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如來藏(第四部)
一、何謂漸修和頓悟?
在頓悟之前,還需要有個漸修的過程,這個漸修有別於悟後的漸修,二者性質截然不同。頓悟之前的漸修是修習三十七道品和菩薩六度,修習戒定慧,具足暖頂忍世第一這四種善根,才能頓悟大小乘佛法。這個問題如果以譬喻而喻之,法理會更明。譬如割據千年老樹,樹干很粗,把樹干據倒,就需要用工具一點點地割據樹干,這個過程就相當於漸修的過程,而在最後終於把老樹一下子放倒了,這相當於頓悟,所以沒有漸修就沒有頓悟。
把樹放倒之後的加工,如剝樹皮、裁成木板、磨瑩、拋光、打蠟、上色等等,類似於悟後漸修,最後把木板組合成賞心悅目的家具和工藝品,就相當於最終的頓悟成佛。割據老樹是非常費力和辛苦的,需要耐心、耐力、體力,工具也要鋒利,技術還要過硬,這相當於見道所需要的資糧,資糧不足,無以見道。有些人修著修著就退了、掉隊了、止步不前了,有些人干脆掉頭了。修行這條路,越往後人越少,初發心者萬,堅持下去的無幾,成道者未必有一,所以聖人如鳳毛麟角,非常稀有難得,遇到當珍惜。
有些人把悟前的漸修與悟後的漸修混合不分,認爲悟前沒有漸修,修是悟後的事。但如果沒有漸修的頓悟,連解悟都不算,完全是情思意解,臆想臆測,沒有絲毫功德受用,除非是有極大善根的諸地菩薩,由於前世的基礎深厚,能直接頓悟。悟前漸修,正是轉變凡夫心性爲聖心的過程,是脫胎換骨的過程,是鯉魚躍龍門之前的蜕變過程,沒有這個過程,如何能蜕變?所以觀察一個人是否是真悟,要觀察其心性,觀察其骨頭,不要看表面的光鮮亮麗、能說會道、誇誇其談,本質最爲重要。
漸修是讓自己的身心逐漸與聖賢人的身心相近相似,只有達到聖賢人的標準時才能頓悟見道。這就是修心的過程,心不改變,不是聖賢人的心行,就不能成爲聖賢人。所以漸修是很重要的,是生起修所得慧的關鍵步驟,在此之前只是聞所得慧和思所得慧,非常淺,觝抗不了生死業障,只有修所得慧具足了,才能生出証道所得慧,從此才能免三惡道業,斷除煩惱,擺脫輪回苦。
二、只有禪定具足才有可能証悟
所謂的觀行,沒有証得之前叫作思惟、參究,是深細的思惟、探究、推究、尋覔、伺,不是淺的思惟活動,要落在意根那裡;証得以後叫作觀察,現前地觀察如來藏在五隂身中的種種運作,觀察萬法的奥秘,其中仍然要有更深細的思惟和參究活動,都要落在意根那裡。証得之前與証得之後的觀行,都必須在未到地定或者是在初禪定中,沒有禪定就是純意識的學習、理解和推理活動,思惟很淺,即使有禪定,如果禪定比較淺,思惟力也不足,只落在意識裡,不能証悟。四聖諦的觀行,証悟如來藏的觀行,如幻觀的觀行,陽炎觀的觀行,如夢觀的觀行,鏡像觀的觀行,這些觀行智慧層層遞進,觀行智慧越來越深細。
所謂的悟,必須是意識意根親自証得如來藏,不是明白了如來藏的理就是悟。那些理,通過各種途徑都能知道,而悟如來藏,必須通過參禪親自証得。悟,不是學來的知識和道理,而是意根通過有效的參究親自証得的。
三、如何才是實証如來藏
