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观行体验
第二章 观行日志(2)
八、观行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水到渠成
蓝天的观行日记:晚上上坐,做了十分钟主动深呼吸,在结束深呼吸前慢慢有了气感,之后观鼻息吸,在第四次吸气时,感觉丹田气机发动,腹部肌肉开始出现不规则跳动,慢慢吸气和呼气,腹部肌肉跳动加大,在一次吸气后停顿,静止等候,腹部肌肉开始规则收缩,致使腹部继续扩展,同时带动胸胁部向外扩伸,气流持续从鼻腔吸入,直到腹部肌肉发胀为止,呼气时自然呼出。这样就进入了深呼吸,念头继续关注鼻根处呼吸。大概过了十分钟左右,在一次吸气结束前,下腹部肌肉开始收缩,感觉气流又往下冲,好像到达最底部。胸腹部好像一个气箱,气流进入又出来。这样一直持续到打坐结束。
在今天深呼吸过程中,腹部较比以前热得多,吸气的时候充满气体,呼气的时候感觉腹腔肌肉合在一起,腹部非常舒畅。期间很少有妄念,如果不是主动想些事情,不会有其他妄念在头脑中闪现。打坐结束后,继续坐在床上,慢慢呼吸着,这时群里有同修发起聊天,谈论一下打坐的感觉,说了一会就不能说了,因为说话的同时,由于惯性丹田还在强烈的呼气和吸气,致使说话不能接续,于是就休息了。
评:每天坚持观呼吸,禅定会越来越好,心越来越细致专注,观察的会越来越细致,而观察越细致心就越专注,禅定越好,这是良性循环。但是功夫作纯熟以后,观察的现象就没有什么新的变化,感觉修行好像没有什么进功,停滞不前了。这时候就会出现分化的现象,有的人就会觉得无聊没有意义,渐渐就会厌烦退堕的心理。其实只要坚持,功夫都在不断的提升,初期比较明显,后期只是不明显而已。就像在水浅之处,所作一切都会显露出来,等行至水深之处,所作一切就不明显了。
明了这个理,就要克服这种无聊的心理,不能半途而废,功夫越好越不明显,不要在意表面的停滞,这只是考验一个人耐心的时刻,只有有耐心并且坚毅不拔的人才能登上顶峰。
九、要想快速入定可以做前行引导
蓝天的观行日记:观呼吸第三十一天,上座之前,自己自我暗示:今天打坐过程不再思考、减少思考,也把一切与打坐无关的事情放下,心念只关注呼吸。上坐之后,采用主动腹部深呼吸。今天把意念加在下腹部,慢慢腹部有些发热,五分钟左右,慢慢有了些气感,深呼吸变得轻松,下腹部肌肉有跳动,感觉要发动气机,大概十分钟左右,停止腹部主动深呼吸。
随后开始观鼻息,今天没有像前几天那样转到自然呼吸,而是用意识慢慢引导腹式呼吸,很快经过几次呼吸,下腹部气机发动直接进入深度腹式呼吸,这时念头仅仅放在呼吸上,同时感知全身的觉受,尽量减少分析思维活动。由于念头集中,呼吸自然而深细,呼吸幅度也比主动深呼吸大,气流通过胸、上腹、中腹直达腹底,直到打坐结束。
观呼吸过程中意念集中,所缘清晰,呼吸均匀深细。在打坐中间段,突然感觉一下右胯部外侧,有非常明显的凉爽感觉;在打坐结束前,右耳持续有清凉感(右耳前段时间因上火发热发胀两个月)。
评:修定可以做加行,主动调整身心状态,引导到一个比较适合入定的状态,然后心就会沉静下来入定了。在主动引导中,心的作意集中于一件事情上,只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屏蔽了其他所缘,这本身就是智慧,也是定。在修定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智慧,以慧引定,定慧结合,入定会非常快。有一部分人修定时强行定,不利用智慧,结果入定很困难。而有另一部分人,只用意识的慧分析思惟,却永远不入定中。这二者修习都偏颇,不走中道,无法出生三昧。
十、法义熏染意根时候的表现
