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心經真義

作者:生如法師更新時間:2020年11月29日

第六章 真心涅槃畢竟空寂(2)

第三節 真心空寂無無明

經文:【(如來藏)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意思就是說如來藏本身沒有無明,也不用滅盡無明。

什麽叫無明?無明的意思就是不懂,不懂五蘊、不懂十八界、不懂生死輪回、不懂四聖諦理、不懂解脫、不懂涅槃、不懂如來藏、不懂成佛之理等等無數的無知,無明就是内心裡的愚癡昏暗和無知。無明大略分爲三種:一念無明、無始無明、塵沙無明(塵沙無明也叫無始無明上煩惱)。無明也可以分爲兩類:一念無明和無始無明。

二乘人所斷的無明叫作一念無明,也叫作四住地無明,包括:見一處住地無明、欲界愛無明、色界愛無明、無色界愛無明。証得初果斷我見,就斷了見一處住地無明,再修得初禪定,斷欲界愛,欲界的無明就斷了。四果阿羅漢斷我執以後就把色界愛和無色界愛的無明斷盡,就有能力出離三界、解脫生死了。衆生修學四聖諦理和四念處的觀行,就能証得五隂十八界是空的、非我的,逐漸地就斷了四住地無明煩惱,成爲四果阿羅漢和緣覺辟支佛。若沒有斷我見,一種無明也不能斷,對三界的貪愛全部具足,貪嗔癡煩惱全部具足,内心裡都是無明,常處愚癡黑暗當中。四果阿羅漢四住地煩惱全部斷盡,初果人只能斷見一處住地煩惱。

無始無明,是指從無始劫以前到現在,我們都不知道有一個自性清淨心如來藏是真實的自己,祂不生也不滅,出生了無量世的假我——五蘊十八界。我們從來沒有証得這個心的存在,即使聽聖教知道有個祂,也不知道如何修証如何成就佛道,這就是無始無明。無始無明,明心開悟的時候就打破了,但是關於如來藏的體性以及應該修証的法還是所知甚少,那麽這個無始無明仍然還存在著,沒有斷盡,直到成佛時才能全部斷盡。

打破無始無明,後面還有塵沙無明,也叫作無始無明上煩惱,就是說我們成佛路上,還有如塵沙一樣多不懂的法理需要修証。即使我們明心開悟了,所知所學都還少得很,用禪宗的話說,開悟以後才打開無門之門登堂入室,内門修行才剛剛開始,還有無量多的煩惱惑需要斷,還有無量多的無明需要破除,四禪八定無量神通需要修行,八個識需要轉識成智,後得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需要逐漸具足。還有修行路上出現的煩惱塵沙無明未修未斷,修行的障礙還有很多,障礙著我們成佛,要把那些塵沙無明、無始無明上煩惱全部斷盡,才能成爲究竟圓滿的佛。對絕大多數衆生來說,這三大類無明,或者是兩大類的無明都具足著,既沒有証果也沒有開悟,這些無明都會存在著,說明我們還是生死業障的凡夫,心還處在大黑暗當中。

與無明、黑暗相對的就是明,明就是智慧和光明。我們的七識心最初全是無明,沒有智慧和光明使得我們看清事理,使我們不愚癡於一切法。而如來藏是最明的,内心全都是明,一點無明也沒有,一點愚癡也沒有,祂有大智慧、無量智慧、無上智慧、無等等智慧,這些智慧都不是世間的智慧,是世間七識的智慧所不能比的。整部心經就是講般若波羅蜜多,就是講這個沒有生死的如來藏的大智慧,講這個在彼岸的大智慧。

