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四念處觀行體驗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4年10月16日

第三章  白骨觀的觀行體驗 

一、三昧是意根的現量境界(一)

如峰的白骨觀日志:我在打坐的後半段,眼前清清楚楚看見血管裡的血液在流動,不想看也在腦子裡出現。在下坐閉眼搓掌時,眼前出現了紅色的一團,裡面類似橘子瓣,果肉還在蠕動。接著我繼續搓掌,紅色的一團開始發白髮亮,裡面出現了立體圖像,是放大後的汗毛孔還有毛髮、皮屑、紅色的包和發炎的汗毛孔,看得我特別不舒服。下坐搓掌能出圖像,這個是怎麽回事?        

評:這個觀行日志裡所描述的現象屬於定中獨影境,是定境法塵。定境法塵是獨頭意識現量了別的,不是比量,也不是非量了別。剛開始入定打坐觀行的時候,是獨頭意識非量的想象白骨觀,天長日久熏染了意根,由意根現量呈現出白骨觀境界。

意根現量呈現的境界就是三昧境界,三昧裡包括禪定和智慧,是定慧等持的境界。這個觀行的結果裡一定有智慧生起,沒有智慧的不是最後結果,而是中間過程。定中獨影鏡是意根所現量呈現出來的,獨頭意識再現量了別白骨現象,意根受熏以後就會現量呈現出祂所認知的境界,意根認知什麽境界,如來藏就現出什麽境界,獨頭意識就了別什麽境界,這就是三昧境界。

三昧境界裡定非常強,慧也非常強,定容易懂是專注的意思,慧是什麽?這裡的慧就是認可了五隂身肉體就是一堆白骨,意根認可以後白骨觀就修成就了,或者是中間過程成就了。修到最後階段還會把白骨化爲微塵,最後微塵也消失,這都是意根所現量証得的境界。

下座以後還有沒有這樣的定境法塵?如果心不散亂就仍然處於定中,處於三昧狀態,行走坐臥都會呈現出白骨。前五識了別不了,五俱意識也不能了別,只能由獨頭意識了別,因爲三昧境界都是獨影境,是個人單獨修出來的,屬於個人所有,沒有公共的外法塵和外五塵,所以他人不能見。

所有的三昧,不管是定境的三昧,還是定和智慧等持的三昧境界都由意根發起,如果意根沒有被熏染成功,就沒有智慧的生起,三昧境界不能出現。包括念佛三昧這個定境,由意識來念佛,把意根熏熟了以後,意根就會自動自覺的念佛,意識不念而意根念。在定境裡意識如果感覺很累就不想念佛了,但意根已經習慣於念佛,就自己繼續念佛,無語言和音聲的念,這是獨影境,只有獨頭意識才能聽到。意根不管意識想不想念佛,自己就要念佛,意識即使想控制也控制不了,這個時候就屬於念佛三昧境界。

處於念佛三昧境界中的時候,行走坐臥無論做什麽,都好像有念佛聲音出現在耳邊,其實是出現在心裡不是耳邊,也沒有聲音,只是個意念而已。念佛聲音不是意識念的,意識不想念還必須聽念佛聲,這個念佛聲是如何現起來的?是意根念佛,如來藏隨之現起了念佛的聲音,不由意識控制。意根沒有語言文字,獨頭意識卻能夠了別出念佛聲,不想聽也要聽,還得一直聽下去。

斷我見証果的時候就是一種得法眼淨的三昧境界,裡面有未到地定和苦空無常無我的無生智慧。這個智慧是誰現起來的?是意根現起來的,意識平時觀行熏染意根,意根思量四聖諦理,最後証得了五蘊苦空無常無我,法眼淨的三昧境界就出現了。在禪定當中意根思量出一個如理的結果,智慧就生出來了。這個三昧是由意根現起來的,獨頭意識現量了別,所以任何一種實証法都是意根和意識的現量証,意根和現量相應,沒有比量和非量,只有意根主動現起來的法才是現量和三昧。

在意根斷我見証果以後處於三昧境界,就會出現覺明的現象,沒有三昧就沒有覺明現象。覺明現象是意根觸証從前未知境界,心裡興奮驚喜引發出來的,意識發不起來。覺明現起的時候是處在禪定三昧狀態的時候,沒有禪定就沒有覺明。在三昧中煩惱非常輕微,可以說不現起,全部降伏下來,身心輕安,覺受非常,睡眠減少。禪定當中氣血通暢,精滿神也滿,欲望降伏,睡眠非常輕,可以說沒有睡眠蓋,每天有三四個小時的睡眠就足夠了,這是意根所現起的三昧境界。

