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如来藏(第二部)
第二十七章 如来藏与五蕴十八界的关系
生也没有来,死也没有去;生无可生处,死无可去处。
说生实不生,谈死实无死;大海一沤泡,终归于大海。
一、八识大树图
世间一切法由八个识和合在一起共同组成,一切法相当于一棵古老而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参天大树。其中植入到深深的土壤中的树根相当于如来藏,根基牢固庞大而不可摧毁;粗大结实的树干相当于第七识意根,一直伸向高空;繁茂的树枝相当于第六识,大多数树枝与密密麻麻的树叶子连接在一起,树叶子相当于五识。离开如来藏树根就没有第七识的树干,离开第七识的树干就没有第六识的树枝,离开第六识的树枝就没有五识的树叶子。而没有五识的树叶子可以有第六识的树枝,没有第六识的树枝可以有第七识的树干,没有第七识的树干可以有如来藏的树根。
这些文字加上大树的结构图,完全可以代表众生的五蕴身。无明比较重的凡夫众生,往往一叶障目,喜欢漂亮的色彩,满眼都是红黄绿的树叶,其余一切精华全都不见。这些众生在世俗里醉生梦死,只知五欲享乐,没有思想,没有理想,也没有追求。
稍微聪明一些的凡夫众生,眼中不仅有色彩斑斓的树叶,也能欣赏树枝的俏丽迷人。这些人沉浸于各种思想、哲学理论的探讨追求中,却看不到树枝树叶随着季节不断出生和凋零,不断的生住异灭,不能永恒,所探讨研究出的理论也就不断的更新再更新,找不到究竟的归宿和来源。
目光深邃又比较现实一些的众生,顺着树叶树枝深入内里,找寻树干,试图挖掘潜意识,寻找心灵的奥秘。一部分终究因为福德欠缺,心力不足,只能看到一些树干的轮廓。另有一些聪慧者,拨开遮眼的枝叶,见到了主干,深观雄壮的树干,发现枝叶六识所有的养分,全部由主干意根传输上去,没有意根主干,就没有六识枝叶。
智者并不止步知足,再顺主干往下寻究,终于找到生命的源泉,永恒不死的树根——如来藏;终于明白,这才是养分的发源地,树干只不过是养分的传输纽带和桥梁。找到了生命的源泉,智者心有归宿,依靠着树干,坐在树根上,栖息乘凉,欣赏枝叶风景,好不自在。
可怜有那一部分人,截去树干,加工建筑房屋大厦,留世百年;树枝劈成小段,烧火取暖,留形三两年;树叶落地,无人打扫,秋后腐烂于地,不见踪影;只留树根,孤零一卧。
二、五蕴在第八识里还是外?第八识在五蕴里还是外?
首先来说第八识是否有里有外,里是什么样的,外是什么样的。第八识本身是无形无相的识心,没有里外,五蕴既不在第八识里,也不在第八识外。如果在第八识里,第八识就有了形相,就不是识心了;如果在第八识外,第八识如果有外,就有了边界,那就有了形相,也不是识心了。第八识外没有法,如果有法就不属于第八识所生,那么第八识外的法的来源就成问题,一切法都归属于第八识所有,没有超出第八识之外的,包括虚空。楞严经中佛说:一切法都是真心妙明中物。五蕴也是第八识心中物,由第八识出生和执持,虽然不在第八识里,但归属于第八识。第八识心体里无一切法,但是一切法却又不离第八识,也不与第八识相邻。第八识叫作一真法界,一切法都在一真法界里,全体即真如。
第八识也不在五蕴的里和外,在五蕴里,第八识就有了形质,在五蕴外,就与五蕴无关,五蕴就不能存在。
三、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凡夫若知,即成圣人。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圣人若知,即是凡夫。
如来藏本自具足一切法,这些法包括有为法和无为法、凡夫法和圣人法。有为法是七识造作出来的三界世间法,是如来藏出生的五阴十八界法;无为法是如来藏在五阴身中运作的时候所显示出来的清净性和如如性,也代表如来藏心法。
