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生無邊誓願度
煩惱無盡誓願斷
法門無量誓願學
佛道無上誓願成

生如法師網站LOGO

觀行五蘊斷我見(第二部)

作者: 釋生如 分類: 二乘解脫 更新時間: 2024-10-04 19:00:17 閲讀: 0

第五章  阿羅漢與解脫 

一、何謂解脫?

解脫就是離卻一切貪嗔癡煩惱;解脫就是對色聲香味觸法心無掛礙,也無係縛,既不貪也不嗔,既不喜也不憂;解脫就是對一切人事物理無所掛礙,也無所係縛,既不貪也不嗔,既不喜也不憂,有什麽沒什麽都一樣;解脫就是對吃穿住用行隨緣應對無所求,沒有貪得之心;解脫就是在世間裡生存,善知止足得過且過,沒有非分之想;解脫就是不追憶過去不幻想未來,也不住當下,念念不停留;解脫就是對一切人事物理心不著,明了其苦空無常無我,明了其來龍去脈,明了其幻化不可得;解脫就是對一切法心空,自在無礙。

二、解脫和自在

修習一切法的目的,是爲了識破一切法的空性、假性以及中道性,從而讓自心獲得智慧,對於一切境界心空無礙,得到功德受用,從而解脫於世間煩惱。

有人會問:解脫干什麽用?解脫沒有什麽用,什麽也不用不貪執了,就是解脫,解脫就是脫離束縛而自在。解脫無苦,就像離籠之鳥兒,自在翺翔;就像脫離陷阱的猛虎,山上山下隨意遊蕩;就像脫離韁繩的野馬,廣闊天地任意馳騁。又有人會問:自在有什麽用?自在也沒有什麽用,不用什麽都行就是自在。自在只是一種沒有我的束縛的感覺,甚至連感覺也沒有,有感覺也不自在。所以沒有用最好,要用干什麽?用有什麽用?有用都是累贅和束縛,都是苦。

要想解脫無我,應該天天問自己:我吃飯干什麽用?然後回答:吃飯是爲了色身存在;再問:色身存在有什麽用?回答:色身存在是爲了活著;再問:活著是干什麽用?……刨根問底,打破砂鍋問到底,絕不輕易放過自己。之後,就是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各訴己見,境界紛然而彰,思想躍然紙上,差殊自然而顯。反觀,反思,就會逐漸進入修道中。天天這樣問自己,終有一天會覺悟,不再貪著,也不再執著,舒暢自在解脫,無煩無惱,最後自己就會超然物外,超脫灑脫了。

三、解脫的人是什麽心態?

解脫是斷除了煩惱,心空無我,對五蘊十八界不執不取,不取著色蘊,不取著受蘊,不取著想蘊,不取著行蘊,不取著識蘊,不取著色,不取著聲,不取著香,不取著味,不取著觸,不取著法,不取著財色名食睡,不取著名聞利養,不貪世間法,隨緣應物,沒有功利心,沒有計較心,不求回報,不爲權勢和名聲。既不趨炎附勢,也不自高自大;既不爭奇鬥豔、強取豪奪,也不喜展露自我;既不爾虞我詐,也不工於心計,一切法無所用心,世間法拘礙不了他。因爲五蘊世間畢竟空,無所係縛,無所掛礙,取與不取都了不可得,枷鎖不著心,自在無礙。

四、爲什麽四果阿羅漢相當於八地菩薩的解脫証量?

小乘四果阿羅漢可以入無餘涅槃,大乘從初地菩薩開始是斷除煩惱的三果聖人,雖然地上菩薩可以入解脫正位,取証四果,但是如果取証命終就要入無餘涅槃,佛不許菩薩取証四果,入解脫正位,直至七地滿心,取証四果,入八地菩薩位。八地以上菩薩不會再入無餘涅槃了。所以從解脫的証量來看,四果與八地菩薩的解脫証量相等。初地滿心也不可以取証四果,否則犯佛戒,被佛呵責,佛也會護持菩薩不取証四果果位。

