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處觀行體驗
第二章 觀行日志(2)
八、觀行只有堅持不懈才能水到渠成
藍天的觀行日記:晚上上坐,做了十分鐘主動深呼吸,在結束深呼吸前慢慢有了氣感,之後觀鼻息吸,在第四次吸氣時,感覺丹田氣機發動,腹部肌肉開始出現不規則跳動,慢慢吸氣和呼氣,腹部肌肉跳動加大,在一次吸氣後停頓,靜止等候,腹部肌肉開始規則收縮,致使腹部繼續擴展,同時帶動胸脅部向外擴伸,氣流持續從鼻腔吸入,直到腹部肌肉發脹為止,呼氣時自然呼出。這樣就進入了深呼吸,念頭繼續關注鼻根處呼吸。大概過了十分鐘左右,在一次吸氣結束前,下腹部肌肉開始收縮,感覺氣流又往下沖,好像到達最底部。胸腹部好像一個氣箱,氣流進入又出來。這樣一直持續到打坐結束。
在今天深呼吸過程中,腹部較比以前熱得多,吸氣的時候充滿氣體,呼氣的時候感覺腹腔肌肉合在一起,腹部非常舒暢。期間很少有妄念,如果不是主動想些事情,不會有其他妄念在頭腦中閃現。打坐結束後,繼續坐在床上,慢慢呼吸著,這時群裡有同修發起聊天,談論一下打坐的感覺,說了一會就不能說了,因為說話的同時,由於慣性丹田還在強烈的呼氣和吸氣,致使說話不能接續,於是就休息了。
評:每天堅持觀呼吸,禪定會越來越好,心越來越細致專注,觀察的會越來越細致,而觀察越細致心就越專注,禪定越好,這是良性循環。但是功夫作純熟以後,觀察的現象就沒有什麼新的變化,感覺修行好像沒有什麼進功,停滯不前了。這時候就會出現分化的現象,有的人就會覺得無聊沒有意義,漸漸就會厭煩退墮的心理。其實只要堅持,功夫都在不斷的提升,初期比較明顯,後期只是不明顯而已。就像在水淺之處,所作一切都會顯露出來,等行至水深之處,所作一切就不明顯了。
明了這個理,就要克服這種無聊的心理,不能半途而廢,功夫越好越不明顯,不要在意表面的停滯,這只是考驗一個人耐心的時刻,只有有耐心並且堅毅不拔的人才能登上頂峰。
九、要想快速入定可以做前行引導
藍天的觀行日記:觀呼吸第三十一天,上座之前,自己自我暗示:今天打坐過程不再思考、減少思考,也把一切與打坐無關的事情放下,心念只關注呼吸。上坐之後,採用主動腹部深呼吸。今天把意念加在下腹部,慢慢腹部有些發熱,五分鐘左右,慢慢有了些氣感,深呼吸變得輕松,下腹部肌肉有跳動,感覺要發動氣機,大概十分鐘左右,停止腹部主動深呼吸。
隨後開始觀鼻息,今天沒有像前幾天那樣轉到自然呼吸,而是用意識慢慢引導腹式呼吸,很快經過幾次呼吸,下腹部氣機發動直接進入深度腹式呼吸,這時念頭僅僅放在呼吸上,同時感知全身的覺受,盡量減少分析思維活動。由於念頭集中,呼吸自然而深細,呼吸幅度也比主動深呼吸大,氣流通過胸、上腹、中腹直達腹底,直到打坐結束。
觀呼吸過程中意念集中,所緣清晰,呼吸均勻深細。在打坐中間段,突然感覺一下右胯部外側,有非常明顯的涼爽感覺;在打坐結束前,右耳持續有清涼感(右耳前段時間因上火發熱發脹兩個月)。
評:修定可以做加行,主動調整身心狀態,引導到一個比較適合入定的狀態,然後心就會沉靜下來入定了。在主動引導中,心的作意集中於一件事情上,只對這件事情感興趣,屏蔽了其他所緣,這本身就是智慧,也是定。在修定過程中,要充分發揮智慧,以慧引定,定慧結合,入定會非常快。有一部分人修定時強行定,不利用智慧,結果入定很困難。而有另一部分人,只用意識的慧分析思惟,卻永遠不入定中。這二者修習都偏頗,不走中道,無法出生三昧。
十、法義熏染意根時候的表現
藍天的觀行日志:昨晚打坐觀呼吸,呼吸比較順暢,胸腹溫暖舒適,隨著觀呼吸的持續,感知呼吸熱流不斷地在身體延展,從腹部逐漸向背後延伸,最後熱流湧入後腦部,呼吸越來越順暢,氣脈暢通,眼前清明,妄念很少,意念集中在全身的覺受上,於是準備觀行法義,腦海裡主動閃現“色無常,色無我”,這時突然全身肌肉繃緊,呼吸急劇加深,身體隨肌肉收縮而出現扭動,這種狀態大概持續兩分鐘作用,之後慢慢恢復平靜。
