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等如來藏經略講
第五章 如來藏的八種譬喻
原文:複次。善男子。譬如淳蜜。在巖樹中。無數群蜂。圍繞守護。時有一人。巧智方便。先除彼蜂。乃取其蜜。隨意食用。惠及遠近。
釋:世尊很善於使用種種的比喻,暗示衆生身中都有如來藏,讓衆生信受自己身中有如來智慧德相,然後世尊給衆生說法,開示如來的智慧德相,讓衆生証得以後,將來慢慢地就能成就無上的佛道。
佛說:善男子,譬如純淨的蜂蜜在樹上或者巖石的某個處所,有無數的蜜蜂守護著這些蜂蜜。這些蜂蜜就是蜜蜂全部的飲食,所以無數的蜜蜂把蜂蜜當作性命一樣的守護著。因爲蜜蜂有毒,能夠蟄人傷害人,一般人就不敢近前採取純蜜。但是有人用很巧妙的辦法能夠得到這些蜂蜜,他想一些辦法先把蜜蜂除去,然後再取得純蜜,自己吃不完,就送給遠近的親屬朋友。
原文:如是。善男子。一切衆生。有如來藏。如彼淳蜜。在於巖樹。爲諸煩惱。之所覆蔽。亦如彼蜜。群蜂守護。我以佛眼。如實觀之。以善方便。隨應說法。滅除煩惱。開佛知見。普爲世間。施作佛事。
釋:善男子,如來藏也是如此。一切衆生都有如來藏,在五蘊煩惱當中,猶如在巖樹中一樣。如來藏好比淳蜜,煩惱好比蜜蜂,煩惱覆蔽著如來藏,猶如蜜蜂守護淳蜜一樣,衆生沒有善巧方便,不能証得如來藏。我以佛眼觀察,衆生身中確實都有如來藏,我以種種善巧方便爲衆生講經說法,目的就是要降伏衆生的煩惱,去除遮障,爲衆生開示佛之知見,讓衆生悟入,普遍布施諸衆生廣作佛事。
因爲佛心清淨,沒有遮障,不僅能見得自己的如來藏,也能見得所有衆生的如來藏。佛說法開示衆生,降伏衆生的煩惱之後,如來藏就顯露出來了。不是如來藏自己顯現出來,而是煩惱降伏以後,心清淨下來,沉澱下來,如同清水現前的時候,如來藏之月就在清水上面浮現出來。水濁不清的時候有沒有如來藏之月呢?也有如來藏之月,只是水濁,映現不出來,煩惱猶如濁水覆蔽心田,衆生就發現不了自己身中的如來藏。
覺知心煩惱重重時,沒有善巧方便,不能發現身中寶藏,等覺知心之水沉淨下來,煩惱降伏了以後,就能夠照見如來藏之月,就發現了如來藏,悟得了如來藏,這樣就開了佛的知見,悟了佛的知見。佛在世間說法就是這個目的,滅除衆生的煩惱,讓衆生開佛知見,示佛知見,悟佛知見,入佛知見,成就佛道。所以,佛普爲世間施作佛事,這個佛事就是指爲衆生講經說法,滅除煩惱,開示如來藏之法。不是指現在的佛事(開光、送吉、超度等),其實真正的佛事就是講經說法,顯示衆生如來之藏。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譬如巖樹蜜 無量蜂圍繞 巧方便取者 先除彼群蜂
衆生如來藏 猶如巖樹蜜 結使塵勞纏 如群蜂守護
我爲諸衆生 方便說正法 滅除煩惱蜂 開發如來藏
具足無礙辯 演說甘露法 普令成正覺 大悲濟群生
釋:這個比喻說完了之後,世尊就說了一個偈子作總結:
譬如巖樹蜜。無量蜂圍繞。巧方便取者。先除彼群蜂。譬如巖樹上的蜂蜜,無量的蜜蜂圍繞著它,守護著它。爲了得到蜂蜜,具有善巧方便的人,先要除去那些守護的蜜蜂,因爲蜜蜂的守護,把蜂蜜給遮障了起來,他人無法靠近取得蜂蜜食用。蜜蜂比喻衆生的煩惱,蜂蜜比喻爲如來藏,衆生原有煩惱遮蔽自心,不能証得如來藏,依之得解脫。
如果有人用善巧方便的方法,他就能把蜂蜜取出來享用;衆生有善巧方便的方法,降伏了煩惱,就能尋覔得到自己身中的如來藏。取蜂蜜的人,先除彼群蜂,比喻說衆生想明心見性,就要先把煩惱降伏下來,降伏煩惱,心得清淨,智慧顯現出來,就能明心見性,証得自己的如來藏。
衆生如來藏。猶如巖樹蜜。結使塵勞纏。如群蜂守護。衆生身中的如來藏,猶如巖樹裡的蜂蜜,貪嗔癡煩惱結使,塵勞煩惱纏縛,猶如群蜂守護蜂蜜一樣。結就是衆生的煩惱結,如貪欲、嗔恚、愚癡、我慢等種種的煩惱結,使就是使者。煩惱使者,常常纏繞自心,遮蔽自心不見如來藏。每日裡的塵勞煩惱也在纏縛著自己身中的如來藏,把如來藏隱蔽起來,不令自己發覺。必須把這些結使塵勞煩惱除去,如來藏才能顯露出來,衆生才能証得,受用得解脫。如果不除去煩惱,貪欲、嗔恚和無明就會使心不清淨,那就不能得見如來藏。
我爲諸衆生。方便說正法。滅除煩惱蜂。開發如來藏。我爲諸衆生,用種種善巧方便,演說如來藏正法,滅除煩惱的蜜蜂,開發、顯示出如來藏。如來藏之法,叫作正法,正就是方正、正真的意思。開發如來藏,不是指原來沒有如來藏,現在給開出來了,不是這個意思,而是指開示顯發,原來就有如來藏,但是因爲有煩惱遮障著,不能見得,現在如來把如來藏揭示出來,指出來,衆生順指就能夠証得如來藏了。
具足無礙辯。演說甘露法。普令成正覺。大悲濟群生。佛具足無礙的辯才,種種妙語演暢,種種妙法敷揚,演說甘露法雨,普遍令諸衆生滅除煩惱,証得如來藏,得清淨智,究竟成佛,並且以大悲心濟度諸群生。佛通過演說無量的甘露法,普令所有的衆生,都成正覺,也以無量的大悲心,普遍地濟度、救撥一切群生,讓他們都能離苦得樂,得大解脫,成就佛道。
原文:複次。善男子。譬如粳糧。未離皮糩。貧愚輕賤。謂爲可棄。除蕩既精。常爲禦用。
