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瑜伽師地論中十二因緣釋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論著講解 更新時間: 2023-11-17 14:14:53 閲讀: 0

第四節  緣起法的六種闡述

原文:複次。於彼彼經中。由幾種言說道理。說緣起耶。謂略說由六種言說道理。一由順次第說。二由逆次第說。三由一分支說。四由具分支說。五由黑品說。六由白品說。

釋:複次,在各個經中,都從哪幾個方面講述緣起之理的?大略來說有六種方式來講述緣起法。第一種是順著十二因緣的次第而說緣起法;第二種是逆著十二因緣的次第來來說緣起法;第三種是從其中一支開始講述,再逐漸擴展到其他支分;第四種是從整體十二支來講述緣起法;第五種是從惡不善法方面來講述緣起法;第六種是從善法方面來講述緣起法。

原文:問。如世尊說。緣起甚深。此甚深義。雲何應知。答。由十種相。應知緣起甚深義。謂依無常義。苦義空義。無我義說。

釋:問:如世尊您說的緣起法甚深,如何才能知道這個甚深的含義?答:從十種相上就能知道緣起法的甚深義了,就是依著緣起法的無常義、苦義、空義、無我義而說的十種相,來顯示緣起法的甚深含義。

原文:依無常義者。謂從自種子生。亦待他緣。又從他緣生。亦待自種子。又從自種子。又從他緣生。而種及緣於此生事。無作無用。亦無運轉。又複此二因性功能。非不是有。

釋:依無常義的意思就是指緣起法是從自體的種子出生的,同時也要依賴其他的緣成熟,才能共同作爲緣起法出生的緣。再者,緣起法依賴其他的緣出生時,也要有自體種子的緣,兩種不可缺一,必須共同出現,才能有緣起法的産生。再者,緣起法不僅依從自體種子,又依從別的緣而出生,然而自體種子以及其他的緣對於緣起法出生這件事,卻沒有什麽實質作用,也不隨緣起法運轉和動轉,但這兩種緣的功能作用又不是沒有,是有功能作用的,只是不能直接出生緣起法罷了。

比如眼識是緣起法,眼識的自體種子是眼識的識種子,生起眼識的其他緣除了識種子,還有八種緣,色塵是其中一種緣,這些緣聚集起來,眼識才能出生,缺少一個緣,眼識就不能出生。但是眼識卻不是由這些緣生出來的,而是第八識借助這些緣生出了眼識,就是說出生眼識的功能是第八識的,不是眼識的自體種子緣和其他八種緣,九種緣對於出生眼識是沒有實質作用的,僅僅是助緣、增上緣而已。

原文:又諸有支。雖無始來。其相成就。然刹那刹那。新新相轉。又緣起支。雖刹那速滅。然似停住運動相現。依苦義者。謂緣起支。一味苦相。而似三種相現。

釋:再次說,十二有支,雖然是無始劫以來,其相不斷的建立,然而這些相卻是刹那刹那的生滅,新的運轉出來滅去,下一個新的相就又出現了,作用不斷地運轉,維持著十二有支的生住異滅。另外,這些緣起支雖然是刹那刹那快速的生滅,然而卻顯示著好像是有停滯和運動的相不斷的出現。依賴緣起法的苦義來說,緣起法就是純粹的一個苦味相,沒有別的相,然而卻好像有苦、樂和不苦不樂的三種相出現。

原文:依空義者。謂緣起支。雖離有情。作者受者。然似不離。顯現而說。依無我義者。謂緣起支。雖不自在。實無有我相。然似我相顯現。依勝義諦。諸法自性。雖不可說。而言諸法。自性可說。

釋:依照緣起法的空義來說,緣起支雖然是離開了有情衆生的作者和受者,然而好像是沒有離顯現出的作者受者而說。依照無我的含義來說,緣起支雖然是不自在的,確實是沒有我相的,然而卻好像有我相顯現出來了。依賴勝義諦而說,這些緣起法的自體性雖然是不可說的,然而還是要說諸法有自性可說。

原文:問。應以幾智。知緣起耶。答。二。謂以法住智。及真實智。雲何以法住智。謂如佛施設開示。無倒而知。雲何以真實智。謂如學見跡。觀甚深義。

釋:問:應該以幾種智慧了知緣起法?答:應該以兩種智慧了知緣起法,就是以法住智和真實智二種智慧了知緣起法。如何是以法住智了知緣起法?比如說佛陀所施設和開示的那樣,應該不顛倒的全部都知悉,具有如實証知因緣法的智慧。如何是以真實智了知緣起法?比如說修學十二因緣法之後,見到了聖道之跡,証得了因緣觀,得了法眼淨,就能觀察到甚深的緣起法之義理。