此後繼續觀呼吸,感知全身覺受,經過剛才全身肌肉緊張收縮之後,全身經脈進一步打開,尤其是頭部更加暢通,就這樣觀行了一段時間,頭部清醒,眼前安寧,於是又主動在腦海中閃現“色無常,色無我”,這次全身還是有反應,但已經不是很強烈,慢慢在眼前思維色無我具體法義,思維過程中意念集中,無妄念,無任何煩躁情緒和無耑打擾,安寧深沉,不久鬧鈴響了,下坐。今早上坐全程觀呼吸,沒有觀行思維法義,全身氣脈通暢,一直享受在全身愉悅過程中。
21年11月19日
評:當色無常這個念頭出現的時候,渾身肌肉緊繃身體扭動,這是意根對色無常有了觸動。以前無常法沒有觸動到意根的時候,就不會有這樣的震動現象。好多意識所明了的法義,沒有熏染到意根的時候,身心都不會有所觸動,只有意根正視了法義的時候,才出現震動。繼續觀行參究以後,意根才能證得,三昧或者法眼淨才會隨之出現。震驚、驚訝、驚慌失措、慌亂無主等等這樣深層次的心理活動,都是意根受到觸動表現出來的。
觀呼吸的時候,要一心一意的體會呼吸的無常,體會時不用思惟,只是客觀的觀察,不用特意引出色無常這個話頭。觀行四念處斷我見,是自然而然的從呼吸這個切口體會到色無常身無常,再從受念處心念處和法念處,客觀的體會出心無常法無常,從而斷我見。功夫到了,自然觀察自然體會,不是刻意閃現出與目前觀行不同的法義問題。這是自然證果,是意根證果。
觀行也叫作現量觀察,目前有什麼法就觀察什麼法,法是什麼狀態就如實的觀這些狀態。觀呼吸,就如實的觀呼吸,現量的觀呼吸,呼吸的情景就那麼呈現在目前,至於意根如何辨認,得出什麼結論,那是意根的事,色無常身無常,就應該讓意根自己得出這個結論,讓祂自己確認,不用意識去提醒,意識只負責把現象如實呈現給意根就行了,其餘的都是意根的事,不用替意根著急,不用替意根拿主意,誰的問題誰來解決,幫忙沒有用。這樣的結果就是現量實證,沒有情思意解,沒有推理推導和想象猜測。
十一、觀行能出生覺照力反觀力
如濤的觀行日記:我上國學時,每次跑步之後左腰就會岔氣,醫生診斷為腸痙攣。後來打坐久了,發現是尾骶骨的一根經絡扯著腸子,導致整個下盤都有不適感。今年年初,我參加了師父組織的辟谷,前後斷食十天,這毛病好了不少。這段時間通過打坐,體內氣脈不斷運行、沖擊和調整,酸脹疼痛的位置也反復變化,目前左側腰胯部經絡終於暢通了,任怎樣晃海,怎樣彎腰撅背,也不再拉扯疼痛了。
經常打坐能使身體能量充沛,並培養出覺照觀察力,故上坐後很快就進入狀態,粗妄念淡薄,心意柔軟,感覺很輕盈。就像開電動車,充滿電的開車狀態和電不足時的開車狀態,完全兩回事,前者非常輕盈,後者非常無力,拖著走,能量不同的緣故,清淨心是能量,覺照力也是能量。打坐修定慧,就倣佛是充電。
把意識心的“知”安置在內心最深處,用這個“知”持續的照著,內在的染污和濁重就會不斷的被清理干淨,這是我目前用功的方法。這個“知”也是用來攝住意根和意識攀援的,就像要抓住一隻小動物,你不能隨便抓它的某個部位,比如抓它的尾巴或肚子,那樣不行,你抓不住它,反而會被它抓咬,你得抓住它得後脖頸,它才會服服帖帖,一動不動。這個懾服妄念的手法,可能每個人都不一樣,都要靠自己去摸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辦法。
評:禪定能把心從外境界拉回來,不再關注外界,心收歛回來,從而能專注的感知自己內心,這樣才能反觀反省自心,發現自心的煩惱和習氣,檢查出自心的種種不足和缺漏,自覺和不自覺的就會改掉這些缺點,彌補不足,變得謙虛謹慎,提升了品德修養。有些人專門拿燈向外照別人,不知道向內照自己,照自己是修自己,增福德,照別人是人我是非煩惱,消福德,燈下最黑,那就是你的心。