實証如來藏就像找人一樣,二者沒有多大差別。假如我們想找一個人,經過尋思,最後確定了這個人就在某個地區某個具體位置,心裡非常篤定,但是卻沒有親眼見到這個人。這算不算找到人了呢?只要沒見到這個人,沒有與他真實的面對,都不算見到這個人。盡管很篤定地認爲他就在那個地方,可就是沒見面,那就不屬於見到。因爲不知其人是何相貌,此刻真正做什麽,是如何做的,心境如何,修爲品行如何,對此人都沒有什麽認識和了解,也不知道那個地方的人是不是自己想要找的,也不知道那裡是否真的有這個人,不是眼見,就不能爲實,心裡猜測想象的不能算作實見。
不管你内心多麽地篤定,那個人就在那個地點,就在那個房間裡,而事實上那個人也確實在房間裡,但是只要沒有親眼見到,就不屬於見到那個人。而一旦找到那個人,就會親眼見到他正在做什麽,是如何做的,這叫作親眼所見。無論怎樣相信那個人就在房間裡,就是不知道那個人當下具體在做什麽,是如何做的,仍然不會出生任何智慧。猜想那個人在房間具體在做什麽,是如何做的,這種猜想,即使猜對了,也不屬於智慧性的見証。
又比如長官告訴你把某甲找到,看看他在干什麽,然後你大略知道某甲離自己很遠,過去找他很辛苦,出門轉了一圈,就不想過去,但還必須完成長官交代的任務,於是就到處打聽,終於打聽出來,某甲在某某處的十一樓裡,又大約猜想可能在睡覺。於是就回來告訴長官,某甲就在十一樓裡,至於干什麽,大概就是平日裡的那些事,不會有什麽事。
這算不算找到某甲了呢?這屬於猜測,猜想某甲在干什麽,即使猜對了,打聽對了,事實上某甲確實在干什麽,那也不是親眼所見。只有親自見到某甲,才能當面觀察他,才能不斷的出生識別辨別他的智慧,才能向他學習。想象猜想的,永遠不會出生這樣的智慧。很多人悟了N多年,仍然在原地踏步,智慧沒有增進一點,究竟爲什麽?因爲沒有親証,是理解出來的。試想,你肚子餓了的時候,不把飯耑到面前吃進肚子裡,而是想象著面前有一碗飯,再接下來能有什麽作爲,這樣能耑起碗吃飯填飽肚子嗎?當然不能,所以只能餓著肚子。
有不少人猜想八地菩薩的修証境界,也真有猜想正確的,但是即使猜想再正確如實,也不是親自証得,仍然要繼續當凡夫。哥德巴赫猜想在佛法上運用的太普遍和深入了,爲什麽會出現這些現象呢?因爲佛法實証太難太難了,只好出此下策。
那真正証得如來藏以後,還會不會退轉呢?比如說我告訴你某甲就在房間裡,你當時非常相信,非常確定,非常篤定。但卻不是親眼所見,過後你會怎麽樣?肯定會不相信不確定,心裡起疑。而自己經過千辛萬苦親自証明了的,親眼所見的,就不會起疑和退轉。眼見爲實,耳聽爲虛。別人告訴你的,無論怎樣相信,對於自己就不是事實。如果沒有親自見過蘋果,沒有親口嘗過蘋果,別人再如何描述,再如何地想象和理解,都沒有用,還是不知道蘋果的真實情況,也吸收不到蘋果的營養。
所以如果我開個萬人大會,把如來藏的運作講述得非常詳細具體,以至於讓大衆都能信受如來藏法門,同時也理解和明了了如來藏的具體運作,然後很多人就會激動地說:我悟了,原來如來藏就是這樣運作的,這個就是如來藏。那麽我對於這麽多說自己開悟的人該有什麽樣的回應呢?是不是應該印証這些人說得對,再給這些人發個開悟証書什麽的?這所謂的明心,並不是親眼見到了如來藏的運作,都是聽我所說,然後臆想猜測,覺得自己確實証得了如來藏,那麽這些人過後會怎麽樣?死後會怎麽樣?