五、阿羅漢辟支佛的修行是捨五蘊取涅槃

阿羅漢四聖諦的修行以及辟支佛的十二因緣的修行,是減法和捨法,五蘊世間逐漸地捨棄。因爲他們心中有法有物有五蘊,才在修行上不斷地減少,包括心行業不斷地減,捨棄貪欲和一切煩惱,最後取涅槃。阿羅漢們認爲確實有三界,確實有五隂身,確實有苦受,確實有因果,所以才下決心捨棄這一切,出離三界。取捨之心,成巧偽,所以也不是最上最真實的修行方法,雖然這是每個修行人必經之路。

但是修行是分層次和階段的,先要棄惡取善,心善以後,既不取惡也不取善,不取不捨,心住中道。菩薩了知一切法都是如來藏幻化的,心中無物,也就沒有什麽可捨的了,對一切法不取不捨,不貪不厭,坦然面對,從容度衆,所以絕對不想離開三界去取涅槃。

六、阿羅漢入無餘涅槃是灰身泯智不是萬念俱灰

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以後,他的三界世間法就消失不見了,準確地說,在三界世間裡沒有阿羅漢這個人了。三界世間,包括欲界色界無色界,這叫作器世間,包含極多的色法。如果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了,不僅七識所對應的帶質境、性境和獨影境等色法不出生了,他的第八識所對應的本質境色法也不出生了,沒有本質境,就沒有帶質境獨影境和性境。這些境界是三界業種所呈現出來的依報世間法,正報是五蘊身。

萬念俱灰的是凡夫世俗人,聖人無心無念無願無希冀,因而談不到灰和俱灰,阿羅漢不可能像世俗人那樣萬念俱灰。萬念俱灰的意思是心中有很多希望和意願都無法實現,所以才大失所望,變成在世間裡什麽想法念頭也沒有了,但是意根還是有很多想法和願望沒有滅,只是實現不了。而阿羅漢是灰身泯智,原文對五蘊世間不寄予任何願望,因而不需要五蘊身和解脫智慧了,身心皆捨棄。佛用灰身泯智這個詞來形容阿羅漢的愚,灰身是把現在的色身五蘊以及未來世無量劫的五蘊色身都滅了,不要了,泯智是泯滅了三界解脫的智慧,意思是阿羅漢身心都不要了,名爲解脫,名爲寂靜。

其實真正的解脫是什麽呢?是面對一切境界時,如無境界一般,無欲無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無所用心,不主動不迴避,不被熏染,不去沾染,極其自在。佛陀就是如此自在解脫,不妨有五蘊身解脫色,不妨有轉識成智的七識心,身智俱在,互相伴隨不分離,什麽天魔外道也無可奈何。這就是佛陀的無住處涅槃境界,什麽法也不住,如無垢識一樣無爲,如真如一般無爲,但不妨礙有爲,如大圓鏡智一般有爲而無爲,有爲無爲渾然一體,打成一片,不相脫離。這個境界無與倫比,因此衆生的境界與佛陀的境界無法相比。

七、阿羅漢的第八識心體中有什麽業種?

阿羅漢在有餘涅槃裡,隨緣度日,不執取五蘊世間一切法,心空無我,三界世間法的業種漸漸消失了。因爲沒有三界世間業種了,後世也不會有三界世間,更不會有五蘊身在三界世間出生。阿羅漢的第八識裡如果還有三界業種,種子必須會現行出來,以酧償業行,這樣就沒有無餘涅槃境界了。

但是阿羅漢入無餘涅槃以後,早晚還會出現在三界世間裡,因爲阿羅漢在涅槃之前都聽聞了大乘法,種下了大乘法的種子,種子成熟以後,第八識就會輸出意根的識種子,出生意根,進入中隂身,再次投胎,修學大乘。業種與意根相應,意根與業種相應,意根如果不執取三界世間,就不能留存世俗業種,有執取就會繼續造作善惡業,業種留下,後世就會隨業種繼續投胎輪回。意根不執取,六識不造業,就沒有業種,不用受業報。

八、什麽是入流?