這個真正的大智慧,只有如來藏才具有,因此祂心裡都是光明,不處於黑暗當中,因爲沒有無明。無明是七識的專利,其中第七識的無明是從無始劫以來一直存在的,從來就沒有明過,這個無明不是後天生出來的。如果是後天所生出來的,那麽生出來之前沒有無明,沒有無明就是佛。倘若之後無明又出現,就說明佛又變回凡夫衆生了,這不符合圓覺經所說的,諸佛成佛以後永遠不會變回衆生之理。衆生有無明時,除了做惡,還會修善,都是有所貪求,爲己之利,貪求享樂。如來藏清淨明慧,無欲無求,不做這些世俗有爲事,但七識所做的這些俗事,實際上都是如來藏做的。

如來藏清明的智慧非常廣大,五隂十八界及三界世間萬法都能産生出來,祂能了知衆生的七識心行,了別所有的業種和宇宙器世間。祂知道在中隂身讓衆生遇到什麽樣的父母緣,知道什麽時候投胎,知道投的是什麽衆生的胎,什麽時候變造頭和四肢,變成人的還是畜生的,或者是其他衆生的,祂都知道。祂知道眼睛在哪裡變出來,耳朵在哪裡變出來。眼睛變什麽形,耳朵變什麽形,鼻子變什麽形,祂都知道。頭髮什麽時候變出來,變成什麽顔色和樣式的,祂都知道。

如來藏的智慧無量無邊,衆生什麽時候出生,什麽時候死亡,變現衆生什麽樣的生活環境,什麽樣的色身,六根具足還是不具足的,什麽樣的膚色,祂都知道都能變。祂知道衆生的業種,畜生懷胎多少個月出生,人懷胎多少個月出生,祂都知道。這個人該得什麽業報,就給他變現出相應的業報環境和業報的五蘊身出來。

祂知道該變男身還是變女身,是變天人的色身、人的色身、畜生的色身還是鬼的色身。如來藏太有智慧了,純粹是大明,是真正的明。我們七識心能明了這一切嗎?七識心處在愚癡無明當中,自己生生世世從哪裡來到哪裡去都不知道,就連自己的五蘊十八界的概念内涵都不知道,生生世世受苦卻不知道自己苦,愚癡得無話可說。

上述說的是如來藏沒有無明,都是明和智,既然如來藏沒有無明,那就不存在把無明消滅這一法,不用像七識心一樣,通過修行把無明滅盡,滅盡無明的法對如來藏來說就不存在了。衆生無論怎樣修行,也不涉及滅除如來藏的無明,只能是讓七識心的無明越來越淡薄。既然如來藏沒有無明,就沒有分段生死和變異生死,沒有生滅變異。五隂七識有無明,是不斷要生滅變異的,需要滅除無明,甚至滅盡無明,才能了一切的生死,最終究竟成佛。總之,如來藏沒有無明,祂也不想成佛,不需要滅無明,也就沒有滅盡無明這一法。

第四節 真心空寂無老死

經文:【(如來藏)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意思是說如來藏永遠不老,祂沒有時間和壽命,也沒有過去、現在和未來,祂亙古而又彌新,是個真正的無量壽佛。

一、如來藏本無生死

五隂十八界念念都在生住異滅著,色身不斷變化衰老,那是如來藏在刹那刹那地輸送地水火風四大種子,讓組織細胞刹那刹那地新陳代謝的結果,於是我們就一點點地長大、衰老。如來藏知道衆生的業種,在相應的時間段就會變現出與業種相應的色身,與業種相一致,是如來藏一點點讓我們變老。五隂色身就是如來藏根據業種和各種隨時變化的緣,輸出相應的四大種子而産生變化的。色身變來變去,都是如來藏地水火風四大種子的功能。身體不健康了,是因爲如來藏了知業種,給我們輸送出不調和的四大種子。四大不調和的原因,是因爲我們過去造的業,應該受的果報。如果是善業,就會感得善報,那麽如來藏輸出的地水火風四大種就調和,身體就是健康的,造惡業所得的果報就是身體不健康。有的人得各種重病,都是前世殺業重,跟衆生結惡緣的結果。所有的業種都存在如來藏裡,緣熟時業果報就現前了。

