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四念处观行体验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二乘解脱 更新时间: 2024-10-16 19:10:19 阅读: 1623

第二章  观行日志

一、观行中的方便法

蓝天的观行日记:上坐做十次深呼吸,感觉气道长而通畅,丹田发热。之后默念心经,心经经文从开头默念到究竟涅槃,意念逐步集中在经文上,妄念减少,腹部呼吸加深,随后观呼吸,把意念由默念经文改为观呼吸,把所缘放在呼吸上。在吸气时知我在长吸气,在呼气时知我在长呼气,此时定力比以前强,已经能守住呼吸。随着呼吸,慢慢感觉两耳有些向外涨鼓,后来自然消失,呼吸变得自然轻松,而且变得悠长,腹部温暖柔软宽敞,心里安适,下坐后身心愉悦。

21年7月6日

评:观行佛法是在禅定稳定,观行定力具足的时候才能观,并不一定能一味的观。如果禅定还不稳定,就要先修身心,集聚定力。中间可以用种种适合自己目前状态的方法来操作,以稳定身心,增强定力。定力具足以后,再观行,就是正观,否则就是乱观,浪费时间,没有成效。

二、什么是实修实证?   

如本的观行日志:今天早晨上坐,调了会儿呼吸,感觉不是很通畅,不专注。然后缓慢地默念心经,就进入一种止观状态,心比较安定了。然后试着观出入息,腿麻胀时心里的浮躁感就要生起来了,或者杂念快要生出来了,于是就停止观出入息,又缓慢地默念心经,又进入一种止观状态,心比较安定。

下坐如厕时,感觉这个身体就是一个“流动”的东西,哪有一个不变的身体相呀。吃饭时,眼睛看着坐在对面的家人,感觉只是眼、耳、鼻、舌与五脏六腑组合在一具骨骼上的假人而已。可是她不知道自己是这样的假人。我无法告诉她自己这种感受,怕她不高兴。吃饭时,看着碗里的四大物质组成的米饭与蔬菜,感觉它们进入自己的身体后再成为身体一部分,物质的身体与物质的米饭没啥区别,都是四大物质而已,就像阳台上的花儿吸收了土壤与水就能长成各种植物一样。    

为什么却不认为花儿是我自己呢?却执取一个四大物质的色身为我呢?为什么每个人的身体又长的不一样?与我的心识有什么关系?想到这里就止住,不再往下思维,不想把以前的所学套进去分析思维,应该把这个问题交给意根去思量,不断的观察、寻伺、咀嚼才有“意~~思”,带着疑惑才有深入探求的欲望。

今天出门活动看到街上对面走来的人,感觉身形、动作、说话也是一具活动的假人,可是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一具假人。门口与认识的熟人打招呼,盯着对方的脑门,就想脑门下面是一具白骨、里面都装着一样的东西。感觉真没啥意思。看别人说话,感觉对方发出的语言声音只不过是气流与物质的嘴唇、舌头、喉咙、气管的一种气流碰撞,与人击鼓鸣钟没有太大区别。平时所说的或所争辩的对错、是非、美丑都没啥意思,不想说话,安住呼吸。

评:以上是四念处修行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观行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逐渐扩展到生活中方方面面各个角落,从早到晚到睡眠,达到无间,其心与世俗相逐渐脱离,越来越空,逐渐的在换凡夫骨,脱凡夫胎壳,这样不断的用功下去,早晚有一天跳过龙门,鲤鱼变成龙。

当把观行扩展到日常起居方方面面,达到无间时,就是初步的三昧境界了,这个三昧里有禅定,也有智慧,只不过还不完善和究竟,完善和究竟的三昧就是悟道时的三昧,法眼净的三昧,断三缚结的三昧,不入三恶道的三昧。这样的观行仅仅是个过程,是身心蜕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五根、无力、四正勤、四如意足、七觉分、八正道、四念处修行渐渐具足圆满,只有证道的条件具足时就会断我见,进入证道位得法眼净。

这才叫作实修,实际到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方方面面,实际到内心的每个心念,每个行持,每个操守,实际到每个步骤,实际到佛陀所讲的所有修行过程和必要条件中,一丝不苟不急躁,实际到烦恼不起,心念止息。当然止息的是意识的心念,意根对法的思量从来不断,心心无间。所以最后见道一定是意根见道证道,证果之后其心念也是无间断的,其转变的心行心所法也是无间断的连贯的,五品粗重烦恼也是无间断的灭除了,不可能是一会儿是圣人一会儿是凡夫的来回转换,不用意识去牵制意根回到空无我的认知中。

而意识证果与此相反,意识清明时是个好人,境界一来时意根随烦恼现起染污意,六识不觉随起造作染污业,过后意识觉得不妥,又督导意根压制烦恼,但再压制烦恼已经起来了,过错已经犯了,恶业已经形成了,种子已经留下了,未来怎么办?动不动就有贪欲的念头出现,动不动就有嗔恨的念头出现,时不时就起个烦恼犯个戒,造个恶业,这是什么圣人?虽然过后又知错了,又纠正了,如此不断的循环往复,这是见的什么道,这么不保靠?这么累心?当意识感觉疲累的时候,就不会再没完没了的督导意根了,那时刹车就失灵了,那是什么后果?      

每个学佛修行人既然已经遇到了解脱之法,都应该老老实实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修行,不要有投机取巧的心理,欺骗自己再去欺骗他人,纸终究包不住火,纸房子终究抵不住风吹雨打,早晚要毁坏的,不如趁早找个永久的安乐止息处,这才是智者。

三、如何驾驭五蕴这辆车

如涛的观行日记:我在四念处训练的初始阶段,坐中妄念非常严重,导致观行吃力。目前此关口过去了,上坐无需费力去处理粗重妄念,即可安住于呼吸,甚至能入浅定,产生轻微的身心分离感。

但我发现自己意根和意识的定慧力还是相当的微薄。打个比方,就像到了春天,山间的河溪刚过枯水期,潺潺水流,不过只能浮起一个小的竹筏,但并不足以托载木舟,更不用说像大江大河那样,水深浪涌,能载得动巨舰大舟,远远没有那个力量。现在似乎更能体会到佛法中常提到的“亁慧”二字的含义,如我一般初学佛的凡夫,意识稍懂一些般若的道理,但定力尚十分浅薄时,所谓的“慧”,不过是浅层意识的情思意解而已,哪有丝毫的功德受用,就像师父说的,这样的所谓“悟”,只是误会的“误”。我应为曾经的自以为是、夸夸其谈做真诚的忏悔。

在目前的训练中,粗的妄念降伏了,只意味着意根牛不再像过去那么野了,脾性变得更温顺一些,不过祂还是很活泼好动。上坐时专心致志的观呼吸,就是用呼吸这根绳索把祂再栓牢点,让祂更少于攀援。

意根这头牛之所以好动,究其原因是因为无始劫以来的无明,把六尘境界都当真了,并当成自己的食物,吃得津津有味。所以意识牧童在有空时,就要不断的提示意根牛,六尘境界是假的,六根是幻化、六尘是幻化,根尘相触时,了别尘境的六识也只是一连串的识种子罢了。色法是空,心法也是空,意识所了别的山河大地、自我身心,不过是内六尘在大脑中的复杂电信号,重重的妄念,不过是意识自己玩出的虚妄独影法尘,无一法有真实可言……把这个讯息深深的埋藏与内心深处,让意根牛好好咀嚼反刍,期待祂终有一天也能豁然开朗!