蓝天的观行日志:昨晚打坐观呼吸,呼吸比较顺畅,胸腹温暖舒适,随着观呼吸的持续,感知呼吸热流不断地在身体延展,从腹部逐渐向背后延伸,最后热流涌入后脑部,呼吸越来越顺畅,气脉畅通,眼前清明,妄念很少,意念集中在全身的觉受上,于是准备观行法义,脑海里主动闪现“色无常,色无我”,这时突然全身肌肉绷紧,呼吸急剧加深,身体随肌肉收缩而出现扭动,这种状态大概持续两分钟作用,之后慢慢恢复平静。
此后继续观呼吸,感知全身觉受,经过刚才全身肌肉紧张收缩之后,全身经脉进一步打开,尤其是头部更加畅通,就这样观行了一段时间,头部清醒,眼前安宁,于是又主动在脑海中闪现“色无常,色无我”,这次全身还是有反应,但已经不是很强烈,慢慢在眼前思维色无我具体法义,思维过程中意念集中,无妄念,无任何烦躁情绪和无端打扰,安宁深沉,不久闹铃响了,下坐。今早上坐全程观呼吸,没有观行思维法义,全身气脉通畅,一直享受在全身愉悦过程中。
21年11月19日
评:当色无常这个念头出现的时候,浑身肌肉紧绷身体扭动,这是意根对色无常有了触动。以前无常法没有触动到意根的时候,就不会有这样的震动现象。好多意识所明了的法义,没有熏染到意根的时候,身心都不会有所触动,只有意根正视了法义的时候,才出现震动。继续观行参究以后,意根才能证得,三昧或者法眼净才会随之出现。震惊、惊讶、惊慌失措、慌乱无主等等这样深层次的心理活动,都是意根受到触动表现出来的。
观呼吸的时候,要一心一意的体会呼吸的无常,体会时不用思惟,只是客观的观察,不用特意引出色无常这个话头。观行四念处断我见,是自然而然的从呼吸这个切口体会到色无常身无常,再从受念处心念处和法念处,客观的体会出心无常法无常,从而断我见。功夫到了,自然观察自然体会,不是刻意闪现出与目前观行不同的法义问题。这是自然证果,是意根证果。
观行也叫作现量观察,目前有什么法就观察什么法,法是什么状态就如实的观这些状态。观呼吸,就如实的观呼吸,现量的观呼吸,呼吸的情景就那么呈现在目前,至于意根如何辨认,得出什么结论,那是意根的事,色无常身无常,就应该让意根自己得出这个结论,让祂自己确认,不用意识去提醒,意识只负责把现象如实呈现给意根就行了,其余的都是意根的事,不用替意根着急,不用替意根拿主意,谁的问题谁来解决,帮忙没有用。这样的结果就是现量实证,没有情思意解,没有推理推导和想象猜测。
十一、观行能出生觉照力反观力
如涛的观行日记:我上小学时,每次跑步之后左腰就会岔气,医生诊断为肠痉挛。后来打坐久了,发现是尾骶骨的一根经络扯着肠子,导致整个下盘都有不适感。今年年初,我参加了师父组织的辟谷,前后断食十天,这毛病好了不少。这段时间通过打坐,体内气脉不断运行、冲击和调整,酸胀疼痛的位置也反复变化,目前左侧腰胯部经络终于畅通了,任怎样晃海,怎样弯腰撅背,也不再拉扯疼痛了。
经常打坐能使身体能量充沛,并培养出觉照观察力,故上坐后很快就进入状态,粗妄念淡薄,心意柔软,感觉很轻盈。就像开电动车,充满电的开车状态和电不足时的开车状态,完全两回事,前者非常轻盈,后者非常无力,拖着走,能量不同的缘故,清净心是能量,觉照力也是能量。打坐修定慧,就仿佛是充电。
把意识心的“知”安置在内心最深处,用这个“知”持续的照着,内在的染污和浊重就会不断的被清理干净,这是我目前用功的方法。这个“知”也是用来摄住意根和意识攀援的,就像要抓住一只小动物,你不能随便抓它的某个部位,比如抓它的尾巴或肚子,那样不行,你抓不住它,反而会被它抓咬,你得抓住它得后脖颈,它才会服服帖帖,一动不动。这个慑服妄念的手法,可能每个人都不一样,都要靠自己去摸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办法。
评:禅定能把心从外境界拉回来,不再关注外界,心收敛回来,从而能专注的感知自己内心,这样才能反观反省自心,发现自心的烦恼和习气,检查出自心的种种不足和缺漏,自觉和不自觉的就会改掉这些缺点,弥补不足,变得谦虚谨慎,提升了品德修养。有些人专门拿灯向外照别人,不知道向内照自己,照自己是修自己,增福德,照别人是人我是非烦恼,消福德,灯下最黑,那就是你的心。