入流是入到解脫的聖道流,解脫首先需要把生死束縛的我見邪見斷除,從此以後就不是具有三縛結的凡夫了,在入流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禪定,要具有欲界的未到地定以上的禪定,才能斷我見入聖道流。只有禪定或者是初禪定,沒有斷除我見三縛結,就不能入聖道流,否則具有四禪八定的外道也都入聖道流了。那豈不是修外道的四禪八定也能解脫了?已經斷了三縛結就會入到聖道流,不是入之後才有能力斷。

九、佛陀涅槃就是滅掉一切法嗎?

佛陀涅槃與阿羅漢涅槃有本質的區別,佛陀涅槃以後,還要變幻現出無數五蘊身用以在十方世界度化衆生,所以佛說五蘊身叫作解脫色。佛在一個世界裡度化衆生的緣暫時了了,把色身滅掉,方便叫作涅槃,比如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涅槃,色身暫時離開滅掉,可是釋迦佛仍然是娑婆世界的法主教主和導師,娑婆世界衆生仍然屬於釋迦佛所教化的弟子,同時釋迦佛化現無量無邊五蘊身,在十方世界教化十方衆生。阿羅漢涅槃以後,就不會再有色身五蘊了,所以阿羅漢涅槃以後沒有解脫色,他們的涅槃不是究竟自在的,解脫不徹底。

佛有五蘊,卻是解脫的,解脫色能被衆生肉眼所見,不被世間任何法係縛。衆生雖然也有五蘊,卻被世間法係縛著,所以不得解脫。心解脫,色身就解脫,五蘊都解脫。所以解脫不是非要滅掉色身五蘊,而是要滅去不如理如法的心念和知見,心念轉爲如理如實的知見見地,就解脫了。

十、處世之道

每個人的眼睛都是這樣的,就是白色的兵乓球上鑲嵌個貓眼,一個機械化裝置而已,不要當真。如果有人對你含情脈脈,那就是兵乓球出水了,從貓眼裡流出來的,沒關係,不能形成大河淹死你,也不會傾丘倒嶽沖走你,不用理;如果有人給你送鞦波,那就是兵乓球放光了,從貓眼裡投射出來的,也不用理,大自然之光比這溫暖;如果有人對你怒目而視,這就是兵乓球發火了,從貓眼裡冒出來的,不用怕,燒不著你,也不會成爲燎原烈火,不理自然就會熄滅的。

愛我恨我,無關我事,我自悠然自在。看淡一切,心靜如水,我不著相,天下無事,天地自寬。若到連天地也看不見時,真的就解脫了,多好!

十一、斷除了俱生我執的阿羅漢永遠不會是在家人

問:有一種觀點認爲,斷了俱生我執就心無掛礙了,不再對自己及親人的生死有畏怖,不再對自已財産的損失有畏飾。這當然獲得了大解脫,但這種情況對一個並不打算出家的在家居士合適嗎?真修到這境界,似乎很多工作沒法干了吧?

答:首先來說,如果斷盡了俱生我執的人在小乘是四果大阿羅漢,在大乘是八地菩薩。而在家人是不可能修到四果大阿羅漢的,在家人最高只能修到三果,修到三果是非常不容易的,三果人在世俗裡幾乎對世間法都不感興趣,一定會想辦法出家的,而且出家的機緣非常多,對家更是不感興趣,也忍受不了了,如果不出家多數人都是隨緣度日,但還是有一部分執著沒有斷除,對於居家生活和工作也是隨緣的,執著性不大。

而大乘的四果阿羅漢處於八地菩薩果位,他們一般是不會到娑婆世界來的,即使來此世界,他們也不會過居家的那種世俗生活,比如養家糊口去工作,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他們的福德無比廣大,怎麽能有做世俗工作來度日這麽低俗事呢?度衆生事業都是隨緣,沒有一絲執著,爲什麽還要屈尊於工作和養家?其實在娑婆世界找個初地菩薩和三果人都非常難得了,地上菩薩一般都不會居家,都會出家度衆,除非菩薩太多,用不著都出家做衆生的表率。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