禪定好了,精力充沛,身心輕安了,心就會柔軟下來,心量就會打開,包容別人和境界,不再與人為敵為仇,和樂相處,情商提高了,人際關係也變好了。時刻帶著一個知,專注力提高,心越來越細致,越來越靜,思惟越來越深,智慧越來越增長,煩惱自然越來越沉澱,以至於逐漸消除,業障也會逐漸的消除,修行障緣就減少了。這是脫胎換骨的過程,是全面修正自己的過程,沒有這個過程,就不可能從凡夫過度到初果向以及初果人,不要想憑空成聖。
十二、觀行猶如拴馬樁是為栓意根馬
藍天的觀行日志:上坐,採用主動腹部深度呼吸,吸氣時到達最大,稍作停留,之後再呼氣到最大,之後再稍作停留。深呼吸大概半小時後,能感覺有明顯的氣感,之後慢慢轉為自然腹式呼吸。
按四念處經的經文,在呼吸中不再思維其他的事情,始終保持對呼吸的知,這時才發現自己的念頭會時不時的冒出來,有時想控制不讓念頭出來的確很難,念頭的主要內容是近期或者是最近幾天經常接觸的人的面容,跟他接觸越多,他的面容出來就越強烈,現在知道為什麼古人修行時都要避開人多的地方,這也可能就是所謂的意根的攀緣性和習慣性,臨近打坐結束前大腦才慢慢感覺有些清明。今天打坐感覺一般,心不太靜,打坐中莫名其妙的閃現經常接觸的人的頭像,自然腹部呼吸不太深長。
評:這裡充分體現出意根的遍計所執性,體現出意根的攀緣性,對於曾經接觸的境界的執著,不管有意義還是無意義的,都加以關注和執著,不肯歇心。要想降伏這匹野馬,就要給他拴在呼吸的柱子上,一開始祂會亂蹦亂跳,時間長了,就會習慣了,安靜下來,開始關注研究柱子以及柱子周圍的景物,這就好辦了,這叫作上道。
十三、堅持不懈觀行功夫才能不斷提升
如本的觀行日志:這兩天打坐每次先雙盤25分鐘,然後身體開始發熱,再換單盤。現在右腿比以前軟了。感覺雙盤時的心力比單盤效果好一些。目前還是以修止為主,上坐後心能夠沉下來,認識到“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重要性,不希求什麼感受與結果了,也就不急躁了。能踏下心來從腳下做起,從呼吸開始。
上坐時還是先調呼吸,先深吸氣至腹部,再緩緩吐出,多調幾分鐘,邊調邊放松。然後緩慢一個字一個字默念心經,達到止觀狀態了,再稍微觀一會兒呼吸。當感覺枯燥了,心裡就有點散動的欲望,然後反觀這個心只是一種覺知的功能而已,這個“我”沒有所依之處,內外不可得,恍然如夢,根本沒有誰存在,然後就在這種狀態下沒有什麼欲求了,心就止下來不動了,也沒有了觀的欲望。45分鐘後腿開始麻脹疼痛時,堅持對治忍耐一會兒覺受,一小時就下坐,不想繼續做下去了。
評:在觀行中色身狀態和心理狀態起起伏伏是正常的,貴在堅持,到最後就平穩沒有起伏了。那時觀行就會牢固了,對於所觀的呼吸,就會有清晰的認識和觀感,以及對於觀呼吸所引起的其他身體現象,也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不再入境。能跳出境外,心物分離,頫視色身,才能有一個如理的認識,看清色身的事實真相,逐漸感知到色身的生滅變異的空性。這種感知不是意識強行植入的,不是意識引導的,是意根客觀的清醒的感知,不參雜情緒的,理智的認知。
只有理智的認知才能持久起用,才能改變身心,改變對五蘊的心態,才能客觀的看待和處理五蘊的問題。這樣持續的用功,斷我見都是有可能的。這樣慢慢修持下去,就知道意識在其中起什麼作用,意根在其中起什麼作用。對於意識證果的錯誤非理性觀點,就會覺得有多幼稚可笑。有些人看到佛經裡記載比丘聽法幾分鐘就證果的現象,以為自己不用修行三十七道品不用修定也能很快證果,這是多麼無知可笑的想法。