所以生死是從哪裡來的?是如來藏顯現出來幻現出來的,沒有如來藏就沒有生死,但如來藏是隨順衆生的生死業種來變現一切法,完全隨緣,不做主宰。但有些小病不一定是前世的業造成的,也許是由於外界的因緣轉變,如來藏因應這種轉變,四大暫時不調和,就出現了疾病。這個不調和,是如來藏輸送的種子比例結構改變,色身的某部分狀況就改變,也是自己感召的。健康與疾病也是唯識所變,唯如來藏、意根、六識,三個能變識和合變造,就會出現五隂色身的各種病症。

一切法都離不開能造一切法的識心,這就是萬法唯識。比如:發怒生氣、上火生病等種種法,都是自己的識心造的。遇到同樣的事情,別人不上火你上火,心態不同,顯現的相就不同,感受就不同。五隂色身在念念之間變老,是如來藏隨順業緣而現出的相。祂知道什麽時候長白頭髮,什麽時候長皺紋,什麽時候身體功能衰退,什麽時候死亡,祂都知道,意識覺知心卻無法了知。

如來藏不老,也不年輕,因爲沒有壽者相。祂既不是小孩,也不是成人或老人。說祂100嵗不對,一萬嵗不對,無量嵗也不對,因爲祂一直存在著,永遠也不死。我們修行成佛需要三大無量數劫,這個無量劫還是有量的,因爲最終能夠成就佛道。一旦成佛,無量數劫就結束了。而如來藏真的沒有量,祂沒有結束的時候,永遠也不會斷滅,所以就不能用個量來比對祂。

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也叫無量壽佛,阿彌陀佛雖然是無量壽的,祂的壽命也是有量。當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的緣了時就退位,然後由觀音菩薩接任其位做佛。所以阿彌陀佛的壽命還是有量的。祂退位之後,會到其祂的有緣佛國土繼續做佛,並且可以同時在無量的世界裡做佛度衆生。釋迦佛就有無量個佛國土,祂有無量個應化身、無數分身,在無數的國土度脫衆生。成佛以後,佛是不會滅亡的,也不會再變回衆生,這是絕對不可能的,祂只是換個佛國土來利樂衆生。

釋迦佛的莊嚴報身,現正在色究竟天爲那些初地至十地菩薩說法,那個報身佛的壽命700萬阿僧祇劫,我們成佛才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佛的報身有700萬阿僧祇劫那麽長的壽命。雖然這個時間很長久,但還是有盡的,盡了以後怎麽辦呢?還有更多的佛國土要去住持。爲什麽有那麽多國土呢?因爲如來藏無形無相、沒有界限,佛國土和佛的分身就無量無邊。

既然如來藏沒有老死,就不存在滅掉老死的這個法了,也就是無老死盡了。五隂的老死是因爲有如來藏,祂能夠顯現五隂所造作的生死業的果報。生死的出現,是因爲凡夫衆生有生死的業緣。沒有生死業的菩薩們,發出永遠不入無餘涅槃的清淨大願,如來藏就會隨順於這些業緣和願力,爲衆生顯現出這些生死的假相。既然如來藏沒有老死,就沒有老死盡這一法,就不需要把老死的現象給消滅掉。五隂七識修行的目的是想讓五隂永遠不老不死,不受老死的係縛,而如來藏沒有長生不老的想法,祂本來就長生不老,沒有念念變遷的時間流逝相,沒有生滅代謝,永遠不老不死、不會滅去。

二、依十二因緣滅老死入涅槃

無明和老死的相關内容就是十二因緣法,是辟支佛所修的中乘法。辟支佛又分爲緣覺和獨覺,他們有什麽區別?獨覺辟支佛因爲生生世世修道,善根非常深厚,在沒有三寶住世的時候,他能夠發起修道心,看見世間的一個生滅現象,他就警覺起來,認識到世間這些生滅現象肯定都是有因緣的,於是就去山中探究這些生滅現象的來龍去脈,於是就解決了生死的大問題。

