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细说如来藏(第四部)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如来藏法 更新时间: 2023-05-14 20:12:52 阅读: 475

一、什么是有为和无为?

为,是为了,是目的,是要求,是求取。有为,就是有求取,有要求,有造作,有所得,有所求,有目的,有心行,有造作,有我,有四相。无为就是无这些心念,与有为相反。

无所求的心是无为的,无所得的心是无为的,对三界世间没有心行的心是无为的,不是被出生的法是无为的,心量广大无边际的心是无为的,没有烦恼的心是无为的。不需要三界世间法的心是无为的,没有任何条件就可以存在的心是无为的,不想造作的心是无为的,无我的心是无为的,无四相的心是无为的。有为的是七识世间法,无为的是如来藏真如佛性。

如来藏在无为中无私地为众生服务,在运行三界一切法中,心却是无为的,无为中有有为,有为中有无为。七识修到一定程度,才从有为性逐渐转变为无为性,在有为中,心地却是无为的,逐渐与如来藏相应,到完全无为、完全相应的时候就成佛了。只有如来藏这个无为心能离开一切法而存在,七识心的无为离不开三界世间,也离不开无为的如来藏。但如来藏这种无为法离开三界有为法,照样可以单独存在,那就是在无余涅槃时。在无余涅槃里,如来藏寂灭无为,一法也不造作,清净最极清净。离开了有为法,仍然有无为法如来藏,所以祖师说: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

一切法依心而有,既然一切法分为有为和无为两方面,那么心就分为有为和无为两种。有为法是有为的七识心和无为的如来藏共同变造出来的,如三界世间一切法,如身口意行;无为法也是有为或者是无为的七识心和无为的如来藏共同变造显现出来的,如四禅定、灭尽定、无想定等等,如初果到四果,如明心见性,如六七识的无为性。只有如来藏这种先天性的无为法,不用有为以及无为的七识心出生和变现,也不用如来藏自己出生和变现。但是如果要显现出来,就还要依靠七识心的世俗有为法的衬托。

二、如来藏既有无为性也有有为性

无为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指如来藏本来的无为性,另一种是指七识妄心通过修行,后天修出来的无为的心性。八个识中只有如来藏是本来就无为的心,属于无为法。因为祂是空性的心,所以祂无心造作任何法相,无心造作任何业行,因缘不具时,祂也不出生和维护任何一个法。如来藏总是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祂无为的一个特点就是随缘,随波逐流,没有自我主张,没有缘或者缘不具时就不勉为其难。如来藏又没有我性,不自作主;如来藏又心空无为,无相无愿,所以如来藏就无作。因此说如来藏不是作主识,有我才要作主,甚至是以我为主,如来藏无我,祂就没有意愿主导什么法。

如来藏既有无为性,又有有为性。如来藏的无为性,指自心本性是无所为的,对一切法都是无心而行,没有主动想要造作什么法的心念,对一切法都不作主。虽然如来藏在出生万法的时候,是有造作、有心行的,但是心性却仍然是无为的,不知道自己在造作什么,对境界法一无所知,也不想知,又能随缘出生一切法。尽管造就了无数世俗法,心仍然是空的、无心的、无愿的、无起灭的、无作主性的、无我性的。如来藏是无我性的,无我的就是无为的,不为自我,不为了任何目的,没有私利。如果如来藏不是无为法,世出世间就再也没有无为法了,无论七识怎样无为也没有如来藏无为,即使佛地的七识也是如此。

如果无我的心还属于有为法,就是严重的矛盾。如果如来藏纯粹是有为法,祂一定是生灭的。如来藏是如何有为的?造就世俗法就是有为,有为中却又无为。如果如来藏是纯粹有为的,七个识向如来藏学习什么?七个识如何靠近如来藏,向如来藏学习,以改变自己的心性?七个识如何能面对一切境界而如如不动?七个识如何能达到彻底无为而成就佛道?如来藏如果是纯粹的有为法,我们参禅去证得如来藏也没有必要了,悟后也无法转依如来藏的清净无为性,并且七个识永远也无法转变心性,这样悟与不悟都不能成佛。

三、有为法到底是什么?

一切有为法都是如来藏虚妄幻化出来的假相,人类为了充分地交流和表达,就为这些法相安立了相应的名。没有名字也可以分别,只是那样的话,众生之间就不方便言语交流了,不能清楚各自所指。畜生从来不给有为法安立名相,也照样分别,但相互之间却无法交流沟通,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通过学法修行,在相和名上如理思惟观行,就会获得如实智,如实分别了知相和名的实质内涵,深知有为法的虚幻不实,心不再为有为法而动转,而是像真如一样如如不动。这样七识心离真如就会越来越近,越来越像真如,到最后心就会像真如一样清净,修行完毕了。

诸佛菩萨现起的三千大千世界,就是有为法,它到底是什么,还是什么也不是?这些有为法都是由如来藏里的无形无相的种子生成的,是空的幻化的,没有实质的法存在,所以不能说这些有为法是什么。但是也不能说这些有为法什么也不是,因为这些有为法在相上还是存在的,有其相应虚幻的世俗法上的功用,虽然这些功用也是幻化出来的,实际上全部是如来藏的功用,但是这些功用确实是有作用的,所以才叫作有为法,否则就是无为法了。