所謂的明心見性以後還會有退轉之說,那就是沒有真正的明心見性,沒有經過參究的過程,只是聽說和猜想分析出來的,當然就有可能不再相信這樣的猜想分析,然後就會退轉了。不經過一番辛苦修行過程,白白到手的東西,猶如霧裡看花,看不清楚,很容易就會否決掉。猜想一個如來藏出來,不可能真正轉依如來藏,也不會有後續的功德受用生出來。
比如說,我剛才口渴,削了一個蘋果吃,如果你們哪個人找到了我,當面看著我如何削蘋果吃蘋果,就會跟著學,也會知道如何削蘋果,也會知道如何吃蘋果了。然後見到我削蘋果之後,把果皮留給老鼠吃,就知道我的慈悲心了,也跟著學,同樣具有慈悲心性。再觀察我在吃蘋果的過程中,心不起貪,然後就會也學習如何讓心不起貪嗔癡煩惱,這樣心就清淨了。這是當面見我的利益,可以向我學習。然後時時刻刻跟隨著我,觀察我如何爲人處世,修養品德如何,各種事情具體都是如何處理的,這樣就會學到很多東西,心行品行修養等等都會有所改變。這就是找到我跟隨我的利益,或者叫功德受用。
親自証得如來藏,而不是聽說,不是口耳相傳的,就能現前觀察如來藏在各種法上的運作,就會學得很多法,心性就會越來越接近於如來藏。而靠猜想的,就永遠沒有這樣的功德受用,因爲不能現前觀察。
四、理解不能代替實証
五隂十八界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性,這個理需要實証如來藏之後再觀行,才能逐漸通達。憑意識想象有一個如來藏,起著某種作用或者某些作用,那就沒辦法現前觀察如來藏的運作,沒辦法觀察五隂十八界的如來藏性。理解終歸是理解,想象終歸是想象,不能代替實証。
如來藏如何記錄存種子,如何實現因果,這些都屬於唯識種智範疇,只有地上菩薩才有能力現量觀察。如來藏的種子功能作用,現起世間萬法的功能作用,以及如來藏的所有種子的功能作用,都是唯識種智範疇,也只有地上菩薩才能現量觀察,地前菩薩由於煩惱重和禪定不足,智慧就不足,六七識也沒有轉識成智,就無力觀察這些非常深密的法義,所以理解的東西不能代替現量觀察。
五、如何証得觀音耳根圓通法門中說的空寂心
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所修的觀音耳根圓通法門,觀世音菩薩在禪定當中思惟空性,不斷地破除虛妄法,這種修行方式,需要極深的禪定,和極強的般若智慧,缺少哪一樣都不能成就觀音耳根圓通法門。這種修行方法是在極深的禪定當中,一直不斷地排除一切生滅不實的虛妄法,直到剩下一個實在排除不了的、實在空不了的一個所謂的東西,那就是真心如來藏。
這個修行方法非常好,但是大部分人乃至所有人都修不到這種程度,一是因爲修不出這麽深的禪定;二是因爲不能有那麽深的般若空性智慧,以至於不能在甚深的禪定中証得這個空性心;三是發心不夠廣大,善根福德不足以支撐起這樣的修行。因此,在無法証得的時候,對於般若空性的誤會就會非常大。以我們這個娑婆世界衆生的善根和根基都無法修成功,甚至就連最初的空都很難証得,般若智慧可以有相似的理解,但是禪定是個硬指標,也是最實際的修行功夫,只靠理解是沒辦法做得到的。