(一)順推十二因緣法

獨覺辟支佛一個人在深山裡修道時,他觀察發現,每一個法都是因緣所生,推究十二因緣的每一支,他就悟得了緣起性空,因緣所生法即是空。他斷盡了一念無明,斷了意根的我執,就把自己滅掉涅槃了。緣覺辟支佛生在有佛之世,他隨佛聽從教導來修行,參究了十二因緣的每一個生起支和還滅支,証得緣起性空。

十二因緣法的十二個生死鏈條: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

1、無明:就是不明,就是愚癡。前面已經講過,這裡不再重複。

2、無明緣行:十二因緣法就是十二個生死鏈條,因爲所有衆生都有無明,有無明就要造作各種身口意行,所以整個鏈條是由無明引發的。無明緣行,這個“緣”指的是産生、生出、牽引、引發的意思。身行就是身體的行爲造作,口行就是各種語言造作,意行就是各種心行,心裡的各種思想念頭。無明不斷,身口意行造作就不會停止。

3、行緣識:身口意業不斷造作的同時,必然要牽涉六識不停地了別、不斷地運作。因爲六識不肯寂止,意根也就攀緣執著不斷,意根斷不掉執著性,就不能滅掉自己。

4、識緣名色:七轉識要能正常運作,必須依賴色身。這樣死後就會有中隂身出現,在中隂身裡,意根不肯滅掉自己,還執著色身,於是就拖著第八識去投胎。投胎以後,就有了受精卵,名色五隂就逐漸産生出來了。因爲無明而有了下一世的名色,這就是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的道理。

5、名色緣六入:在投胎到受精卵裡的一刹那,前六識都滅了。意根和第八識入胎,意根是名,受精卵是色,這就是最初的名色。如來藏吸收母體中的地水火風四大元素來變生受精卵,於是受精卵逐漸發育長大,就會生出頭、四肢和五臟六腑,身根慢慢成形以後,眼根、耳根、鼻根、舌根也都變生出來了。六根具足以後,如來藏就能通過六根把外六塵傳入内六根,變現出内六塵相分,這樣六入就産生了,這就是名色緣六入的原理。

6、六入緣觸:如來藏在胎兒四五個月的時候,就能産生意識,當六根和六塵相觸的時候,如來藏就會産生出六識,六識能觸六塵相分,這就是六入緣觸。

7、觸緣受:六識觸六塵就會生出感受,眼見色有受(胎兒發育到一定的階段,能對光的明暗有感知),耳聽聲有受,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思法都有受。這就是觸緣受。

8、受緣愛:受分爲苦受、樂受和不苦不樂受,六識有受就會産生貪愛的思想情緒,這就是受緣愛。有時候衆生對苦受也會生起貪愛,爲什麽呢?因爲意根的體性就是執著一切法。比如說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是這樣的苦,世尊勸衆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很多人還不願意去,年齡大的人,告訴他趕快發願求往生,他就會說我還有事沒完成,等我把事情做完了我再求往生,一直等到臨終也沒有做完事情,仍然是牽掛不捨。

我們這個世界這麽苦,極樂世界那麽樂,衆生都沒有真心求生極樂的願望。衆生這個心理狀態就是無明,因爲無明而貪愛,樂的時候貪愛,苦的時候也貪愛,就是因爲意根的無明執著,才貪愛眼前的生死塵勞。我們娑婆世界是這樣的苦,無數衆生還是貪戀不捨,不想出離,就是因爲無明深重,這就是受緣愛。

