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如来藏(第四部)
第十一章 实证的相关问题(1)
一、何谓渐修和顿悟?
在顿悟之前,还需要有个渐修的过程,这个渐修有别于悟后的渐修,二者性质截然不同。顿悟之前的渐修是修习三十七道品和菩萨六度,修习戒定慧,具足暖顶忍世第一这四种善根,才能顿悟大小乘佛法。这个问题如果以譬喻而喻之,法理会更明。譬如割据千年老树,树干很粗,把树干据倒,就需要用工具一点点地割据树干,这个过程就相当于渐修的过程,而在最后终于把老树一下子放倒了,这相当于顿悟,所以没有渐修就没有顿悟。
把树放倒之后的加工,如剥树皮、裁成木板、磨莹、抛光、打蜡、上色等等,类似于悟后渐修,最后把木板组合成赏心悦目的家具和工艺品,就相当于最终的顿悟成佛。割据老树是非常费力和辛苦的,需要耐心、耐力、体力,工具也要锋利,技术还要过硬,这相当于见道所需要的资粮,资粮不足,无以见道。有些人修着修着就退了、掉队了、止步不前了,有些人干脆掉头了。修行这条路,越往后人越少,初发心者万,坚持下去的无几,成道者未必有一,所以圣人如凤毛麟角,非常稀有难得,遇到当珍惜。
有些人把悟前的渐修与悟后的渐修混合不分,认为悟前没有渐修,修是悟后的事。但如果没有渐修的顿悟,连解悟都不算,完全是情思意解,臆想臆测,没有丝毫功德受用,除非是有极大善根的诸地菩萨,由于前世的基础深厚,能直接顿悟。悟前渐修,正是转变凡夫心性为圣心的过程,是脱胎换骨的过程,是鲤鱼跃龙门之前的蜕变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如何能蜕变?所以观察一个人是否是真悟,要观察其心性,观察其骨头,不要看表面的光鲜亮丽、能说会道、夸夸其谈,本质最为重要。
渐修是让自己的身心逐渐与圣贤人的身心相近相似,只有达到圣贤人的标准时才能顿悟见道。这就是修心的过程,心不改变,不是圣贤人的心行,就不能成为圣贤人。所以渐修是很重要的,是生起修所得慧的关键步骤,在此之前只是闻所得慧和思所得慧,非常浅,抵抗不了生死业障,只有修所得慧具足了,才能生出证道所得慧,从此才能免三恶道业,断除烦恼,摆脱轮回苦。
二、只有禅定具足才有可能证悟
所谓的观行,没有证得之前叫作思惟、参究,是深细的思惟、探究、推究、寻觅、伺,不是浅的思惟活动,要落在意根那里;证得以后叫作观察,现前地观察如来藏在五阴身中的种种运作,观察万法的奥秘,其中仍然要有更深细的思惟和参究活动,都要落在意根那里。证得之前与证得之后的观行,都必须在未到地定或者是在初禅定中,没有禅定就是纯意识的学习、理解和推理活动,思惟很浅,即使有禅定,如果禅定比较浅,思惟力也不足,只落在意识里,不能证悟。四圣谛的观行,证悟如来藏的观行,如幻观的观行,阳炎观的观行,如梦观的观行,镜像观的观行,这些观行智慧层层递进,观行智慧越来越深细。
所谓的悟,必须是意识意根亲自证得如来藏,不是明白了如来藏的理就是悟。那些理,通过各种途径都能知道,而悟如来藏,必须通过参禅亲自证得。悟,不是学来的知识和道理,而是意根通过有效的参究亲自证得的。
三、如何才是实证如来藏