原文:問。如世尊言。是諸緣起。非我所作。亦非餘作。所以者何。若佛出世。若不出世。安住法性。法住法界。雲何法性。雲何法住。雲何法界。答。是諸緣起。無始時來。理成就性。是名法性。如成就性。以無顛倒。文句安立。是名法住。由此法住。以彼法性爲因。是故說彼。名爲法界。

釋:問:就像世尊所說的那樣,這些所有的緣起法,並不是五蘊我所作的,也不是其他外力所作的。爲什麽這樣說呢?因爲如果佛出世或者不出世,緣起法都會安住在法性上,住在法界裡,是長存之理。什麽是法性?什麽是法界?答:法性就是所有的緣起法,從無始劫以來,緣起之理的成就之性,就叫作法性。理形成之性,和理的成就之性一樣,以無顛倒的文句把理安立起來,就叫作法住。因爲有此法住,以各種理的法性爲因,因此就稱之爲法界。

原文:問。如經言。生若無者。無處無位。生可是有。若一切種生非有者。生緣老死。應不可得。何故此中說。彼自性緣自性耶。答。依自種子。果生說故。謂識乃至受支。是生種子故。義說爲生。由此有故。後時即此果支。名有緣生。如是餘支。如經所說。隨其所應。盡當知。

釋:問:如經中說,生支如果沒有了,五隂就沒有了處所,也沒有生死流轉的任何果位了。可是生卻是存在著的,如果一切種子的生沒有了,生緣老死應該就沒有了。生處是指生命出生所在的環境,三界九地。生位是指生命成長的幾個階段,如胎兒位、嬰兒位、幼年位、少年位、青年位、中年位、老年位、死位等等。

爲什麽這裡卻說生的自性緣於自性呢?答:依著生命自體的種子所變現成的果而說有生,就是自性緣於自性,六識支、名色支、六入支、觸支乃至於受支,就是生的自體種子,爲闡明這個義理就說爲生。由於有這些支分的緣故,後世就會有這些支分的果支,就叫作有緣生。與此相同,其餘的支分有、取、愛、受、觸、六入、名色、六識、行、無明等等,與經文中所說的一樣,隨其所相應的法,也應當如此理解。

原文:問。已說一切支。非更互爲緣。何故建立。名色與識。互爲緣耶。答。識於現法中。用名色爲緣故。名色複於後法中。用識爲緣故。所以者何。以於母腹中。有相續時。說互爲緣故。由識爲緣。於母腹中。諸精血色。名所攝受。和合共成。羯羅藍性。即此名色爲緣。複令彼識。於此得住。

釋:問:現在已經把十二支都講了,各個支分並不是都互相爲緣的,爲什麽說名色與識是互相爲緣的?答:六識在現存的法中,以名色爲緣才能出生和運轉,名色又在後世出現的法中,以現世的六識造作的業種爲緣才能出生和存在。爲什麽這樣說呢?因爲名色在母腹中再繼續生長以後,就會有六識出生在名色上,名色和六識互相爲緣,以前世的六識爲緣,名色在母腹中由精血構成的受精卵色以及第七識的名所攝受,共同組成羯羅藍性質的受精卵。再以這個名色爲緣,名色生長以後六識就會在名色上安住下來。

在逆因緣法中,阿賴耶識與名色也是互相爲緣的,名色以阿賴耶識爲緣得以在母腹中安住,阿賴耶識以名色爲緣得以顯現其在世間法上的功能作用,二者缺一,世間法就不存在了。

原文:問。何故菩薩。觀黑品時。唯至識支。其意轉還。非至餘支耶。答。由此二支。更互爲緣故。如識緣名色。如是名色亦緣識。是故觀心。至識轉還。於餘支中。無有如是。轉還道理。

釋:問:爲什麽菩薩們在觀行染污流轉生死門的時候,只能觀行到識支,再也不能往前觀行,心就回來了,不能接續觀行到其他支呢?答:這是因爲識支(這裡是指阿賴耶識)和名色支是互相爲緣的緣故,如阿賴耶識緣於名色才能有世俗作用顯現出來,同樣的名色也是緣於阿賴耶識才能出生,因此觀行心的流轉到阿賴耶識這裡就退回去,不能再往前觀行了,因爲阿賴耶識的前邊再也沒有任何法了,阿賴耶識就是一切法的源頭。而在觀行其餘支分的時候,就沒有這種退回去的現象。因爲其餘支分的前面還有法,是自體出生的緣。