评:一切粗重的妄念和细微的妄念,不过都是意根无始劫以来认境为真,不断坚执而形成的习气惯性势力,就像开得很猛的一辆车,不容易刹闸,意识驾驭非常吃力,况且很多人并不想驾驭,还一味的放纵,加大马力的行驶,后果是什么,大家应该能想到。如何驾驭这辆车,使之能慢慢减速,安全平稳的运行,是我们应该深思的一个重要课题。

正好现在有四念处的观行目标,能让意根把精力逐渐转移过来,逐渐安住于其中,车速慢慢减低,不再颠簸。把注意力从烦恼琐事中抽离出来,面对呼吸这一件事,心静了,烦恼沉淀了,表面的清水就会映照出五蕴的真容,就可能会发现,原来五蕴并不那么真实可靠,从前都是错认错执了。从此以后,无明烦恼就会逐渐从心中剥离出去,轻松安稳,减少和灭除了苦痛。

四念处就是佛陀开出的治疗身心疾病的良药处方,只要放心服下去,身病心病都会消除,获得智慧解脱。不要怀疑,佛陀是大医王,能解救众生于水火,跟随佛陀的指引,定能达到对岸的绿洲歇息安身。

意识在整个修习过程中,如向导一般指引意根方向,意根一旦明了方向,走上正途,就要靠自己的心力和智慧去面对一切境界,去思索,去探寻,去发现真相,扭转从前错误的认知,这样才能获得新生。意识这个副驾驶在旁边稍微看管扶助就行了,一切还要靠意根自己,五蕴之车毕竟由祂亲自来驾驶,意识代替不了其位。

四、思想念头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如本的观行日志:这些日子上坐时,在调伏身心的过程中,用过观想念佛、黙诵心经、默念佛号、念楞严咒、观身体三十二物、观法尘的生灭变异等方法来使心念专注,不再浮躁不安。就像降伏一匹野马,需要用各种方法观察出它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为什么喜欢,找出原因,然后把这个原因解决掉,才能没有这方面的欲望与想法。

个人感觉上坐后一法一法的观行身体的三十二物的变异生灭非常有效,只要开始作意:“发、毛、爪、齿、皮”的“发”…,心念就开始安静,三十二物大略观行一遍后,再反观这个能觉知、能观察、能分别的心是个什么样子、在哪里、所依所缘、作用范围、与心识的差别。

在观行的时候,只要保持一个疑念:“我是谁?”,然后在色身与心识中一法一法地反复体验、择别每一法的状态特性、作用范围、条件、区别等等,然后不知在什么时候忽然就与所学的法义相吻合了。就会明白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观行体验后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虽然结论一样。

有时忽然妄念来时,不去压服它,我的办法是去观这些法尘浮现的原因,观法尘的本质、出处、所依所缘,后来发现我对它们都加上了一个标签:你我他,然后对它们衡量对错、是非、好坏,跟着就有了喜怒、躁动、郁闷不满、焦虑希求这些不能放舍的情绪出来,像灰尘一样把本来清净的心遮蔽着、压抑着、系缚着、捆绑着,真是作茧自缚。原来这些只不过是过去的记忆留下的法尘而已,它不是心、不离心而有,本没有自体性,是自己心田里的记忆名相而已。

解决了法尘,然后连带色尘、声尘、触尘这五尘的本质、出处、所依所缘都认识了。这才是妄念生起的原因。开始的时候要经常反复的对法尘去认识、择别,然后才能把心里的执取放舍,放舍后才会释然、收摄。压制的办法不能解决根本,就好像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妄念就不好降伏。

其次观行前必须闻思成熟,否则生不起来智慧,不知道怎么去观去择别,有止而没有观慧。比如每个医生都对身体的出生、变异、老死都有一定的现量观察,但身体是我的观念不变,没有智慧,也不知道去探求生命的本质。所以个人觉得观行前闻思成熟是基础。

然后再观色身与心识的互相影响,然后深信起心动念皆有果报,都是自做自受,内心就越来越安宁。最后再安住于鼻孔的呼吸上,有时呼吸微弱时只感觉整个色身都在呼吸,身内身外没有界限。当定力好时就感觉身心处于无我无主的状态下,逐渐不再有身体的概念,目前单盘基本上能坚持一小时不换腿,下坐后感觉精神充沛。不过当腿麻胀疼痛时心力就弱了,需换腿才能继续。

下坐后出去活动,练太极拳,感觉与打坐观行一样,很安静很缓慢很轻松的就进入观行状态,身心处在无我无主的状态下,呼吸均匀,没有谁在,只有胳膊只有腿缓慢的在空中移动,只有鸟鸣在空寂中起落,只有无形无相无处的心在觉知,没有谁在。在生活中,尽量把三十二物的色身心念提着,不去看色身的整体,这样观察色身的无常无主。目前还不能形成无间作意。21年6月2号   

评:一切的念头、思想、观念,都来自于无明,而无明没有出处,没有去处,是虚幻之法。既然妄念、思想观念来自于没有出处的无明,那就不用当真,看破它看透它,不跟随妄想起落,如如不动,慢慢这些无明念头自己就消失了,心就清净了安宁了,再来观所缘,朗然明了,无明转薄。人类的思想观念,来来去去,想留也留不住,总是要变幻不停的,固定不了的,看破它,不理它,不随之动,心自清凉。

五、性障轻微容易发起禅定

蓝天的观行日志:晚上上坐,做了十次深呼吸,之后观鼻息,慢慢进入腹呼吸。这段时间在腹式呼吸的初始阶段,吸气时腹部肌肉收缩程度不那么强烈了,而今天在呼气时腹部收缩得却很强烈,呼吸时丹田很热。始终观鼻息,没有把念头移到别处。

打坐半小时左右,感觉气机要向上发动,听了师父的教诲,顺其自然并没有阻止,感觉气机瞬间达到胸口处,没再往上来,整个胸口以下部位像过电一样,瞬间就消失了。继续观鼻息,此时还是腹式呼吸,又过了十来分钟,又一次气机往上涌,两耳同时翁鸣一下,整个头部及脸部毛孔站立,麻酥酥的,很快感觉消退,前后心及腹部出些微汗,深呼吸停止,看看表还有十多分钟,就主动深呼吸直到打坐结束。

上坐,做十次深呼吸,之后观鼻息,一会儿就进入腹式呼吸,今早丹田部也很热,尤其是吸气时,感觉气流就像一股热流一样由上腹进入丹田。有时吸一口气,能感觉大腿上面是凉凉的,好像凉气从大腿上进去一样。在打坐半小时左右,又感觉气机向上涌,这次比较迟缓,没那么强烈,涌到胸部和头部就不下去了,胸部气胀致使呼吸变短,头部也有些发胀但不是很明显,经历了十分钟,把念头放在丹田处,上述的不适才慢慢消除,呼吸变得通畅,双肩也沉下去,腹部柔软舒适。

评:心越空,气机发动的越快越长,入定越深。有性障遮障的,不容易发动气机,发起来也很快掉下去。将来生起初禅定也是有类似的气机发动,心越空性障越轻,气机发动的越快越深入,越能遍及全身,越能持续长久,禅定越深。所谓的性障,就是心有执念,执身执我,念着的法多,攀缘不断,世间法都执以为实,不肯放舍。

六、什么叫格物致知

八十二口的观行日志:我按师父说的方法修习静中定,从观呼吸开始,让心静下来后,放了个“色身非我”的念在心里看着,同时进入愣神离语言的状态,渐渐感觉身体好像在远离觉知心,有点安立不住。下座后感觉身体轻快安逸,犹如大梦初醒,不像以前感觉那么疲惫了,就是头部有些发紧发麻,而且一直持续了十多分钟。感谢师父教导,学佛就是要先下决心改变自己的意根习气,有了目标后,心里轻松了不少。