釋:佛說:複次善男子,譬如剛收割的稻糧沒有去皮,也沒有去糠,外面的皮殼還包裹著,貧賤而愚癡的衆生,不識真貨,就輕賤這個稻糧,認爲它是沒有用的,不把它當作可食用的高貴食品,就給丟棄了。如果把粳糧的皮殼都剝開,除去糠皮,剩下的精貴的東西,就是精米,這些精米是國王和大臣們食用的。
外表包的皮糠雖然不能食用,可是裡面卻有精米。貧賤而愚癡的衆生,不認識帶皮殼的粳米的價值,把它當作無用的廢物給拋棄了。如果用方便的方法加工粳糧,除去皮和糠,剩下的就是精品精米了,這是一個比喻。
原文: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觀諸衆生。煩惱糠糩。覆蔽如來。無量知見。故以方便。如應說法。令除煩惱。淨一切智。於諸世間。爲最正覺。
釋:善男子,我以佛眼觀見所有的衆生,煩惱的皮糠覆蔽著自己如來的無量知見,覆蔽著自己的如來藏。因爲這種覆蔽,隱藏了如來的知見,顯現的全部是衆生的邪知邪見,沒有開顯出如來的智慧。所以我用各種方便善巧方法,廣爲衆生方便說法,讓衆生除去這些煩惱皮糠的遮障,心得清淨,顯發如來清淨的智慧,証得如來藏。煩惱除去,衆生就顯現出來清淨的智慧了,智慧圓滿,成就佛道,究竟成佛。
所以成佛是靠什麽呢?是靠智慧,想要智慧應該怎麽作呢?那就用種種方便方法如持戒、禪定、布施、忍辱、精進、般若六波羅蜜,降伏煩惱,去除無明,顯現清淨的智慧,最後以清淨的智慧,成就無上的正覺。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譬一切粳糧 皮糩未除蕩 貧者猶賤之 謂爲可棄物
外雖似無用 内實不毁壞 除去皮糩已 乃爲王者膳
我見衆生類 煩惱隱佛藏 爲說除滅法 令得一切智
如我如來性 衆生亦複然 開化令清淨 速成無上道
釋:這時世尊以偈頌作總結說:
譬一切粳糧。皮糩未除蕩。貧者猶賤之。謂爲可棄物。譬如所有的糧食沒有加工,帶著皮和殼,糠沒有除去,皮沒有剝去。貧窮的人卻輕賤它,認爲這些粗糙的東西是不能食用的,應該丟棄不要。
外雖似無用。内實不毁壞。除去皮糩已。乃爲王者膳。外邊的皮和糠雖然好象沒有什麽用處,但是裡面的果實(精白米)卻沒有毁壞,不能丟棄不要。這個譬喻是用來比喻我們的如來藏,清淨不可毁壞,如來藏的外邊雖然纏縛著衆生的煩惱,看著外表好像是沒有什麽用,但是剝去煩惱,就顯露出如來藏了。
除去外面的皮和糠,就是國王大臣所享用的美食,老百姓不識得這内在的寶貝,給扔棄了。爲什麽扔棄了,因爲他們沒有福德,沒有方便善巧的方法,無法享用到精白米。所以衆生沒有福德、沒有智慧的時候,就不能除去煩惱,証得如來藏。要除煩惱之前還要修福德,福德先修好,然後想辦法降伏煩惱,証得如來藏,智慧清淨,清淨至極,福慧圓滿,成就佛道。
我見衆生類。煩惱隱佛藏。爲說除滅法。令得一切智。我見所有六道輪回的衆生,他們的煩惱都把如來之寶藏隱覆住了,因爲這些煩惱遮障,如來之藏無法顯現。我爲衆生宣說除滅煩惱法,令諸衆生証得一切智。
煩惱遮障時,如來藏真的沒法顯現嗎?不是,如來藏常在顯現著,從來不躲藏,智者時時見,只是衆生煩惱如烏雲遮蔽陽光,使得心不清淨,不能得見如來之藏。所以佛爲說除滅煩惱的方法,令衆生獲得清淨的智慧。一切智是指大乘與小乘修証所共同得到的智慧,包括解脫智、盡智、無生智、苦集滅道智等等。苦集滅道智,就是斷除煩惱的智慧,斷除煩惱清淨智慧,証得如來藏,般若大智慧就顯發出來了。
如我如來性。衆生亦複然。開化令清淨。速成無上道。就像我的如來佛性那樣,衆生的如來性也是如此。我只是開化教導衆生,令心得清淨,發現和証得自己的如來性,然後讓衆生迅速成就無上菩提。佛的如來性是如此的,衆生的佛性也如此,與佛無異,都是清淨無比的。
佛說法開化衆生,讓衆生心得清淨,獲得一切智,最後一切種智全部具足,就能快速地成就無上之道。所以成佛的方法是什麽?修福德,降伏煩惱,獲得清淨智慧,清淨智慧圓滿了,就成就佛道。那麽一切法的修行,以証悟如來藏爲標的,爲關鍵,爲中心,所以明心見性之法,是最重要的,是修行的最初方便。
原文:複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墮不淨處。隱沒不現。經歷年載。真金不壞。而莫能知。
釋:複次,善男子,譬如真金墮在肮脏之處,隱沒看不見了,經過了很多年,真金也沒有毁壞,但是也沒有人記得了。
世尊又說了第三個比喻,用真金來比喻如來藏,真金墮在肮脏污穢之處,隱沒不現,誰也看不見,沒法取出來了,經歷了很多很多的年月,真金也沒有壞。因爲時間很長了,大家都忘記了這件事,誰也不知道在這肮脏污穢之處還有真金。這個肮脏污穢之處是指什麽地方?指衆生的煩惱之處,衆生煩惱身中有如來藏,而衆生自己卻不知道。
原文:有天眼者。語衆人言。此不淨中。有真金寶。汝等出之。隨意受用。如是。善男子。不淨處者。無量煩惱是。真金寶者。如來藏是。有天眼者。謂如來是。是故如來。廣爲說法。令諸衆生。除滅煩惱。悉成正覺。施作佛事。