原文:於此一處。顯示更互。爲緣道理。故名轉還。於還滅品中。名色非是。後有識還滅因。由此因緣。複過觀察。

釋:在觀行識支這裡,顯示出阿賴耶識與名色互相爲緣的道理,所以就叫作轉還,退回到名色這裡,不能再往前觀行行支了,阿賴耶識就是名色的源頭,已經到頭了。從這裡可以看出,是阿賴耶識出生了名色,名色來源於阿賴耶識。在緣起法的還滅品當中,名色不是後世再出生的六識滅去的因,由於這個原因就越過名色再去觀察。六識滅去的因是意根的行滅,意根行滅的因是意根的無明滅。

在逆觀十二因緣法中,觀察到名色這裡出現個分支,分爲兩條道來觀察,一是從名色觀察六識,二是從名色觀察到名色的源頭阿賴耶識。首先觀察老死支,發現老死的出現是因爲有生,再觀察生,發現生的出現是因爲有三界有,再觀察有,發現有的出現是因爲取,再觀察取,發現取的出現是因爲有愛,再觀察愛,發現愛的出現是因爲受,再觀察受,發現受的出現是因爲觸,再觀察觸,發現觸的出現是因爲六入,再觀察六入,發現六入的出現是因爲有名色。

到名色這裡就很關鍵了,名色的前面一個是六識,一個是阿賴耶識,六識是後世名色出生的緣,因爲六識的身口意造作,存下了業種,導致後世不得不出來受報,實現業種。但是具體名色的出生卻不是六識生出來的,因爲六識滅去以後,名色才能在母腹中受生出現,所以出生名色的不是六識,而是阿賴耶識。這就涉及到名色出現的另外一個緣阿賴耶識,觀察名色出現根本因的時候,就發現是阿賴耶識出生了名色,再往前觀察就觀察不下去了,阿賴耶識之前再也沒有法了,沒有導致阿賴耶識出生的緣,這就說明阿賴耶識不是因緣法,不是由於什麽因緣出生的,那就是不生不滅的本有的識心。

原文:問。何因緣故說。緣起支非自作。非他作。非俱作。亦非無因生耶。答。生者非有故。緣無作用故。緣力所生故。

釋:問:是因爲什麽因緣才說緣起支不是緣起法本體所作出來的,不是緣起法之外的他緣所作出來的,也不是緣起法本身和他緣共同作出來的,也不是沒有任何因緣就能生出來的?答:緣起法的生是無的法,是空的法,實際上並不存在,而引起緣起法出生的緣也沒有真實的作用,都是一種因緣力所引生出來的。

原文:問。於緣起中。何等是苦芽。誰守養苦芽。何等爲苦樹。答。無明行緣所引識。乃至受是苦芽。受緣所引愛。乃至有是。守養苦芽。生與老死。當知是苦樹。

釋:問:在緣起法中哪個支分是苦芽?是哪個支分守護養育了苦芽?哪個支分是苦樹?答:無明和行的因緣所引生出的識支,以及名色、六入、觸和受支是苦芽,而受所引生的愛以及取和有支守護和養育著苦芽,那麽就應當知道生和老死就是苦樹。

原文:問。幾緣起支當知如炷。答。識乃至受。問。幾支如膏。答。無明行。愛取有。問。幾支如焰。答。生老死應知。

釋:問:有幾個緣起支好像如燈柱一樣?答:識、名色、六入、觸和受支好像如燈柱一樣,加了燈油就能燃燒,生死煎熬就出現了。問:有幾個緣起支好像如燈的膏油一樣?答:無明、行、愛、取和有支,好像如膏油一樣,與識、名色、六入、觸、受和合在一起,就會點燃燈柱,燃燒起生死的大火。問:有幾支如火焰一樣?答:生和老死支就像火焰一樣的燃燒,苦惱無量。

原文:問。何因緣故。於緣起黑品教中。說名增益。答。一切有支。純大苦聚。爲後果故。又諸有支。前前爲緣。後後所隨故。

釋:問:是因爲什麽的緣故,在緣起法的無明染污教門中,說緣起法有增益苦聚的作用?答:因爲一切有支中,純大苦聚是十二支分最後的結果,所以說十二支緣起法就是染污業,是黑品類,能增益苦聚。又因爲十二有支中,前邊的有支作爲因緣,後邊的有支緊緊跟隨,才産生了純大苦聚。所以說十二有支能增益染污和黑品業。