如来藏具足五阴十八界世间一切法,可是凡夫却不知,因为七识有无明遮障自心,把五阴十八界法当作实有之法,不知道这一切法都是如来藏幻化出来的。凡夫众生修学大乘法,一旦证悟了如来藏时,就知道了原来五阴十八界一切世间法属于如来藏当中的法,如来藏本自具足一切法的种子,因缘具足,就要依据种子出生一切法,五阴自我就是虚幻出来的,所以是非我。这时此人就从凡夫转变为圣贤。六祖在五祖讲金刚经时,因为明了自性本自具足一切法这个理,明了五个何期自性,而成为圣人。
如来藏是出世间法,没有无明烦恼,因此具足圣性,具足圣人法,具足无为法。祂无始劫中自心永远是清净无为的,没有一丝无明,没有一丝烦恼,没有一丝我性;祂出生一切法,而不执著一切法,在一切法的运作中总是显示出自体的清净性、如如性、无烦恼性、无无明性,永远不随万境转。而如来藏自体本具的圣性,祂从来不自知,也不了知自己是凡是圣,是有为还是无为。
如果能了知如来藏具足清净无为的圣人法,了知如来藏的真实而如如性,这个能了知的心就是具足有为性的妄心,妄心即是世间法,世间法就是凡,出世间的如来藏是圣。如果有人说如来藏知道自己具足清净无为性,如来藏马上就变成世间生灭的妄心,成为一个凡夫,不是出世间的如来藏心体了。然而,如来藏永远没有这种了知性,永远是所谓的出世间的圣人,所以祂具足圣人法而不自知。
四、我们能够知道一切事物的心,叫作能知,这种能知性,如果没有阿赖耶识,根本就不存在。所知,我们所知道的六尘万法,如果没有阿赖耶识,也不能出现,我们也就没办法了知六尘境界。能知是七识心,所知是被知的六尘境界,二者都是阿赖耶识所出生的。所以阿赖耶识称作所知依,我们依靠着阿赖耶识,才有能知和所知,才有活活泼泼的五阴世间的存在。
六根是阿赖耶识所生,六尘是阿赖耶识所变,六识也是阿赖耶识所生,众生的假我五阴十八界整体都是阿赖耶识所变生和执持的,根本没有五阴自己什么事。都是阿赖耶识自己在玩转一切,都是魔幻师自己在玩耍,一个幻象一个幻象地变现。这个观行完全观到,深刻细致地现观到这个理,那已经到初地了。然后每个众生到自己面前来,看到的都是幻象,没有实质的众生,父母在面前,没有真正的父母,家亲眷属在面前,没有真正的家亲眷属,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没有实质的一切法。
三界世间静悄悄,空荡荡,全部都是阿赖耶识这个魔幻师在舞弄着一切,都是阿赖耶识这个绘画师在泼墨挥洒,描画出众彩斑斓的五阴世间。
五、自性依五阴十八界万法而显现,没有五阴时,祂就无法显现出来,名为隐。意思是说,离开五阴十八界,谁也找不到自性如来藏,就连诸佛也找不到,这就是阿罗汉的无余涅槃境界,一无所有,一无所是,那个境界没有任何乐趣,没有任何意义。
自性虽然无形无相,但不是名言,不是假名,祂有真实的体存在,所以才叫作实相。那么自性可以这样说,有缘即显,无缘而隐。性和相本不一不异,如果是一,相灭,自性无,实际是相灭,自性不灭;如果是异,二者就没有关系,所以性和相,是不一也不异的关系。
六、有情众生色身是由单独的如来藏出生和维持的,四大种子形成色身物质色法,识种子形成七识,单独的如来藏一方面不断输出四大种子维持色身的运转;另一方面,如来藏又要输出识种子,不断配合意根的思心所,出生六识的身口意行,这样五阴身就刹那刹那存在和运转。
无情物是四大种子变现出来的,是共业众生的如来藏共同执持的结果。花草树木的种子,同样也是如来藏里的四大种子生成的,一切法都是如来藏出生和维护的。花草树木的种子没有生成义,表面的现象好像是花草树木的实物种子生出来的,实质是如来藏里的四大种子生成的,因此都是如来藏的功能作用。众生的色身同样也是四大种子出生的,与构成花草树木的四大种子是一样的,也都是如来藏的功能作用。