评:有一句话叫作格物致知,意思是说心只要与境界分离,不粘着境界,不着于境界,就不会受境界熏染和局限,就会跳出境界外回头客观的看待境界,就会得出客观的结论和看法。而心与境界贴合在一起的时候,往往被境界遮蔽了心智,只见境界相,不见真理和事实。

禅定中的观行就是要格物致知,把心从法上抽离开来,从而无语言文字的重新客观的审视法观察法,没有主观性,慢慢就会有不同于从前的客观发现,认识到了客观真理,从而能出生解脱境界的智慧。主观能动性是意识的,客观的感知审视是意根的。格物就是让意识不动,意根去亲自感知,这样才能有公正客观如理的发现,原来事情都不是那样的,原来都错了。

不修禅定和观行,永远不会格物致知,永远不会改变意根的我见我执,永远处于愚昧无知之中,解脱就没有出期。禅定和观行这个关口,再难也要过,并且一定要下决心突破,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学佛一生和多生。要想实证和解脱,没有其他的路途,只此一条,绕不过去,早晚都得走,早走总比晚走好得多,少受很多苦。

七、禅定的功德

如曌的观行日志:今日左腿单盘半小时,右腿单盘半小时,上坐后先诵了一遍楞严咒。后凝心静气观呼吸,不久后全身持续发热,四肢和面部有汗液,口中不断有津液分泌出来,没感觉到丹田发热,但每一口气都吸的很深,小腹会自然鼓起,随着观察的深入似乎吸的更深。左腿单盘和右腿单盘身体的感觉和鼻孔的吸气量似乎是不同的,身体感受也不完全一样,个人目前左腿单盘心更容易定下来,观察时间更长。

生活中很呆滞很慢,大部分事都不入心,很多琐事都记不住。有时候该动脑的时候好像突然卡住了,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跟人说话时能知道对方想表达和发泄什么,但说不出附和的话甚至不想开口。自他有苦受时会思维苦受的由来,想彻底的断集灭苦。

评:心念越集中,身体里的气越集中,能量越集中,就会导致气机发动,浑身发热。禅定非常深的人,身体对冷热不敏感,冬天不用穿很多,夏天穿多也不觉得热,冬夏一衲,不用总换衣服穿。禅定能消除一些浮躁气,不重要的事就不会用心了,更不会趋炎附势,最初语音和动作显得笨拙,行动力弱但观察力深透,心细敏感,看人看事会比从前精准仔细,不容易被骗,有点大智若愚,实则心不用在小事上,真智慧在慢慢提升。

八、观行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水到渠成

蓝天的观行日记:晚上上坐,做了十分钟主动深呼吸,在结束深呼吸前慢慢有了气感,之后观鼻息吸,在第四次吸气时,感觉丹田气机发动,腹部肌肉开始出现不规则跳动,慢慢吸气和呼气,腹部肌肉跳动加大,在一次吸气后停顿,静止等候,腹部肌肉开始规则收缩,致使腹部继续扩展,同时带动胸胁部向外扩伸,气流持续从鼻腔吸入,直到腹部肌肉发胀为止,呼气时自然呼出。这样就进入了深呼吸,念头继续关注鼻根处呼吸。大概过了十分钟左右,在一次吸气结束前,下腹部肌肉开始收缩,感觉气流又往下冲,好像到达最底部。胸腹部好像一个气箱,气流进入又出来。这样一直持续到打坐结束。

在今天深呼吸过程中,腹部较比以前热得多,吸气的时候充满气体,呼气的时候感觉腹腔肌肉合在一起,腹部非常舒畅。期间很少有妄念,如果不是主动想些事情,不会有其他妄念在头脑中闪现。打坐结束后,继续坐在床上,慢慢呼吸着,这时群里有同修发起聊天,谈论一下打坐的感觉,说了一会就不能说了,因为说话的同时,由于惯性丹田还在强烈的呼气和吸气,致使说话不能接续,于是就休息了。

评:每天坚持观呼吸,禅定会越来越好,心越来越细致专注,观察的会越来越细致,而观察越细致心就越专注,禅定越好,这是良性循环。但是功夫作纯熟以后,观察的现象就没有什么新的变化,感觉修行好像没有什么进功,停滞不前了。这时候就会出现分化的现象,有的人就会觉得无聊没有意义,渐渐就会厌烦退堕的心理。其实只要坚持,功夫都在不断的提升,初期比较明显,后期只是不明显而已。就像在水浅之处,所作一切都会显露出来,等行至水深之处,所作一切就不明显了。

明了这个理,就要克服这种无聊的心理,不能半途而废,功夫越好越不明显,不要在意表面的停滞,这只是考验一个人耐心的时刻,只有有耐心并且坚毅不拔的人才能登上顶峰。

九、要想快速入定可以做前行引导

蓝天的观行日记:观呼吸第三十一天,上座之前,自己自我暗示:今天打坐过程不再思考、减少思考,也把一切与打坐无关的事情放下,心念只关注呼吸。上坐之后,采用主动腹部深呼吸。今天把意念加在下腹部,慢慢腹部有些发热,五分钟左右,慢慢有了些气感,深呼吸变得轻松,下腹部肌肉有跳动,感觉要发动气机,大概十分钟左右,停止腹部主动深呼吸。

随后开始观鼻息,今天没有像前几天那样转到自然呼吸,而是用意识慢慢引导腹式呼吸,很快经过几次呼吸,下腹部气机发动直接进入深度腹式呼吸,这时念头仅仅放在呼吸上,同时感知全身的觉受,尽量减少分析思维活动。由于念头集中,呼吸自然而深细,呼吸幅度也比主动深呼吸大,气流通过胸、上腹、中腹直达腹底,直到打坐结束。

观呼吸过程中意念集中,所缘清晰,呼吸均匀深细。在打坐中间段,突然感觉一下右胯部外侧,有非常明显的凉爽感觉;在打坐结束前,右耳持续有清凉感(右耳前段时间因上火发热发胀两个月)。

评:修定可以做加行,主动调整身心状态,引导到一个比较适合入定的状态,然后心就会沉静下来入定了。在主动引导中,心的作意集中于一件事情上,只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屏蔽了其他所缘,这本身就是智慧,也是定。在修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智慧,以慧引定,定慧结合,入定会非常快。有一部分人修定时强行定,不利用智慧,结果入定很困难。而有另一部分人,只用意识的慧分析思惟,却永远不入定中。这二者修习都偏颇,不走中道,无法出生三昧。

十、法义熏染意根时候的表现

蓝天的观行日志:昨晚打坐观呼吸,呼吸比较顺畅,胸腹温暖舒适,随着观呼吸的持续,感知呼吸热流不断地在身体延展,从腹部逐渐向背后延伸,最后热流涌入后脑部,呼吸越来越顺畅,气脉畅通,眼前清明,妄念很少,意念集中在全身的觉受上,于是准备观行法义,脑海里主动闪现“色无常,色无我”,这时突然全身肌肉绷紧,呼吸急剧加深,身体随肌肉收缩而出现扭动,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两分钟作用,之后慢慢恢复平静。