实证如来藏就像找人一样,二者没有多大差别。假如我们想找一个人,经过寻思,最后确定了这个人就在某个地区某个具体位置,心里非常笃定,但是却没有亲眼见到这个人。这算不算找到人了呢?只要没见到这个人,没有与他真实的面对,都不算见到这个人。尽管很笃定地认为他就在那个地方,可就是没见面,那就不属于见到。因为不知其人是何相貌,此刻真正做什么,是如何做的,心境如何,修为品行如何,对此人都没有什么认识和了解,也不知道那个地方的人是不是自己想要找的,也不知道那里是否真的有这个人,不是眼见,就不能为实,心里猜测想象的不能算作实见。
不管你内心多么地笃定,那个人就在那个地点,就在那个房间里,而事实上那个人也确实在房间里,但是只要没有亲眼见到,就不属于见到那个人。而一旦找到那个人,就会亲眼见到他正在做什么,是如何做的,这叫作亲眼所见。无论怎样相信那个人就在房间里,就是不知道那个人当下具体在做什么,是如何做的,仍然不会出生任何智慧。猜想那个人在房间具体在做什么,是如何做的,这种猜想,即使猜对了,也不属于智慧性的见证。
又比如领导告诉你把某甲找到,看看他在干什么,然后你大略知道某甲离自己很远,过去找他很辛苦,出门转了一圈,就不想过去,但还必须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于是就到处打听,终于打听出来,某甲在某某处的十一楼里,又大约猜想可能在睡觉。于是就回来告诉领导,某甲就在十一楼里,至于干什么,大概就是平日里的那些事,不会有什么事。
这算不算找到某甲了呢?这属于猜测,猜想某甲在干什么,即使猜对了,打听对了,事实上某甲确实在干什么,那也不是亲眼所见。只有亲自见到某甲,才能当面观察他,才能不断的出生识别辨别他的智慧,才能向他学习。想象猜想的,永远不会出生这样的智慧。很多人悟了N多年,仍然在原地踏步,智慧没有增进一点,究竟为什么?因为没有亲证,是理解出来的。试想,你肚子饿了的时候,不把饭端到面前吃进肚子里,而是想象着面前有一碗饭,再接下来能有什么作为,这样能端起碗吃饭填饱肚子吗?当然不能,所以只能饿着肚子。
有不少人猜想八地菩萨的修证境界,也真有猜想正确的,但是即使猜想再正确如实,也不是亲自证得,仍然要继续当凡夫。哥德巴赫猜想在佛法上运用的太普遍和深入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因为佛法实证太难太难了,只好出此下策。
那真正证得如来藏以后,还会不会退转呢?比如说我告诉你某甲就在房间里,你当时非常相信,非常确定,非常笃定。但却不是亲眼所见,过后你会怎么样?肯定会不相信不确定,心里起疑。而自己经过千辛万苦亲自证明了的,亲眼所见的,就不会起疑和退转。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别人告诉你的,无论怎样相信,对于自己就不是事实。如果没有亲自见过苹果,没有亲口尝过苹果,别人再如何描述,再如何地想象和理解,都没有用,还是不知道苹果的真实情况,也吸收不到苹果的营养。
所以如果我开个万人大会,把如来藏的运作讲述得非常详细具体,以至于让大众都能信受如来藏法门,同时也理解和明了了如来藏的具体运作,然后很多人就会激动地说:我悟了,原来如来藏就是这样运作的,这个就是如来藏。那么我对于这么多说自己开悟的人该有什么样的回应呢?是不是应该印证这些人说得对,再给这些人发个开悟证书什么的?这所谓的明心,并不是亲眼见到了如来藏的运作,都是听我所说,然后臆想猜测,觉得自己确实证得了如来藏,那么这些人过后会怎么样?死后会怎么样?
