。
四、看破色身得解脱
观察人体解剖图,就知道人体的动作是肌肉伸缩形成的,是机械化的,不是真有个我在动作。人体就是意根所用的工具,是高精密机械化全自动的,不是真实的,实际上都是如来藏编排的。看这个神经元系统,无非是一团正负极电线,一堆乱麻绳子而已,从中牵扯出想蕴和受蕴,弄出行蕴和识蕴,像这样能拆分组合的肉体究竟是什么?是我吗?能把它当作我吗?其实它什么也不是,根本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的,也就用个几十年上百年而已,不行再换一个好的。我们应该看破它,去掉心中的累赘,轻松自在解脱,无烦无恼。
这个色身用一用就行了,没必要去执著它,全体色身,包括六识的功能作用,全部是有固定程序的,如来藏设计编排,为意根所用。如果有人打你一巴掌,给你一拳,就算了吧,不要计较,打不着你,打的也不是你。如果有人对你无理取闹,也算了吧,侵犯不了你,伤害的也不是你。世间让它爱怎样就怎样,好坏都无所谓,没有真实的,较真干什么?你跟我结怨,我跟他结仇,你痛恨我,我讨厌他,烦恼得毫无道理,没有意义。从微生物之间的争夺,到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世界大战,斗得不可开交,简直是毫无道理,也斗不倒谁,打不垮谁,生了灭,灭了生,没有生也没有死,纵使世界消失几百万年,只是消失了一大堆乱麻绳子而已。
释迦佛的亲眷被琉璃王杀死几百个,阿难失心痛哭,可是佛陀与往常一样心平如水,不恼不恨。为什么佛陀如此看得开呢?所有一切没有真人真事,幻化的空的,所以佛陀解脱,阿难不解脱就苦恼不已。
五、如何观察我见的落处
寻找自己的我见落处,可以从自己的贪求上来观察,需求过多即为贪,不合理的需求即为贪,不应求而求,即为贪。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求呢?因为心中有我,见色身为我,见受阴为我,见想阴为我,见行阴为我,于是为了五阴而去贪求。若心中无我,就会少欲知足,适可而止,不会过多的寻觅和求取,更不会用不如法的手段用不合理的方式,甚至用损人的方式去求取自身的利益。
心中无我的人,不会花费心思去求取,更不会不择手段的求取,而是随缘而活。无我的人做事都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来处理问题,考虑他人的利益,照顾他人的感受。但是这种照顾不一定是顺从他人的无理需求,而是为他人长远和究竟的利益为出发点,其用心和行为不一定会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同。
心中有我的人,我见重的人,我执也必然重,为人处事都是从自心为出发点,以自我为重,以自己观念看法为准,不征求他人的意见和看法,不考虑他人的感受,往往是按照自己的习气做完再说,先斩后奏,不管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利益。如果他人不顺从自己,就会气急败坏,采取报复手段,以夺回自我利益,平心中的怨气,不计后果。这样的话,在与自他争斗过程中,自己每胜利一次,无我修证的路上就会倒退一步,往生死苦的坑里就进了一步,今世后世的苦难就会加重一些。
善于观察,在修行当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善观察就会权衡出一切事情当中真正的利弊得失,长远利益永远重要于现前的利益,长期效应远远大于短期效应。我见重的人目光短浅,往往只看到眼前一点点,被眼前的极小利益蒙蔽了双眼,这就是所谓的业障。什么叫作业障?往世的无明业因,增加了自己的我见我执,障碍了智慧的生发,看不清事情的真相,不知道何为自己的真实利益,把无益之事当作极大的利益去求取,结果背道而驰,得不偿失。
众生都觉得无明这一用语比较含蓄,愚痴这用语比较粗俗,其实两个词语都是一个含义,佛陀就是用愚痴这个词语来表述众生的心性,这已经很含蓄了。佛陀有时候也会对弟子们吼一句:咄!痴人!其实不管用什么语言,都不能把众生的痴和蠢表达尽致,说什么都不解劲,说什么众生都无动于衷,只好无语。即使用须弥山当撬棍,都撬不动众生心中的痴、愚、钝。
六、如何才能尘消
证得尘的生灭变异性、不实在性、虚假性、空性,之后心对尘就空了、净了,见解改变了,知见改变了,具足了正见,心中无尘,见尘而非尘,获得尘三昧,处于尘三昧中。但尘不消不灭,假相还在,只是对它的一切认知改变了,不迷惑了,不颠倒了,不执取了。
尘是心了别的相,包括色相和心相,以及非色非心相。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由于没有禅定,学法时理是理,事是事,永远是两码事,一遇事,理就跑到后脑勺去了,就被事卡住了。这样学法,学到什么时候才能解脱?