此后继续观呼吸,感知全身觉受,经过刚才全身肌肉紧张收缩之后,全身经脉进一步打开,尤其是头部更加畅通,就这样观行了一段时间,头部清醒,眼前安宁,于是又主动在脑海中闪现“色无常,色无我”,这次全身还是有反应,但已经不是很强烈,慢慢在眼前思维色无我具体法义,思维过程中意念集中,无妄念,无任何烦躁情绪和无端打扰,安宁深沉,不久闹铃响了,下坐。今早上坐全程观呼吸,没有观行思维法义,全身气脉通畅,一直享受在全身愉悦过程中。

21年11月19日

评:当色无常这个念头出现的时候,浑身肌肉紧绷身体扭动,这是意根对色无常有了触动。以前无常法没有触动到意根的时候,就不会有这样的震动现象。好多意识所明了的法义,没有熏染到意根的时候,身心都不会有所触动,只有意根正视了法义的时候,才出现震动。继续观行参究以后,意根才能证得,三昧或者法眼净才会随之出现。震惊、惊讶、惊慌失措、慌乱无主等等这样深层次的心理活动,都是意根受到触动表现出来的。

观呼吸的时候,要一心一意的体会呼吸的无常,体会时不用思惟,只是客观的观察,不用特意引出色无常这个话头。观行四念处断我见,是自然而然的从呼吸这个切口体会到色无常身无常,再从受念处心念处和法念处,客观的体会出心无常法无常,从而断我见。功夫到了,自然观察自然体会,不是刻意闪现出与目前观行不同的法义问题。这是自然证果,是意根证果。

观行也叫作现量观察,目前有什么法就观察什么法,法是什么状态就如实的观这些状态。观呼吸,就如实的观呼吸,现量的观呼吸,呼吸的情景就那么呈现在目前,至于意根如何辨认,得出什么结论,那是意根的事,色无常身无常,就应该让意根自己得出这个结论,让祂自己确认,不用意识去提醒,意识只负责把现象如实呈现给意根就行了,其余的都是意根的事,不用替意根着急,不用替意根拿主意,谁的问题谁来解决,帮忙没有用。这样的结果就是现量实证,没有情思意解,没有推理推导和想象猜测。

十一、观行能出生觉照力反观力

如涛的观行日记:我上小学时,每次跑步之后左腰就会岔气,医生诊断为肠痉挛。后来打坐久了,发现是尾骶骨的一根经络扯着肠子,导致整个下盘都有不适感。今年年初,我参加了师父组织的辟谷,前后断食十天,这毛病好了不少。这段时间通过打坐,体内气脉不断运行、冲击和调整,酸胀疼痛的位置也反复变化,目前左侧腰胯部经络终于畅通了,任怎样晃海,怎样弯腰撅背,也不再拉扯疼痛了。

经常打坐能使身体能量充沛,并培养出觉照观察力,故上坐后很快就进入状态,粗妄念淡薄,心意柔软,感觉很轻盈。就像开电动车,充满电的开车状态和电不足时的开车状态,完全两回事,前者非常轻盈,后者非常无力,拖着走,能量不同的缘故,清净心是能量,觉照力也是能量。打坐修定慧,就仿佛是充电。

把意识心的“知”安置在内心最深处,用这个“知”持续的照着,内在的染污和浊重就会不断的被清理干净,这是我目前用功的方法。这个“知”也是用来摄住意根和意识攀援的,就像要抓住一只小动物,你不能随便抓它的某个部位,比如抓它的尾巴或肚子,那样不行,你抓不住它,反而会被它抓咬,你得抓住它得后脖颈,它才会服服帖帖,一动不动。这个慑服妄念的手法,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都要靠自己去摸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办法。

评:禅定能把心从外境界拉回来,不再关注外界,心收敛回来,从而能专注的感知自己内心,这样才能反观反省自心,发现自心的烦恼和习气,检查出自心的种种不足和缺漏,自觉和不自觉的就会改掉这些缺点,弥补不足,变得谦虚谨慎,提升了品德修养。有些人专门拿灯向外照别人,不知道向内照自己,照自己是修自己,增福德,照别人是人我是非烦恼,消福德,灯下最黑,那就是你的心。

禅定好了,精力充沛,身心轻安了,心就会柔软下来,心量就会打开,包容别人和境界,不再与人为敌为仇,和乐相处,情商提高了,人际关系也变好了。时刻带着一个知,专注力提高,心越来越细致,越来越静,思惟越来越深,智慧越来越增长,烦恼自然越来越沉淀,以至于逐渐消除,业障也会逐渐的消除,修行障缘就减少了。这是脱胎换骨的过程,是全面修正自己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可能从凡夫过度到初果向以及初果人,不要想凭空成圣。

十二、观行犹如拴马桩是为栓意根马

蓝天的观行日志:上坐,采用主动腹部深度呼吸,吸气时到达最大,稍作停留,之后再呼气到最大,之后再稍作停留。深呼吸大概半小时后,能感觉有明显的气感,之后慢慢转为自然腹式呼吸。

按四念处经的经文,在呼吸中不再思维其他的事情,始终保持对呼吸的知,这时才发现自己的念头会时不时的冒出来,有时想控制不让念头出来的确很难,念头的主要内容是近期或者是最近几天经常接触的人的面容,跟他接触越多,他的面容出来就越强烈,现在知道为什么古人修行时都要避开人多的地方,这也可能就是所谓的意根的攀缘性和习惯性,临近打坐结束前大脑才慢慢感觉有些清明。今天打坐感觉一般,心不太静,打坐中莫名其妙的闪现经常接触的人的头像,自然腹部呼吸不太深长。

评:这里充分体现出意根的遍计所执性,体现出意根的攀缘性,对于曾经接触的境界的执著,不管有意义还是无意义的,都加以关注和执著,不肯歇心。要想降伏这匹野马,就要给他拴在呼吸的柱子上,一开始祂会乱蹦乱跳,时间长了,就会习惯了,安静下来,开始关注研究柱子以及柱子周围的景物,这就好办了,这叫作上道。

十三、坚持不懈观行功夫才能不断提升

如本的观行日志:这两天打坐每次先双盘25分钟,然后身体开始发热,再换单盘。现在右腿比以前软了。感觉双盘时的心力比单盘效果好一些。目前还是以修止为主,上坐后心能够沉下来,认识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重要性,不希求什么感受与结果了,也就不急躁了。能踏下心来从脚下做起,从呼吸开始。

上坐时还是先调呼吸,先深吸气至腹部,再缓缓吐出,多调几分钟,边调边放松。然后缓慢一个字一个字默念心经,达到止观状态了,再稍微观一会儿呼吸。当感觉枯燥了,心里就有点散动的欲望,然后反观这个心只是一种觉知的功能而已,这个“我”没有所依之处,内外不可得,恍然如梦,根本没有谁存在,然后就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什么欲求了,心就止下来不动了,也没有了观的欲望。45分钟后腿开始麻胀疼痛时,坚持对治忍耐一会儿觉受,一小时就下坐,不想继续做下去了。

评:在观行中色身状态和心理状态起起伏伏是正常的,贵在坚持,到最后就平稳没有起伏了。那时观行就会牢固了,对于所观的呼吸,就会有清晰的认识和观感,以及对于观呼吸所引起的其他身体现象,也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再入境。能跳出境外,心物分离,俯视色身,才能有一个如理的认识,看清色身的事实真相,逐渐感知到色身的生灭变异的空性。这种感知不是意识强行植入的,不是意识引导的,是意根客观的清醒的感知,不参杂情绪的,理智的认知。