原文:問。何因緣故。於白品教中。說名損減。答。由一切支。前前永斷。後後減故。又是純大苦聚損減因故。

釋:問:是什麽因緣的緣故,在善法品類的教門中,說緣起法有損減苦聚的作用?答:因爲在十二緣起支中,如果前邊的支分永遠斷滅了,後邊的支分就會得到損減,所以說緣起支對於苦聚有損減的作用。

原文:問。幾緣起支。名有因法。答。謂前七。問。幾緣起支。名有因苦。答。餘五。問。幾支滅是漏盡所顯。答。三。

釋:問:有幾個緣起支名爲是起因之法,能引生其他法的産生?答:前七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是起因之法,能引生後邊支分的生起。問:有幾個緣起支叫作有因的苦支?答:後五支愛、取、有、生和老死支,是三界有因的苦支。問:有幾個緣起支滅去了,是無明漏盡所顯示出來的?答:有三支,有、生和老死支是無明煩惱漏盡所顯示出來的。漏盡以後,就會取無餘涅槃,那麽有、生和老死就不會再出現了,生死輪回三界苦就消失了。

原文:問。幾支滅是緣盡所顯。答。即此三是。餘支緣故。

釋:有幾支是緣盡了所顯示出來的?答:有、生和老死三支滅了是緣盡所顯示出來的,與三界的緣盡了,三界的有就不會再出現,生就沒有了,也就沒有了老死。除了這三支,其餘的支分是這三支生起和滅盡的緣。

辟支佛緣覺佛通過修行十二因緣,無明滅盡,煩惱斷盡,則與三界世間緣盡,涅槃後則無三界的有、生和老死,則有、生和老死之前的支分都是這三支滅盡的緣,當然也是這三支生起的緣。

原文:問。幾支滅是受盡所顯。答。一。謂由煩惱已斷故。所依滅時。此一切受。皆永息滅故。

釋:問:幾支滅了是受盡所顯示的支分?答:只有受一支滅了,是受盡所顯示的法,由於煩惱已經斷盡了,受所依止的法都滅盡了,那麽這一切的受就都會永遠的熄滅了。

原文:問。何因緣故。依止緣起。建立七十七智耶。答。爲顯有因襍染智故。又複爲顯。於自相續。自已所作。襍染智故。又複爲顯。前際諸支。無始時故。又複爲顯。後際諸支。容有襍染。還滅義故。又複爲顯。支所不攝。諸有漏慧。遍知義故。於一一支。皆作七智。當知總有。七十七智。

釋:問:是什麽因緣之故,依止緣起支建立了七十七智?答:是爲了顯示三界的有,是因爲有襍染智慧的緣故;也爲了顯示自己的五隂身相續運行過程中,自己所作出的襍染智慧的緣故;又是爲了顯示十二支中前邊的一些支分沒有開始的時候,無明支是無始劫以前就有的,不是後天出生的,因此沒有開始,叫作無始無明;又爲了顯示後邊的各支分容納的襍染,有往還滅去之義;又爲了顯示各支分所不攝受的所有有漏的智慧,有遍知一切法之義。除了無明支,其餘十一支都對應七種智慧,合起來就有七十七種智慧。

原文:問。何因緣故。於緣起中。建立四十四智耶。答。爲顯於一一支。依四聖諦。觀察道理。是故總有。四十四智。

釋:問:是什麽因緣的緣故,在緣起法中建立了四十四種智慧?答:爲了顯示十一個支分依據四聖諦來觀察修道之理,因此總共建立了四十四種觀察智慧,每一個支分都用智慧觀察四聖諦理。比如用如理如實的智慧觀察行的苦、集、滅、道,觀察六識的苦集滅道,觀察名色的苦集滅道,觀察六入的苦集滅道,觀察觸、受、愛、取、有、生和老死的苦集滅道,這樣合起來就是四十四種觀察智。

原文:複次。若生欲界。依欲界身。引發上地。若眼若耳。由此見聞。下地自地。所有色聲。又依此身。起三界意。及不系意。而現在前。若生色無色界。除其下地。一切現前。如在欲界。

釋:複次,如果出生在欲界,依靠著欲界的色身,引發出上地的眼耳等根的功能,由上界的眼根耳根就見聞到了下地和現前地的色聲塵境。又依此欲界身,生起三界的心意,以及不被三界係縛的心意就現前出現了。如果是生在色界和無色界,除了下地,其他地的所有境界都會現前,就像在欲界地一樣。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