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瑜伽师地论第三十四卷(四谛相)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论著讲解 更新时间: 2022-10-12 22:16:55 阅读: 382

第五章  阿罗汉的功德

原文:从此金刚喻三摩地。无间永害。一切烦恼品。粗重种子。其心于彼。究竟解脱。证得毕竟。种姓清净。于诸烦恼。究竟尽中。发起尽智。由因尽故。当来苦果。毕竟不生。即于此中。起无生智。彼于尔时。成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办。无复所作。证得自义。尽诸有结。已正奉行。如来圣教。心善解脱。

释:从这个金刚三摩地以后,就会无间断地永远断除了一切烦恼品类的粗重种子,其心于诸烦恼究竟解脱,证得毕竟种姓清净。在一切烦恼究竟断尽的同时,发起了世间尽智,由烦恼因断尽的缘故,后世的苦果毕竟不再生起。在断尽烦恼的同时,生起了五蕴世间的无生智。这时候三果人就成为了四果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无复后有,三界结尽,已经完好地奉行了如来圣教,心善解脱了。

四果阿罗汉有无间尽智和无生智,无间尽智是指能够无间断地断尽世间一切烦恼,灭尽三界世间一切苦,知道如何出离三界世间得解脱,这样的智慧名为无间尽智。无生智是指证得五蕴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了知五蕴世间是虚妄的,因此也是无生的,不真实的,这样的智慧名为无生智。

原文:已具成就。十无学法。谓无学正见正思惟。乃至无学。正解脱正智。于诸住中。及作意中。能随己心。自在而转。随所乐住。或圣或天。或梵住中。即能安住。随乐思惟。所有正法。能引世间。或出世间。诸善义利。即能思惟。

释:已经具足成就了十种无学法:对于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念、正定、正命、正精进无学,乃至于对正解脱、正智都无学,这十种法都已具足,不用再修学了。在一切所住之中以及作意中,都能够随着自己的心,自在地运转,随着自己所乐于住着之处,或者是圣住,或者是天住,或者是清净住中,立即就能安住下来。随着自己乐于思惟的所有正法,都能引出世间或者出世间的诸善法的义利,而能立即思惟。

原文:言圣住者。谓空住无愿住。无相住。灭尽定住。言天住者。谓诸静虑。诸无色住。言梵住者。谓慈住悲住喜住舍住。又于尔时。至极究竟。毕竟无垢。毕竟证得。梵行边际。离诸关键。已出深坑。已度深堑。已能摧伏。彼伊师迦。是为真圣。摧灭高幢。已断五支。成就六支。

释:所说的圣住,是指空住、无愿住、无相住、灭尽定住。所说的天住,是指种种禅定境界,所有的无色界住。所说的梵住,是指慈住、悲住、喜住、舍住。又在断尽一切烦恼时,达到了究竟,再无污垢,毕竟证得清净梵行的边际,离开一切要害,已经跳出深坑,已经越过深堑,已经能够催伏我慢高山,是真正的圣人,催灭了高慢幢,已经断除了贪、嗔、痴、慢、疑五支烦恼漏,成就了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六支功德。

原文:一向守护。四所依止。最极远离。独一谛实。弃舍希求。无浊思惟。身行猗息。心善解脱。慧善解脱。独一无侣。正行已立。名已亲近。无上丈夫。具足成就。六恒住法。谓眼见色已。无喜无忧。安住上舍。正念正知。如是耳闻声已。鼻嗅香已。舌尝味已。身觉触已。意了法已。无喜无忧。安住上舍。正念正知。

释:一向守护佛法僧戒四个所依止处,远离一切世间法,解脱无碍,心中独有一个真理,对五蕴世间无所希求,思惟清净,没有染污,行来去止自在轻安,无有系挂,心善解脱,智慧善解脱,在世间心不与一法为伴侣,不系属于任何一法,不具任何一法的特性。正行已经建立起来了,叫作已经亲近了无上丈夫佛世尊,具足成就六个恒常住法,就是眼见色以后,无喜无忧,安住上舍,正念正知。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了法以后,都同样是无喜无忧,安住上舍,正念正知。