明心也是如此,意根証得本心以後,也處於三昧狀態當中,行走坐臥都在定中,生起了般若智慧,煩惱非常輕微,也有覺明現前,身心非常輕安、舒適、自在,睡眠也非常少,神滿不思睡,心境愉悅,處在這個狀態當中,都屬於三昧境界。

還有一種真如三昧,証得的時候也是如此。其實真如三昧屬於無生法忍的智慧境界,也就是道種智、唯識種智,不是剛開悟的人所能証得的,入地的時候才能証得。什麽叫真如三昧?証得一切法的真如性和唯識性,就是真如三昧。

在一切法上見得自己本心的運轉,就知道一切法都是真如的性質,一切法都是真如,這個時候就入到初地了,分証法無我,分証無生法忍,分証一真法界,分証大乘的解脫,也叫分証即佛,這個時候才有真如三昧。在初地之前,不能証得一切法的真如性,沒有唯識種智不能見到一切法上的真如,真如三昧的智慧是相當深細的,在這之前,只能有無生忍的般若智,沒有唯識智,無生忍的智慧相比真如三昧的智慧淺很多。

思考問題:我們平時根本無法見到的現象,在打坐的時候爲什麽見到了?是哪個識見到的?見到的是什麽境界?不打坐的時候是否還會見到?

二、三昧是意根的現量境界(二)

白雪雪的白骨觀行日志:早晨閉目打坐,感覺右腳腳踝骨有點癢,忽然看到(閉目看到的)腳踝骨癢的地方憒爛了,觀想用手指一劃,渾身上下的肉都掉了,就剩骨頭架子,但是上邊掛著黑紅的血絲肉絲,不是白骨觀最後出現的那樣雪白的骨頭。

我覺得這僅僅是白骨觀的中間過程,先掉皮後掉肉,還剩是筋和骨頭,是有次第出現的,你不能一下子從什麽也沒有一下觀照出白骨來,功夫是一步一步遞進的,這是中間層次,以後還有更進一步的境界出現,然後才能現出白骨,那時候白骨觀就成就了,也就証果了。

評:在最初觀行的時候,獨頭意識可以用非量的方式一點點契入,或者使用非量的方法來求証,眼識和意識見不到白骨,是獨頭意識想象身體白骨的樣子,這是非量,以此非量來熏意根,雖然比較困難,但因爲最終結果是事實,意根早晚會見到事實,當被熏成功的時候意根就認爲身體是白骨,白骨境界就會現量的呈現出來了,這是意根現量觀到的。

在觀行五蘊的時候,其中也有由獨頭意識的非量過渡到意根現量証得的境界,比如觀行過去生的色身和未來世的色身都屬於意識非量想象的,但是最後意根被熏成就了,見証到了過去和未來的五蘊都是空的,認可了五蘊無我,就証果了。

爲什麽意根現起的都是現量境界?因爲意根所有的認知,由如來藏呈現,如來藏所呈現的法不管是什麽,意根都親緣,是什麽意根就知什麽認什麽,所以意根了別的就是現量境界,沒有比量和非量,這時候獨頭意識也是現量的認知。在意識觀行的時候,可能沒有現量,可能有比量有非量,但是意根被熏了之後,一定是現量境界的認知。

 從現起的白骨觀境界來觀察,從三昧境界來觀察,就應該知道是誰先証法,肯定是意根先証法,獨頭意識後現量了別。意根是瞬間的頓悟,頓悟以後智慧生起,和以前的智慧認知完全不同,這個時候就有可能一拍大腿說:原來是這樣。一拍大腿或者拍腦門,就表示震驚,知道了從前所不知道的事理,顛覆了從前的認知,這叫頓悟,是突然間明白的。

一切法的証得都會出現三昧境界,頓悟的時候就是三昧境界現前了,不是頓悟而是漸漸明白的,是意識通過思惟一點點明白的,但也不會明白究竟,法裡的奥秘還是不甚了了。而意根証的時候,一翻兩瞪眼,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很實在,沒有虛假。

