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心經真義

作者:生如法師更新時間:2020年11月29日

第四章“色空不二”的真實義

經文:【捨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複如是。】 

第一節 色蘊與如來藏非一非異

爲什麽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因爲色藴不可能離開如來藏單獨而有,不能離開如來藏獨立存在和運作。它是如來藏輸出的四大種所變現,依靠如來藏才能現起,依靠如來藏才能有自己的功能作用,它是如來藏的全體種子功能當中的一部分。而如來藏通過變現和運作色藴,才能顯示自體的存在,顯現自體的種子功能作用。空性心如來藏與色藴的關係,如同水滴與海洋、塵埃與高山、樹木與森林,既非一又非異。

這個“空”字,代表空性心如來藏,如來藏爲什麽是空的?因爲祂沒有三界法當中的任何一個相,沒有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也沒有法相。祂沒有六塵相,我們看不到、聽不到、嗅不到、嘗不到、觸不到、感覺不到,祂就是這樣子無形無相的存在著,這就是如來藏的空相。祂雖然無相,但也不是空無,因爲祂是真實有的法,所以叫祂空性心、實相心。祂以不屬於三界有的法相而存在著,祂有自己特有的行相。因此,菩薩才能以參禪方式找到祂,悟後才能觀行祂。沒有熏習如來藏法正知見的人,不容易相信祂;沒有証悟如來藏的人,不容易理解祂。

金剛經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如來藏雖然無相,看不著摸不著,卻能變現出一切法相,一切法只有祂是真實的。如來藏雖然是空性的,卻含藏一切法的種子,能出生一切法,除了祂,任何法都沒有這個真實的功德。祂無相而空、空而有性、相空性不空,一切有相的人和事物都由無相的祂來成就。

一切色法,除了我們的五蘊色身,還有我們生存的宇宙、山河、大地、樹木、花草等器世間,這些器世間同樣是共業衆生的如來藏所變現的。如來藏含藏地、水、火、風四大種子,緣熟輸送出來,就能形成衆生生存的物質器世間。四大種子中,地大是堅硬性承載性,水大是溼潤性潤滑性,火大是溫熱性,風大是流動性。萬物的形成和生長需要的四大種子,都是由如來藏來供給的,如來藏依緣、依業,把種子一一輸送出來,衆生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就都形成了。至於如何形成的,有道種智的菩薩能少分了知,到了佛地才能究竟了知。

我們這個世界,是所有有緣衆生的如來藏,共同變現所成的,變造的過程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地球生、住、異、滅一個周期是一個大劫,包含四個中劫共八十小劫,一小劫是1680萬年。地球的形成需要一個中劫(成劫)共二十小劫,所有共業衆生的如來藏用這麽長時間,才生成了適合衆生居住的生存環境。組成宇宙器世間和組成我們色身的地、水、火、風四大種子是一樣的,都是如來藏輸送出來的,所以《楞嚴經》上講衆生色身内的地水火風和色身外的地水火風是不二的,都是如來藏自身的功能屬性。衆生的如來藏含藏四大種,能變造色身、創造宇宙萬物,這就是《華嚴經》所說的“一切唯心造”,這個心就是如來藏。

法不孤起,必仗緣生。如來藏雖是萬法形成的根本因,但萬法也不可能唯因無緣而生。如來藏沒有想變生萬法的主觀心行,因此,盡管祂有能造萬法的七大種子,也不會無緣無故去造。三界唯心,萬法唯識,能造萬法的識分三個,第一個能造的識心是如來藏(第一能變識);第二個是第七識意根(第二能變識),意根想做什麽、攀緣什麽,如來藏就會去隨順配合;第三個是第六識(第三能變識)。十方三世一切有漏無漏法,皆因八識心王而有而顯,獨有一個如來藏,是不能直接造就衆生的藴處界和器世間所有法的,雖然如此,一切法究竟還是如來藏單獨變造出來的,六七識只不過是緣,能促成一切法的生起。

