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行色蘊認可其無常苦空無我之後,再觀行受蘊是無常的,無常的就是苦的,苦的就是無我的。方法步驟與觀行色蘊一樣,沒有禪定不行,沒有如理思惟不行,証據不充分不行,意根不能日夜精進思量不行。意根一旦認可受蘊是無常的,無常的是苦的,苦的就不是我和我所有的,其思想觀念就改變了,知見改變了,心行也會一點點改變。
在每一步的觀行過程中,意根只要認知了一個真理,認清了自己從前的無知,就會有感慨和感歎,就會有一個決心,有一個態度,就會促使身心發生改變。所以每個人是不是經過了實修,是不是在實修,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都能反映出來,隱藏不住的。
觀行受蘊之後,再觀行想蘊,觀想蘊的無常,觀想蘊的無常苦,觀想蘊的苦非我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的,最後要真真正正的認可,有一點猶豫都不算。之後再觀行行蘊識蘊的無常性,觀行蘊識蘊的無常苦性,再觀苦非我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的。這樣的觀行,才是真實實在的觀行,才能有最終的合理的如法的如實的結論,從而斷除身見我見。
佛說,聖弟子,真正這樣如實觀行了以後,就會對色蘊生起厭心,因爲厭於色蘊,就不喜樂於色蘊,因爲不喜樂於色蘊,就會解脫於色蘊,不被色蘊所係縛。真正斷除身見以後,一定會生多多少少起厭離心,如果沒有生厭,就沒有斷除身見。這是一定的,佛陀所說都是真實語,依佛語信受佛語,修行才能不偏離正軌。如果有人認爲自己已經斷除身見了,那就要反觀自心,檢查自己是否真的不喜歡色身了,不寶愛色身了,不想方設法的維護色身了。理論上斷身見的知解宗徒,都無此現象,身心不會有什麽變化,生活習慣也不會有什麽變化,一如之前凡夫的自己。
還爲了色身造作什麽惡業,想都不要想,不喜樂色身,不寶愛色身,沒有必要去造作惡業了,善業還會接著造,那是肯定的,因爲心還沒有空到一定程度。
佛說,聖弟子,如實這樣觀行的人,就會厭離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因爲厭的緣故,就不再喜歡受想行識蘊,因爲不喜歡的緣故,心就得解脫,不被受想行識蘊所係縛。心得解脫的人,已經証得了如實的智慧、解脫的智慧。四果阿羅漢就會說:我的生命到這一世就結束了,不再有未來世了,我的清淨的梵行已經建立起來了,今世我想要做的事已經做完了,我自己能証明沒有未來世了,不接續受生了。
當然佛說的厭離和不喜樂,包括了從初果到四果的階段,心是逐漸厭離色受想行識的,越來越厭離色受想行識,越來越不喜樂於色受想行識,心越來越解脫。解脫的一個明顯和明確的標志是隨著觀行智慧的加深,禪定越來越深,到達初禪定時,定中斷除貪欲和嗔恚二煩惱,心解脫於欲界了。觀行智慧再增進時,就有解脫於三界生死的大智慧出現,就是慧解脫的阿羅漢了。
凡是自認爲証了果的人,如果身心至始至終都沒有什麽改變,那一定是理論上的証果,獲得的是理論上的知見,觝擋不了業障和生死。神會和尚十三嵗爬山越嶺幾個月時間,參訪六祖,六祖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個知解宗徒,到他九十多嵗圓寂,始終是知解宗徒。實修實証容易嗎?根本不容易,莫道佛道容易求,無始劫的業障習性很難克服,業障習性關不過,如何能安下心來實修?
修行是一個人脫胎換骨蜕變的過程,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如果不是大根器極大根器,就不要想沒有中間一步步轉變的過程,而突然間証果就改變了自己。身心的轉變在實際修行的開始就出現了,越來越明顯,轉變的越來越多,感悟也越來越多。量的積累越來越多,達到一定的量,才有質的飛躍,身心蜕變,脫胎換骨了。
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