有为法之所以叫作有为法,就是因为有世俗界的法相和功用,于是就把这些有为法相取名为某某,以方便加以分别和执取。有智慧的人心里非常明了这些有为法的真实面目,尽管仍然需要使用这些有为法,但是却用得毫无拘碍和违和,内心坦然,无贪无嗔,也不偏执,所行一切既不违真谛,也不违俗谛,用大智慧担当菩萨的利生事业。

四、百法明门中的无为法

百法明门中介绍了六种无为法,其中有真心如来藏的本来无为,也有七识妄心后修出来的无为,真妄都包含其中。虚空无为,是指如来藏本体在运转一切法时,犹如虚空一般的如如不动,这就是无为的性质。如来藏永远是如如不动的,不管遇到什么境界,从来不动心思,心性是无为的。真如无为就是指如来藏的无为,非择灭无为也是指如来藏的无为,不动无为就是指七个识修到四禅定的时候,心不动念,就无为了,身无呼吸脉搏心跳,也无为不动了,身心都无为叫作不动无为。择灭无为和想受灭无为,都是指七识的无为。意根在灭尽定里没有了想和受,只有作意、触和思,心行大部分都无为了。

实际上如来藏本来就是无为的法,心性无为,不妨其为众生为五阴服务的有为性,在有为中,心性是决然的无为。还有超过如来藏无为心性的法吗?没有了,七个识永远也不能比如来藏更无为,五蕴永远不能比如来藏更无为,没有比如来藏更无为的法了。七识修到相当程度才能逐渐无为,而后天修出来的无为是有生有灭的法。

五、六种无为法

第一种是虚空无为。这意思是说心行犹如虚空一样无所作为,清清净净,无一法可当情,无一法可分别,心量广大,能容一切物,容一切物又不分别一切物,也不影响其容量和心量,如如不动,任万象发挥,生灭去来,自心却不动纤毫。这样的无为就是指如来藏的那种永恒的无为。但七识心通过修行,最终也可以成就这样的无为,至此,修行就究竟彻底圆满了。

第二种是择灭无为。这意思就是说,六七识在对应诸法时,在进行一番智慧的抉择之后,灭除了一部分有为法,心地就清净无为了,心中空、无相、无愿。这种无为法是通过有所抉择,有所分别之后,选择了不造作某些法而出现的,是从无到有的无为,是生灭性的无为,是可以不断增减的无为,而非如来藏那种先天就有的不变无为。

那么如来藏这种无为法,有没有择灭的心行呢?如来藏对世间法没有分别性,也就不会加以拣择;祂只分别种子,对种子成熟与否、是否需要现行有分别性,分别之后才会拣择是否出生诸法。如来藏的拣择不像六七识那样有所思虑,而是极其快捷地作出抉择,几乎没有过程,好像是自动化程序一样,这是大智慧的体现。巨大的智慧已经达到极限时,都是如固定化的程序一般,没有什么心行变动,智慧不增不减,心行不增不减。如来藏也了别七识心行,对于七识的心行也有所抉择,能顺应则顺应,而没有因缘和种子的时候,则不顺应,这时七识则不能称心如意。如来藏虽然有所抉择,却不会灭去什么法,因为祂无心,不会灭去自己什么心行,所以如来藏没有择灭无为法。

第三种是非择灭无为。综上所述,如来藏有非择灭无为性,如来藏的无为都不是通过择灭才出现的,而是本来就无为的,祂的心行不增不减,无论如何也不会灭去什么有为心行,当然也不会增加什么有为心行。而六七识通过修行,禅定和智慧会不断地增加,心地越来越清净无为,形成了善的清净的习性,以至于不用再通过抉择,就能心行处灭地无为。

第四种是不动无为。这种无为分为两种,一种是指如来藏对诸法心不动转、如如不动的无为性;另一种是指妄心七识对六尘境界心不动转的无为性,通常是指禅定修到四禅时,身心不动的境界。

第五种是想受灭无为。这是指灭尽定中六识灭去了,意根又灭除了想和受两种心所法,对法尘境界无想无受,心地极其清净的无为性。

第六种真如无为。这是指真如对于世俗界是完全无为的,如如不动,没有任何心行。因为祂没有七识那种见闻觉知性,因此祂就不分别世俗界,不知世俗界,不知诸法,对诸法没有任何的贪得和厌弃心理,心地是纯粹的无为。

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含义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意思是应一切缘,而不住一切缘地运作其心。当七识有所住地运作其心的时候,第八识却永远是无所住地运作,无论遇到什么缘都是如此。当六七识断我见和证悟以后,断除了无明烦恼,也会应缘而无所住地运作。这有个过程和范围,无明越薄,烦恼越轻微,六七识越清净,缘对六七识的影响越小,应缘时就会越无所住。为什么第八识应缘时无所住呢?因为第八识不是世间的无明烦恼心,祂不知也不分别缘的世间相,因此就不执取世间相,心是无所住的。

应是应对的意思,生不是从无到有的出生的意思,而是不断地运转的意思。六七识要想应缘无所住,只能是在看破缘的实质以后,才能做得到。看得越透彻越究竟,越无所住。因为缘是空的,有什么必要住着生烦恼?有什么必要执取?这样看破以后心空了就放下了,并且在世间法里运转的时候,就会无所用心,不再执取法相,世间法有也等于无,心清无碍。无明越重,越看重世间法,心越有所住。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