所谓的明心见性以后还会有退转之说,那就是没有真正的明心见性,没有经过参究的过程,只是听说和猜想分析出来的,当然就有可能不再相信这样的猜想分析,然后就会退转了。不经过一番辛苦修行过程,白白到手的东西,犹如雾里看花,看不清楚,很容易就会否决掉。猜想一个如来藏出来,不可能真正转依如来藏,也不会有后续的功德受用生出来。
比如说,我刚才口渴,削了一个苹果吃,如果你们哪个人找到了我,当面看着我如何削苹果吃苹果,就会跟着学,也会知道如何削苹果,也会知道如何吃苹果了。然后见到我削苹果之后,把果皮留给老鼠吃,就知道我的慈悲心了,也跟着学,同样具有慈悲心性。再观察我在吃苹果的过程中,心不起贪,然后就会也学习如何让心不起贪嗔痴烦恼,这样心就清净了。这是当面见我的利益,可以向我学习。然后时时刻刻跟随着我,观察我如何为人处世,修养品德如何,各种事情具体都是如何处理的,这样就会学到很多东西,心行品行修养等等都会有所改变。这就是找到我跟随我的利益,或者叫功德受用。
亲自证得如来藏,而不是听说,不是口耳相传的,就能现前观察如来藏在各种法上的运作,就会学得很多法,心性就会越来越接近于如来藏。而靠猜想的,就永远没有这样的功德受用,因为不能现前观察。
四、理解不能代替实证
五阴十八界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性,这个理需要实证如来藏之后再观行,才能逐渐通达。凭意识想象有一个如来藏,起着某种作用或者某些作用,那就没办法现前观察如来藏的运作,没办法观察五阴十八界的如来藏性。理解终归是理解,想象终归是想象,不能代替实证。
如来藏如何记录存种子,如何实现因果,这些都属于唯识种智范畴,只有地上菩萨才有能力现量观察。如来藏的种子功能作用,现起世间万法的功能作用,以及如来藏的所有种子的功能作用,都是唯识种智范畴,也只有地上菩萨才能现量观察,地前菩萨由于烦恼重和禅定不足,智慧就不足,六七识也没有转识成智,就无力观察这些非常深密的法义,所以理解的东西不能代替现量观察。
五、如何证得观音耳根圆通法门中说的空寂心
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所修的观音耳根圆通法门,观世音菩萨在禅定当中思惟空性,不断地破除虚妄法,这种修行方式,需要极深的禅定,和极强的般若智慧,缺少哪一样都不能成就观音耳根圆通法门。这种修行方法是在极深的禅定当中,一直不断地排除一切生灭不实的虚妄法,直到剩下一个实在排除不了的、实在空不了的一个所谓的东西,那就是真心如来藏。
这个修行方法非常好,但是大部分人乃至所有人都修不到这种程度,一是因为修不出这么深的禅定;二是因为不能有那么深的般若空性智慧,以至于不能在甚深的禅定中证得这个空性心;三是发心不够广大,善根福德不足以支撑起这样的修行。因此,在无法证得的时候,对于般若空性的误会就会非常大。以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众生的善根和根基都无法修成功,甚至就连最初的空都很难证得,般若智慧可以有相似的理解,但是禅定是个硬指标,也是最实际的修行功夫,只靠理解是没办法做得到的。
所以在禅定中把一切虚妄法都排除掉,一般人是做不到的,这不仅要证得空人我,成为初果到四果人,还要空法我,成为地上菩萨,具有唯识种智,这样把虚法假法都排除了,空了以后,最后只剩下一个实在空不掉的空寂的真心,这样修行就到家了。现在不可能有人修到这种程度,这样大根基的人不会到娑婆世界来,因为不相应,浪费菩萨资源,娑婆世界的众生不需要这样极高智慧的大菩萨。
虚假法都排除掉以后,最后只剩下一个空寂心,就证得了甚深的空性。那么是谁去证得这个空寂心呢?是谁去认识那个空寂的真心?还是要有一个谁,没有这个谁还不行。而这个谁也是空的,也是被排除掉的,但是还要利用这个应该破除的空的谁,去发现我们本有的空寂心体如来藏。这样的修行,是把虚妄法都破除掉,而不是灭掉,不认它为真就是了,然后用虚妄非真的意识意根去证得那个破不掉的真心,没有虚妄的意识意根就不能明心证悟。
这个空寂的心是指什么?是指祂的体是空寂的,无形无相,眼睛看不到,耳根听不到,鼻根嗅不到,舌根尝不到,身体触不到,意识感觉不到也想不到。那该怎么实证祂呢?通过修学般若经典,了解真心的体性,以及真心运作的特点,而真心的运作就是在五阴身当中的运行。了解了之后,就需要完善菩萨六度,再做禅定和参究的功夫,锲而不舍的一心参究,才能证得空寂心。
耳根圆通法门,不是纯粹的修定法门,而是定慧齐修的法门,在四禅八定的基础上,修学甚深的大乘如来藏法,在禅定中一路舍弃生灭虚妄法,除了如来藏不能舍,所有的心行都要舍,包括能空的心,所空的法,也包括各种空,如果没有智慧,根本修不了这个法门。修这个门能修到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无论是禅定还是智慧三昧,都与诸佛媲美,当然是极其圆通的。越是接近于极致的法,越是究竟的法,越是殊胜的法,就越难修。
修行人无我法,断我见得法眼净,空五阴身,这个三昧是最简单最容易的法,有几个人能保证命终之前能够证得?如果我不弘法,专门修耳根圆通,我也修不出来。极多人即使能修出四禅定,也不一定能修出耳根圆通,即使有初地菩萨的唯识种智证量,也不一定能修出耳根圆通。像观世音菩萨那样俢行,最后成为等觉菩萨,在娑婆世界是不会有了。如果观无量寿经中第一观,都观不成就,那就什么也不要谈,谈什么都是口水,有什么用?