釋:有天眼者告訴衆人說,此肮脏不淨處有真金寶埋藏其中,你們大家應該想辦法取出來,然後就能隨意享用了。確實是這樣,善男子,肮脏不淨處就是無量煩惱聚集處,真金寶就是如來藏,有天眼者就是如來世尊。因此如來廣爲衆生說法,令諸衆生除滅煩惱,全都証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再普度衆生,都成正等正覺。
有天眼的人什麽都能看得見,地球底下最底層的寶物都能看得見,沒有任何遮障,天眼無障。天眼者比喻爲佛世尊,佛的大智慧,能見衆生身中的如來藏寶藏,爲了讓衆生識得,佛就說法爲衆生指出寶藏所在之處,讓衆生得見。佛對衆生說,在煩惱聚集的五蘊身中,埋藏著如來藏,你們趕快降伏煩惱,從中找到祂,獲得智慧財寶,從此就能享用祂,得大自在,智慧財寶具足了,就成佛了。佛到這個世界來廣爲衆生說法,就是爲了令諸衆生除滅煩惱,悉成正覺,然後施做佛事。佛所做的佛事就是講法、度衆,開示衆生如來之見,開示衆生如來藏之法。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如金在不淨 隱沒莫能見 天眼者乃見 即以告衆人
汝等若出之 洗滌令清淨 隨意而受用 親屬悉矇慶
善逝眼如是 觀諸衆生類 煩惱淤泥中 如來性不壞
隨應而說法 令辦一切事 佛性煩惱覆 速除令清淨
釋:這一段佛就以偈頌來做一下總結:
如金在不淨。隱沒莫能見。天眼者乃見。即以告衆人。就像真金在肮脏污穢之處隱沒了一樣,沒有人能夠發現它,但是有天眼的人卻能看得見,看見了以後,就告訴衆生應該想辦法取出真金。所以佛在菩提樹下剛一成道就知道了一切衆生皆有如來藏的智慧德相,說道:“奇哉!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然以妄想執著不能証得。”然後佛陀就爲衆生講經說法,伸出指月之指,告訴衆生順指望月,指引衆生明心見性的方便方法,証得如來智慧德相。
汝等若出之。洗滌令清淨。隨意而受用。親屬悉矇慶。你們大家如果能把真金取出來,洗滌令其清淨,然後就能隨意受用,家親眷屬們都能跟著歡喜受樂。
這裡世尊指示衆生,如果能從煩惱身中証得如來藏,然後汰除染污業種,就能隨意得大受用。衆生的如來藏被煩惱污垢的無明所纏裹著,通過修行去除染污種子,斷除無明,轉變成無垢識,就是原本的那顆真金,干干淨淨的真金,如來藏的本來清淨的面目。
其實如來藏本來是清淨的,爲什麽現在不清淨了呢?是七識污染造成的。墮在煩惱不淨處,就成爲了不垢不淨、又垢又淨的和合體,不是祂本身不清淨,而是纏裹物不清淨。所以衆生的如來藏也叫作在纏如來藏,是被衆生的貪嗔癡煩惱纏裹著的如來藏,把煩惱洗淨了的如來藏叫作出纏如來藏。出了纏縛的如來藏就是佛地的無垢識,也叫作真如。
善逝眼如是。觀諸衆生類。煩惱淤泥中。如來性不壞。佛眼就是這樣,觀諸衆生類,在煩惱的淤泥中,有如來的智慧德相,儼然不壞,佛性常清淨不壞滅。
善逝是佛的一個名號,寓意是離世走得很好,去往大解脫之處,沒有業障的牽累,自由自在。佛眼看衆生雖然陷入貪嗔癡慢疑惡見種種的煩惱中,但是在這煩惱當中的佛性如來藏,本來就是清淨無染的,永遠也不壞滅。
隨應而說法。令辦一切事。佛性煩惱覆。速除令清淨。如來隨著衆生的種種根基,隨應而說種種法,令衆生証得本體之心如來藏,成就一切的事業。佛性被煩惱覆蓋著,衆生無法得見佛性,應當把煩惱去除,遮障打開,心得清淨,佛性就能在心中顯現出來。佛性本來就是清淨的,本來就在顯現著,只因煩惱覆心,故不得見,所以應該速速除去這些煩惱,令得清淨智慧。所以修行就是要去除妄心七識的染污,然後開大智慧而成佛。
原文:複次。善男子。譬如貧家。有珍寶藏。寶不能言。我在於此。既不自知。又無語者。不能開發。此珍寶藏。一切衆生。亦複如是。如來知見。力無所畏。大法寶藏。在其身内。不聞不知。耽惑五欲。輪轉生死。受苦無量。
釋:佛又作了第四個比喻。複次,善男子,譬如有個貧窮的人家,家中有珍寶隱藏不見,找不到了。珍寶本身不能說話,不能告訴人們說我在這裡,不能把自己顯示出來,讓衆人了知。一切衆生也都是這樣,具足如來的智慧德相,具足十力、四無所謂,有大寶法藏在五隂身内,卻不聞不知,而沉湎於煩惱惑業和五欲六塵之中,輪轉生死受無量苦,因此諸佛才出興於世,說法教化無知無聞的剛愎衆生,令其証實相,得解脫。
如來藏這個珍寶亦複如是,祂不自知,又不會說話,不能表達自己,不能主動顯示給大衆了知,因此如來藏不能証得自己,不能把自己找出來,所以如來藏無法開悟,祂不能悟得自己。即使如來藏能悟得自己,六識七識還是沒有悟得如來藏,六識七識還是無明具在,迷惑顛倒,不曾開悟,那就仍然是凡夫一個。
那意思是說如來藏在五隂身中,自己不知道自己,自己不能証明自己,即使如來藏能証明自己,六七識也不知不証,還是不悟。同理,我們參禪尋覔如來藏的時候,如來藏也不能告訴我們祂在哪裡,祂也不能証明自己的存在,而認爲自己開悟了。這說明參禪是用能覺知的意識意根去尋覔如來藏,不是如來藏自己找自己。所以說明心開悟,是意識意根証得了如來藏,見到了如來藏,不是如來藏自己証得了自己;也不是如來藏明心見性,而是意識意根明心,明的目標是如來藏,見得如來藏的性用,明心見性是這個意思。
