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四念處觀行體驗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4年10月17日

第四章  觀行中的問題

一、如何消除修行中出現的業障

每個人的業障都有很多,修到一定時候,業障就會出來擋路,這是精進修行階段所漸漸顯現出來的遮障。障緣出現的時候,修行必然困難,就會出現懈怠的現象。修行的過程就是進進退退的,有時候精進有時候懈怠,業障出現以後,就會出現煩躁的情緒,這時候不能專心,精進不了了,就會懈怠下來,這時候就需要消業了。

如何消業呢?一是要在佛前懺悔無始劫以來的罪業,按照早晚課本上的懺悔文懺悔就可以了,今世的罪業在佛前發露出來,發誓永不再造,業種就能消除一部分,修行的遮障就少了;二是讀誦地藏經回向無始劫以來的冤親債主和家親眷屬;三是加大力度的唸誦楞嚴咒來消除業障,堅固道心,加速修行。

咒的作用是很大的,光靠自己的力量想修行有成就很難,必須依靠諸佛菩薩和護法神的力量加持,來給我們遮擋一部分業障,不被干擾,排除一些業障後,才能一直精進下去,最後才能有所成就。所以在見道之前,唸誦楞嚴咒一定不要間斷,給自己槼定一定的數量,天天堅持,咒力的加持力很大,習慣了以後就會有意想不到的的效果,自己在不知不覺當中就改變了。

二、如何對治打坐觀行中的無聊感覺     

如果坐中觀行覺得無聊沒有意義,就是意根的習氣現前了,意根貪著世間法,喜歡活潑潑的五蘊活動,喜歡世間法,喜歡熱閙,喜歡有所得,不喜歡寂靜無爲,不喜歡被束縛。這時候就要重新思考觀行四念處的益處,思考修行的目的,看看四念處經結尾處所講的修行的殊勝成果,就會消除一些消極情緒。意根的習氣難降伏,要像對待孩子一樣的對待祂,恩威並用。平時要多思惟世間的無常苦,要懺悔無始劫以來的業障和煩惱,要發大心長遠心出離心,依靠願力的牽引,不斷增進道業。

觀呼吸的益處是什麽?在世間法上的利益是能增進身體健康,能使心地清淨,能使壽命延長,能使身心舒適自在,心情愉悅和快樂,能使心意柔軟,降伏煩惱,提高修養品德,也能提高思惟力,心思細密,增長智慧。人的生命只在呼吸間,有呼有吸才有生命,無呼無吸,生命戛然而止。呼吸代表生命,觀行呼吸就能觀行到每個生命有多麽的脆弱,多麽的不可靠,多麽的無常,多麽的苦,依靠呼吸而存在的五隂能是我嗎?這樣在定中起觀,觀來觀去,我見就輕微了,我執就減弱了,煩惱就降低了,就有可能斷我見,分証解脫果。

三、如何處理觀行時意識的覺受

觀行四念處最初以觀呼吸爲主,其他的暫時先不用管,不要分散注意力,精力只集中在呼吸上。如果身體出現了疼痛和麻癢等等覺受,也不要在意,要始終緣於呼吸上,不跑離主題。如果實在忍不住疼痛等等覺受,影響觀行,就要調理一下身體,讓身體舒服一些,再繼續集中精力觀行四念處。如果身體出現輕安舒適愉悅、身體高大和空無等等覺受,也不要理睬和貪著,繼續把心念緣於呼吸上,觀行呼吸,其他的都不要理睬。

只有一心觀下去,越來越專注,越來越清明,知的越來越深透,意根才會越來越明了,最後才能真實的感知到呼吸和色身的生住異滅,才能感知到身空我空,這才是智慧的知,這樣知了以後,身心俱變,不再是從前的無明愚癡人。

四、如何面對修行中遇到的痛苦

當感覺痛苦時,要仔細觀察痛苦的本質屬性,觀察時間長了,也就沒有痛苦了。生命裡出現的每件事,我們都覺得很特別,等到把這些事情觀察久了,就會覺得也沒什麽,什麽事都不算事。觀察五隂十八界也是這樣,觀察久了,就知道五隂十八界沒有什麽,都是空的無我的,怎麽追求都是一場空,歡喜也是空,痛苦也是空,不如隨它去,不執不取,於是斷我見,減輕我執煩惱,不再痛苦。

五、爲什麽打坐後在生活中變得呆滯和緩慢  

禪定一方面能使心識活動緩慢,消除一些浮躁氣,不重要的事就不會用心了,更不會趨炎附勢,禪定另一方面能使心識集中,思惟深細,反應也靈敏。最初語言和動作顯得笨拙,行動力弱,但觀察力深透,心細敏捷,看人看事會比從前精準細致,大事不容易被騙,有點大智若愚,實則心不用在世俗法上,般若智慧在慢慢提升。

六、打坐時爲什麽感覺頭疼欲裂

這是氣脈運行到頭部,頭部氣血有些堵塞,沖不開頭部出現的反應。可以稍微深呼吸,同時心裡默默念佛,觀想金色佛光照耀著頭部,排除病障氣,讓氣血運行通暢,這個頭部進入了金黃色的佛光,黑灰色的業障氣都消散了,然後仔細感覺頭腦的清涼。頭部清涼以後,再深呼吸幾次,安定了以後,先在定中,非常穩定了再觀呼吸。