9、愛緣取:有感受就會産生貪愛,貪愛産生出來以後,衆生就會執取抓取所貪愛的一切境界,總想擁有、佔有一切人事物理。只要沒有修得三果四果的境界,衆生都會有貪愛,只是貪愛的對象、範圍和程度不同而已。而那些修出禪定或者是已經証了果的人,命終沒有能力入涅磐,也都是因爲有貪愛和意根的執著,貪愛沒有斷盡,或者貪著色界、或者貪著無色界的各種禪定境界,就不能出離輪回,解脫生死。衆生有貪愛以後一定是想得到、佔有、執取、抓取,這樣的話,三界世俗法就會源源不斷地産生出來,衆生就會在這裡生生死死如鏇火輪,輪轉不息,這就是愛緣取。

10、取緣有:有取就會産生三界有的法,這就是取緣有。我們生活的三界世間因爲意根的執取不斷,就這麽産生出來了。如果我們不再貪愛和執取,這些世間法就不會再出現。

11、有緣生:我們貪愛執取了以後,就有欲界、色界、無色界的三界世間,有了生存的環境和空間,我們的生命才會出現,才能在這裡生存下去,這就是有緣生。

12、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生命出現了以後,就有老病死憂悲苦惱,無量無邊的苦惱就都出現了,這就是生緣老病死。

衆生有五隂的出生,有這些三界生活環境的産生,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内心有無明。如果無明都滅了,對三界的貪愛就會滅盡,就會像阿羅漢和辟支佛一樣,有能力入涅磐,滅掉全部的五隂十八界不再出生,就沒有三界當中的任何一個法的顯現,三界裡的一切事情就結束了。

(二)反推十因緣法

上述是辟支佛所修証的順推十二因緣法,還有一個反過來逆推的十因緣法,就是從生老病死往回推,一直推到生命的源頭如來藏。

我們的生老病死從哪裡來的?爲什麽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呢?辟支佛就思惟,因爲有這個生命體——五隂的出生和存在,就有老病死憂悲苦惱。這就是“老死緣生”;

他們又思惟,生命體是從哪裡來?是因爲有這個三界的生存環境,生命體才能出生,這就是“生緣有”;

三界的生存環境從哪來?是從執取三界法,抓取佔有三界法的心行上來,這就是“有緣取”;

因爲什麽産生了執取呢?因爲貪愛三界法才有執取,這就是“取緣愛”;

因爲什麽會産生貪愛呢?是因爲對觸的法有感受就有貪愛,這就是“愛緣受”;

因爲什麽有感受呢?是因爲六根觸了六塵,知了六塵,這就是“受緣觸”;

因爲什麽有觸,觸是從哪裡來的?是因爲有六入,這就是“觸緣六入”;

因爲什麽有六入,六入從哪裡來?是因爲有受精卵名色才有六入,這就是“六入緣名色”;

受精卵名色從哪裡來?辟支佛推測一定有一個本際——入胎識來出生名色。於是得出一個結論:識緣名色,名色緣識。

順觀十二有的生死鏈條爲流轉門,有此即有彼;逆推十個有支,尋找老死的根源,滅此先滅彼,就是還滅門,推到入胎識阿賴耶識(如來藏)以後再也推不動了,因爲如來藏是一切法的本際和源頭,一切法都不能過彼,所以只能齊識而還,到阿賴耶識如來藏這裡爲止,沒有再能産生阿賴耶識的法了,如來藏先天地之先。如來藏産生名色,名色和如來藏有一種互相依賴的關係,名色離開如來藏就不能出生和存在了,如來藏離開名色也無法顯現,因爲離開名色就找不到如來藏了。

十二因緣裡行緣識、識緣名色的這個識,是生滅的六識。逆推的十因緣,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的識,是指入胎識——如來藏。名色從如來藏來,沒有如來藏不會有受精卵,沒有受精卵就沒有名色,沒有名色就沒有六入,沒有六入就沒有觸,沒有觸就沒有受,沒有受就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取,沒有取就沒有三界的有,沒有有就沒有生,沒有生就沒有老死憂悲苦惱。