原文:彼于尔时。领受贪欲。无余永尽。领受瞋恚。无余永尽。领受愚痴。无余永尽。彼贪瞋痴。皆永尽故。不造诸恶。习近诸善。其心犹如。虚空净水。如妙香檀。普为一切。天帝天王。恭敬供养。住有余依。般涅槃界。度生死海。已到彼岸。亦名任持。最后有身。

释:阿罗汉在这时候,领受六尘境界时出现的贪欲,永远断尽无余了,领受六尘境界时出现的嗔恚,永远断尽无余了;领受六尘境界时出现的愚痴,永远断尽无余了。因为贪嗔痴都永远断尽的缘故,不再造作诸恶业,修习诸善法,其心犹如虚空和清净的水一样,也如奇妙的栴檀香,普遍为天帝、天王们恭敬供养。住在有余依涅槃界,渡越了生死海,已经到达了彼岸,这也名为住持最后有身。

原文:先业烦恼。所引诸蕴。自然灭故。余取无故。不相续故。于无余依。般涅槃界。而般涅槃。此中都无。般涅槃者。如于生死。无流转者。唯有众苦永灭。寂静清凉灭没。唯有此处。最为寂静。所谓弃舍。一切所依。爱尽离欲。永灭涅槃。

释:由于从前的烦恼业,所引出的五蕴自然灭去的缘故,对三界世间就再没有取着了,后世的生命再也不会相续了。在无余依般涅槃界而得到涅槃,却都没有般涅槃者,同样的在生死中也无有流转者了。只有众苦永远灭尽,寂静清凉,灭没一切法,只有此涅槃处是最寂静的,弃舍了一切所依止的,贪爱永尽离一切欲,永远灭尽五蕴,入无余涅槃。

原文:当知此中。有如是相。阿罗汉苾刍。诸漏永尽。不能习近。五种处所。一者不能故思。杀害诸众生命。二者不能。不与而取。三者不能。行非梵行。习淫欲法。四者不能知而妄语。五者不能贮畜受用。诸欲资具。如是不能。妄计苦乐。自作他作。自他俱作。非自他作。无因而生。又亦不能。怖畏一切。不应记事。又亦不能。于云雷电。霹雳灾雹。及见种种。怖畏事已。深生惊怖。

释:你们应当知道,取得阿罗汉果就会有这样的相貌,阿罗汉比丘诸烦恼漏永远灭尽,不再造作如下五种事:一者,不能故意想要杀害众生的性命;二者,不能不经过对方允许而自行拿取对方之物;三者,不能造作不清净的淫欲行;四者,不能明知而妄语;五者,不能储藏和受用所有用来满足资生需求的资具。阿罗汉也不能虚妄地计着,苦乐是苦乐自性所作,或是大自在天所作,或是苦乐自性和大自在天共同所作,或是非苦乐自性也非大自在天作的无因而生,而且也不能对乌云、雷电、霹雳、冰雹,以及种种的恐怖事,而深生惊恐怖畏。

原文:当知此中。金刚喻定。所摄作意。名加行究竟作意。最上阿罗汉果。所摄作意。名加行究竟果作意。由如是等。多种作意。依出世道。证得究竟。如是一切。名声闻地。此是一切。正等觉者所说。一切声闻。相应教法根本。犹如一切。名句文身。是所制造。文章咒术。异论根本。

释:应当知道在修道中,金刚喻定所摄受的作意,名为加行究竟作意,最上阿罗汉果所摄受的作意,名为加行究竟果作意。由这样的多种作意,依出世间道才能证得究竟,如是一切种种名为声闻地。此是一切正等觉者诸佛所说,一切与声闻相应的根本教法,犹如一切名身、句身和文身,是制造文章、咒术和异论的根本。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