那些聽佛說法幾分鐘就證果的人,前世今世都做了很多修行功夫,三十七道品具足,善根福德具足,得法因緣具足,佛力加持作用大,不是不勞而獲的撿便宜證果,都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我們現在精進的修習四念處觀,就是在修習三十七道品,戒定慧三者齊修,努力培養善根福德,不走捷徑,穩步前進,把基礎打牢,種種因緣條件具足了,就能斷我見了。
十四、外道的修身法也可以借鋻來修身
改的觀呼吸體驗:整座狀態比昨晚要清明許多。自然呼吸,左鼻孔進出氣,吸入深沉長一些,呼出清緩稍短一些,呼出後停留時間長。左鼻孔通喉嚨處發干,吸入時發聲大,呼出時發聲小。試著觀想右側降火左側升水,當觀想時,呼吸就變的很輕微,沒有上述現象。把注意力調整到呼吸上時,又恢復了上述呼吸狀態。打坐觀行盡量不要在累時困時進行,否則容易扁食,不清明。昨晚下坐後躺下時卻自然的清晰的觀起呼吸來。
評:這裡用了道家太極八卦圖的修法,因為學佛人的身體與外道的身體結構相同,沒有差別,所以調理身體時可以借鋻外道的方法,畢竟他們經驗豐富,只要對自己修行有用的,拿來用就好,抓到耗子才是好貓。外道們都修禪定,禪定畢竟對修身和修心修智慧有用,我們就要修定,不用刻意表現自己與外道不同,好像殊勝於外道似的,如果禪定不如外道,煩惱就會比外道還重,這樣會讓人恥笑的。
十七、如何轉妄念為智慧
悟實的觀行日志:這幾天打坐,我特意觀察了一下那些妄念是怎麼出現的。意識心沒有去想,但妄念它也冒出來,是意識心去了別的,這就是意根在攀緣了。如果意根不攀緣就不會出現妄念,特別是平時比較注重的事情、感興趣的事情,晚上打坐的時候,它就更容易冒出來。所以說白天能否保持心清靜是很重要的,心清靜,妄念就不容易出現。因此,白天對事的時候,要做到對事不入心,過而不留,這樣的話心就比較容易清靜了,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妄念出現。
當然,因為對事、境特意去壓制不入心,這是沒多少效果的,降伏煩惱不能單獨靠壓制。要善於轉念,遇事就思惟:凡是有相皆是虛妄,萬法苦、空、無常、無我,色身不淨等,意識心多往這方面去思惟思惟,思惟清楚了,煩惱就消散了,也才能做到人事物不那麼入心,減輕甚至消除意根對事、境的惦記。
評:妄念來源於意根的攀緣和執念,意根對五陰世間的執取性非常頑固執拗,對於六塵境界的執取也非常的頑固,幾乎是一刻也不停息,即使在睡著以後也是這樣,以至於心不得清靜,智慧不得出生,煩惱不能斷除。要降伏意根這種攀緣性非常困難,只能轉換意根的攀緣對象,轉換注意力,讓祂去緣一個更有意義的法,把祂定住在一個法上,之後祂的心思才能單純一些。這是以楔出楔之法,最後再把楔拔除,心就會空下來了。念佛念咒念經都是以楔出楔之法,數息觀、白骨觀、四念處觀等等觀行都是以楔出楔之法。只要意根能專注了,專門思量一個法,智慧就能出生。
當你妄念叢生的時候,不要著急除滅它,要看著它,觀察它,尋找它的來源處,就會發現妄念來無所來,去無所去,沒有根,猶如浮萍,所以根本不用對治它,給它一個新的所緣,給祂一個新的重要的任務,讓祂忙於一件事,心就會清淨下來,智慧就能出現了。原來意根沒有智慧,就是因為祂太攀緣了,所緣的法太多,不能專注的思量,就看不明白什麼事理,當然就不會有智慧了。所以要想獲得智慧,就要修定,把意根定下來,只面對一個問題一個法,問題就能解決了,生死大事也能解決。
十八、正確的觀行功夫應該這樣做