观无量寿经中的第一观,大家修习是不是有几年了?没有一个人汇报自己的修行成果如何,观到第三观才能保证命终往生极乐世界,第一观都这样的困难,何谈第三观?更何谈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欲界的未到地定修行都是那样的困难,初禅更困难,何谈四禅定?更何谈修习耳根圆通所需要的禅定了。如果连证初果都遥遥无期,明心更难,更不要说地上菩萨的唯识种智了,何谈修习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法门?满天下差不多有一半的人都会大谈理论,至于真正修行,修到一定程度,世上真找不到几个。这就是娑婆世界末法时代的现状。
六、是谁需要证悟又如何悟?
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证悟,以及是谁需要证悟。那么我们学佛为什么需要证悟呢?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一直迷惑颠倒,认妄为真,妄受生死轮回苦,不得解脱和自在,所以就需要破除无明,破除心里的虚妄法,悟得真实理。但要看清楚和弄明白这个我们是指谁,是指意识和意根这两个心,因为这两个心有极多的无明,不知法界实相真理,所以需要修行并且悟得真理。悟得真理以后,才能证得五蕴世间一切法的虚妄,断尽一切无明,灭除一切生死苦,得大解脱。只有证得法界实相如来藏之后,才能通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断尽无明,达到涅槃寂静,解脱一切生死苦,所以需要开悟的是六七识心。
如何证悟如来藏呢?如来藏的本体我们根本见不到,因为祂是空的,没有任何相貌,当然就见不到祂的本体了,只能通过祂的功能作用去证得。在五阴身的运作上能够现量观察如来藏的运作行相,就是证悟如来藏,这时候才能明了如来藏在五阴身上是如何运作的。如来藏本体虽然是空寂的,但是祂的作用可不是空寂的,功能作用是有行相的,是可以观照得到的,观照到的时候就是证悟了。
我曾经拿风作比喻,空寂的心就像风一样不可见,可还是能够知道风的存在。风也是空的,我们根本看不见风、嗅不到风、摸不着风,但为什么我们能知道有风来了呢?因为那风来了的时候肯定有种种的作用,这些作用都是体现在物体上和空中,风作用在物体上,作用在虚空当中,风与物体和虚空互相之间有触,互相碰撞就会出现各种现象,看到这些现象的同时,我们就证得了风。不管是微风也好,大风也好,小风也好,狂风、暴风也好,龙卷风也好,从物体现出的现象上,就能判定出来是哪种风。
如来藏本体与风一样都是无形无相的,但是通过如来藏在五阴身上的作用才能发现祂。那么我们找到风,是谁来找到的?是六七识心,也包括五识。当有大风出现的时候,六七识一起想办法躲避和防范风灾。证得如来藏时也是六七识共同证得的,通过观察如来藏所起的作用,在五阴身上运行所现起的行相来证得。如来藏有什么作用呢?一切万法都是祂生成和维护的,一切万法都有祂的执持作用。参究出来如来藏究竟是如何运作,如何起作用的,就能明了六祖所说的五个何期自性。
七、如何见真去妄破无明
众生苦恼的根源在于见了不如实的相还以为是实的相,于是就一直执取不舍,这样就难免生出苦受,当觉得相执取不到手的时候,心会更加苦恼。所以解决苦恼问题的根本是要见真相实相,破除妄相假相,从此以后不再妄执执妄,这样才能解脱,没有苦受了。见相时如果是具足正知见的见,没有错见和邪见,也就不会再执取妄相和虚相了,这样就不会产生苦恼,当然于相就离相解脱了。