禅定好了,精力充沛,身心轻安了,心就会柔软下来,心量就会打开,包容别人和境界,不再与人为敌为仇,和乐相处,情商提高了,人际关系也变好了。时刻带着一个知,专注力提高,心越来越细致,越来越静,思惟越来越深,智慧越来越增长,烦恼自然越来越沉淀,以至于逐渐消除,业障也会逐渐的消除,修行障缘就减少了。这是脱胎换骨的过程,是全面修正自己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可能从凡夫过度到初果向以及初果人,不要想凭空成圣。
十二、观行犹如拴马桩是为栓意根马
蓝天的观行日志:上坐,采用主动腹部深度呼吸,吸气时到达最大,稍作停留,之后再呼气到最大,之后再稍作停留。深呼吸大概半小时后,能感觉有明显的气感,之后慢慢转为自然腹式呼吸。
按四念处经的经文,在呼吸中不再思维其他的事情,始终保持对呼吸的知,这时才发现自己的念头会时不时的冒出来,有时想控制不让念头出来的确很难,念头的主要内容是近期或者是最近几天经常接触的人的面容,跟他接触越多,他的面容出来就越强烈,现在知道为什么古人修行时都要避开人多的地方,这也可能就是所谓的意根的攀缘性和习惯性,临近打坐结束前大脑才慢慢感觉有些清明。今天打坐感觉一般,心不太静,打坐中莫名其妙的闪现经常接触的人的头像,自然腹部呼吸不太深长。
评:这里充分体现出意根的遍计所执性,体现出意根的攀缘性,对于曾经接触的境界的执著,不管有意义还是无意义的,都加以关注和执著,不肯歇心。要想降伏这匹野马,就要给他拴在呼吸的柱子上,一开始祂会乱蹦乱跳,时间长了,就会习惯了,安静下来,开始关注研究柱子以及柱子周围的景物,这就好办了,这叫作上道。
十三、坚持不懈观行功夫才能不断提升
如本的观行日志:这两天打坐每次先双盘25分钟,然后身体开始发热,再换单盘。现在右腿比以前软了。感觉双盘时的心力比单盘效果好一些。目前还是以修止为主,上坐后心能够沉下来,认识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重要性,不希求什么感受与结果了,也就不急躁了。能踏下心来从脚下做起,从呼吸开始。
上坐时还是先调呼吸,先深吸气至腹部,再缓缓吐出,多调几分钟,边调边放松。然后缓慢一个字一个字默念心经,达到止观状态了,再稍微观一会儿呼吸。当感觉枯燥了,心里就有点散动的欲望,然后反观这个心只是一种觉知的功能而已,这个“我”没有所依之处,内外不可得,恍然如梦,根本没有谁存在,然后就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什么欲求了,心就止下来不动了,也没有了观的欲望。45分钟后腿开始麻胀疼痛时,坚持对治忍耐一会儿觉受,一小时就下坐,不想继续做下去了。
评:在观行中色身状态和心理状态起起伏伏是正常的,贵在坚持,到最后就平稳没有起伏了。那时观行就会牢固了,对于所观的呼吸,就会有清晰的认识和观感,以及对于观呼吸所引起的其他身体现象,也会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再入境。能跳出境外,心物分离,俯视色身,才能有一个如理的认识,看清色身的事实真相,逐渐感知到色身的生灭变异的空性。这种感知不是意识强行植入的,不是意识引导的,是意根客观的清醒的感知,不参杂情绪的,理智的认知。
只有理智的认知才能持久起用,才能改变身心,改变对五蕴的心态,才能客观的看待和处理五蕴的问题。这样持续的用功,断我见都是有可能的。这样慢慢修持下去,就知道意识在其中起什么作用,意根在其中起什么作用。对于意识证果的错误非理性观点,就会觉得有多幼稚可笑。有些人看到佛经里记载比丘听法几分钟就证果的现象,以为自己不用修行三十七道品不用修定也能很快证果,这是多么无知可笑的想法。