如濤的觀行日記:目前入淺定較快,坐中提起一個“知”,隨著呼吸,在內心照著、照著……不多久,啪嗒一下,心就倣佛入流了,瞬間清淨,腦子也清淨亮堂了。無需刻意去對付妄念。色身、覺受、妄念,皆為生滅幻化,空的,並非繫縛,照著就好了,不用去對治,它自己就空了。
就像心經說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捨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過去光知道背,不知道用,現在訓練時,用起來,似乎找到點感覺了。五蘊不是障礙,不用去對付,只要記著它是生滅幻化的就行了,只管照著它,任它去,照久了,五蘊自己就會空,色身和妄念是會自動空的,這是我目前所能知。
盤腿打坐只是個形式,我也試過坐在椅子上,躺在床上,提起一個“知”,內心照著,這麼走起,也能入比較淺的定。打坐時,雙盤、單盤、散盤,也都可以,關鍵是用心的方法,方法對頭,就可以契入。
評:心不靜時,內心所緣有很多,而我們是有目標的,觀行呼吸就是最主要的目標,也可以說是唯一的任務,抓主要事抓大事,才能保質保量的完成任務。不能去追逐呼吸之外的思想念頭,那些都不重要,念頭來來去去,終不停留,留也留不住,不分神的干正事就好。 心只緣呼吸,就像燈光只照在呼吸上,周圍一切的身念雜念就不在心中,消失了,空了。而在呼吸上,會發現以前所發現不了的現象,也就是真相事實,至於是什麼真相事實,各人在做功夫當中自己體會,每個人發現的可能不太一樣,但最終結果卻是殊途同歸,那就是證得五蘊空和無我。
觀行時不在具體身姿,行走坐臥都要觀行,動靜結合,相得益彰。但盤腿有盤腿的好處,就是能促使氣血更暢通,色身更調和,心更靜,念更集中。之後在配合身體行走活動,氣血運行得到充分的調理,周遍運行,對身體更有益處,心會更清淨。
十九、如何觀行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如本的觀行日志:這兩天打坐觀鼻孔處呼吸,一直以修止與練腿為主。沒有任何境界,右腿比以前軟一些了,每坐雙盤半個小時左右再單盤,或者單盤50分鐘再換另一條腿,不是特別痛了,一小時的時間也不覺得很長了。下坐後,白天出門活動,時時讓自己保持一種局外人的作意,去看看這個身體究竟是怎麼活動的,用沒有語言、思維、推理的那種心,去看、去聽、去知自己與別人或張嘴說話或咀嚼吃飯、或露齒微笑、或眼睛轉動、或舉手抬腿從旁邊走過。
一定不要在心裡說這是意根的功能、這是意識的功能、這是耳識的功能、這是身識的功能等等去分析,要去以局外人的心態:不幫助參與、不幫助分析,這樣才能有那種抽離身外的心眼生起來,從旁看著身心的變動過程,這裡面意識動的是很微細的,只有去體驗才明白。有時也會在某個時候回首反觀一下這個能了別的心是個什麼樣子的,身心究竟是如何相應運轉起來的?只把這個疑念提著,一定不要去思維推理,而且感覺思維推理一加上去,就沒有了體驗參究下去的欲望與力量。
越來越感覺自己的定力還很欠缺,有時候與人講話多了就容易失去覺照的力量,習氣不容易控制,經常得需要回到呼吸上安住。越來越感到修定的重要,感覺到體驗與知識的差別。
評論:觀行時盡量保持單純的知,不要刻意加入主觀意識的思惟分析,不要有意識的主觀思想,不要有什麼觀念帶入,把心靜下來,放下心,一切事都有意根默默的關注和管理,要相信主人。有些時候知識多也是個負擔,能阻礙意根自己的思量觀察,沒辦法看清真相和事實,也沒法實證。社會各類成功人士,不見得是知識多的人,而是有深細思惟,有獨道見解的人,都是意根有智慧的人,實際操作比較多的人,不是憑腦子空想,憑嘴巴空談的人,空談往往誤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