我們在參禪的時候,如來藏不會站出來說我在這裡;如來藏沒有我性,祂不能証明自己,說我就是如來藏,祂也不知道自己,如來藏是無語的,不與語言文字相應。就像佛說的珍寶不能証得自己,不能自己找自己一樣,是衆生去找珍寶,就是說是我們的五隂七識去尋覔如來藏,証得如來藏,從而明心見性。
這段文字,世尊非常肯定衆生身中有如來藏,如來藏是真實有,是實體,不是虛無的,也不僅僅是個名字和名言,也不是方便說。任何人都不能再愚癡地說,如來藏僅僅是個假名詞,是個概念,並沒有實體,並不存在,因此愚癡地說開悟就是見得一無所有。再作此說者,千佛出世,不能救度,永劫沉淪。
如來藏能出生和執持一切法,主宰一切法,祂猶如金剛常住不壞,什麽也不能毁滅祂,反而祂能讓一切法生、住、異、滅,祂的功德力量無比強大,具足十力、四無所畏,無所匹敵。如來藏在衆生的五隂身之内,衆生自己不聞不知,生生世世沉溺在財色名食睡的五欲當中,沉湎在色聲香味觸之中,輪轉生死受苦無量。
原文:是故諸佛。出興於世。爲開身内。如來法藏。彼即信受。淨一切智。普爲衆生。開如來藏。無礙辯才。爲大施主。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觀諸衆生。有如來藏。故爲諸菩薩。而說此法。
釋:佛說:因此之故,諸佛出興於世,爲了開示衆生身内的如來之藏,衆生信受後,能清淨一切智慧。佛世尊有無礙的辯才,是衆生的大施主,廣泛爲衆生開示如來藏正法。衆生信受不疑,智慧清淨時,就証得了如來藏。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觀見所有衆生身中都有智慧德相,都有如來藏常住身中,不滅不壞,清淨無餘,故此種種說法,言詞譬喻,開示給衆生,顯示給衆生,讓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譬如貧人家 内有珍寶藏 主既不知見 寶又不能言
窮年抱愚冥 無有示語者 有寶而不知 故常致貧苦
佛眼觀衆生 雖流轉五道 大寶在身内 常在不變易
如是觀察已 而爲衆生說 令得智寶藏 大富兼廣利
若信我所說 一切有寶藏 信勤方便行 疾成無上道
釋:這個譬喻說完了,最後佛以一個偈子來總結這一段:
譬如貧人家。内有珍寶藏。主既不知見。寶又不能言。譬如一個貧窮人家,家裡藏著珍寶藏,主人不知道,也看不見找不到,珍寶自己又不能說我在這裡。
窮年抱愚冥。無有示語者。有寶而不知。故常致貧苦。於是這個貧窮的人,很多很多年,帶著這種愚癡,不知家中藏有寶藏,多年過著貧窮乞討的生活。又沒有人告訴他家宅裡埋藏著珍寶,更沒有人能告訴他寶藏藏在哪裡,因爲他那時候沒有福德,還享用不了寶藏。這樣的話,明明自己家中有寶藏,但主人卻不知道,珍寶自己也不會開口說出來,所以這個人就常常貧窮困苦,過著下賤貧民的生活。
佛眼觀衆生。雖流轉五道。大寶在身内。常在不變易。佛眼觀察衆生, 衆生雖然流轉在五道裡,卻有大寶藏在其身内,永遠存在五隂身中而不能改變和毁損,大寶藏能利樂衆生無有窮盡。五道是指天、人、地獄、鬼、畜生這五道,阿修羅道分布在五道裡面。
如是觀察已。而爲衆生說。令得智寶藏。大富兼廣利。佛如是觀察以後,知道衆生身中有大寶藏,就爲衆生演說經法,開示給衆生自己身中的寶藏,讓衆生証得身中的大智寶藏,成爲大富長者,並且廣泛利益無量衆生。衆生獲得智慧的寶藏,是從外面得來的嗎?不是的,是衆生自己身中的寶藏,非從外得,家中本有之寶,只是找到而已。
若信我所說。一切有寶藏。信勤方便行。疾成無上道。如果衆生相信我(佛)所說的,一切衆生身中都有寶藏,那麽衆生只要能相信,並且精進勤行各種方便方法,勤修菩薩六度,就能迅速地成就無上佛道。首先要相信佛所說自己身中有如來藏,信位圓滿,然後精勤地修行菩薩六度,圓滿自己作菩薩的條件,用種種方便,廣行菩薩六度,最後就能証得如來藏,明心見性,獲得清淨的大智慧,獲得一切種智,最後就迅速地成就無上的正等正覺。
下面是第五個譬喻,用庵摩羅果來比喻如來藏。
原文:複次。善男子。譬如庵羅果。内實不壞。種之於地。成大樹王。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觀諸衆生。如來寶藏。在無明殼。猶如果種。在於核内。
釋:複次善男子,譬如庵摩羅果,内裡的果實確實沒有壞,把果核裡的種子種在大地裡,之後種子發芽、生根、開花、結果,最後成爲一顆大樹王。如是,善男子,我以佛眼觀諸衆生,如來寶藏在衆生心中的無明殼裡,猶如果實的種子在果核内一樣。
非常非常高大的一顆樹,就是樹王,那麽這個樹籽有多大呢?非常非常的小,但是把樹種子種到地裡,卻能長出參天大樹。庵摩羅果的果實比喻爲如來藏,庵羅果外面的果肉果核比喻爲無明殼,也就是衆生的煩惱殼裡裹著如來藏。衆生心裡有著這麽厚的無明,能見到如來藏嗎?當然見不到,佛就來教導衆生見到如來藏的方法,那就是把無明殼剝開,露出果實,然後這果實就有大的利用了,果核裡有種子,這個種子將來種在地裡就會發芽、生根、開花、結果,長成參天大樹。
原文:善男子。彼如來藏。清涼無熱。大智慧聚。妙寂泥洹。名爲如來。應供等正覺。