无情物只是由四大种子组成的,没有识种子,也就没有七识心,而且是很多众生的如来藏共同输出四大种子维持着无情物的存在。没有七识心,无情物就没有五阴活动,如来藏不能配合无情物有心识活动,不能配合无情物有五阴活动。再者无情物有那么多的如来藏共同执持着,那到底是哪个如来藏输出识种子配合七识活动的?如果共同输出识种子,无情物一定要大乱,没办法配合,即使有七识的话。所以在无情物上,佛也找不到如来藏是如何配合无情物运作的,在有情的五阴身中,就能找到如来藏,通过五阴活动七识活动,就能发现如来藏运作的踪迹,这就名为明心证悟。
发现如来藏的运作,要越具体越好,最具体最明显的运作,就是如来藏配合意根的运作。如来藏在色身上输出四大种子的运作,谁也观察不出来,可能除了佛,其余人都不可能。在无情物上,众多如来藏输出四大种子的运作,那就更不能观察出来。因此在无情物上就不能证得自己的如来藏,不能证得单个众生的如来藏,那是无法悟道的。
七、现在佛教界内流行一种观点说,要活在当下,把握当下。可是我们真的能接触到当下吗?我们所见的色、听到的声音、嗅到的气味、尝到的味尘、觉到的触尘、了知的法尘,没有一个是当下的现量,都是已经过去了的影子。犹如看电视一样,我们看到的都是一格一格的胶片经过快速播放,所产生的一系列的动感的图片,这些图片是刹那生灭的,单个图片本身也是静止的。因为连续播放的太快,形成的图像好像是连续的,里面的人事物好像是连续地活动着,表面看来好像都是真实的,其实都是影子,而且是影子的影子。我们六根所对,六识所见,都是过去了的影子,没有当下,更没有真实。虽然说五识分别的是现量境,但是五识所分别的绝非是真正的现量境,也是过去了的生灭了的影子,幻化的既非真实,也非当下。
五根接触到的也如是,绝非是真正的现量境,色声香味触五种信息达到五根,已经是生灭过无数次的四大微粒,根本不是微粒的原貌,不是最初发生和出现的色声香味触,这些微粒仍然不是最真实的。比如声音从出发点,经过传播渠道的传播,能量逐步递减,传播到耳根时,其振幅和能量已经变弱了,期间经过的距离越远,到耳根时的能量越微弱,再经过耳神经的传导,到后脑胜义根处,四大微粒有可能又改变了,形成的声音已经不是原本的声音,也不是声音的当下了,其它几根也如是。
因此我们所要把握的当下,都是过去时的当下,对于现在来说,都已经发生过去了,而且正说个当下时,即已过去,每个当下,念念都不停留,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我们在每个当下所做的事,只能影响到未来的走向,不能影响当下和过去。所谓的真实,所谓的当下,都是如来藏接触的,但是如来藏又不分别,不能描述出来,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正确对待当下的色声香味触法呢?那就不能再把这一切法当作真实了,也不要生起很强的执著性,当然能做到完全彻底不执著是最好的,那样心就完全解脱了。
八、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如来藏有如来藏的体性,藴处界有藴处界的体性,二者截然不同。但是藴处界却没有自体性,其一切体性、功能、作用都是如来藏所给予的。若没有如来藏则没有藴处界,可是没有藴处界照样有如来藏。如来藏自己能够单独存在,不依赖外缘,如来藏要显现出来就得依靠藴处界了,在藴处界活动当中可以找到如来藏。
藴:色藴、受藴、想藴、行藴、识藴;处:十二处,六根处加六尘处;界,十八界:六根界、六尘界加六识界。如来藏不离这些法所在处而显现,但是可以离这些法而存在。六根、六尘、六识全体都是如来藏的真实作用,全部都是如来藏,而如来藏不是六根、六尘和六识。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就是这个意思,渠就是蕴处界,我就是如来藏,蕴处界就是如来藏,而如来藏不是蕴处界。
九、问:意动识动是否是风的作用?无情物上是否也有如来藏?