衆生的一切行爲造作,都是真心妄心合作運行的結果,有真無妄,諸法不起。只有妄心,這是不可能的,只有妄心沒有真心這種情況不存在,因爲妄心不自在,必須要由真心來出生,並與之一起運作,妄心才能存在和運轉,離真無妄。衆生行、住、坐、臥,作一切事業,都是真心妄心和合一起運行出來的。究竟是如何和合的,証得如來藏明心以後就逐漸能現前觀察了,五蘊、十八界一切法的運行,及其功能作用的體現,背後都有一個真心如來藏。

所謂“色不異空”,意思是說色蘊與空性心如來藏是不二的,此爲不二法門。色蘊是如來藏出生的,它就是如來藏的一部分,因此不異於空性心如來藏。這是從色蘊的角度來看色蘊與如來藏的關係,從如來藏的角度來看如來藏與色蘊的關係,就是“空不異色”。空性心如來藏隨緣、隨業流注出一部分種子功能成了色藴,二者不是完全的二體,本質上有密切的關聯,是不二法。如同電視機放出影像,電視機與屏幕上的影像是不二的,是有關聯的;也如黃金打造成金指環,黃金與金指環是不二的;也如一堆泥巴捏成了泥人,泥巴與泥人是不二的。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是從色藴的本質屬性上來說的,色藴的本質就是空性心如來藏,因爲色藴全體都來自於如來藏,如來藏用四大種子出生了全部的色藴,因此色蘊自身沒有真實的體性,都是如來藏的妙真如性。色藴全體即如來藏,所以說色即是空。從另一方面說,如來藏的一部分功能成就了色藴,成就了色藴的如來藏就是色藴,所以說空不異色。就像黃豆經過浸泡變成了豆芽,那麽這些變成豆芽的黃豆就是豆芽;水經過冷凍結成了冰,這時候的水就是冰。

我們說色空不二,可不可以說色空是一呢?不可以這樣說,因爲色藴和空性心不完全相同,各有各的屬性,一個生滅,一個不生滅,二者的功能作用並不一樣,不能互相代替。總括起來就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和色的究竟關係是不一不異,二者既有相同的性質,也有不同的内涵屬性,本質都是如來藏,又不能互相代替,二者就是這種關係。如果說如來藏與色藴是一,那麽色藴滅了,如來藏也就滅了,而如來藏是永遠也滅不了的;如果是一,那麽色藴就能代替如來藏産生一切法,實際上卻不能;如果是一,如來藏就有色蘊的相貌,真實眼睛就能看見,事實卻看不見,因此二者還不是一。如果說如來藏與色藴是異,那麽色藴就能夠脫離如來藏,自己就能單獨存在,而實際上色藴不能單獨存在,不能離開如來藏,離開如來藏就沒有色藴了,如來藏離開色藴也不能顯現其作用了。因此二者是不異的關係。不一不異,既不是同一,也不是完全的異體。

第二節 五蘊與如來藏非一非異 

同理可知,受不異空,空不異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受蘊不異於空性心如來藏,離開空性心沒有受蘊;空性心如來藏也不異於受蘊,受蘊是空性心顯現出來的法相。受藴是如來藏産生出來的,是如來藏的一部分種子功能,也不異於如來藏,衆生的各種覺受就是如來藏流注出的種子所産生的功能作用,本質上就是如來藏。感受就是如來藏流注出識種子形成的識,在分別六塵時所形成的受覺作用,如果沒有如來藏的功能作用,受蘊就不會出現,人就與一塊木頭沒有區別了,任人宰割,也不會感覺疼痛。

所以說受蘊和如來藏不是二法,這個受蘊就不異於如來藏,如來藏變生出了受藴,那麽如來藏也不異於受藴,受藴就是如來藏。如來藏的一部分種子功能轉化成受藴,如來藏就是受藴,受藴與如來藏的關係就是不一也不異的,二者互相依存不能離開,又不能互相代替。爲什麽真妄不異又不能互相代替呢?比如說黃金是本有之物,打造成金盆以後,二者就是不一不異的關係,但是不是互相代替,如果想要裝水,就要用金盆,不能用黃金塊;如果要打造一個金屋,金盆就不行了,就要用黃金。大意如此,比喻不能完全恰當。