釋:善男子,那個如來藏清涼沒有熱惱,心地清淨,沒有貪嗔癡無明煩惱,祂集聚了世出世間無比的大智慧,處於絕妙的寂靜的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是如來法身,也叫作如來、應供、正等、正覺。
如來藏清涼沒有熱惱,熱惱是貪嗔癡煩惱無明,清涼是清淨無比,沒有貪嗔癡煩惱,内心是寂靜的。如來藏是大智慧的寶藏,所有的智慧聚集於如來藏裡。祂也是摩尼寶珠,能現一切法,變生一切法。妙寂泥洹妙用無窮,這都是在說如來藏,寂淨無比,泥洹就是指具有涅槃性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來不去性,名爲如來應供等正覺,這個清淨藏也方便稱爲佛,發現祂以後,智慧究竟清淨了,就圓滿成佛。自已有如來藏,將來才能成爲如來應供等正覺。
原文:善男子。如來如是。觀衆生已。爲菩薩摩訶薩。淨佛智故。顯現此義。
釋:善男子,如來如是觀察衆生以後,爲了讓菩薩摩訶薩智慧清淨,早日具足清淨的如來智慧的緣故,就要爲衆生爲菩薩們顯現此如來藏真義。
如來如是的觀察了衆生以後,知道衆生身中有清淨的如來之藏,無熱無惱,在衆生的無明殼内,在衆生的貪嗔癡煩惱的五隂身之内,被裹著,衆生不能得見,佛爲了讓菩薩摩訶薩們能夠獲得清淨的如來智慧,証得如來的智慧德相,最後具足佛的無上的智慧,轉識成智,成佛度衆生,顯現給衆生,就顯現給菩薩們衆生身中清淨的如來藏,然後讓菩薩摩訶薩悟入佛的知見,証得如來清淨之藏。佛把自己到各個佛刹廣度衆生的大願說了出來,爲了給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開示如來智慧的寶藏,讓菩薩們証得如來智慧德相,獲得大智慧,最後成爲清淨、圓滿、覺悟的無上佛。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譬如庵羅果 内實不毁壞。種之於大地 必成大樹王
如來無漏眼 觀一切衆生。身内如來藏 如花果中實
無明覆佛藏 汝等應信知。三昧智具足 一切無能壞
是故我說法 開彼如來藏。疾成無上道 如果成樹王
釋:最後世尊還是以一個偈子來概括全部的比喻:
譬如庵羅果。内實不毁壞。種之於大地。必成大樹王。譬如庵摩羅果,裡邊有果實叫作種子,果實沒有毁壞,把這個果實種在大地中,將來就能夠長成參天大樹,成爲大樹王。說明這樹種子雖小,但它的作用力卻非常大,只是被衆生的無明殼裹住了,不能顯現出來大的德能。佛以善巧方便,破除衆生的無明殼,使如來藏顯現出來,衆生証得就能成就佛那樣的參天大樹。
如來無漏眼。觀一切衆生。身内如來藏。如花果中實。佛的無漏的智慧眼,觀察到了一切衆生的五隂身中、煩惱身内、無明殼中,有如來藏,有如來智慧德相,就像花果之中沒有毁壞的那個果實一樣。佛的種種無明全部都斷盡了,一絲煩惱習氣都沒有了,這叫作無漏,善法和善根再也不能漏出去了,達到了徹底的無漏,究竟成了佛。
無明覆佛藏。汝等應信知。三昧智具足。一切無能壞。衆生心中的無明,裹覆遮蓋了佛的清淨之藏、如來之藏,使得衆生自己不能得見如來藏。你們這些大衆應該相信,也應該証知如來藏三昧力和智慧力都具足,一切法都不能毁壞衆生身中的如來藏。
當菩薩摩訶薩的定慧具足了以後,就能夠証得這個清淨的如來之藏,在煩惱身中永遠不能毁壞。什麽能被毁壞呢?煩惱能夠被毁壞,無明殼能夠被毁壞,衆生的五隂身能夠被毁壞,但是這個如來之藏,永遠不生不滅,任你什麽力量,都不能夠毁壞祂一絲毫。爲什麽不能夠被毁壞呢?因爲祂無形無相,不生不滅,祂的體性本來就如此,沒有生滅性,法爾如是,所以任憑什麽力量也不能改變祂,不能消滅祂,不能毁壞祂。
是故我說法。開彼如來藏。疾成無上道。如果成樹王。因此之故,我說法開示衆生身中自己的如來藏,把祂顯示出來,讓衆生証得祂,得見祂,最後迅速得成無上佛道,就像果實變成參天大樹的樹王一樣。這個果實就比喻爲如來藏,如來藏能成就世出世間一切法,能讓衆生成就佛道,就是成就了大樹王,樹中之王。這是大樹王的比喻,比喻如來藏就像一個真實不壞的果實,能長成參天大樹,讓衆生究竟成就佛道。
下面佛又講了如來藏的第六個關於真金像的譬喻,把如來藏比喻成一個真金像。
原文:複次。善男子。譬如有人。持真金像。行詣他國。經由險路。懼遭劫奪。裹以弊物。令無識者。
釋:複次,善男子,譬如有一個人攜帶著真金像,要走遠路到他方國家。這兩個國家之間,路途遙遠而且比較危險。這個人害怕遭遇劫匪,擔心真金像被強盜發現遭受搶劫,他就想了一個辦法,把真金像的外圍裹上了肮脏污穢的衣物,如破衣服、脏布、草泥之類的東西,裹在真金像的外邊,目的是先把真金像掩藏起來,不讓別人發現它,讓人以爲這是肮脏破弊的東西,誰也不會想要它。
原文:此人於道。忽便命終。於是金像。棄捐曠野。行人踐蹈。鹹謂不淨。得天眼者。見弊物中。有真金像。即爲出之。一切禮敬。
釋:裹完之後,這個人在路上忽然遭受了不測,突然間死了。於是真金像就被遺棄曠野之中,路過的行人踐踏過去,都說這個包裹不干淨。而得到天眼的人,看見破布裹著的包裹中有真金像,就吧真金像拿出來,對金像用各種禮儀頂禮。