答:意动识动的本身是识性的作用,是有七识心所法运行的缘故。风不能促使识动,只能促使物动。地水火风四大只能构成有相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境界,不能组成无相的心法。无情物上不是单个如来藏运行的,但是会受到共业众生如来藏的执持作用,无情物才能有生住异灭的现象发生。
因为三界唯心,一切法都没有自体性,都来自于如来藏,都是如来藏所生所执持,那么就没有一个法能超出如来藏之外。如来藏出生的五阴身是有情,叫作众生,有寿命,有生命活动,杀之就有罪过。反之,没有五阴作用的是无情物,破坏之,食用之,就不得杀生罪,因为物体没有色受想行识五阴的生命活动。
十、如来藏是如何产生五蕴十八界的
十八界是如来藏出生的,与如来藏是不一不异的关系。如来藏输出地水火风四大种子,形成了众生的五根色蕴,形成了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色六尘,包括众生生存的宇宙器世间,所有的生存环境。如来藏输出意根的识种子,维持着意根的存在和运行,再输出六识的种子,产生六识,这样就形成了众生的五蕴十八界。我们观察自己的五蕴身心,就知道都是后天出生的,后天形成的都是有生有灭的,根本不是真正的自己,真正的自己不可能是生生灭灭的,这么的不自在。真正的自己一定是能够自己作主存在的,而且是没有苦受的,那就是如来藏。
十一、众生所接触的一切尘境都是自己的如来藏单独变现出来的
春雨绵绵,润物细无声。这是对春雨的感知,人们就把这种感受和知性,当作是我,把所感知的对象当作是我所有的,觉得我和我所都很真实很实在。于是就要执取执著这些感知性,为了这些感知造作各种身口意业,业种就存在如来藏里。等到业种成熟时,如来藏把业种输送出来,造业之人就为此受到善、恶和不善不恶的果报。起因就在于把这些感知当作真实,当作是我和我所拥有的,从而执取、贪厌所感知到的人事物,为了感知而造作业行。一切的业行都是因为我而有,起因于我,因此说有我罪即生。
我们所感知到的人事物是不是真实的,能不能被我们拥有,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比如说我们看到的春雨中的雨点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子组成的,是如来藏产生的;雨点落地的声音也是地水火风四大种子组成的声尘,是如来藏生成的。这些外色尘和声尘不是一个人的如来藏生成的,是共业众生的如来藏共同生成的。雨点落地的声音,其生成的过程非常复杂,声音的现起与物质运动有关系,物质运动与四大的变化有关系。物质撞击就会产生声音,物质运动就会撞击,四大种子生灭变异,造成极小微粒的不断运行,物质就会运动,所以说所有一切现象都是如来藏的功能作用。
声音分成很多种类,瑜伽师地论第一卷对此有分类描述:有自己的如来藏单独执持的声音,比如说话声、咳嗽声、呼吸声、内脏器官发出来的声音;有身体与外界物质接触摩擦产生出来的声音,比如走路声、拿东西的声音、穿衣服的声音、身体与物质的撞击声等等,是自己的如来藏与外界物质作用发出来的声音。其它宇宙天籁之音,是共业众生的如来藏共同幻化执持的。
声音的内涵还有很多,声音的属性有很多,声音的归属很难划分,很复杂。这些都是如来藏的作用,极大多数是共业众生的所有如来藏共同执持作用的结果,也都是地水火风四大的生灭变化产生出来的。
色尘、声尘、法尘与眼根、耳根和意根相触,如来藏生眼识、耳识和意识,然后就对雨点和雨点落地之声尘有了感知,继而有感受,那么色尘、声尘和法尘是如来藏出生的,眼根、耳根和意根是如来藏出生的,眼识、耳识和意识是如来藏出生的,所有这一切都是虚幻的,没有哪个法是有自主性的,都不是我,也不是我所有的,根本都是无我的。
观察到最后,我们就会发现到处都是如来藏的功能作用,哪里有五阴自己的真实性?根本没有,所以任何一个法里面都没有我,都不是我所有的,全体即真如。任何人也找不出来,哪一个事物哪一个法不是如来藏七大种子的功能作用,都是如来藏的作用,都要归功于如来藏。七识心还要依赖于如来藏广造众业,如来藏从来不分别,也不拒绝,有求必应,叫作千处祈求千处应。妙音观世音就是指如来藏,祂哪儿有事就到哪儿,还叫作不来不去。
内香尘、内味尘是自己的如来藏单独变现和执持的;外味尘、外香尘,是共业众生的如来藏共同变现执持的,这里也有很多复杂的因素。内触尘是自己的如来藏单独执持变现的,外触尘是共业众生的如来藏共同执持和变现的,这里也很复杂。同理,内色尘和内法尘是如来藏单独变现的,外色尘和外法尘是共业众生的如来藏共同变现的。六根、六尘和六识都是虚幻相,都不真实,都是如来藏所出生的,就像变现出的风声雨声一样,过而不能留。