那些听佛说法几分钟就证果的人,前世今世都做了很多修行功夫,三十七道品具足,善根福德具足,得法因缘具足,佛力加持作用大,不是不劳而获的捡便宜证果,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我们现在精进的修习四念处观,就是在修习三十七道品,戒定慧三者齐修,努力培养善根福德,不走捷径,稳步前进,把基础打牢,种种因缘条件具足了,就能断我见了。
十四、外道的修身法也可以借鉴来修身
改的观呼吸体验:整座状态比昨晚要清明许多。自然呼吸,左鼻孔进出气,吸入深沉长一些,呼出清缓稍短一些,呼出后停留时间长。左鼻孔通喉咙处发干,吸入时发声大,呼出时发声小。试着观想右侧降火左侧升水,当观想时,呼吸就变的很轻微,没有上述现象。把注意力调整到呼吸上时,又恢复了上述呼吸状态。打坐观行尽量不要在累时困时进行,否则容易混沌,不清明。昨晚下坐后躺下时却自然的清晰的观起呼吸来。
评:这里用了道家太极八卦图的修法,因为学佛人的身体与外道的身体结构相同,没有差别,所以调理身体时可以借鉴外道的方法,毕竟他们经验丰富,只要对自己修行有用的,拿来用就好,抓到耗子才是好猫。外道们都修禅定,禅定毕竟对修身和修心修智慧有用,我们就要修定,不用刻意表现自己与外道不同,好像殊胜于外道似的,如果禅定不如外道,烦恼就会比外道还重,这样会让人耻笑的。
十七、如何转妄念为智慧
悟实的观行日志:这几天打坐,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那些妄念是怎么出现的。意识心没有去想,但妄念它也冒出来,是意识心去了别的,这就是意根在攀缘了。如果意根不攀缘就不会出现妄念,特别是平时比较注重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晚上打坐的时候,它就更容易冒出来。所以说白天能否保持心清静是很重要的,心清静,妄念就不容易出现。因此,白天对事的时候,要做到对事不入心,过而不留,这样的话心就比较容易清静了,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妄念出现。
当然,因为对事、境特意去压制不入心,这是没多少效果的,降伏烦恼不能单独靠压制。要善于转念,遇事就思惟:凡是有相皆是虚妄,万法苦、空、无常、无我,色身不净等,意识心多往这方面去思惟思惟,思惟清楚了,烦恼就消散了,也才能做到人事物不那么入心,减轻甚至消除意根对事、境的惦记。
评:妄念来源于意根的攀缘和执念,意根对五阴世间的执取性非常顽固执拗,对于六尘境界的执取也非常的顽固,几乎是一刻也不停息,即使在睡着以后也是这样,以至于心不得清静,智慧不得出生,烦恼不能断除。要降伏意根这种攀缘性非常困难,只能转换意根的攀缘对象,转换注意力,让祂去缘一个更有意义的法,把祂定住在一个法上,之后祂的心思才能单纯一些。这是以楔出楔之法,最后再把楔拔除,心就会空下来了。念佛念咒念经都是以楔出楔之法,数息观、白骨观、四念处观等等观行都是以楔出楔之法。只要意根能专注了,专门思量一个法,智慧就能出生。
当你妄念丛生的时候,不要着急除灭它,要看着它,观察它,寻找它的来源处,就会发现妄念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没有根,犹如浮萍,所以根本不用对治它,给它一个新的所缘,给祂一个新的重要的任务,让祂忙于一件事,心就会清净下来,智慧就能出现了。原来意根没有智慧,就是因为祂太攀缘了,所缘的法太多,不能专注的思量,就看不明白什么事理,当然就不会有智慧了。所以要想获得智慧,就要修定,把意根定下来,只面对一个问题一个法,问题就能解决了,生死大事也能解决。
十八、正确的观行功夫应该这样做