人死了這說明什麽呢?說明人命無常,五隂隨時都能滅去。但是他人雖然死了,真金像並不跟著他的死亡而滅亡,說明五隂滅了,如來藏卻不滅。這個人命終以後,真金像就被遺棄在曠野之中,被扔在荒郊野嶺了。期間來往的行人,遇到這個裹著破爛肮脏衣物的金像,誰也不把它當回事。行人用腳賤踏過去,都認爲是不清淨的肮脏之物,不知道裡邊裹著什麽,誰也沒有打開過。就像我們這個破弊的五隂,誰也不往裡尋覔真金寶如來藏,我們五隂身裡有摩尼寶珠,誰也不識不知祂,反而不知不覺地用它來造作惡業。
但是得天眼者卻看見弊物中有真金像,就像佛剛成道的時候說的:“大地衆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就發現了如來藏這個真金寶像,把外圍的破爛肮脏的五隂包裹物給去除了,取出了真金像如來藏。取出來以後,所有人都看見了,大家都來禮拜。所以說佛能發現衆生身中的如來寶藏,發現了以後,指示給他人來証得,証得以後,所有人依之而修行,都富貴發達了,最後成爲究竟的佛。
天眼什麽都能看見,不管外圍裹著什麽東西,天眼有透視性,就算你裹著地球這麽厚的東西,天眼照樣能透過地球,看到裡面的東西。這個天眼者就比喻爲佛世尊,佛能見得諸法實相,在肮脏破弊的五隂當中,祂能夠見得煩惱當中的如來藏和佛性。
原文:如是。善男子。我見衆生。種種煩惱。長夜流轉。生死無量。如來妙藏。在其身内。儼然清淨。如我無異。是故佛爲。衆生說法。斷除煩惱。淨如來智。轉複化導。一切世間。
釋:就像真金像的譬喻一樣,善男子,我看見衆生因爲有種種煩惱,在生死長夜中流轉不息,生死時劫過於無量世無量劫,如來的妙寶藏卻在其身内,儼然清淨,與我的無垢識一樣,沒有差別。因此之故,佛就爲衆生說法,讓衆生斷除煩惱,清淨智慧,圓滿具足如來智慧德相,然後再轉轉化導一切世間無量衆生。
如來的妙藏就是如來寶藏,妙就是如摩尼寶珠般的奇妙,能現出一切妙有的三界世間法,所以叫如來妙藏。如來妙藏在衆生的煩惱身内還是那麽的清淨,衆生的貪嗔癡煩惱並沒有染污到祂,其清淨性和智慧性與佛的無垢識是一樣的,沒有什麽差別,都是那樣的清淨,那樣的珍貴,那樣的美妙。
包裹真金的破弊物比喻爲衆生種種的煩惱,衆生因爲有種種的煩惱,在生死長夜裡不斷的流轉,只要沒有回歸正道,沒有明心見性,生死都是無始無終的,無有出期。直到你証得如來寶藏斷盡煩惱和無明的那一天,生死長夜就結束,不再有生死了,心地裡都是光明,沒有無明,也沒有黑暗。佛爲了開發出衆生煩惱身中的如來妙藏,讓衆生得大富貴和自在,才出興於世間,爲衆生演說佛法。目的是斷除衆生的煩惱,証得如來的智慧德相,找到如來寶藏。轉複化導世間一切衆生,就像無盡燈一樣,燈燈相燃,讓佛法永續流傳,度盡所有的衆生,出離生死的暗夜。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譬人持金像 行詣於他國 裹以弊穢物 棄之在曠野
天眼者見之 即以告衆人 去穢現真像 一切大歡喜
我天眼亦然 觀彼衆生類 惡業煩惱纏 生死備衆苦
又見彼衆生 無明塵垢中 如來性不動 無能毁壞者
佛既見如是 爲諸菩薩說 煩惱衆惡業 覆弊最勝身
當勤淨除斷 顯出如來智 天人龍鬼神 一切所歸仰
釋:世尊又以偈頌作總結:
譬人持金像。行詣於他國。裹以弊穢物。棄之在曠野。譬如一個人隨身帶著金像,行走在去他國的路上,由於害怕劫匪,把真金像裹上肮脏弊穢的衣物,最後人突然間死去了,真金像被拋棄在荒郊野嶺。這就說明,如來妙藏不隨人的死而死,不隨五隂的滅亡而滅亡。
天眼者見之。即以告衆人。去穢現真像。一切大歡喜。具足天眼的人發現了真金像,立即告訴衆人,衆人就把肮脏的衣物除去,露出真金像,一切大衆皆大歡喜。天眼人喻爲佛世尊,佛見衆生煩惱身中有如來寶藏,常住不變,就開示與衆生,想辦法降伏煩惱,取出寶藏。佛告訴衆生,煩惱身中有如來妙藏,需要用降伏自心的方法才能夠挖掘出來,証得自己的如來妙藏,明心見性,究竟成佛。
我天眼亦然。觀彼衆生類。惡業煩惱纏。生死備衆苦。我的天眼也是這樣,能夠看見所有的衆生之類,他們造作的惡業和自心的煩惱都在纏縛著如來妙藏,因不見寶藏,貧窮受苦,生死流連。
又見彼衆生。無明塵垢中。如來性不動。無能毁壞者。我又看見那些衆生,他們的無明煩惱和塵勞污垢當中,有如來成佛之性儼然不動,誰也不能摧毁祂。因爲祂猶如金剛一樣堅固,不可毁壞。
佛既見如是。爲諸菩薩說。煩惱衆惡業。覆弊最勝身。諸佛既然見到了這樣一個真金妙寶藏,一定要爲諸菩薩來宣說如來藏之妙法;告訴諸菩薩,衆生的煩惱諸惡業,覆弊著如來妙寶藏,遮障著自己最殊勝的法身如來藏,讓衆生不能得大自在,得大解脫。
當勤淨除斷。顯出如來智。天人龍鬼神。一切所歸仰。佛囑咐衆菩薩說,你們應該精勤地斷除所有的煩惱,斷除所有的無明,清淨自己的智慧,之後才能夠顯示出如來的大智慧,轉識成智,具有如來之智。八識轉成四智,四智圓明,就是具足十個名號的佛世尊。衆生成佛以後,都具有十個名號,所有的天龍鬼神,一切大衆都來敬仰,都來歸敬天人師和三界至尊。