七、如何尽快断除我见
能不能断我见证初果乃至于四果,在于这个人身见我见是轻微的还是严重的。身见轻微的人,很少在意和顾及色身如何,不太花费心思特意照顾色身,对色身的安危不太挂心,少有恐惧感。这样的人由于不太执著色身和五蕴,容易断我见证果。由于不太在意色身五蕴,心里挂碍少,容易有禅定,观行五蕴能一直深入下去,观行得力,断我见就容易一些。
过去修行人善根福德深厚,在物质生活不发达的世间里生存,不被物欲所控制,欲望较少,不贪图享受和娱乐,也不无故的消耗自己的福报,所以能一心在道业上不断进步。如今的人就不一样了,太贪图享受和舒适的生活,心被各种欲望遮障着,业障不但消除不了,甚至还会增加,道业就很难有什么进步。
过去的阿罗汉能够行头陀行,因为没有身见我见,又断除了我执,内心里没有对我的安危与否的恐惧,不在意色身所周遭的环境,只想灭除各种心行,以取证无余涅槃。现代人则非常在意色身,各种营养保养养生,由于业障的关系,也没见有多少人把色身保养得有多好,又增加了身见,所以修行上很难有什么突破。对色身无微不至的照顾,到最后看来却是得不偿失的,得小失大,不知何轻何重,都是因为现代生活环境的影响,加之善根福德不足,才会盲目随意的消耗自己的福德。
所以要想尽快的断除我见我执,就不要总是在意自己的色身五蕴,不要太照顾自己,尽量看淡自己及生活环境,把心用在道业上。同时再注意不要无故的去随意消耗自己的福德,福德对于修道非常重要,即使有诸大菩萨的福德,也不要轻易消耗掉,把福德点滴积累起来,才能终至成就佛的福德。
八、如实判断自己是否属于断我见的状态
问:次第观察五阴无常、苦、非我,于受想行识不复起我见、我所见,之后还可以怎样增上吗?后续的方向是什么?还是说保持这种不造作寂静的状态一段时间之后,自动就能够自证生已尽、所作已作、不受后有?因为在实践过程中,只要出定后很短的时间内(一两个小时), 猴子心就又会回来,又会想要抓取造作。这样循环往复,我觉得可能是某个地方,没有完全与佛陀的教法衔接上。
答:自作证我生已尽,所作已作,不受后有,这是四果大阿罗汉的境界,我们就不要想了,先把初果稳稳当当真真正正的拿到手以后,再说后边的。初果对于前世没有断过我见的人来说,已经是非常困难的了。
在观察五受阴苦空无常无我的时候,要正确判断是否真正的认为五受阴确实是苦空无常无我了,这个非常重要,是非常关键之处。不可自己认为无我就是无我了。观行思惟的时候,心好像很清净,出定不观行的时候,心里还是有我的,心又不清净了,这说明没有真正断我见,不是真无我了。那就再接着观行,继续做功夫。
九、反观自心
听到有人赞美、夸耀自己,心里就感觉高兴舒服,这是什么心?听到有人责备讽刺就嗔恨,这是什么心?看到与己无关的人事物并不在意,这是什么心?看到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事物就特别关注,这是什么心?这些心是怎么生起来的,又是怎样变化的?又是如何灭去的?这时候的心,是五阴当中的哪个阴引起?这个五阴是你吗?每个人是否都执著这个心,执著这个受觉?