這個順推和逆推的因緣法,是獨覺佛在深山裡修了很多年才証得的,他們都有出離心,都想滅苦,心很清淨,禪定非常好,所以觀行思惟都很深細。如果我們來修十二因緣法,就要比過去世的辟支佛付出更大的代價,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因爲我們的根基太差,出離心很弱,求取解脫的心不堅固,禪定不太好。如果菩薩明心以後再從大乘法的角度,把十二因緣法細細的思惟,細細的推証,那時候所獲得的智慧是要超勝於辟支佛的。同理,地上菩薩再來觀行四聖諦法,所獲得的大乘四聖諦的智慧,也是阿羅漢無法比擬的。因爲二乘人不証實相,只能在蘊處界觀行,所獲的智慧只能算是世俗諦,而大乘的四聖諦法和因緣法是甚深極甚深的。

獨覺佛善根深厚,在沒有佛、沒有法、沒有聖僧出世的情況下,自己到深山修行,思惟推証,就証得獨覺佛的道果。然後六種神通顯現,在空中飛行,自由來往。他們度衆生,主要是以神通爲主,衆生看到辟支佛的神通是這樣的廣大,就很羨慕,發心跟隨修道,辟支佛就是這樣度人的。因爲在深山裡修了很多年,他的禪定是相當高的,証了果以後,神通馬上出現,就能感化其他有緣衆生進入佛法裡修行。

辟支佛証得了識緣名色、名色緣識之理,了知是如來藏借助於各種緣而産生了名色五隂,之後就有了生老病死各種現象,証得了一切法都是因緣所生,沒有自性,緣起性空。於是就斷盡了我見我執的煩惱,証得辟支佛果位,世間緣盡時,就取証了涅槃,離開這個三界世間。阿羅漢、辟支佛壽命終了都會去入無餘涅槃,因此阿羅漢和辟支佛不會留在人間傳解脫道的法門,他們都不想留在世間傳法度群迷,除非七返人天的初果人從天上回到人間的時候,根據自己所修証的四聖諦,隨緣傳法度衆生,或者是一往來的二果人回到人間時,只能在一生中傳授四聖諦法,然後就涅槃,聲聞三果人後世去五不還天受生,然後再入涅槃,也不能弘法度衆,只有開悟的菩薩才能生生世世弘法度衆生。

如果衆生都只學小乘、中乘法,沒有慈悲心,只想個人得解脫,不憐憫衆生,到最後這個世間就沒有傳法的人了,沒有聖人來傳法弘道,所有衆生都會處在無明大黑暗當中,不得解脫。菩薩有悲心,發誓永遠不取涅磐,不取滅度,生生世世在這個三界世間自利利他,傳法度人,自己也勇猛精進修行。最後不但自己成就佛道,也帶領衆生一起邁向成佛之路,這就是菩薩的品格!阿羅漢和辟支佛的心量遠遠不如菩薩的心量,他們只管自己離苦就好,衆生出不出這生死苦海就不管了,只要自己能出離三界就行。但是他們入了無餘涅槃以後,將來緣熟時,還是要從涅槃境界裡出來,回到娑婆,回心於大乘,修學大乘,再廣度無量衆生。

第五節 真心空寂無苦集滅道

經文:【(如來藏)無苦集滅道。】苦集滅道就是“四聖諦”解脫道的義理,它包括:苦的真理、苦集的真理、苦滅的真理、苦滅道的真理,諦就是真實義理。這是衆生的五隂七識應該修行的法,如來藏不用修行,因爲如來藏無苦集滅道。

苦諦就是關於世間苦的真理,包括三苦、八苦、無量的苦。三苦有行苦、壞苦、苦苦。八苦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五隂熾盛苦,然後從這八苦當中,又衍生出無量無邊之苦。我們的苦太多了,如果是有智慧之人,仔細分析世間法裡沒有一處是不苦的,處處不自在,處處是苦惱,可是衆生還是貪戀著這些苦,不想學佛修行求取解脫。