如何能见真相,不再见错谬的相呢?那就要认识相的实质和根本,知见不落在世俗法相里,破除法相的世俗相貌,就会由表及里地见到法相的根本和实质,这样就不再有错谬之见了。只有见得正真,才会知道法相根本不可取,于相才能离相,执取心才能熄灭,就会得到解脱和自在,从此无烦无恼。
如何破除法相的世俗相貌呢?首先我们要知道世俗法相都有什么,有世俗定义的种种色、种种声、种种香、种种味、种种触,种种法相里面含有的种种形、种种质、种种韵味、种种世俗功用。众生都觉得法相的种种功用和韵味是实有的,才会贪执不舍,可是无论贪得到还是贪不到,都是苦恼,乐也是苦恼,忧愁愤恨也是苦恼,所有觉受无一不是苦恼,翻搅其心,不得寂静清凉,这就是苦。
这些世俗法相真的存在吗?在梦里觉得什么都是真实的,醒来才知道都是虚假不实的。只有实证佛法觉悟以后,才知道所见一切相都不是真实的,都是虚妄的,生灭变异无常幻化。既然世俗法相都是无常的,那也就是空的、不可得的,是得也得不到的;既然世俗法相都是空的不可得的,那就是苦的,空而不可得就有苦,就是苦相。既然世俗法相是无常的、苦的、空的,那就不是我,也不能归我所有。把生灭变异无常法相当作我,这样的知见是错谬无理的,是愚痴的,灭除这种不如理的知见,才能得到正见,对于法相才能不再取执了,不执取了心才能得解脱,自在清凉。
如何才能见真相,知见不落在世俗法相里?我们应该明了,一切世俗法相是由本心如来藏所生所变所创造,之后如来藏就缘这些法相,并且了别这些法相。但是如来藏却不见这些法相的世俗相,见的都是法相的种子组合相,只知道这些法相中各种种子的排布状态,并且一直了别业种,根据业种不断地调整各种种子的比例结构,调整种子的分布状态,这样就使得法相不断地随业种、业缘或者是意根的思心所而改变。
如来藏见种子不见世俗相,就辨别不出色声香味触法,内心就不作世俗法的分别,心就清净无烦恼,也不造烦恼生死业,就没有生死轮回苦。我们要想摆脱分段生死苦和变易生死苦,也应该像如来藏一样,泯灭心中的世俗法相,见法的真谛和实质,这样心就会越来越清净,越来越近于佛心,最后智慧就会与佛陀齐,处无住处涅槃,处常寂光土,寂灭无为。
既然一切世俗法相都不真实存在,为什么众生还能见得到呢?这当然是众生的无明使然,在真相上起虚妄见、虚妄想,之后再起虚妄行,造虚妄业,得虚妄果,受虚妄轮回苦。比如说,明明是一支火把在快速的摇动,众生由于无明,不见火把,却见并不存在的火圈,把火圈认为实有,并且执取不舍,遂有生死轮回苦。众生见世俗法相也是这样,因为无明,本来并不存在的相却认为实有,本来实有的真法却不见,由于错见倒见,遂有生死业,轮回苦才不断。
比如说夏季天气炎热,水蒸气反射到沙滩上,鹿由于口渴心错乱,就会见到一无所有的沙滩上都是河水,于是就奔跑过去执取河水,近前却见一无所有。这样的无明妄见使众生什么也得不到,却因为执取了虚妄相而感招生死惑业苦,多么不值!所以破除无明见实相,是我们修行的重中重,也是最终目标。只要见了实相,无明就会破除,虚妄相就会逐渐灭去,渐渐地就不再执取虚妄相,不再造生死业,惑尽业消了,回归自性萨婆若海——一真法界,从此寂静涅槃。
八、口头禅不等于修行和实证
悟前的修行有许多次第,悟后的修行同样有许多次第。悟前如果按照悟后的方法修,那是徒劳无益的,因为还没有入门,就做不了门里的事。刚刚开悟或者还没有开悟的人,如果要按照地上菩萨的方法修行,更不能见效。把高远的理论捧在手里,以为自己已经实证,能像圣人和如来藏一样了,这纯属是自欺欺人。很多人看到烦恼即是菩提这句话,就以为把烦恼看作是如来藏的幻化就等于是修行了,而不是去想办法降伏烦恼,结果烦恼还是烦恼,菩提还是菩提,死后仍然沉沦生死,有何益处?