我们现在听到的声音,其实是已经过去了的声音,声音发出来,传到我们耳根就有一段时间了;如来藏再变识心出来了别,那又过一段时间了;作出反应回应过去,又过一段时间了。识心在其它五根上的分别反应,也都是在应对着过去的尘境,没有当下。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过去式,都不是当下。因此说,一切法都没有自性,都是如来藏的功能作用,都不是我。
十二、色尘的本质是什么
眼识所见的色尘都是刹那生灭的,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色尘一刹那生一刹那灭,又一刹那生一刹那灭,这样连续不断的组成了无数个断续的色尘图案,只是这些图案太多连接的太快,以至于眼识发现不了色尘是无数图案连续起来形成的。每个图案是静态的,连续起来就好像是动态的了,好像是在不断演变着的。其实是断续的,就好像电影胶片一样,播放时,胶片转动的太快,就形成了连续的情节,叫作电影电视。
既然叫作电影,就是用电播放形成的影子,里面所有的人物和风景物品都是影子,不是真实的能接触到的物质色法。眼识所见的一切色尘都是如影子般不真实,是一种类似真实的假相,而且是静态的,看上去却感觉是动态的。所以我们不要相信眼睛所见的一切色法有真实性,有真实的作用,影子毕竟是影子,不是实物。既然叫作电视,意思就是说,只有通上电才能看得到那些连续不断出现的影子。那色尘如果要被意识看见,也需要通上电,这个电是指什么呢?
十三、饮食的内外尘是如何生灭变化的
吃饭这个法不一定就是意根的执着,佛到人间示现有饮食活动,诸大菩萨们也吃饭,祂们对饮食都没有贪着心,都不执著。有的众生吃饭是意根的执著引起,并且贪着色声香味触法,有的众生不执不贪,佛也不贪,菩萨也不贪,那吃饭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滋养色身,让色身有正常的五蕴活动来度化众生。普通人吃饭一方面是为了为了保养色身,另一方面有贪着性,显现着自己的贪嗔痴。佛菩萨吃饭的过程当中没有贪嗔痴烦恼,这是佛和普通众生的区别。
饮食是地水火风四大种子组成的,即使不嚼碎也是刹那刹那生灭变化的,四大种子生出来,刹那又灭回如来藏里,生出来又回去,总是这样生灭变化。这个饮食都得咀嚼碎了,也是四大种子组成,碎了的饮食变成细小的微粒了,最后变成最小最小的微粒,也永远是四大种子组合的,永远是刹那刹那生灭变化的。
众生舌根口腔牙齿接触到的饮食是外尘,舌识身识感觉到的饮食是内尘,牙齿把外尘咬碎了,身识触到的内尘也就碎了,最后外尘变成碎末进入肠胃里,身识和意识接触到的内尘也就进入到肠胃里,最后肠胃里的饮食都代谢没有了,甚至排泄出体外,身识意识接触的内尘就消失了。同理舌识和意识了别的内味尘在口腔里进入到食道里以后,就尝不到内味尘了,但肠胃里仍然有变异了的外味尘和内味尘,只是舌识尝不到,代谢排出体外以后外味尘和内味尘全部都消失。这些外尘和内尘的关系是怎样的,都是如何变化的?
十四、如来藏不是五蕴身和虚空一起组合成的
如来藏不是组合成的,祂不是组合体,组合的就是后天出生和形成的,就是生灭的。而如来藏是本来就有,不生不灭,任何法都不能组合成如来藏,反而是如来藏出生了一切法组合了一切法。如来藏不在虚空里,又与五蕴不相离,五蕴的所有运作当中都有如来藏的配合。如来藏通过输送七大种子出生了五蕴,五蕴身由如来藏输送的六大种子形成。
如来藏出生五蕴十八界,是直接输送种子变造的;而变造以后如来藏再显现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万法时,是在已经变造成的外六尘的基础上,再次通过五根摄取六尘相分变造出内六尘,这样我们就能了别六尘境界了。就是说我们了知的内六尘相分,是如来藏通过五根,依据外相分,把外相分又重新变造一次,这就是六尘显现在心中的原理。
如来藏外无边际,不包裹着身体,内不与身体重合,无形无相无法与有形相的身体重合,更不会包裹身体。因为如来藏没有内外,就像虚空没有内外一样。如来藏不是世俗法,我们不能按照世俗法的理念来看待祂和认识祂,这样寻觅祂时,就不会增加更多的遮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