苦是如何出現的呢?這些苦是我們收集、積集造作的身口意業所感召的。身口意業造作的當下,如來藏就把業種收藏,收藏以後,業緣成熟時如來藏輸出業種,苦果就現前。苦是衆生無量劫累積的身口意業行所感召的,衆生生生世世造惡業,生生世世受苦報。學佛修行就是要讓大惡業的緣不具足,讓惡業種子漸漸萎縮,將來受點小的果報,就把大的惡業消滅了;或者是修到有能力承受時再受,那就輕松了。比如証小乘初果,斷了三縛結,就把無量劫的三惡道業消滅了,只在人中受點小苦就代替了。衆生無量劫造作的那些業,如果一一都要受報,到成佛時無論如何也受報不完,只能是在我們修行得力時消除一部分惡業,証果時消一部分,開悟時消一部分,入初地時消一部分,念佛得三昧時再消一部分,念經念咒時又消一部分,但還是有無量的業種子存留在如來藏裡,將來緣熟就要受果報。

衆生生生世世都在受業報,即使行菩薩道的時候也要受一些業報苦,受過之後業緣就了,成佛之前要將所有的業障都消盡。我們修行就是要滅去大的惡業種子,讓善業大於惡業,讓苦報的因緣始終不具足,讓善業的因緣不斷增上,就能總受善報,長此以往有些惡業種子就萎縮了。修行越精進得力,惡業就消得越多越快,所有的惡業都消盡就成佛。

有些造了阿鼻地獄業的人,下品下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在蓮花裡要住極樂世界的十二個大劫,住那麽長時間,就是在消那些地獄業種,讓那些貪嗔癡煩惱永不現前。長時間沒有惡業現前的緣,惡業的種子就萎縮了。也由於長期沒有造惡業的緣,貪嗔癡煩惱就漸漸地壓伏下來了,心漸漸清淨時,就從蓮花裡出來,面見化菩薩聞法。在極樂世界十二大劫的時間等於娑婆世界多長時間呢,真沒法算,因爲極樂世界的一天,就相當於我們這個世界一個大劫。由於深重的惡業,這種人花開不能見佛,只能看見菩薩的化身爲其說法。

衆生所受的種種苦,都是如來藏收集造業業種,緣熟讓業種現行所感召出來的。要想滅掉這些苦,就要修學八正道,八正道就是:正語、正業、正命、正行、正思惟、正精進、正定、正念。大小乘法都要修八正道,但在内涵和層次上有一些差別。凡夫衆生在沒有修學正理之前,大多數的身口意行都是不正的,所以才需要修行八正道,修好証果以後才能滅苦。我們應該對照佛的教導,對照八正道經常反思檢查自己。衆生在還沒有証果、沒有明心開悟的時候,身口意行有極多的不正,所以才有苦受,都是因爲我見重、我執重,因我造作惡業感召的。

如來藏爲什麽沒有苦呢?因爲如來藏從來不造作善惡業,就不領受善惡果報,因此就沒有苦報,不受苦;如果有苦,如來藏就不是清淨的了。如來藏既然不造作煩惱業,也就不會集聚自己後世的苦,不會招感後世的苦受。因爲如來藏沒有苦和苦集,祂就不用通過修道去滅苦,祂就沒有苦滅諦和修道諦,不需要修苦集滅道四聖諦法。如來藏所收集的是衆生五隂業行的種子,祂自己本身沒有業行,就沒有業行的種子,就沒有集。八正道是五隂身要修的,如來藏從來不走邪路,因此不需要修行八正道,祂一切法都圓滿具足。

第六節 真心空寂無智無得

經文:【(如來藏)無智亦無得。】這個智是指世間的智慧和修學出世間法的智慧,是七識心所具有的,是七識心對於世出世間法的認知和理念,是對於六塵境界的了別智慧,是七識心所修所學得到的智慧,不是指如來藏的本覺智慧。