十、苦集的方便断与究竟断
四圣谛修行次序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或者是知苦、慕灭、修道、断集。断集,分为方便断集和根本断集。方便断,就是没有禅定没有证果时,意识降伏压伏自己不造恶业、少造恶业;根本断集是究竟断,烦恼断除以后,意根不再有造作恶业的想法和动力,不用意识的降伏和压伏,自动自觉的就不造恶业了。这样旧的恶业种子就消除了,新的恶业种子不积集,后世就没有苦了。
苦是如何来的?在生命最初期,没有五蕴世间,也没有苦。意根因为无明向外攀缘,想要知,于是如来藏出生世界,继而出生五蕴身。五蕴生活在世间,由于意根的无明,就会造作一些不如理的恶业,于是业种积集起来,就有后世的苦报。学佛修行以后,不断的思考苦谛,明了苦的来源是前世集的恶业,于是就会想办法断苦,开始修道不再积集恶业行,证得无我以后,断除无明烦恼,才逐渐灭了苦。
十一、观行功夫不足观念就无法改变
问:在观行意识非我的时候,我怎么也找不到证据。您说意识在了别一个法尘之后消失,然后再在另一个法尘上运行。但是我感觉这个能“知”的意识心还是我啊,虽然是不停的在改变,但是这个“知”的性质没有变,我比较困扰。
答:你这是还没有如实观察,观行功夫欠缺,以至于认识不足,观念不能改变。四圣谛中的苦谛:苦、空、无常、无我,注意佛讲苦谛的次序,无常、空、苦、无我,这是一环扣一环次第相连的。观行的时候,需要按照次第观行,完完全全观行出第一个的时候,应该引出或者是得出第二个结论,观行出第二个的时候,要引出第三个结论,观行出第三个的时候,应该得出第四个结论。如果不是这样,就出现了障碍和阻力,是什么障碍呢?是无始劫以来固有的思想观念障碍了自己,使得自己无法扭转从前的观念,不能形成新的观念和认知。比如说,无常的法就是空的不可得的抓不住的,你只知道无常,却不能进入空的思想里,那就停止不前往下观不下去了。
如果能完完全全观行空这个阶段,却不能形成空的就是苦的思想观念,就出现阻碍了,观行停滞不前,无法往下进行。如果观行到五阴都是苦的,却不能得出结论苦的根本不是我,最后一个瓶颈就出现了。怎样才能突破这个瓶颈呢?或者怎样才能突破各个瓶颈,改变从前固有的错误的思想观念呢?需要我们深思再深思。其中持戒、禅定、如理思惟以及福德、愿力是很重要的,应该注重这些方面的修持。
十二、断我见不是变化色身
断我见是观行五蕴的不真实性、空性、无我性,不是要把身体变成什么样子,也不是让身体变成残缺不全,然后才能确认色身无我。改变身体是依靠禅定的力量,不用断我见,只修禅定就能改变色身了。那些身体瘫痪残疾的人,不是照样我见深重吗?如果能把色身通过观行,变成黄金,也许我见更重。关键是在思想认识上,现量认知色身是假的空的不真实的,改变思想,不用改变身体。不要观成残废人,万一定力增强了,身体真出毛病了,不就坏了吗?观身体是组合起来的就行了。
十三、断我见的最关键之处在于改变观念
断我见首先需要改变旧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思想观念,有新的认知体系,对于无常的现象要有清晰的认知,充分而清醒的认识到五阴世间的无常,生灭变异,从而把生灭变异的法确立为空和无我。但确立这样的思想观念是非常困难的,现象容易观察,观念不容易改变,树立正确如理的观念比观行世间法的无常还要难很多倍,无常其实是容易观察到的,就是由于习惯于有,很难确认为空,知道空了也无法确认为无我,就是因为旧有的我的观念不容易突破。
这就需要有意的训练观念的改变,如何训练呢?比如拿一个玩具汽车,拆了装,装了拆,然后观察在这其中有真实的玩具汽车吗?一堆铁片子组装出来的东西是玩具汽车吗?有玩具汽车这个东西吗?玩具汽车是因缘所生法,不能自主,生住异灭,生灭变异,本身是空的,没有我的性质。还可以把朔胶洋娃娃拆拆装装,观察形成洋娃娃的因缘性,洋娃娃本身的生灭变异无常性和空性。反反复复的试验和观察,从而逐渐打破有的观念,树立空的观念,形成新的观念认知,这样才好断我见。
十四、如何观气息断身见
问:修定时总因气动而无法入深定,是否可以从气上观行,以求突破断身见?