七、打坐時口中乾燥怎麽辦

口中沒有津液,上焦和下焦不通,水火不相濟,可以按照太極八卦圖觀想,火從前胸右側降至丹田,水從丹田左側上升至前胸以及喉嚨處,來回循環,水火就會相濟了,口中津液就會多起來,然後吞咽下去,滋潤身體肺腑。觀想很有用,定力越好觀想效果越好,觀想幾乎能解決一切問題,就在於會不會善巧地、如理作意地觀想,和禪定力如何,也在於福德和德行如何。

八、觀行中怎樣對治散亂

如果心還沒有止息下來,定力不足,觀就沒有多少效果,這時候應當少觀法或者不觀法,如果觀的法多了,心更容易散亂,致使禪定止步不前。觀行止觀要掌握好分寸,隨著定力的增強,觀行才能越來越深入,觀的内容才可以越來越多。如果發現心散亂了,就應當減少所緣境,專注一個内容,或者只修止,不要觀。如果心不散亂,越來越集中,就可以更深入的觀行,越來越細致的觀行。凝住一個點不動,直到定力非常深,以此經驗,再增加一個點,逐步增加和擴大所緣境。這樣定慧是齊等深入增長的。

九、打坐中爲什麽會出現氣機發動的現象

打坐中所緣的法少,心容易空,禪定生起的快,而活動中所緣的法多,禪定不容易生起和保持,氣機也不容易發動起來。只有打坐中禪定非常牢固了,氣機發動持久了,在活動當中由於慣性作用,禪定才會出現,氣機也可能出現。打坐中禪定不牢固,活動中就不容易出現禪定,更不容易有氣機發動的現象,身體氣脈非常不容易打通,心也不容易空。

心越空對身體越沒有障礙,氣機越容易發動,而且發動的越快越長,入定越深。有性障遮障的人,不容易發動氣機,發起來也會很快掉下去。將來生起初禪定也是有類似的氣機發動現象,心越空性障越輕,氣機發動的越快越深入,越能遍及全身,越能持續長久,禪定越深入持久。所謂的性障,就是心有貪嗔癡煩惱和執念,執身執我,心裡念著的法多,攀緣不斷,世間法都執以爲實,不肯放捨。

十、打坐自然呼吸時誰在控制身體

自然呼吸時沒有意根主導,更沒有意識主導,不自然的呼吸是意識和意根控制的,自主呼吸是意識控制引領的。身體本身的生命活動,有很多法都是如來藏一手操作,有時候意根會去控制,有時候意識會去控制,當然意識控制其實是影響了意根,讓意根去控制的。自然的運作,我們感覺不到的,就不一定有意根參與。

十一、修行要注意養成好的習慣

在固定的時間和處所打坐,時間長就養成了習慣,有了習慣,就不怕周圍環境嘈襍干擾,打坐時心都能放空,能制心一處的觀行思惟。習慣是意根的慣性,意根比較執著,經常做的事情,就不用思惟的按照慣例去做了。習慣有不好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要好好利用習慣修習佛法,養成好的修行習慣,則事半功倍。

花一定的時間精力,去培養一些修行的好習慣是非常值得的,就像爲了批量生産,要花費時間精力成本制造一些模具,這個時候是費心血和時間的,而一旦模具打造好了,以後再生産産品就節省極多的時間和成本,所謂事半功倍,至少是節省四倍到無數倍時間和成本,這是非常值得的。在培養修行習慣的階段,是很辛苦的,成成敗敗,進進退退,不容易堅持下去,這時候就需要旁邊有人督促和監督,能結伴互相督促就好辦一些。需要培養修行的好習慣都有哪些呢?

十二、呼吸比較淺妄念較多怎麽辦

如果呼吸不調和,妄念多,就做深呼吸,把氣息盡量引到丹田處,氣息長了,身體就調理好了,妄念就減少。在做深呼吸的時候,氣要徐徐吸足,肚子漸漸鼓起來,氣吸滿要停頓一會,然後再往外呼,呼淨了之後,肚子是癟的,再停頓一會,之後再呼出去,這樣一呼一吸之間就會把氣息拉長了。這樣主動引導呼吸,做幾次就行了,以後就能夠正常自然的呼吸。

深呼吸時氣息會通過各個臟器,排除淤堵,順便打通任脈,這樣即使不再深呼吸,氣息也會漸漸變長,到達丹田處,妄念隨之減少,深呼吸方法對治妄念比較有效。

也可以用深呼吸念佛方法調和氣息,對治煩惱和妄念。在深呼吸的時候念佛,氣吸滿停頓一會以後,在呼氣的時候用鼻音或者後堂音,慢慢的念阿彌兩個字,音流震動越大越好,這樣會把五臟六腑打開,再次吸氣呼氣的時候,呼氣時念陀佛兩個字,這樣念幾次就把呼吸調好了。心念專注在呼吸和念佛上,定力就能夠逐漸增加了,這個方法每次打坐開始的時候都可以用。當空氣比較清新時,可以做一做深呼吸,丹田氣就能發起,氣息長,身體健康,妄念少,腹式呼吸自然成就。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