所以在禪定中把一切虛妄法都排除掉,一般人是做不到的,這不僅要証得空人我,成爲初果到四果人,還要空法我,成爲地上菩薩,具有唯識種智,這樣把虛法假法都排除了,空了以後,最後只剩下一個實在空不掉的空寂的真心,這樣修行就到家了。現在不可能有人修到這種程度,這樣大根基的人不會到娑婆世界來,因爲不相應,浪費菩薩資源,娑婆世界的衆生不需要這樣極高智慧的大菩薩。
虛假法都排除掉以後,最後只剩下一個空寂心,就証得了甚深的空性。那麽是誰去証得這個空寂心呢?是誰去認識那個空寂的真心?還是要有一個誰,沒有這個誰還不行。而這個誰也是空的,也是被排除掉的,但是還要利用這個應該破除的空的誰,去發現我們本有的空寂心體如來藏。這樣的修行,是把虛妄法都破除掉,而不是滅掉,不認它爲真就是了,然後用虛妄非真的意識意根去証得那個破不掉的真心,沒有虛妄的意識意根就不能明心証悟。
這個空寂的心是指什麽?是指祂的體是空寂的,無形無相,眼睛看不到,耳根聽不到,鼻根嗅不到,舌根嘗不到,身體觸不到,意識感覺不到也想不到。那該怎麽實証祂呢?通過修學般若經典,了解真心的體性,以及真心運作的特點,而真心的運作就是在五隂身當中的運行。了解了之後,就需要完善菩薩六度,再做禪定和參究的功夫,鍥而不捨的一心參究,才能証得空寂心。
耳根圓通法門,不是純粹的修定法門,而是定慧齊修的法門,在四禪八定的基礎上,修學甚深的大乘如來藏法,在禪定中一路捨棄生滅虛妄法,除了如來藏不能捨,所有的心行都要捨,包括能空的心,所空的法,也包括各種空,如果沒有智慧,根本修不了這個法門。修這個門能修到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應身,無論是禪定還是智慧三昧,都與諸佛媲美,當然是極其圓通的。越是接近於極致的法,越是究竟的法,越是殊勝的法,就越難修。
修行人無我法,斷我見得法眼淨,空五隂身,這個三昧是最簡單最容易的法,有幾個人能保証命終之前能夠証得?如果我不弘法,專門修耳根圓通,我也修不出來。極多人即使能修出四禪定,也不一定能修出耳根圓通,即使有初地菩薩的唯識種智証量,也不一定能修出耳根圓通。像觀世音菩薩那樣俢行,最後成爲等覺菩薩,在娑婆世界是不會有了。如果觀無量壽經中第一觀,都觀不成就,那就什麽也不要談,談什麽都是口水,有什麽用?
觀無量壽經中的第一觀,大家修習是不是有幾年了?沒有一個人滙報自己的修行成果如何,觀到第三觀才能保証命終往生極樂世界,第一觀都這樣的困難,何談第三觀?更何談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欲界的未到地定修行都是那樣的困難,初禪更困難,何談四禪定?更何談修習耳根圓通所需要的禪定了。如果連証初果都遙遙無期,明心更難,更不要說地上菩薩的唯識種智了,何談修習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法門?滿天下差不多有一半的人都會大談理論,至於真正修行,修到一定程度,世上真找不到幾個。這就是娑婆世界末法時代的現狀。
六、是誰需要証悟又如何悟?