答:既然不能入深定,那么观行就不会深入和连续,无论观行什么法都是如此。但是如果观行能做到一心和连续不断,那么禅定就会逐渐深入,定和慧、止与观互相之间有连带的关系,能够互相促进。观气就是观气息,气息也和呼吸有关,那就属于四念处的观行范畴了,从五蕴当中任一法入手观行,都可以断身见,关键是要有未到地定。
身体里的种种气是物质色法,如果观行出气的生住异灭,苦空无常无我,也只能断除色蕴的我见,识心的我见还不能断除。但能把身体中的气观行清楚,也是相当好的,以点带面就能把全身的色法观行清楚,知其来龙去脉,证其生灭变异无常,只断除色身我见也是相当不错的,烦恼减轻以后,再观行识心的苦集灭道,就能容易一些了。
如何观行气从而断除身见呢?俗话说一口气上不来,就气绝身亡,阴阳两隔,气对色身就是这样的重要。气在身体里能够输送身体需要的氧气,带动血液的流动,气血合起来就是色身存活所需要的养料,没有了气血的滋润,色身必灭亡。气是四大种子构成的色法,以风大为主,所以气具有流动性和飘动性,能遍及全身而行,一旦被堵在某处不运行,某处即出现病障。气既然是四大组成的色法,就是生灭变异的无常法,观行气的无常性、变异性、空性,即知是苦性,苦性即非我也非我所。气即非我,由气所支撑的色身同样如此,生灭变异无常,苦空无我。从气这个角度观行,也可以断身见。
十五、空能被看住吗?
问:打坐的时候空掉自己,一心看住“空”可不可以?
答:想空掉自己,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自己,能空的心是自己,所空的法是自己,自己空掉了,就没有能空的心以及所空的法,这样的话,既然已经空掉了自己,那还怎么看住空啊?还需要看空吗?有看住空的看,本身就不空,有能看和所看,能所俱在,就不空了。你所看的那个空,也是有,这是头上安头。
在打坐中空掉了自己,如果起念想保持下去这种状态,那就不空了。住于空境,或者空心静坐,都是纯粹的禅定,不能出生无我的智慧,必须在定中起观,才能出生观慧。这在六祖坛经里六祖已经批驳得很清楚了,读书的时候感觉很清楚,一到实用的时候就糊涂了。在定中没有观照法义,没有观行,没有疑情,就不能出生智慧。比如念佛定,定得再好再深,里面没有疑情,没有观行,没有参究,怎么能出生智慧断我见或者明心呢?
什么是观行?比如世俗法方面,有些人和事经历多了,慢慢就会看透了,以后就不在乎了。观行也是这样,看多了,就会看透了。看透了是什么意思?人接触时间长了,就会看明白这个人,就会有所取舍,进而决定是否继续交往,观察自己也是一样的,五蕴身心时时观行,时间长了,就会看透了五蕴,道理是一样的。智慧好一点的,可能会早一些看透,智慧非常差的就得后世看透。但这个基础必须打下来,功夫必须要做。
十六、心空无为有为不空
学佛修行人在人群和独处中,应该减弱自己的存在感,不要太在意自己,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不要争强好胜,不要事事都要第一。自己不是真实存在的,对方不是真实存在的,群体不是真实存在的,没有第一第二,没有最好最差,都是一个虚拟的名相。如果一个人心里总想着我要战胜所有人,我一定要比所有人都好都强大,总想要出人头地、出风头,希望所有目光都注视自己,这样的想法,我性非常重,与无为不相应,与圣人的心不相应,很难断我见成为圣贤人。