白骨觀的三昧境界以及所有的三昧境界,五識無論如何努力也見不到,五俱意識也見不到,獨頭意識才能見到,現量了別的一定是現量境界。白骨,五識見不到,五俱意識也見不到,獨頭意識與意根有現量智慧的時候才能見到。六識見不到白骨的時候,白骨觀就是非量的觀行,是想象白骨,等到白骨真的現前的時候,獨頭意識和意根共同現量了別,說明所有的証都是現量境界。如果是比量和非量臆想出來的境界,就沒有証,也沒有三昧境界。証果和明心,証得一切法都是這個原理,實証和推理思惟的關係,我們應該很清楚了,後續如何用功都應該很明了了。

三、定果色是意根的現量實証境界

白雪香的白骨觀觀行日志:早晨閉目打坐,感覺右腳腳踝骨有點癢,忽然看到(閉目看到的)腳踝骨癢的地方憒爛了,觀想用手指一劃,渾身上下的肉都掉了,就剩骨頭架子,但是上邊掛著黑紅的血絲肉絲,不是白骨觀最後出現的那樣雪白的骨頭。

我覺得這僅僅是白骨觀的中間過程,先掉皮後掉肉,還剩是筋和骨頭,是有次第出現的,你不能一下子從什麽也沒有一下觀照出白骨來,功夫是一步一步遞進的,這是中間層次,以後還有更進一步的境界出現,然後才能現出白骨,那時候白骨觀就成就了,也就証果了。

評:以上白骨觀的境界,都是定中所呈現出來的境界,叫作定果色,由於禪定所引生出來的境界,都是現量境界,是實証境界,沒有一絲意識的想象思惟作用,都是意根的現量觀行境界。意根有什麽思想觀念,認可什麽法,就呈現什麽境界,做不得假,作主識就是這樣威武有勢力。在定中,腳踝骨的肉爛了,掉下來了,骨頭掛著血絲和肉絲,這樣的現象是不由自主出現的,是意根的現量認知境界,是靠意識想象不出來的。

如果白骨觀靠意識的思惟臆測,無論意識覺得身體應該是什麽樣,但身體就是不聽話,永遠不會變成什麽樣,因爲意識無勢力,不作主。定果色由意根而起,永遠不由意識而起,但是意識在白骨觀的前期,起著引導意根進入觀行境界的作用,對意根有引導熏染的作用,因此意識也是功不可沒。

以上的觀行確實是觀行的一個過程,白骨觀還沒有完成,骨頭還不夠干淨,色彩還不夠白淨,說明觀行者還有一些業障沒有消除,心還不夠純淨,禪定力還不夠強,還有待進一步更深入的觀行,以完成白骨觀,斷除我見,得法眼淨。

四、問:白骨觀真正進入定境,白骨現前時是否還有呼吸?末學嘗試白骨觀很久,始終在意識裡妄想,不能發起意根境界的骨相現前,是熏習不夠的原因嗎?  

答:如果能夠斷除呼吸,沒有呼吸這個身行了,一定是在四禪以上的定境中,四禪以下都有呼吸現象,不包括四禪。修習白骨觀的過程一般都是在初禪以下的禪定中,包括初禪,當然都有呼吸,及至証得白骨觀,白骨觀現前了,也是初禪以下的三昧境界,當然也是有呼吸的。處於四禪以下的禪定中都有呼吸,二禪以上就沒有覺也沒有觀了,白骨觀不會現前的,所以白骨觀三昧出現的時候一定還有呼吸。

白骨觀整個觀行過程,就是用獨頭意識來開始觀,並且不斷的熏習意根,讓意根也有觀,當意根觀成功的時候,定果色出現,白骨觀三昧就會現前了,這時就實証白骨觀,得法眼淨。意根被熏到什麽程度,就會有什麽程度的白骨觀境界,沒被熏成就,就沒有白骨觀三昧境界出現。

 五、可以用觀無量壽經裡的日觀方法來修習白骨觀嗎?

觀無量壽經裡的日觀和白骨觀的修習方法是一樣的,難度也差不多,不是太難,所有觀想取証的方法都差不多。日觀後邊的地觀和水觀比較難,日觀不算太難,但是觀想也很不容易,也得一年兩年,有不少人觀兩年了,沒聽說誰觀成就,現在可能都放棄半途而廢了。

真修行不是那麽容易的,証得任何一種三昧都不容易,如果放棄修行在生死中流轉更是困苦得很,相對比較來說修行比不修行更容易一些,更快樂一些。修行是否容易還在於當人,都是事在人爲的,容易半途而廢的人意志力不夠堅強,修行上從沒有什麽體驗,感覺前路茫茫,往往是在世間法裡也是不夠堅強,輕易就半途而廢的人在佛法的修証上也是如此。