很多人都不懂得如何証悟,以及是誰需要証悟。那麽我們學佛爲什麽需要証悟呢?因爲我們無始劫以來一直迷惑顛倒,認妄爲真,妄受生死輪回苦,不得解脫和自在,所以就需要破除無明,破除心裡的虛妄法,悟得真實理。但要看清楚和弄明白這個我們是指誰,是指意識和意根這兩個心,因爲這兩個心有極多的無明,不知法界實相真理,所以需要修行並且悟得真理。悟得真理以後,才能証得五蘊世間一切法的虛妄,斷盡一切無明,滅除一切生死苦,得大解脫。只有証得法界實相如來藏之後,才能通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斷盡無明,達到涅槃寂靜,解脫一切生死苦,所以需要開悟的是六七識心。
如何証悟如來藏呢?如來藏的本體我們根本見不到,因爲祂是空的,沒有任何相貌,當然就見不到祂的本體了,只能通過祂的功能作用去証得。在五隂身的運作上能夠現量觀察如來藏的運作行相,就是証悟如來藏,這時候才能明了如來藏在五隂身上是如何運作的。如來藏本體雖然是空寂的,但是祂的作用可不是空寂的,功能作用是有行相的,是可以觀照得到的,觀照到的時候就是証悟了。
我曾經拿風作比喻,空寂的心就像風一樣不可見,可還是能夠知道風的存在。風也是空的,我們根本看不見風、嗅不到風、摸不著風,但爲什麽我們能知道有風來了呢?因爲那風來了的時候肯定有種種的作用,這些作用都是體現在物體上和空中,風作用在物體上,作用在虛空當中,風與物體和虛空互相之間有觸,互相碰撞就會出現各種現象,看到這些現象的同時,我們就証得了風。不管是微風也好,大風也好,小風也好,狂風、暴風也好,龍卷風也好,從物體現出的現象上,就能判定出來是哪種風。
如來藏本體與風一樣都是無形無相的,但是通過如來藏在五隂身上的作用才能發現祂。那麽我們找到風,是誰來找到的?是六七識心,也包括五識。當有大風出現的時候,六七識一起想辦法躲避和防範風災。証得如來藏時也是六七識共同証得的,通過觀察如來藏所起的作用,在五隂身上運行所現起的行相來証得。如來藏有什麽作用呢?一切萬法都是祂生成和維護的,一切萬法都有祂的執持作用。參究出來如來藏究竟是如何運作,如何起作用的,就能明了六祖所說的五個何期自性。
七、如何見真去妄破無明
衆生苦惱的根源在於見了不如實的相還以爲是實的相,於是就一直執取不捨,這樣就難免生出苦受,當覺得相執取不到手的時候,心會更加苦惱。所以解決苦惱問題的根本是要見真相實相,破除妄相假相,從此以後不再妄執執妄,這樣才能解脫,沒有苦受了。見相時如果是具足正知見的見,沒有錯見和邪見,也就不會再執取妄相和虛相了,這樣就不會産生苦惱,當然於相就離相解脫了。
如何能見真相,不再見錯謬的相呢?那就要認識相的實質和根本,知見不落在世俗法相裡,破除法相的世俗相貌,就會由表及裡地見到法相的根本和實質,這樣就不再有錯謬之見了。只有見得正真,才會知道法相根本不可取,於相才能離相,執取心才能熄滅,就會得到解脫和自在,從此無煩無惱。
如何破除法相的世俗相貌呢?首先我們要知道世俗法相都有什麽,有世俗定義的種種色、種種聲、種種香、種種味、種種觸,種種法相裡面含有的種種形、種種質、種種韻味、種種世俗功用。衆生都覺得法相的種種功用和韻味是實有的,才會貪執不捨,可是無論貪得到還是貪不到,都是苦惱,樂也是苦惱,憂愁憤恨也是苦惱,所有覺受無一不是苦惱,翻攪其心,不得寂靜清涼,這就是苦。
這些世俗法相真的存在嗎?在夢裡覺得什麽都是真實的,醒來才知道都是虛假不實的。只有實証佛法覺悟以後,才知道所見一切相都不是真實的,都是虛妄的,生滅變異無常幻化。既然世俗法相都是無常的,那也就是空的、不可得的,是得也得不到的;既然世俗法相都是空的不可得的,那就是苦的,空而不可得就有苦,就是苦相。既然世俗法相是無常的、苦的、空的,那就不是我,也不能歸我所有。把生滅變異無常法相當作我,這樣的知見是錯謬無理的,是愚癡的,滅除這種不如理的知見,才能得到正見,對於法相才能不再取執了,不執取了心才能得解脫,自在清涼。