圣人心空无为,没有这样的心性。越要突出自己,心性越在人后,圣人都与此相反,没有自我存在感,做有为事心却无为。只有一心为大众的人,才能有资格成为圣人。
十七、虚相假相都有虚假之用
真空,就是指如来藏,真实而性空,祂心体里一法也无却又能变现一切法。妙有,就是五阴十八界法的相虽然是有,可实质是无,都是如来藏变现出来的虚妄法。虚妄法虽然虚妄,也不能说都不存在,因为众生分秒刹那都在用,用五阴吃饭穿衣走路,用五阴生活,众生活在虚妄的十八界里,见的是假色,听的是假声,嗅的是假香,尝的是假味,觉的是假触,识的是假法。见听嗅尝触识,都是五阴的作用,所以不能否定五阴表面的存在现象。
五阴虽然不是真实的存在,但还有虚妄的存在这种方式。明明众生每天都在用五阴,却还说五阴不存在。心里真能认可五阴确实是虚妄的时候,那就是断我见了,愿众生都如此。如果否定五阴的虚相也不存在,也不能断我见,因为不能观行五阴十八界,就不能看清五阴十八界的虚妄不实性,也就不能断除我见,所有的无明烦恼都不能消除。
十八、一切法皆为假名
譬如国家,单个一个人,不称为国;既然单个人不是国,多人也不是国,那么十亿人也不是国。国何在?假名也!是故一切法皆为假名,无有其实,真如除外。同理,一个头不称其为人,一个胳膊不称其为人,一条腿不称其为人,组合起来,也不称其为人。何为人也?无人!是为假名,无有其实!一切法皆为假名,无有其实,真如除外。
何为某某其人?无某某其人,头目脑髓都不是某某其人,胳臂腿脚也不是某某其人,思想觉知观念受觉,也不是某某其人。和合起来,更不是某某其人,但不离此法而见某某其人。若有人骂某某其人者,能否骂到某某其人?不能!若有人打某某其人者,能否打到某某其人?也不能!某某其人空,打骂皆为空!无有其人其事。
十九、五阴为什么是假相?
问:为什么说尊贵的五阴和卑微的五阴都是假相?又为什么心经里说诸法都是空相不生不灭?
答:譬如说小孩用积木堆积房屋如何又拆掉,之后再重新堆积再拆除,反反复复不断的堆积和拆除,房屋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生了灭灭了生,因此说房屋是虚幻的,是假相,是空相。而积木却总存在着,不会毁坏,只要积木存在,孩子又不厌腻的堆积,房屋就会不断的出现和存在,因此说房屋就是总存在着的空相,不生不灭。
同理,五阴是用七大种子构成的,因缘具足的时候七大种子就把五阴搭建出来了,因缘散去的时候,五阴就散去,又回到原始的七大种子状态,因缘再具足的时候,七大种子再次搭建出五阴,这样五阴随着因缘业力不断的产生和灭去,不管七大种子依有福的业种和因缘建造出的尊贵五阴,还是依无福的业种和因缘建造出的卑微五阴,都是假相和幻化相,都是空相。
五阴灭去,还剩下七大种子,然后这七大种子在因缘又具足的时候再次组建五阴,反反复复的不断出生五阴,这样依靠着七大种子五阴就能永远的出生,永远的存在下去不断绝。那么从这个角度和意义上来说,空相的五阴也就是不生不灭的了,众生就会永远的流转下去。有七大种子有业种有因缘,能奈五阴何?