有些人明白了如来藏无修无证,就以为七识五阴也应该无修无证,那么如来藏也是本来佛,自己完全可以在家里做佛好了。有人听说一切法是由分别而起,便也不想分别了,认为只要不去分别,心就空了没有法了,如来藏不分别,自己也要不分别,那么饿七天也不要有什么意见。
一切法确实都如幻化的一般,但这是十住位以上菩萨的修行证量,如果自己没有达到这种修行程度,还没有这个实际证量,那就不要天天把幻化之词句挂在口边,成为口头禅。如来藏不持戒,有些人就认为自己也应该像如来藏一样不用持戒了,任运逍遥,放浪形骸。不知道自己的心具足一切贪嗔痴,怎么能够放浪形骸任运逍遥?空谈往往误国,说得了一丈,行不了一寸的人,最好踏踏实实实际修行,不要再高谈阔论、眼高手低了。
九、修行的事不能互替
要想获得真正的解脱智慧,不要去打听在一切法上如来藏与意根的具体分工内容,如果想通过推理臆测,把真妄心的分工捋清楚,工作内容分别清楚,就等于直接指出哪个是如来藏,哪个是意根了,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是落到情思意解里了,障碍实际修行,以至于无法证悟,生死大事无法解决。是不是认为就这样直接悟了,非常便捷省心省力,不用辛苦学什么、修什么、参什么了?但事情往往是得便宜处正是失便宜处,修行没有捷径可走,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去修,才能有所成就。
谁修谁得,不要指望轻而易举地得到他人的具体细致的帮助,该谁做的事,就要谁去做,互相代替不了,得到的帮助越多,自己越省力,获得的智慧越浅,功德受用越少。如果佛能代替众生悟道和成佛,佛只需要把从众生到佛地的一切关卡密意告诉众生,给众生讲讲佛地的风光,众生充分理解了、知道了,也就成佛了,这有多好,佛也省心,众生也省力,大家都欢欢喜喜的,但这样能行得通吗?
该自己七识做的事,如来藏代替不了,佛菩萨也代替不了,该如来藏做的事,七识更代替不了。否则只有如来藏就好,就能解决一切问题,七识愿意干什么就干什么,成天睡大觉也行,灭亡也行。事实上都不是这样,七识和如来藏之间以及众生和佛之间,各有分工,各负其责,各自解决各自的问题。
十、大乘见道的观察智慧
在定力强、疑念深的参禅过程中,逐渐排除了五蕴十八界,否认了五蕴十八界的真实性,从而确认其无我性,断除了我见,证得小乘的法眼净,没有了五蕴十八界的遮障,这时离大乘见道就不太远了。当意识意根通过参禅,证得如来藏时,就能观察到对六尘没有分别性的如来藏的简单运作情况,这样就获得了大乘见道的般若智慧。
以此智慧观察到如来藏是不生不灭的无我性的心体,却能出生生灭的有我性的五蕴身,同时也能观察到如来藏是如何生起五蕴的,证得了五蕴确实是空的无我的,明确知道为什么是空的无我的,这样的智慧远比小乘断我见的智慧深利究竟得多。至于断除根本烦恼障和所知障,那是后续修行的事情,是在出生初禅定以后的事情,也是十行位十回向位以后的事情。
十一、如何才能证得如来藏
如来藏是无形无相的心法,不是色法,所以在色法上找不到如来藏,眼睛永远见不到如来藏,实际上我们既看不到如来藏,也感觉不到如来藏,嗅不到如来藏,听不到如来藏,想不到如来藏,只有通过参禅才能证得如来藏的功能作用。要想证得如来藏就要用独头意识和意根去参究,才能发现如来藏那种无形无相的运行相貌。
发现如来藏的运作,要越具体越好,越具体智慧越深细。如来藏最具体最明显的运作,就是出生六识的受想行识的功能作用。如来藏在色身上输出四大种子的运作,可能除了佛以外,谁也观察不出来。在无情物上,众多如来藏输出四大种子的运作,那就更不能观察出来,那要如何证得自己的如来藏,或者证得单个众生的如来藏呢?如来藏有见分,能见一切法,如果不能见一切法,祂就不能变现、执持和改变一切法。我们只要观行祂的见分与第七识有什么差别,与第六识有什么差别,与五识有什么差别就行,从这里下手观行思惟,才有出路,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既然如来藏能了别根身器界,这些都属于色尘,也包括声香味触法,十八界法都了别,那祂了别什么内容,如何了别的,这是证悟唯识种智的根本下手处。一切法都是如来藏变现的,祂在变现之前一定要见和了别,才能变现,不可能盲目变现什么法,只是祂见的方式和内容是什么,如何运行的,这是获得唯识种智的关键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