如涛的观行日记:目前入浅定较快,坐中提起一个“知”,随着呼吸,在内心照着、照着……不多久,啪嗒一下,心就仿佛入流了,瞬间清净,脑子也清净亮堂了。无需刻意去对付妄念。色身、觉受、妄念,皆为生灭幻化,空的,并非系缚,照着就好了,不用去对治,它自己就空了。
就像心经说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过去光知道背,不知道用,现在训练时,用起来,似乎找到点感觉了。五蕴不是障碍,不用去对付,只要记着它是生灭幻化的就行了,只管照着它,任它去,照久了,五蕴自己就会空,色身和妄念是会自动空的,这是我目前所能知。
盘腿打坐只是个形式,我也试过坐在椅子上,躺在床上,提起一个“知”,内心照着,这么走起,也能入比较浅的定。打坐时,双盘、单盘、散盘,也都可以,关键是用心的方法,方法对头,就可以契入。
评:心不静时,内心所缘有很多,而我们是有目标的,观行呼吸就是最主要的目标,也可以说是唯一的任务,抓主要事抓大事,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不能去追逐呼吸之外的思想念头,那些都不重要,念头来来去去,终不停留,留也留不住,不分神的干正事就好。 心只缘呼吸,就像灯光只照在呼吸上,周围一切的身念杂念就不在心中,消失了,空了。而在呼吸上,会发现以前所发现不了的现象,也就是真相事实,至于是什么真相事实,各人在做功夫当中自己体会,每个人发现的可能不太一样,但最终结果却是殊途同归,那就是证得五蕴空和无我。
观行时不在具体身姿,行走坐卧都要观行,动静结合,相得益彰。但盘腿有盘腿的好处,就是能促使气血更畅通,色身更调和,心更静,念更集中。之后在配合身体行走活动,气血运行得到充分的调理,周遍运行,对身体更有益处,心会更清净。
十九、如何观行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如本的观行日志:这两天打坐观鼻孔处呼吸,一直以修止与练腿为主。没有任何境界,右腿比以前软一些了,每坐双盘半个小时左右再单盘,或者单盘50分钟再换另一条腿,不是特别痛了,一小时的时间也不觉得很长了。下坐后,白天出门活动,时时让自己保持一种局外人的作意,去看看这个身体究竟是怎么活动的,用没有语言、思维、推理的那种心,去看、去听、去知自己与别人或张嘴说话或咀嚼吃饭、或露齿微笑、或眼睛转动、或举手抬腿从旁边走过。
一定不要在心里说这是意根的功能、这是意识的功能、这是耳识的功能、这是身识的功能等等去分析,要去以局外人的心态:不帮助参与、不帮助分析,这样才能有那种抽离身外的心眼生起来,从旁看着身心的变动过程,这里面意识动的是很微细的,只有去体验才明白。有时也会在某个时候回首反观一下这个能了别的心是个什么样子的,身心究竟是如何相应运转起来的?只把这个疑念提着,一定不要去思维推理,而且感觉思维推理一加上去,就没有了体验参究下去的欲望与力量。
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定力还很欠缺,有时候与人讲话多了就容易失去觉照的力量,习气不容易控制,经常得需要回到呼吸上安住。越来越感到修定的重要,感觉到体验与知识的差别。
评论:观行时尽量保持单纯的知,不要刻意加入主观意识的思惟分析,不要有意识的主观思想,不要有什么观念带入,把心静下来,放下心,一切事都有意根默默的关注和管理,要相信主人。有些时候知识多也是个负担,能阻碍意根自己的思量观察,没办法看清真相和事实,也没法实证。社会各类成功人士,不见得是知识多的人,而是有深细思惟,有独道见解的人,都是意根有智慧的人,实际操作比较多的人,不是凭脑子空想,凭嘴巴空谈的人,空谈往往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