二十、如何正确认识识阴(一)
《持世经》原文:佛告持世,何谓菩萨摩诃萨正观察选择识阴。菩萨摩诃萨观非阴是识阴。颠倒阴是识阴。虚妄阴是识阴。何以故。持世。是识阴从颠倒起。虚妄缘所系。从先业有。现在缘所系。属众因缘。虚妄无所有。
释:佛告诉持世菩萨说:什么叫作菩萨摩诃萨正确的观察和认识识阴?菩萨摩诃萨观察并没有什么阴叫作识阴者,识阴无所有。颠倒阴是识阴,虚妄阴是识阴。为什么这样说?持世,因为识阴是由于颠倒心而出生的,识阴是由虚妄的业缘所系缚的,识阴是由过去世的业而生出来的,是由现在的业缘所系属的。既然识阴是由于众多的因缘和合才出生的,识阴就是虚妄无所有的,是空的。
证得识阴粗相的虚妄,是无生忍,证得极细相的虚妄,是无生法忍。本来无法,在无法当中,由因缘力强行建立起识阴,识阴就是虚妄虚幻无所有的。容忍这个理存在,就是无生忍或无生法忍。
原文:忆想分别起。从识而生。有所识故。名之为识。从忆想分别觉观生。假借而有。有所识故。数名为识。以识诸物故。以起心业故。以思惟故。众缘生相故。起种种思惟故。数名识阴。从有所识。有识像出。示心业故。摄思惟故。数名识阴。
释:识阴是由于意根的忆想分别而生起的,是从阿赖耶识中而生起的,因为识阴有识别的功能,所以叫作识阴。因为识阴是由意根的忆想分别的觉观出生的,是假借众多因缘而有的,又有识别的功能作用,就堕于五阴数中,名为识阴。因为识阴能识别诸法的缘故,能生起心的业行的缘故,因为识阴能起思惟的缘故,有众多因缘和合相的缘故,能起种种思惟的缘故,就堕入五阴数中,名为识阴。
原文:或名为心。或名为意。或名为识。皆是意业分别故。识阴所摄。识相识行识性示故。数名识阴。如是非阴是识阴,不生不起不作,但以颠倒相应缘。虚妄识故,数名识阴。
释:识阴或者名为心,或者名为意,或者名为识,都是属于意业分别,属于识阴所摄受的,有识的相貌、识的运行和识的性质显示出来,堕入五阴数中,名为识阴。像这样的本没有阴入的阴名为识阴,识阴其实本没有出生,本没有起用,本没有什么功能作用,但却因为颠倒的相应的业缘,虚妄的识别诸法,就堕入五阴数中,名为识阴。
原文:何以故。是识阴从众因缘生。无自性。次第相续生。念念生灭。是识缘不生阴相。何以故。是识阴生相不可得。决定相亦不可得。生相不可得故。决定相不可得故。根本无所有故。自相无故。牢坚不可得故。
释: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识阴是从众多因缘和合中出生的,因此并没有识阴本身的自体性。识阴是有次第地相续地出生的,念念都是生灭的。这样的识的缘不会出生阴入的相貌,为什么呢?因为识阴出生的相貌是不可得的,识阴没有出生,也就没有出生的相貌,识阴的决定有相也是不可得的。识阴的出生相不可得,决定有的相不可得,识阴从根本上来说是无所有的,识阴的自体相也是无所有的,识阴的牢固相也是无所有的。
二十一、如何正确认识识阴(二)
《持世经》原文:智者正观察选择通达。非阴是识阴。凡夫于非识阴生识阴相,以觉观分别忆想。颠倒相应。虚妄所缚。强名为识阴。贪着是识阴。依止所识。依止识种种示思惟故。生起识阴。是人种种分别。贪着内识。贪着外识。贪着内外识。贪着远识。贪着近识。以识相故。分别起识阴。
释:有智慧的人应当正确的观察、抉择和通达,所谓的识阴本来没有阴入自体的性和相,没有识阴而假名为识阴,而凡夫却对本不是识阴的法生出识阴的相貌,用自己的觉观、忆想和分别,与颠倒心相应,被虚妄相所束缚着,强名为识阴。凡夫贪着虚妄相为识阴,依止于虚妄的识别性,依止于识阴,种种示现识阴的思惟功能性,生起识阴相。
凡夫人种种分别,贪着能识别身内尘的内识,贪着于能识别身外尘的外识,贪着于内外识,贪着于过去未来遥远的识,贪着于现在眼前的近识。因为虚妄地了别识心的相貌,了别虚妄的识心相貌,就把这些虚妄的相貌执为识阴。