白骨觀需要觀個幾年,快的兩三年可以觀成,這要看根器,娑婆世界根器比較不錯的太少太少了。還有觀像念佛法門的觀,用功方法都差不多,方法雖然差不多,結果都有三昧出現,但因爲所觀對象不同,所証就不同,觀行五隂空的証小乘果,觀行大乘般若唯識的就証大乘果。大乘觀行起點很高,需要有小乘的觀行基礎。日觀觀成了跟証果明心暫時沒多大關係,但是禪定力卻非常好,以此禪定力觀行其他法成就就會很快。

觀無量壽經十六觀到第七觀的時候才能明心,前幾觀都不能明心,但第三觀的三昧境界出現就能保証命終往生極樂世界。白骨觀成就能夠斷我見,証得初果到四果,觀像念佛觀成了不僅是簡單的明心,有可能到達初地了,這就要根據每個人智慧証量和禪定証量,各方面條件綜合起來才能判斷,觀行的入手方法都是沒有多大出入的。

六、修行白骨觀的過程

問:最近這幾天我在想象比對全身骨骼形象和觀看全身骨骼照片,腦海中出現的對身體各處骨骼的形象,就好像家裡的各種物品一樣的清晰,身體在動的時候腦海裡的全身骨骼形象也跟著一起動,心裡感覺很定,頭腦散亂也輕了許多,我這樣觀行是否正確?

答:這是白骨觀的最初準備工作,都由意識來完成,意識要收集資料,整理、歸納和分析資料,再推導和想象白骨的形象,但無論意識如何推導和想象,三昧都不會出現,因爲這些做法都不是現量的,心裡不管如何確認白骨就是這樣的,也不會有現量的三昧境界出現。就像意識無論怎樣想象觀無量壽經裡的十六觀,都不會出現十六觀的任何一觀的現量三昧境界,就連最簡單的日落觀三昧都不會出現,因爲意根沒有觀成熟,或者意根還沒有起觀。  

意識所作的這些收集資料的工作相當於小秘書的工作一樣,把這些資料完整細致的整理好以後要上交給意根領導,然後就沒有太多事情可做了,只等領導下一步的指令。意根看完這些資料以後,覺得這些資料很重要,就會放下手頭其他的工作,專門研究這份資料,精力集中專注思考資料,心中漸漸就明了了資料的具體内容,就會發現事實,智慧才會生出來,三昧才會出現。

上述意識初步所做的工作基本是正確的,在比對和觀看骨骼結構圖和想象骨骼的時候,就是在給意根傳遞信息,熏染意根,把意根的注意力轉移到骨骼的觀想上來。現在來看有點初步的效果,但還需要進一步加強意識的觀想,需要再熏意根,讓意根的攀緣越來越少,注意力越來越集中,定力越來越強。當意識的觀想很清晰,定力也很強的時候,意識就不用太用力觀想了,更不要再做思惟分析整理歸納這樣簡單初級的事情,沒有必要了,保持在身念住上不動就行,讓意根去專注的思量。功夫需要一點點積累,慢慢就會水到渠成的出現三昧境界了。

那些把意識最初級的推理、整理、歸納、分析等等的作用,當作是終極的証果方法,簡直太淺薄了,意識的這些作用離斷我見証果的差距也太大了。所有在意識上用功的方法,都是過去被所有有現量實証的禪宗祖師所大力呵責的情思意解,有智慧的人都不以此爲究竟。意識的思惟方法如果盛行起來,無論大乘還是小乘,必然都會走入歧途,佛教的修証必滅,沒有修証,只剩下一些知見,慢慢知見也會不具足,佛教就毁滅了。

如今人沒有福德和智慧,把祖師們扔進垃圾堆裡的東西又翻出來,當作寶貝一樣的推崇,但推崇意識証果就是毁滅佛法的行爲,推行意識証果的人應當及時懺悔和改正,不應再繼續步入邪路歧途,不然後果難以想象。大丈夫自能頂天立地,錯了就要及時改正,不要虛名,果與不果的不由任何人說了算,都由如來藏說了算。符合証果事實的,如來藏自然會呈現與聖人相應的果報,誰否定也沒有用。同理,如果不符合証果事實的,如來藏只會呈現沒有証果的凡夫果報,無論如何也不會呈現証果聖人的果報,誰給印証果位也沒有用,還有大妄語的不可愛果報,最終得不償失,智者善思。

七、爲什麽修白骨觀能夠斷我見証得初果至四果?