下面是第七個譬喻,是貧女懷貴子的譬喻。
原文:複次。善男子。譬如女人。貧賤醜陋。衆人所惡。而懷貴子。當爲聖王。王四天下。此人不知。經歷時節。常作下劣。生賤子想。
釋:佛說:複次,善男子,譬如有個女人貧賤又醜陋,常被衆人所嫌惡,可是她卻懷著高貴的子嗣,這個胎中之子,將來要成爲轉輪聖王,統治四天下。這個女人不知道自己所經歷的事情真相和時節因緣是什麽,心裡常常想自己有可能會生出一個下賤孩子。
一個女人本來長得很醜陋,又貧窮下賤,衆人看見她都很厭惡討厭,沒有人喜歡她,她心裡很自卑。雖然她是這樣子,卻懷著一個貴子,種性高貴的孩子。孩子的父親是高貴種性的上等人家,那她懷的孩子就是一個貴子,孩子出生以後,將來長大就要繼承父業,成爲轉輪聖王。
所謂的轉輪聖王,分爲四種,有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鉄輪王。金輪王統治四大洲,四大洲包括娑婆世界的地球南贍部洲,東邊東勝神洲,西邊西牛賀洲,北邊北俱蘆洲,這是四大洲。我們地球屬於南贍部洲,金輪王統治四大洲,銀輪王統治三大洲,銅輪王統治兩大洲,鉄輪王統治一大洲,總共就有這四種轉輪聖王。這個貧賤女人懷的貴子,將來要統治四天下,但是這個女人自己不知道,她常常有一種想法,以爲自己將來要生一個貧賤的、低級下賤的孩子,爲什麽呢?因爲她認爲自己就是低級下賤的,孩子也不能高貴。她不知道這個孩子的父親是高貴種性,孩子將來要繼承父親的事業,成爲統治四天下的金轉輪王。
原文:如是。善男子。如來觀察。一切衆生。輪轉生死。受諸苦毒。其身皆有。如來寶藏。如彼女人。而不覺知。是故如來。普爲說法。言善男子。莫自輕鄙。汝等自身。皆有佛性。若勤精進。滅衆過惡。則受菩薩。及世尊號。化導濟度。無量衆生。
釋:就像這個醜女懷貴子的譬喻一樣,善男子,如來觀察一切衆生,輪轉生死,受諸多痛苦的折磨,不知道自己身中都有如來寶藏,能變現三界世間一切萬法,統領三界世間。衆生猶如那個女人一般不知不覺,是故如來普遍爲衆生說法,告訴那些自認低賤的衆生說:善男子,你們不要自己輕鄙自己,不要自輕自賤,汝等自身當中皆有成佛之性,都能成佛。你們如果能勤苦精進,精勤的修學,除滅衆多生死過惡,滅掉所有的煩惱過患,就能得到菩薩及世尊的名號,圓滿就成佛,然後化導濟度無量衆生,全部都出離生死苦海,究竟圓滿,成就佛道。
衆生由於無明,不知道自己身中有如來藏,對自己生下劣想,因此造作惡業,輪轉六道生死輪回,受諸苦毒。就像那個懷著貴子的女人一樣,自己都不覺知,無始劫以來都一直不覺知,叫作無始無明。打破和斷盡無始無明,成就佛果,之後化導利樂無窮衆生,這比金輪王還要尊貴無量倍。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譬如貧女人 色貌甚庸陋 而懷貴相子 當爲轉輪王
七寶備衆德 王有四天下 而彼不能知 常作下劣想
我觀諸衆生 嬰苦亦如是 身懷如來藏 而不自覺知
是故告菩薩 慎勿自輕鄙 汝身如來藏 常有濟世明
若勤修精進 不久坐道場 成最正覺道 度脫無量衆
釋:這時世尊以偈頌作總結:
譬如貧女人。色貌甚庸陋。而懷貴相子。當爲轉輪王。譬如一個貧賤的女人,外貌長相非常難看醜陋,可是卻懷著貴族種姓的孩子,這個孩子出生長大以後,就能作轉輪聖王。
七寶備衆德。王有四天下。而彼不能知。常作下劣想。轉輪王都有七寶:輪寶、象寶、馬寶、珠寶、玉女寶、主藏寶、典兵寶這七種寶,金轉輪王具備人類所有的德能,世間各種技藝超群,能夠統治四天下。而這個貧賤的女人卻不知道,自己常常有下劣人的想法,以爲是要生一個低賤的孩子。
我觀諸衆生。嬰苦亦如是。身懷如來藏。而不自覺知。佛看到所有的衆生,所受的痛苦,也都是這樣。不知道自己身中有如來寶藏,而在生死中長劫流轉,受無量無邊之多的苦難。衆生就是這樣身中一直懷著如來藏,卻從來不自覺知。可見衆生的無明有多麽的重,輪回當中所集聚的煩惱有多麽的重,苦痛該有多麽的深。
是故告菩薩。慎勿自輕鄙。汝身如來藏。常有濟世明。所以佛告訴諸菩薩說,你們千萬不要自己輕視自己,自己鄙視自己,你們身中有如來寶藏,常放光明,照濟世間,因此你們將來都要成佛,成爲三界尊,十號具足,分身無量世界,廣度無量衆生。
如來藏是不是有濟世明燈呢?救度世間,濟度世間,十八界世間法是不是都是如來藏給濟度出來的呢?全都是如來藏給化現出來的,三界世間法都是如來藏的功德,萬法的出現都是祂的功德,將來還會化現出無數的菩薩身和佛身,以及無量無邊的佛國土,攝受無量無邊的衆生得解脫。明,就是智慧、大智慧,變現三界世間一切法的大智慧;如來藏是摩尼寶珠,說變現什麽就能變現什麽出來,一切法都是祂所變現的。
若勤修精進。不久坐道場。成最正覺道。度脫無量衆。你們這些菩薩如果能精勤地修學佛法,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坐在成佛的道場上,示現成最正確的覺悟之道,最後成爲最究竟圓滿的正等正覺。成爲正覺以後,度脫無量無邊的衆生,出離生死苦海。讓所有衆生都共同的成就佛道,圓滿一切種智。