只有理智的认知才能持久起用,才能改变身心,改变对五蕴的心态,才能客观的看待和处理五蕴的问题。这样持续的用功,断我见都是有可能的。这样慢慢修持下去,就知道意识在其中起什么作用,意根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对于意识证果的错误非理性观点,就会觉得有多幼稚可笑。有些人看到佛经里记载比丘听法几分钟就证果的现象,以为自己不用修行三十七道品不用修定也能很快证果,这是多么无知可笑的想法。

那些听佛说法几分钟就证果的人,前世今世都做了很多修行功夫,三十七道品具足,善根福德具足,得法因缘具足,佛力加持作用大,不是不劳而获的捡便宜证果,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我们现在精进的修习四念处观,就是在修习三十七道品,戒定慧三者齐修,努力培养善根福德,不走捷径,稳步前进,把基础打牢,种种因缘条件具足了,就能断我见了。

十四、外道的修身法也可以借鉴来修身

改的观呼吸体验:整座状态比昨晚要清明许多。自然呼吸,左鼻孔进出气,吸入深沉长一些,呼出清缓稍短一些,呼出后停留时间长。左鼻孔通喉咙处发干,吸入时发声大,呼出时发声小。试着观想右侧降火左侧升水,当观想时,呼吸就变的很轻微,没有上述现象。把注意力调整到呼吸上时,又恢复了上述呼吸状态。打坐观行尽量不要在累时困时进行,否则容易混沌,不清明。昨晚下坐后躺下时却自然的清晰的观起呼吸来。  

评:这里用了道家太极八卦图的修法,因为学佛人的身体与外道的身体结构相同,没有差别,所以调理身体时可以借鉴外道的方法,毕竟他们经验丰富,只要对自己修行有用的,拿来用就好,抓到耗子才是好猫。外道们都修禅定,禅定毕竟对修身和修心修智慧有用,我们就要修定,不用刻意表现自己与外道不同,好像殊胜于外道似的,如果禅定不如外道,烦恼就会比外道还重,这样会让人耻笑的。

十七、如何转妄念为智慧

悟实的观行日志:这几天打坐,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些妄念是怎么出现的。意识心没有去想,但妄念它也冒出来,是意识心去了别的,这就是意根在攀缘了。如果意根不攀缘就不会出现妄念,特别是平时比较注重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晚上打坐的时候,它就更容易冒出来。所以说白天能否保持心清静是很重要的,心清静,妄念就不容易出现。因此,白天对事的时候,要做到对事不入心,过而不留,这样的话心就比较容易清静了,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妄念出现。

当然,因为对事、境特意去压制不入心,这是没多少效果的,降伏烦恼不能单独靠压制。要善于转念,遇事就思惟:凡是有相皆是虚妄,万法苦、空、无常、无我,色身不净等,意识心多往这方面去思惟思惟,思惟清楚了,烦恼就消散了,也才能做到人事物不那么入心,减轻甚至消除意根对事、境的惦记。

评:妄念来源于意根的攀缘和执念,意根对五阴世间的执取性非常顽固执拗,对于六尘境界的执取也非常的顽固,几乎是一刻也不停息,即使在睡着以后也是这样,以至于心不得清静,智慧不得出生,烦恼不能断除。要降伏意根这种攀缘性非常困难,只能转换意根的攀缘对象,转换注意力,让祂去缘一个更有意义的法,把祂定住在一个法上,之后祂的心思才能单纯一些。这是以楔出楔之法,最后再把楔拔除,心就会空下来了。念佛念咒念经都是以楔出楔之法,数息观、白骨观、四念处观等等观行都是以楔出楔之法。只要意根能专注了,专门思量一个法,智慧就能出生。

当你妄念丛生的时候,不要着急除灭它,要看着它,观察它,寻找它的来源处,就会发现妄念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没有根,犹如浮萍,所以根本不用对治它,给它一个新的所缘,给祂一个新的重要的任务,让祂忙于一件事,心就会清净下来,智慧就能出现了。原来意根没有智慧,就是因为祂太攀缘了,所缘的法太多,不能专注的思量,就看不明白什么事理,当然就不会有智慧了。所以要想获得智慧,就要修定,把意根定下来,只面对一个问题一个法,问题就能解决了,生死大事也能解决。

十八、正确的观行功夫应该这样做

如涛的观行日记:目前入浅定较快,坐中提起一个“知”,随着呼吸,在内心照着、照着……不多久,啪嗒一下,心就仿佛入流了,瞬间清净,脑子也清净亮堂了。无需刻意去对付妄念。色身、觉受、妄念,皆为生灭幻化,空的,并非系缚,照着就好了,不用去对治,它自己就空了。

就像心经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过去光知道背,不知道用,现在训练时,用起来,似乎找到点感觉了。五蕴不是障碍,不用去对付,只要记着它是生灭幻化的就行了,只管照着它,任它去,照久了,五蕴自己就会空,色身和妄念是会自动空的,这是我目前所能知。

盘腿打坐只是个形式,我也试过坐在椅子上,躺在床上,提起一个“知”,内心照着,这么走起,也能入比较浅的定。打坐时,双盘、单盘、散盘,也都可以,关键是用心的方法,方法对头,就可以契入。

评:心不静时,内心所缘有很多,而我们是有目标的,观行呼吸就是最主要的目标,也可以说是唯一的任务,抓主要事抓大事,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不能去追逐呼吸之外的思想念头,那些都不重要,念头来来去去,终不停留,留也留不住,不分神的干正事就好。 心只缘呼吸,就像灯光只照在呼吸上,周围一切的身念杂念就不在心中,消失了,空了。而在呼吸上,会发现以前所发现不了的现象,也就是真相事实,至于是什么真相事实,各人在做功夫当中自己体会,每个人发现的可能不太一样,但最终结果却是殊途同归,那就是证得五蕴空和无我。

观行时不在具体身姿,行走坐卧都要观行,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但盘腿有盘腿的好处,就是能促使气血更畅通,色身更调和,心更静,念更集中。之后在配合身体行走活动,气血运行得到充分的调理,周遍运行,对身体更有益处,心会更清净。

十九、如何观行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如本的观行日志:这两天打坐观鼻孔处呼吸,一直以修止与练腿为主。没有任何境界,右腿比以前软一些了,每坐双盘半个小时左右再单盘,或者单盘50分钟再换另一条腿,不是特别痛了,一小时的时间也不觉得很长了。下坐后,白天出门活动,时时让自己保持一种局外人的作意,去看看这个身体究竟是怎么活动的,用没有语言、思维、推理的那种心,去看、去听、去知自己与别人或张嘴说话或咀嚼吃饭、或露齿微笑、或眼睛转动、或举手抬腿从旁边走过。

一定不要在心里说这是意根的功能、这是意识的功能、这是耳识的功能、这是身识的功能等等去分析,要去以局外人的心态:不帮助参与、不帮助分析,这样才能有那种抽离身外的心眼生起来,从旁看着身心的变动过程,这里面意识动的是很微细的,只有去体验才明白。有时也会在某个时候回首反观一下这个能了别的心是个什么样子的,身心究竟是如何相应运转起来的?只把这个疑念提着,一定不要去思维推理,而且感觉思维推理一加上去,就没有了体验参究下去的欲望与力量。

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定力还很欠缺,有时候与人讲话多了就容易失去觉照的力量,习气不容易控制,经常得需要回到呼吸上安住。越来越感到修定的重要,感觉到体验与知识的差别。