原文:是人以忆想分别。若心若意若识。假借强名是心是意是识。如是知种种心相生。是凡夫贪着识阴。为识阴所缚。心意识合故。起种种识阴。分别虚妄事故。以一相故。以决定相故。能得是心是意是识。能得分别爱着。
释:凡夫人凭借忆想分别,说这是心这是意这是识,假借识心的相貌,强名为心为意为识,这样分别以后,心中就生起了识心的种种相貌。凡夫人因为贪着识阴,就被识阴所束缚,心、意和识和合起来,才显现出识阴,于是心中就生起了识阴的相貌。因为识阴能虚妄地分别种种事相的缘故,因为虚妄地见到识阴和合相的缘故,因为心中决定识阴有相貌的缘故,凡夫人就执为是心是意是识,并且加以分别和贪着。
原文:是人依止识阴。深贪识故。亦得过去识阴。贪着念有。亦得未来识阴。贪着念有。亦得现在识阴。贪着念有。诸凡夫于见闻觉知法中。计得识阴。贪着念有。是人贪着见闻觉知法。为识阴所缚。贵其所知。以心意识合系故。驰走往来。所谓从此世至彼世。从彼世至此世。皆识阴所缚故。不能如实知识阴。
释:凡夫人依止于识阴,因为深深地贪着于识阴的缘故,也执于过去的识阴,因为贪着识阴,执识阴确实有,于是就执未来的识阴,因为贪着识阴认为识阴确实存在,也执着于现在的识阴。
因为贪着识阴认为识阴是实有法,诸凡夫人在一切见闻觉知的法中,计着执为是识阴的功能作用。因为贪着计着识阴为有,凡夫人就贪着于见闻觉知之法,被识阴所束缚,宝爱珍贵着能知能觉之法。因为心、意、识三者和合起来共同系缚其心的缘故,凡夫人就在六道里不断地生死轮回,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从此世到后世,从前世到此世,都是因为被识阴所系缚的缘故,不能如实了知识阴、看破识阴。
二十二、如何正确认识识阴(三)
《持世经》原文:识阴虚妄不实。颠倒相应。因见闻觉知法起。此中无有实识者。若不能如是实观。或起善识。或起不善识。或起善不善识。是人常随识行。不知识所生处。不知识如实相。
释:识阴是虚妄的,不是实有之法,是妄见之法,与无中见有的颠倒心相应,因于能见能闻能觉能知的法而生起,在所谓的见闻觉知当中,并没有实在的识心来见闻觉知。如果不能像这样的如实观察识阴,就会生起造作善法的识阴,或者是造作不善法的识阴,或者是造作善法和不善法的识阴。这样的人心常常随着识阴而流转,不知道识阴所出生的处所,不知道识阴的真实相貌。
原文:持世。菩萨摩诃萨于此中。如是正观。知识阴从虚妄识起。所谓见闻觉知法中众因缘生。无法生法想故。贪着识阴。是诸菩萨如实观时。知识阴虚妄不实。从本已来常不生相。知非阴是识阴。想阴是识阴。幻阴是识阴。
释:持世,菩萨摩诃萨在见闻觉知中,能如实地正观识阴,了知识阴是从虚妄的识当中生起的,也就是在见闻觉知的法中,由于众多因缘生起了识阴,在本没有法中生起了法的念想,于是就贪着识阴。诸大菩萨这样的如实观察的时候,就知道识阴虚妄不实,是从本以来从来没有出生过的。也知道没有识阴本体相貌的就是所谓的识阴,知道有心念思想流转的想阴也是识阴,种种虚幻的阴入法就是所谓的识阴。
原文:譬如幻所化人识。不在内亦不在外。亦不在中间。识性亦如是。如幻性虚妄缘生。从忆想分别起。无有实事。如机关木人。识亦如是。从颠倒起。虚妄因缘和合故有。如是观时。知识皆无常苦。不净无我。知识相如幻。观识性如幻。
释:譬如幻化不实的人的识心,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内外的中间,识心的性质也是这样,是幻化性的,由虚妄的缘法所出生的,是从忆想分别而生起的,没有实在的分别性,犹如设置了机关的木头人。识阴也是这样,从颠倒的心行中而生起,虚妄的因缘和合起来才有的识阴的作用。像这样正确的观察识阴的时候,就会知道识阴都是无常的苦的不净的无我的,知道识阴的相貌是虚幻的,观察识阴的性质也是虚幻不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