     凡夫衆生無始劫以來因爲愚癡無明,沒有禪定和智慧,對五隂以及一切法的觀察和認知只能粗略的停留在表面現象上,不能有實質和究竟意義上觀察,所以一直把色身當作實有之法,也把識心的作用當作實有之法,不知其苦空無常無我,這是對五隂的錯誤認知。通過修習白骨觀,定力越來越深,其觀察力度就越來越強,越來越細微,能清晰的觀察出色身的生滅變異,身空的真相就會浮出水面,整個色身的肉體就呈現出白骨的模樣,最後白骨也會成空,這就斷除身見和我見了。

整個觀行過程就處於三昧狀態中,色身骨肉的骨相和空相是自然而然出現的現量境界,不是意識憑空想象推理出來的非量境界。一切三昧都是由意根發起的,都是意根的現量智慧認知境界,都絲毫沒有意識的比量和非量成分,意識在三昧中只能是被動的知,隨意根而動而知,在三昧之前意識可以有主動的思惟觀察作用,把意根引導上路以後,禪定就會越來越深入,最初的定境三昧就出現了,意識的作用力就越來越小,意根的觀察思量作用就越來越大,當意根如實見法以後,智慧呈現出來,真正的定慧等持三昧就現前,這時就証果了。

沒有禪定,意根就不能達到專注的面對色身和五隂,不能如實的思量和見法,不知色身五隂的真實相貌,智慧就不能出現。白骨觀能生出禪定,由禪定引出智慧,最後就斷我見証果了。最初看似不可能的白骨最後呈現在心中,這是定果色,見到定果色的白骨就知色身非我,定慧等持的三昧出現,法眼淨証果了。

八、相續不斷的觀行是意根的功夫

白雪香的白骨觀觀行日志:剛開始學四念處觀身不淨的法義時,我就買了法毉解剖視頻,還有些西藏天葬的圖片來作參照。在夜裡安靜的觀看這些視頻或圖片的時候,意根能隨著意識的眼見,生起肉體不是我的念頭。當時本意是修觀身不淨,後來常常思維得出的結論是肉身非我、不是我、幻我、假我,是提線木偶。每次睡覺時思維身體不是我,醒來時思維肉身不是我。

就這樣過了將近兩年,一日午睡醒來(還沒睜開眼睛),突然看到腳底的肉像沙子一樣流開去,一直到膝蓋這裡的肉都流走了,我以爲是做夢,就睜開眼,發覺自己是醒著的沒有做夢,於是就再閉上眼,這時又看到身體的肉繼續像沙子一樣的流淌,直到看到剩下了整個頭骨,但是骨頭是黑的,不是白的。我分析了一下,看到黑色的骨頭,大概是情關沒過的原因(父母孩子親人之類),於是我就在情關這個地方多思維破惑(最近有些弄明白了)。前段時間就是和大家共修四念住,單磐打坐,剛上座不久,看到腿骨這裡的肉就裂開了。然後就看到渾身肉都一點點掉落了,有鮮紅的絲絲縷縷的筋還掛著,沒有落盡。

評:白雪香的觀行功夫做到了連續不斷,只有法義落在意根那裡,功夫才能連續不斷,白天能觀行,晚上能觀行,睡前能觀行醒後能觀行,睡著時也能觀行,不管有夢沒夢都能觀行。沒夢時意根單獨觀行,有夢時意根督促意識思惟觀行,意識的功夫是斷斷續續的,不能連續不斷。因爲意根的觀行功夫連續不斷,時間長了對色身的認知就改變了,一旦改變,覺悟到了色身肉體非我,肉就會從骨頭上掉落下來,骨肉分離。這是初步的三昧境界,離最終斷我見的三昧境界還有一段距離,只要再圓滿一些見道的因緣條件,見道就會很快了。

這是白骨觀的觀行實例,給大家做個修行樣板,激勵每個觀行的人,只要努力精進不斷觀行下去,功夫就會不斷增進,定會斷我見,佛不我欺。就看個人的方方面面因緣條件了,主要還在於發心和福德,發大菩提心,有出離苦的心,勤修福德和戒定慧,觀行功夫就會蒸蒸日上,最終就有成果出現。

九、滅苦的方法

問:這個白骨觀、不淨觀的三十六物,如果在自己身上觀,觀到哪兒,哪兒就會放松。我感覺觀到哪裡,心對哪裡的執取就會減淡,所以就會放松。是這樣吧?