     评论:观行时尽量保持单纯的知,不要刻意加入主观意识的思惟分析,不要有意识的主观思想,不要有什么观念带入,把心静下来,放下心,一切事都有意根默默的关注和管理,要相信主人。有些时候知识多也是个负担,能阻碍意根自己的思量观察,没办法看清真相和事实,也没法实证。社会各类成功人士,不见得是知识多的人,而是有深细思惟,有独道见解的人,都是意根有智慧的人,实际操作比较多的人,不是凭脑子空想,凭嘴巴空谈的人,空谈往往误国。

二十、有次第观行才有可能实证

耀灵的观行日志:昨天观六尘境界虚妄不实,心里不承认境界是实有的,尘境本虚,境不自名,于是心能够逐渐不黏在六尘境界里。观自己“起心攀缘分别六尘境界”这一行为是无常的,是不自在的,是消耗身心的,是苦的。为什么自己非得关注六尘境界呢?继续回光返照观行,心不攀缘分别尘境,也不起妄想思维。

再观诸法无我、万法唯识,这里感觉就是金刚经那句实无有法,一切法皆是佛法。就好比一切现象都是自己的影子,那我为何要去关注自己的影子呢?于是完全不起心忆念诸法,心安住在自在自明的状态里。若心里不起感,现象也不会应。

境界变得明朗,一会儿后感觉自己进入无边无际的虚空,找不到身体边际,找不到空间感,这时守住“诸法无我”的慧观,不去攀缘境界,心里虽惊恐但能坚持。这种境界十几分钟才退去,每次观行至此就会出现这种境界,不过有时候状态退步,隔数月才能观行到此。这时对“言语道断、心行路绝”有一丝体会,这时呼吸也若有若无了,只有丹田有轻微呼吸,身体气脉也在很快起变化,精神恢复很快。

评:这个观行看着挺精进,好像也有一些禅定效果,但是这些观行实际上是杂乱无章没有次第的,把所学的理论都拿出来观行了一遍,说是观行,实际上是熏习,都落在意识的思惟分析里,得出的结论是意识的结论,也都是所学的理论,没有中间证明过程,没有实际证据,所以仅仅是理论罢了。有太多人都是这样观行的,然后又都认为自己证得了,自己确认了。

实际上这里的理论,能观行成功一个,证得一个都需要一个无量劫的时间,因为那是属于地上菩萨的唯识种智范畴,凡夫能观行成就直接成为地上菩萨吗?显然不能。比如观想诸法无我,这是地上菩萨的观行境界,万法唯识也是唯识种智范畴,一切法都是佛法同样也是唯识种智范畴,一切现象都是自己的影子,暂且就说这个自己是指如来藏吧,证得这个境界也就初地满心位了。再比如观行六尘境界的虚妄,并没有什么证据证明境界是虚妄的,就让意识强行的不承认境界真实,就代表六尘确实是虚妄了,这不是观行,而是复述佛经。这样的话就算意识也没有证得和确认六尘的虚妄,何况意根证得,更是显得很遥远。

很多人都是理论学多了,什么都知道,可是什么都没有消化吸收,堵在心中,上不上下不下的,不知道这些理论所对应的智慧层次,不知道如何一步步的由浅入深的去实际证得,不知道修学和观行的次第。没有慢心的还好,一旦此人有慢心,就会认为自己证了这个,又证了那个,别人的话就听不进去了。即使没有慢心,不认为自己证了,这样杂乱无序的观行,于实际修证并没有多少益处。虽然暂时有了一些禅定,但是禅定不稳定,随时会退,即使禅定不退,死后也必退,不能实证断我见,死亡之时所有的禅定和观行又有多大益处?

现在学佛的人包括讲法的人,因为没有实证,不知道所学理论的深浅层次,只看哪个理论知识高大上就学哪个和讲哪个,好像学哪个讲哪个,就能证得哪个似的,非常忙乱,没有次第和章法。如果想要熏习佛法,对唯识感兴趣,熏习唯识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要观行实证唯识,那要在断我见证得三果以后,并且明心过禅宗三关以后,在此之前,实证唯识理论那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绝对不可能的。

修学次第就是观行五蕴无我断我见,然后是参禅明心,再之后发起后得智和初禅,成为三果人,有能力过牢关,如幻观、阳炎观和如梦观次第成就,之后才是唯识种智内容,如一真法界、万法唯识、诸法无我、镜像观、真如三昧等等。 如果前边基础的法没有证得,后边的法无论怎样观行都没有实际效果,不会证得的,只能叫作熏习而已。

不是像有的人所讲的那样,刚开悟就能观察到第八识是如何出生根身器界的,刚开悟就能观察出一切法都是第八识的种子功能作用,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即使是真开悟,真证得了第八识,累死也观察不到这些内容,即使到初地二地三地菩萨境界,也观察不了第八识是如何出生根身器界宇宙器世间的,也观察不了一切法如何是第八识的种子功能作用。因为这都是道种智的范畴,刚开悟不可能有道种智,这样说就证明此人根本没有真开悟,不知道刚开悟的人究竟能观察出什么。

无论谁此生真想修行成就,不再流转三恶道,就要发大心大愿,踏踏实实的从最基础的佛法起修,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试图建造什么空中楼阁。首先要把地基打好,一步一步走,不要跳跃,更不要试着飞行,练出脚劲练出腿功,此生真真实实能断我见就很好了,免除三恶道的苦,就很庆幸了。在此基础上再参禅,能真正明心,已经相当不错了,功德极大,其余的暂时都不用考虑,因为离自己还很远,考虑也没有用。

二十一、观行的目标和结果是现象界的空 

蓝天的观行日志:今早上打坐观呼吸,吸气从鼻端入气开始,顺着气流所到之处:鼻腔、咽喉、气管、胸腔,往下经过上腹、中腹,最后到丹田,呼气时从丹田开始,气流经过上述通道排出。能感觉气流流经每一个呼吸部位,吸气时能感知气流头部所到部位的状况,呼气时能觉察气流尾部从丹田处向上收缩至胸口,气流进出经过处,有麻酥酥的感觉。

今早打坐的意念比较集中,没有出现头胀、气冲等现象,头脑清明,呼吸均匀轻松,没有前段时间那样的阻力。进入观呼吸没有多长时间,胸骨部位就像开了一样,有些暖很舒适,接着两肩也是这样,骨头像开了一样非常舒适,这就可能是所谓的轻安吧,腹部温暖,不似以前那样热。随着观呼吸的持续,呼吸的深度加大,吸气时气流可以腹底,呼吸时也能觉知脚踝处有气流出入。不知不觉中,打坐结束的时间到了,现在感觉打坐时间有些短。9月16日

评:以上观行到的都是现象,主要是你在这些现象上发现了什么真理?对这些现象有什么感触?比如说小孩子玩玩具,玩着玩着就会觉得厌了没意思了。为什么觉得没意思了?比如说长期的重复做一件事,做着做着就会觉得没意思了,为什么会觉得没意思了?比如说天天吃饭,吃着吃着应该觉得吃饭没意思了,只是不得不吃。当然绝大多数人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比如说人这一生,生老病死,爱恨情仇,五欲不断,有的人活着活着,就会觉得人生不过如此,突然就觉得没意思了。当然绝大多数人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这些还不是究竟的,再往里探究,会有新的发现,发现了所缘的法是空的,才出生了智慧。觉知了法的生灭,才是智慧,觉知了法的空,是真正的智慧。没智慧的人,即使受一辈子的挫折,也不会觉得人生空虚。有智慧的人,即使一辈子顺利,也不会觉得人生有意义。长久的观察,就会体悟到现象的生灭,体悟到现象的空。空了一个现象,就会空了与此相关的其他现象,进而五蕴皆空。