真妄互依才能把如來藏的各種功能顯現出來,如來藏動起來才能有妄法色受想行識,如來藏的運行行相也就出現了,真妄和合才能現起一切法。所以當我們有感受的時候,背後一定有真法在配合著,不是只有虛妄的感受作用,找到這個真法是至關重要的。當我們五隂現起的時候,是真妄和合的結果,不是只有表面的五隂相。五隂相是不自在的,不能自己出生自己,一定有現起五隂的真法如來藏存在和運行。真法如來藏是如何起作用和運行的呢?自己獨自去參究,明白内裡的運行機制才能開悟。

所謂的開悟就是証得了如來藏在萬法中運行的事實真相,不是用眼睛看到了什麽,而是心眼打開了,慧眼打開了,觀察到了五隂的運行秘密和如來藏的運行機制。同時就知道哪個是自己的如來藏,哪個是真實的我,那麽就不再認五蘊爲我,知道五蘊確實是假的了,都是如來藏在起作用。找到如來藏的同時,小乘的我見肯定已經斷除了,大小乘的果位都能証得。

証果,說快也快,但如果學佛的路走的偏斜一點,或者是繞圈子,那就會非常的慢,也許越走離正道越遠。福報大的人,就走這個直道,修行非常快。福報不足再繞,繞彎的過程是在積累福德資糧的過程,也是修菩薩六度的過程。六度的條件缺少哪個都不行,布施不足不行,戒律、忍辱力和精進度不足也不行,定力、慧力不足,都沒辦法參禪,沒辦法明心証悟,所以菩薩六度都要修好。

同理,想蘊和如來藏的關係也是不一不異的,行蘊和如來藏的關係也是不一不異的,識蘊六個識和如來藏的關係也都是不一也不異的。識蘊六個識是如來藏出生的,六根和六塵一接觸,如來藏就産生六個識。所以整個五蘊都是如來藏變現出來的,因爲都是變現出來的緣故,所以才說五蘊是空的,並且是空性。空,是空幻、空無、不真實義,空性的意思就是如來藏的性質。

五蘊自己不能單獨存在,不能自己從無到有,從有又到無,即使有的時候,也不是真有,是假有,幻化的有,不是真實的。就像一個魔術師在空中變現出一個寶石一樣,這個寶石雖然看似有,但不能單獨存在,它沒有真實的體性,是虛妄的,是空的,說沒有就沒有,根本執著不了,也抓不住,因此就是空幻的。從另一方面說,寶石是魔幻師變幻出來的,屬於魔幻師所有,變幻與收回寶石由魔幻師掌握。

五蘊中,識蘊是心法,受蘊、想蘊是心所有法。根塵相觸,如來藏就流注出六識心的種子形成了識,六識在分別六塵時就有了覺受、有了取相分別。因此,識蘊、受蘊、想蘊都是如來藏産生出來的,是如來藏的一部分種子功能,所以也不異於如來藏,本質上都是如來藏,與如來藏是非一非異的關係。

再看行蘊,我們的身、口、意的一切行爲造作都是行藴。衆生的身心爲什麽會刹那生滅,皆是因爲背後有個如來藏不斷輸出業種而産生的。從世間現象來看,一切法遷流不止,沒有刹那停止過。而從空性心如來藏的角度看,一切法的變化,是如來藏不斷變現執持的結果。如來藏輸出業種,現行後再落謝回到如來藏心體中,再輸出業種,再回到如來藏心中,這樣不停地快速的生滅。一切法的生住異滅,本質上就是如來藏輸出種子的生住異滅的過程。因此,行蘊與如來藏是非一非異的關係。

大乘行者的開悟就是明白一個事實真相,懂得了五蘊的運行機制以及與如來藏的關係,証得了如來藏,知道了祂就是真實的我,從此不再認五蘊這個假我。因爲當下就能現觀,五蘊身如同木偶人,如來藏就是背後的操縱者。