如來藏沒有這種世間智慧,因爲祂不對六塵,不識六塵,祂本來不在世間裡,本來就在彼岸。七識的智慧有生滅,與如來藏本具的不生滅的智慧大不相同。我們在世俗法當中搞發明、搞創造、搞研究,如來藏不懂這些,祂從來都不屑一顧。我們的五隂色心學手藝技藝,如來藏不懂也不學。我們的意識覺知心學一些大學課程、研究生的課程,如來藏不學也不懂,世間法的智慧祂一樣都沒有。

意識覺知心有這樣的智慧,讀書學習,可以學到博士後,搞研究發明創造,能制造飛機、火箭,這個心有時候的確是聰明多智。意識心還能學佛法,明心見性,証得無我的大智慧,這些智慧如來藏不感興趣,也不具足,但是意識心的這些世俗智慧都來自於如來藏的支持。如來藏所具有的大智慧,不是世俗法方面的智慧,祂的智慧境界是本有的,不是修學來的。比如輸送地水火風四大種子,創造色身、創造山河大地、花草樹木、創造宇宙星空。祂有這些智慧,祂知道什麽時候,在什麽地方,變生什麽樣的東西,是山川河流,還是金銀鉄鑛,祂的智慧在於此。祂還能知道你的心思,知道以後就會配合你,無論是打妄想還是修禪定,祂都能配合你,祂的智慧與意識覺知心不同,是不可思議的。正因爲如來藏的本覺智,與我們五隂識心的智慧存在根本不同,如果按照世俗方面的智慧標準去找如來藏,就無法找到。

我們的五隂身心因爲有生死輪回之苦,就要修小乘解脫道和大乘成佛之道,通過修學,我們的意識心有了四聖諦八正道的解脫智慧,乃至有了般若的總相智、別相智甚至道種智的大乘解脫的智慧。但這一切智慧,如來藏都不修、不學,祂與一切世間、出世間、世出世間的智慧都不相應,祂不需要修學解脫的智慧,祂本身就解脫,一切解脫的智慧依祂而有,祂本身沒有任何係縛。

如來藏也無得,對於一切法祂都不得,因爲祂圓滿具足一切法,並不缺少什麽。五隂身心因爲貪求世俗法,才會得到各種名聞利養;追求解脫才會得到二乘菩提的智慧;修學大乘佛法,才會得到菩薩位乃至究竟佛位的果報。有所得是五隂七識,但實際上五隂什麽也沒有得到,所謂有所得,只不過是一個虛妄的假相而已,就像一個幻化的遊戯,沒有實質。得,只是一個名相,沒有真實性。

如來藏對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一切,都不取不得,衆生成佛了,祂還是祂。祂其實是真正的佛,這個佛不是修出來的,如果是修來的,就是有所得法,就是生滅法。比如說學佛修行,獲得智慧和解脫,是五隂身心得智慧和解脫,與如來藏沒有關係,祂本身沒有係縛,既有智慧又是解脫的,佛的果位祂也不喜歡,世間法和出世間法的一切,祂都不取不得。如來藏也不得佛的果位,如果祂得佛的果位,那麽祂就不是本來的佛,是後天修出來的佛,這就有違佛意。

五隂可以擁有一切世俗法,可是無論五隂自身還是五隂所擁有的法,都沒有自體性,全部是空幻虛妄的,如鏡花水月。五隂的有和如來藏的有完全不同,如來藏本身是空還是有呢?祂既空又有、非空非有、空有不二。說祂空,祂無此無彼,三界世間的一法都沒有;說祂有,祂含藏一切法種,能變生萬法,功能德用無量無邊、不可思議。

一切法如來藏都沒有得,但祂能依據各種緣,變現或顯現出這些法。如果緣不具足,或者相應的緣消失了,如來藏就不會出生和顯現任何法。比如阿羅漢入了無餘涅槃,出了三界,與三界世間的緣都斷盡了,那麽阿羅漢的如來藏就不再變現任何法了,自己就處於完全寂滅的境界。

以上所說,就是如來藏無智亦無得的體性。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