二十二、观行越不过七觉支三十七道品

如涛的观行日记:腿部的气脉是越来越通畅,盘坐很轻松了,上坐时几乎不需要怎么努力,稍微调息,就能进入空灵柔软的状态,然后就把五阴无我的念头,悬在内心去参究,下坐后,两腿发乐,非常舒服。早晨一醒来,连带整个身体都很喜乐,腰部、手脚、心口、喉咙,能量很充沛,整个身体的细胞都是乐的,气血太充足有发胀的感觉。能量太充足感觉是一种负担,这时我通常就起床,到处走走,把聚集的能量消散消散,头脑也感觉非常轻快和清晰,好像有股清气在往头顶冲。

我会继续保持少吃的状态,从今天起到假期结束,不吃米面之类的食物,把肠道再清空一些。我感觉打坐之所以有阻碍,主要是五阴遮障,也就是身心两方面原因,首先身体气脉不够通畅,能量无法有效积蓄和提升;还有就是心不够清净,思虑繁乱,没法专一思维法义,功夫就进展就慢。所以我要从身心两方面去除遮障,只要真用功,一定会有效果,就怕平常被事务卷进去,浑浑不觉,修行就上不去了。所以意识的警惕性很重要,在意根还没受熏成功前,意识要多提醒和督促意根,把精力放在正道上,绝不能到处放羊。

把身体弄得清静些,让头脑思虑澄清些,相对来说都不算太难,但断我见确实很难,因为意根实在太顽固了,从平常的梦境中就可以观察到,梦中有时还会有各种自我维护的心态和情绪升起,白天时可以自欺欺人,内心好像特别清静,但晚上做梦时,发现意根的斤斤计较并未停止,所以功夫还停留在浅表层面,得继续深入,路还很长。2021-10-04

评:这是修到了喜觉支阶段。七觉支助道品: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猗觉支、定觉支、舍觉支。七觉支一环套一环,没有前边觉支就没有后边的觉支。在喜觉支出现的时候是心喜身乐,后边还有轻安觉知、定觉支,最后是舍觉支。

如果是处于身乐的最初阶段,就保持下去,不要急于消散,让功夫自己转折推进,不要有太多人为的干预,自然而然最好。只是不要执著和在意这些觉受,以至于阻碍功夫的进步就好,轻安觉支和定觉支还没有生起的时候,觉受是空不掉舍不掉的。这时候还是应该保持自然状态,随顺身体的乐触和觉受,否则后边的觉支也不会出现了。年轻的时候,身体条件好,修道非常快,年龄越大,修道越困难,所以修道要越早越好。

另外,在禅定中观行五阴无我,心中悬挂的法义,内容不要太多 太复杂,尽量比较简单和单一, 一点一点的深入,贪多嚼不烂消化不了。观行无我,把五阴的所有组成部分拆分开,从一个方面下手观行,心中悬挂一个比较具体的法义,这样观行就不会太困难。一开始不要在心里悬挂五阴无我这样大的念头,因为这时候无论是意识,还是意根能力还是有限的,啃不动这样的庞然大物,待能力提高了,宏观的观行能力增强了,再总体或者是整体观行五阴十八界的无我性,这样才能吃得消。

请问意识证果的那些人,你们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觉受,有没有这样的体验?估计你们在梦里都没有梦见过,更不可能有亲身体验了,七觉支的第一个觉支恐怕都没有发起过,定觉支舍觉支更没有见过影子,跳脱了七觉支就果了,甚至跳脱了八正道就果了,甚至跳脱了三十七道品就果了,没有实修的影子,哪能断三縛结,哪能有实证呢?不断三缚结如何能明心开悟呢?各个团体各个人都给在家贴上实修实证的标签,跳过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怎么能有实修?只要名誉,不管后果,这就是目前学佛人的心态。 

二十三、四正勤是实修的一个硬指标

八十二口的观行日记:平时感觉心里空空落落的,没根,没味道,向内关注的多,对外关注的少。现在对众生的感觉不如以前多了,平时说话少了,虽然还是喜欢学习法义,但对法义辩证没有太多兴趣了,跟别人讨论问题,说到一半就不想说了。以前工作生活遇到烦恼会失眠,现在该吃就吃,该睡就睡,说忘就忘,有时入定会想起来干扰一下,然后又忘了。意根一动,能感到开始造作了。意根动最明显的就是贪嗔起来了,要仔细观察,作任何事,意根都会先动。

评:当禅定生起来以后,观行也跟上了,内心就会发生改变,有禅定和没有禅定的区别很大,有禅定以后,对外的攀缘就少了,对小事的关注也少了,对很多事情就不感兴趣了,烦恼减轻执念少,智慧就会逐渐生起来了。禅定的益处说之不尽,如果不修禅定,那就不是在修行,学佛就是戏论,无法实证。有禅定才能观行,观行也才能细致到位,才能抓大事放小事,舍弃诸多不必要的事情,人也会变得随缘和善巧,固执性减弱,嗔念变轻,贪心减弱。

有禅定和修观行以后,能够向内心处反观,心里的烦恼就能及时发现,能随时得到调伏,恶不善念就会越来越少,善念和舍念越来越多,四正勤就修出来了,未生善已生,已生善增长,未生恶不生,已生恶灭除。如果有些人烦恼还很重,心念善少恶多,四正勤就没有修好,心性没有改变,断我见证果就没有希望。

所以说证初果是要断除粗重烦恼的,心性已经是圣贤人的心性。如果有人说自己断我见了,或者说自己开悟了,可是他的烦恼看起来还是很重,心性没有根本的改变,贪嗔嫉妒,四处争斗,身口意都不清净,这样的人就是自以为的证果和开悟,如来藏是不承认的。任何人如果对戒律和禅定没有修持,没有如理观行,七觉分和八正道四正勤等等都没有修持,都不可能有大小乘的任何见道,所以四正勤三十七道品就是实修的硬指标。

二十六、如何反观自心贪习

白雪香的观行体验:心有定的时候就能发现,我现在有烦恼,这是习气种子现前了。破这种习气我有个体验,例如看到一件玩物手串之类,心里忽然生起喜爱,继而生出占有欲,然后就拿起来摩挲。这时觉知到,这是贪欲。

然后继续分析,手串就是一段木头,无非弄个机器或者手工打磨,之后刷上一些油漆而已,别无他趣。再观行相类似的东西,比如项链、手镯、挂件之类的物品也是如此,这样尽量细致地观行,以后这个贪手链之类的种子,就被破坏掉,不会再出生了。这样心越来越清净,不会反复发生,不必因为习气现前总去斗争,使得烦恼反而加重。戒很重要,能使心静下来,更细致,心水澄清,思路清晰明了。

评:这样的观行是很好,但是比这更好的观行是什么?是观心,是心趣境,对物生起了贪欲和占有欲。为什么要喜欢手串等物品?不是手串有什么吸引力,吸引了自己,喜欢物品,好像是外物有什么过失似的,其实外物就是外物,四大物质而已,没有过失,它吸引不了你。而你为什么被吸引了?说到底还是自心迷寐颠倒。如何是颠倒的?如何才能不颠倒?喜欢外物,是因为认为外物能为我所用,能装饰自己美化自己,还是因为有个我才去喜欢,物品能满足自己的贪心,从中能获得一种觉受和满足感,注重觉受,就有贪欲。