第三節 如來藏對衆生的隨順性

整個五蘊都是如來藏幻化出來的,所以五蘊才是空的,不實在的。五蘊不能獨自存在,有如來藏親自所緣和執持,它在如來藏法界當中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生生滅滅永無止歇。如來藏離見聞覺知,是相對於意識覺知心了別的範圍來說的。如來藏有自已獨有的了別性,能隨順我們成就世間法。祂有時像一個最忠實的僕人,對我們言聽計從、百般隨順:我若向東,祂不向西;我若坐臥,祂不站立;我若吃飯,祂不飲茶;我若看物,祂不聽聲;我若爲人,祂不做鬼;我若上天,祂不入地。

如來藏也有不隨順的時候,祂有獨斷專行不講情面的一面。這是什麽情況呢?這是在衆生業緣已經成熟,如來藏不得不按照業力來實現衆生的因緣果報。五蘊身心造作的所有業行的種子都存在如來藏心體裡,如來藏隨時都能了別這些業種,根據業種來執持衆生的六道色身和改變生存環境。未來世如果該得人身,就在第七識的配合下,入母胎投生人道;如果該得畜生身,就與意根一起投入畜生胎,在畜生母胎中變出畜生身。

應該爲衆生變現什麽樣的色身,如來藏都清楚,是男身還是女身,色身是莊嚴還醜陋,健康還是殘疾,如來藏都能依業、依緣準確無誤地變現出來。如來藏執持我們的色身,祂不會有自我意識說,畜生身體那麽醜陋,我不想執持,我還是變現一個人身或者天身。祂沒有我見、我執,五隂造的是什麽業,該得什麽的果報,都瞞不了祂。祂不聽從意識的建議,也不與意識商量,如來藏有自已的本覺智,這種智慧是如來藏本有的,不是修學來的,與意識覺知心了別六塵萬法的智慧有本質的區別。

有些人日日都想發財,就是發不了財;有些人希圖長壽,中年未到就已離世;有些人想追求健康,卻整日葯不離身;有些人想升天享福,壽終時卻下墜惡道。不要抱怨如來藏不隨順,如來藏既了別衆生的心,也了別衆生的業,衆生想做什麽,祂都會隨順配合,祂自已卻沒有選擇的餘地和念想。衆生想成就的事,如來藏中如果沒有收藏這樣的業種和業緣,祂也沒有辦法,祂也做不了無米之炊。緣熟時,不管衆生有沒有這樣的想法,也不管是惡、是善,不管衆生要不要,祂一律把業種現行出來,如實實現果報。如來藏的運作有自已特有的槼律,不以我們的意願所轉移,祂忠實地記錄我們所造作的身口意行、造作的所有善惡業,無一絲一毫的差錯。業種成熟時祂知道業的果報是什麽,該升天享福的,就給你造天人的色身,該下地獄受苦的,就造地獄的色身和地獄的生存環境,正報依報都是由祂來成就,所以地獄、天堂都是唯心所造。

如來藏自性清淨,沒有自我,絕對隨緣,不分善惡,隨緣的同時又不改變其自體清淨性,不變當中又完全隨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而我們的妄心七識,自我性非常強,總是想讓他人或者外界一切境界順從於自己的意志,總是想擺布一切,非常的主觀,我執很重。如果七識心通過修行能像如來藏一樣清淨,我們就能圓滿成就佛道。因此,我們應該要知道如何真正修行,應該通過修行菩薩六度,明心找到如來藏,依止於祂斷除我見和我執法執,滅除煩惱習氣,滅盡無明,從而究竟解脫。

學佛之人要認識五蘊的虛妄性,知道祂不能長久住世,人生百年不過刹那之間,要有解脫生死的急迫之心,力求早証菩提。一旦証得如來藏以後,十方世界可以隨意往生,因爲這時心與十方諸佛國土相應,明心悟道的菩薩是諸佛國最基本的組成成員,只要有願力想往生,諸佛都會接引,這是由願力和善業作主的。如果不修行、不証真,就不得自在,當惡業的緣熟時,自己根本沒有辦法抗拒業力,瞥爾就隨惡緣而去受生死流轉的果報去了。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