下面是佛講的第八個譬喻,是鑄造師鑄造真金像的譬喻。
原文:複次。善男子。譬如鑄師。鑄真金像。既鑄成已。倒置於地。外雖焦黑。内像不變。開模出像。金色晃曜。
釋:佛說:複次善男子,譬如鑄造師鑄造真金像,等到把金像鑄成以後,從模子中倒出金像放在地上,金像外邊的模子雖然是焦黑的,裡面的金像卻不變色,仍然是金色的,因此把模子打開,倒出金像時,金像金光燦爛,耀人眼目。
佛喻如鑄造師,如來藏好比金像,五隂煩惱身猶如模子。一個搞冶鍊鑄像的人,用一個模具鑄造一座真金像,把真金溶化以後,倒注在模具之中,注入以後,用大火燒陶冶鍊,這叫鑄造。冷卻以後出模,打開模具,取出真金像,這是全部鑄造的過程。冶鍊的師傅鑄成了以後,把模具倒置著放在地上,外邊都是焦黑色的,因爲用大火燒陶冶鍊過。焦黑的是模具,但是裡面的真金像,卻是金色的,不管如何冶鍊,外邊的模具是多麽焦黑,當把模具打開以後,裡面的真金都是金色的,放著金色光芒。
原文:如是。善男子。如來觀察。一切衆生。佛藏在身。衆相具足。如是觀已。廣爲顯說。彼諸衆生。得息清涼。以金剛慧。捶破煩惱。開淨佛身。如出金像。
釋:與鑄真金像的譬喻一樣,善男子,如來觀察一切衆生,佛藏在衆生的五隂身中,具足一切相,一切相都是如來藏顯現出來的,其實就是如來藏相。如來如是觀察以後,廣爲衆生宣說,那些衆生聽後,煩惱之心就止息下來,得到清涼了。然後再用聞法所獲得的金剛慧打破煩惱,開顯出清淨的佛身,猶如模具中的金像一樣。
如來藏猶如真金像,五隂身就如鑄造金像的模具,模具是焦黑的,五隂身具足貪嗔癡煩惱,也是染污的。衆生的五隂雖然是煩惱身,但是裡面卻有如來寶藏,就像是真金像一樣放光動地,金光閃閃,價值無量。佛觀察一切衆生,如來藏在身中,衆相具足,要什麽種子有什麽種子,所有法都能變現出來。雖然祂一個相也沒有,但是祂卻能變出一切相,一切相的種子都在如來藏裡存藏著。
如來如是觀察以後,爲廣大衆生宣說甚深如來藏法,告訴衆生,人人身中都有如來智慧德相,都有如來寶藏,都有摩尼寶珠,能變現三界世間所有的一切法,這個摩尼寶珠,珍貴無比。爲衆生宣說以後,衆生先止息煩惱,心得清涼,証得如來藏以後就滅除了煩惱,從此不再向外追求,沒有了熱惱。什麽是熱惱?貪嗔癡煩惱,衆惡聚集一身,像火焰燒身一樣的煩惱,就是熱惱。心有熱惱,向外貪求,就不清涼,煩惱熄滅以後,不再向外求,心止息下來了,就是清涼、寂淨。
然後衆生以金剛慧破除煩惱,開淨佛身,如出金像。什麽叫金剛慧?証得了金剛不壞心,獲得了大智慧。以這種般若大智慧,斷除貪嗔癡煩惱和無明惡見,把無明煩惱都剝落,顯露出如來藏法身,叫開淨佛身,就等於把如來藏這個金像顯現出來了,圓滿地顯現就是果地佛。
原文:爾時世尊以偈頌曰。
譬如大冶鑄 無量真金像 愚者自外觀 但見焦黑土
鑄師量已冷 開模令質現 衆穢既已除 相好畫然顯
我以佛眼觀 衆生類如是 煩惱淤泥中 皆有如來性
授以金剛慧 捶破煩惱模 開發如來藏 如真金顯現
如我所觀察 示語諸菩薩 汝等善受持 轉化諸群生
釋:這時世尊以偈頌作總結說:
譬如大冶鑄。無量真金像。愚者自外觀。但見焦黑土。譬如一個很大的冶鍊鑄像爐裡,能鑄造出無量無邊之多的真金像,愚癡的人只從外表觀看鑄像的模具,只能看見熏染得像黑焦土一樣的外觀,不知道裡邊是真金像。冶就是冶鍊,鑄是鑄像、陶鑄,一個真金像代表一個如來藏。
鑄師量已冷。開模令質現。衆穢既已除。相好畫然顯。但是鑄師知道裡面東西的寶貴,估量模具冷卻下來以後,打開模具,裡面真正的金像就顯現出來了。把焦黑的外模具除去,真金像的相好就儼然出現在眼前。比喻衆生只要剝開煩惱的烏雲,就能証得清淨的如來藏。看見如來藏是什麽樣的呢?自性清淨,無一絲染污,金光閃閃,放光動地,照耀顯現一切法,本體卻如如不動。
我以佛眼觀。衆生類如是。煩惱淤泥中。皆有如來性。我以佛眼來觀察,衆生也與此中的譬喻一樣,在煩惱的淤泥中的都有都有如來的智慧德性,都有佛性,金光閃閃,照亮一切,化導一切。
授以金剛慧。搥破煩惱模。開發如來藏。如真金顯現。佛世尊授與衆生的金剛寶慧,讓衆生証得了如金剛不壞的如來藏,就像真金一樣顯現著,衆生就有了金剛慧。這個智慧是世尊傳導出來的,衆生學了之後,就開啓了金剛慧,有了這個金剛慧,就能破除煩惱的鑄模,顯露佛性。
爲什麽說有智慧就能破除煩惱呢?煩惱主要就是以我爲主的貪嗔癡煩惱和習氣,証得了如來藏,心就有了智慧,心地明了五隂根本無我,一切法都無我,於是就斷除了我的煩惱和法的煩惱。証得了原來自己的五隂身就是如來藏變現出來的,五隂身是虛妄的,如來藏是真實的,不生不滅的,因此將來就能成佛。這樣衆生就不再不向外追求,就熄滅貪嗔癡煩惱,心得清涼。
如我所觀察。示語諸菩薩。汝等善受持。轉化諸群生。就像我所觀察的這樣,衆生煩惱身中都有如來寶藏,我就將這些如來藏法開示給諸位菩薩,你們這些菩薩應該好好地受持如來藏法門,然後再轉轉化導諸衆生。就像傳燈一樣,一個傳一個,這叫無盡燈,一直到最後所有的衆生,都成就佛道。
世尊講完以上八個譬喻,再做總結歸納,然後咐囑大衆,講受持這個經的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