答:對,身體的緊繃狀態,就是因爲心裡有執産生的,執取什麽部位,什麽部位就會繃緊僵硬,所以身體狀態也是情緒導致的。去除情緒,心態放松,身體就放松了。觀身體裡三十六種不淨物的時候,以客觀的心態來觀,觀的時候就像觀的不是自己身體,而是身體之外的物件一樣,不執取身體,心空一些的時候身體就柔軟了,心裡越空身體越柔軟。另外,禪定出現時,身體也會變得柔軟。

修白骨觀不淨觀能滅苦,如果觀自己身上的三十六物,觀到哪裡,哪裡就會放松。因爲對於所觀之物,執著減淡,心不執,就會放松。所以身體的問題終究還是心的問題,把心處理好了,心空了,很多問題就解決了。學佛人如果對日常生活隨緣不刻意追求,不挑剔,不執取,日子過得就會很輕松自在,怎麽樣都行,無所謂,萬事隨緣了,一心在道,還有什麽苦受可說?爲什麽得道的人無論生活怎麽樣,心都無苦?就是因爲知五蘊世間爲空,不執取,隨緣用,有就用,無也無所謂。                                         

身心所感覺到的苦受,都是因爲意根的執取而産生的,如果不執,就沒有苦受。心裡的結縛,也都是因爲執取所産生的,結縛就是繩索,有結縛就滯礙不通。沒有執取的時候,心境空曠通達,上天入地,隨我意願。當感覺到苦受的時候,就要想一想,自己曾經和現在都執取了什麽,才出現這樣的苦受?一切苦都有因,找出因,解決問題的根本因,才有辦法滅掉苦果。

十、戒定慧齊修的實例

耀靈的止觀日志:前兩天放假外出活動,走親慼,每天都盡量提起白骨觀,觀想一幅白骨的影像掛在心裡,待人接物時都是心態淡淡的,符合禮儀就行了,少言寡語,少動情緒,減少很多煩惱,過後也不掛念。白天不染太多煩惱,晚上打坐一閉眼,發現自己的心並沒有太亂,身心並沒有繃得很緊,於是觀呼吸和念佛都容易進入狀態。若白天心裡起太多執念,就像水凝成了冰,晚上打坐要把冰化成水,又要廢很多功夫。

“觀身不淨”爲因,“無我相、無人相、無衆生相”不就是果嗎?《金剛經》這裡不就是講“觀身不淨”嗎?既然無人我相,那麽貪嗔癡就沒有根本,對誰起貪嗔癡慢呢?心就容易保持平淡安定。《楞伽經》裡說這種不淨觀、白骨觀是“愚夫所行禪”,我不就是愚夫嗎,應該多提起這種正念。

評:這種修行是把戒定慧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了,效果非常好,定慧都很明顯。戒的表現就是心不起念,不起煩惱,待人接物合於禮儀,心態淡泊平和。定的表現就是心態淡,心不亂,觀呼吸和念佛能很快進入狀態。慧的表現一是能很快進入觀行狀態,二是能用金剛經和楞伽經中的理來對照熏習,降伏自己,能很快提升禪定功夫。做到以慧引定,以定生慧,定慧圓融。這樣的修行就進入正軌了,戒定慧再進一步增強以後,斷我見就有了眉目。

有很多人修行不能持戒,對境心數起,心所起的煩惱,有好多都不是別人加之於身的,而是自己無耑起煩惱,在空的境界上見法實有,而生起執念,人我是非不斷,卻不自覺知,甚至別人提醒他,不但不服氣,還生嫌惡,有怨言,這離修行還差很遠,我性太重。這樣不持戒的結果,就是禪定無論怎樣都修不好,導致在世俗法和佛法中都沒有智慧,所以煩惱是智慧的天敵。

十一、爲什麽觀想時,親眼所見比憑空想象更容易觀想出來?

親眼所見的,有五識和五俱意識的現量見,也有意根的現量見,由於意識見過,能促使意識容易回憶得出來。不是親眼所見的,意識和意根都沒有經歷過,沒有現量認知,全憑意識的非量想象,意根也使不上力,所以觀想比較困難。從前修習白骨觀的人,由於沒有實體白骨可參考,全靠定力觀想,如今有很多白骨模型可以現前觀察,作爲參考,只要想辦法買來模型,天天細致觀察,做到日思夜想,深入觀行,修白骨觀現前觀行就容易一些了。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