很多时候,人都是追求一种觉受,只管感觉舒服就行了,不管这种觉受有没有必要,有没有过失,有没有障碍,值不值得,这些都不管,这就是迷惑颠倒。活在世间里,内心充满了无明,盲目的活着,习惯于什么就做什么,跟着感觉走,没有反观力,也不会反抗习惯,随波逐流。观行自己的种种感觉,都有什么实际意义,这个观行比较究竟。观来观去,你就会发现,所有的觉受都没有实际意义,放下觉受天地宽,贪欲没有了,内心才能舒适自在和解脱。

二十七、什么是现量实证

蓝天的观行日记:今早上坐观呼吸,呼吸几次,呼吸顺畅,胸腹温暖舒适,气脉运行清晰,能感知气流运行到两脚脚心处,会阴穴打开。腰部有热流流入。随着呼吸的深入,呼吸压力增大,下巴处微微有些发麻,但明显比前段时间减轻,右胸、右肋部有明显发胀堵塞感,向上辐射到腋下,再向上延伸至右肩胛,通过喉管右侧与右侧下唇相连,隐约还通向右耳根,每次呼吸都能感到这条线路上各各点相互牵引,左侧腋下微微有些发胀,没有其他的状况,随着呼吸观行,右侧以腋下为中心的这条线路由发胀拥塞慢慢变得舒适、热络,并向后侧延伸至后肩。

对全身的觉受观行了一段时间后,就把念头集中鼻子上,观行鼻子部位的出入息。认真听气流通过鼻腔时发出的摩擦声,仔细感受气流流过鼻腔及咽喉时的觉受,慢慢感知到脑部随出入息时发生的变化:脑内有种不断疏通的舒适轻松感,两肩及腋下也有凉丝丝的清凉感,除了鼻部有气流外,脖子的前后左右都能感知有气流围绕,胸腔渐渐打开,能感知皮肤参与呼吸的面积扩大,身体发热增加,全身舒适感增强,右耳有要与鼻子和脑相通的前奏,但到打坐结束时也没有彻底通。

在前几天的打坐中,下巴、下唇和舌头麻胀得很厉害,喉部发紧,于是在打坐的后期,经常思考法义,这样能加强定力,能快速越过上述出现拥塞状况。思考的法义还是“身无常,色无我”,后来就把“无我”作为主要思考的内容,大致思考之后,就把大脑放空,发现这时定力明显增强,体现在呼吸加深、堵塞的地方慢慢化开、身体舒适感增加。

几天前有一次打坐后期,思考法义,后来再观呼吸时,已感觉不到身体,仅仅感觉一束束气流交织在一起,吸气时一大股气流融入其中,呼气时一股气流离开而去。现在微微能感觉到意根现量观察的味道。

评:心再细一些,就会感觉到色身就是一张幻网,由气流编织而成,再以后感觉气流也不真实,色身更是虚幻的了。我这样说的时候,你们那边想一想,就会觉得好像是这么回事,确实是这么回事,但不管你们怎样觉得是这么回事,再怎样确认,都不是真实的感知和现量的感知,都不是实证。如何是现量感知和实证呢?

现量实证,就像蓝天这样的现前观察,我的色身现在确实是这样的,我的感知现在就是这样的,这些法目前正在运行着,能如实的观察到,这才是现量观察现量实证。除此都不是现量实证,可以叫作依理想象,是比量和非量。

所以有些人说我能随文入观,一边听法一边观行,我就是实证了。但是如果这些法目前还没有发生在你的身上和心里,你不能现前如实观察到,那就不是随文入观,那是依理想象,是比量和非量,还没有现量,正在发生的事情你观察到了,才是现量观察现量实证。

好多没有禅定,也不会观行的人,听听法,思惟思惟,就觉得这些法讲得对,确实是如此,很确认,我现量观行了,我断我见了。但这仅仅是推测推导,不是现量观察,还不能断我见,离断我见的距离不知道有多远,也许这辈子还不能断我见,也许几百年几万年甚至几劫也不能断我见。关于什么才是现量观察和实证,大家都应该仔细地加以辨别,不可盲目自信,以至于导致大妄语,这样就非常不好了。

二十八、六根互通互用的基础

蓝天的观行日记:今早上坐观呼吸,气道通畅,胸、腹、肩、背温暖舒适,经过几次呼吸,热流涌入脑部,今天脑部、面部等没有明显的堵塞现象,呼吸压力不大,意念感知全身气脉变化和觉受,后来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

偶尔思考一下法义,突然想起师父前天开示说:要专心感知呼吸,不要意识的推理和引导,现量观察呼吸的运行及生灭。于是就在眼前专心观察呼吸,没经多长时间,在一个吸气过程中,突然“吧嗒”一声,感觉右眼睛和右耳根相通了,紧接着又与脑相通了,感觉右脑部位有些空明。继续观呼吸一段时间,左眼和左耳也相通了,整个脑部变得空明,眼前变得清澈,耳朵对外面的声音敏锐性降低,能明显感到专注力进一步提升,由于所有的注意力都在头部,没有感受身体其他部位的受觉。头部在后续的呼吸中有些变化,但不太好描述,就这样一直持续到打坐结束。11月21日

评:在打坐过程中,感觉眼根与耳根和大脑都相通了,这是禅定使得四大发生了变化,变得微细了,胜义根中各根就通融了一些,将来禅定再深时,五根都通了以后,功能作用就会可以互相代替,尤其是意根可以代替五根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功能,六根互通,六尘可以由一根了别,眼根不仅可以见色,还可以有耳根的闻声功能、有鼻根的嗅香功能、有舌根的尝味功能以及有身根的觉触功能,同理其它几根也是如此,这样六根的神通妙用就现起来了。

众生原本都可以有神通妙用,因为心有阻碍,五阴身就分成了六根,各根各管一部分功能,其功能作用就受到了阻碍,用起来就不那么妙了。要想还本复原,就要把心量打开,各根的功能打通,妙用就会出现了。

感觉大脑通透了,是心清静以后,心念集中,气脉从前边任脉运行到后边的督脉,到达督脉末端大脑部位出现的反应。气脉在后脑胜义根部位,到达头顶,再向下到达整个面部,在印堂穴任脉与督脉接壤之处,一个小周天快运行完了。因为注意力集中,定力增强,心念的意念作用也强,身体会随着意念有所改变,这是三能变识的功能作用,意根的能变作用明显,略显主动性的能变作用。如果意根的意念作用非常大,就会想什么变什么,希望什么来什么,心中所想都能如愿实现。到一定时候,指石为金都有可能,变化一定的境界也有可能。

二十九、什么是舍受

白雪香的观行感悟:舍,舍去了,不要了,或者说没了。受,受想行识的受,受觉,情绪化的一种觉受。舍受,感情比较迟钝,或者说没有情绪。举个例子,对于食物,没有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大部分情况只有个能吃或者不能吃。

再例如,于父母兄弟亲情分离或者团聚,内心没有变化。不会有高兴激动或者失落之类的情绪。再例如,于人情世故冷暖,骂我不会生气,或者假生气,或者生一下气。别人夸我,并不会有沾沾自喜之类的情绪。对别人的责骂或者误会,也不是不屑,也不是容忍,也不是无动于衷。就如一刀砍空气中,或者一拳打海绵上,任别人如何总是没什么!

舍受的内涵是无我,我在舍,我在受。没有我自然就无所谓舍无所谓受了。因为舍受的主体消失了。

评:修行就是要这样的修,不是整天理论一套套的,实际上心行却与理论截然相反。修到无心的时候,就不用谈戒不戒的了,戒是多余的。无心的时候,德行最高,无所求的时候,德行最高。德行高了,才能成为圣贤人,没有品行低的圣贤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