如何才能見真相,知見不落在世俗法相裡?我們應該明了,一切世俗法相是由本心如來藏所生所變所創造,之後如來藏就緣這些法相,並且了別這些法相。但是如來藏卻不見這些法相的世俗相,見的都是法相的種子組合相,只知道這些法相中各種種子的排布狀態,並且一直了別業種,根據業種不斷地調整各種種子的比例結構,調整種子的分布狀態,這樣就使得法相不斷地隨業種、業緣或者是意根的思心所而改變。
如來藏見種子不見世俗相,就辨別不出色聲香味觸法,内心就不作世俗法的分別,心就清淨無煩惱,也不造煩惱生死業,就沒有生死輪回苦。我們要想擺脫分段生死苦和變易生死苦,也應該像如來藏一樣,泯滅心中的世俗法相,見法的真諦和實質,這樣心就會越來越清淨,越來越近於佛心,最後智慧就會與佛陀齊,處無住處涅槃,處常寂光土,寂滅無爲。
既然一切世俗法相都不真實存在,爲什麽衆生還能見得到呢?這當然是衆生的無明使然,在真相上起虛妄見、虛妄想,之後再起虛妄行,造虛妄業,得虛妄果,受虛妄輪回苦。比如說,明明是一支火把在快速的搖動,衆生由於無明,不見火把,卻見並不存在的火圈,把火圈認爲實有,並且執取不捨,遂有生死輪回苦。衆生見世俗法相也是這樣,因爲無明,本來並不存在的相卻認爲實有,本來實有的真法卻不見,由於錯見倒見,遂有生死業,輪回苦才不斷。
比如說夏季天氣炎熱,水蒸氣反射到沙灘上,鹿由於口渴心錯亂,就會見到一無所有的沙灘上都是河水,於是就奔跑過去執取河水,近前卻見一無所有。這樣的無明妄見使衆生什麽也得不到,卻因爲執取了虛妄相而感招生死惑業苦,多麽不值!所以破除無明見實相,是我們修行的重中重,也是最終目標。只要見了實相,無明就會破除,虛妄相就會逐漸滅去,漸漸地就不再執取虛妄相,不再造生死業,惑盡業消了,回歸自性薩婆若海——一真法界,從此寂靜涅槃。
八、口頭禪不等於修行和實証
悟前的修行有許多次第,悟後的修行同樣有許多次第。悟前如果按照悟後的方法修,那是徒勞無益的,因爲還沒有入門,就做不了門裡的事。剛剛開悟或者還沒有開悟的人,如果要按照地上菩薩的方法修行,更不能見效。把高遠的理論捧在手裡,以爲自己已經實証,能像聖人和如來藏一樣了,這純屬是自欺欺人。很多人看到煩惱即是菩提這句話,就以爲把煩惱看作是如來藏的幻化就等於是修行了,而不是去想辦法降伏煩惱,結果煩惱還是煩惱,菩提還是菩提,死後仍然沉淪生死,有何益處?
有些人明白了如來藏無修無証,就以爲七識五隂也應該無修無証,那麽如來藏也是本來佛,自己完全可以在家裡做佛好了。有人聽說一切法是由分別而起,便也不想分別了,認爲只要不去分別,心就空了沒有法了,如來藏不分別,自己也要不分別,那麽餓七天也不要有什麽意見。
一切法確實都如幻化的一般,但這是十住位以上菩薩的修行証量,如果自己沒有達到這種修行程度,還沒有這個實際証量,那就不要天天把幻化之詞句掛在口邊,成爲口頭禪。如來藏不持戒,有些人就認爲自己也應該像如來藏一樣不用持戒了,任運逍遙,放浪形骸。不知道自己的心具足一切貪嗔癡,怎麽能夠放浪形骸任運逍遙?空談往往誤國,說得了一丈,行不了一寸的人,最好踏踏實實實際修行,不要再高談闊論、眼高手低了。
九、修行的事不能互替
要想獲得真正的解脫智慧,不要去打聽在一切法上如來藏與意根的具體分工内容,如果想通過推理臆測,把真妄心的分工捋清楚,工作内容分別清楚,就等於直接指出哪個是如來藏,哪個是意根了,這樣做的結果是什麽?是落到情思意解裡了,障礙實際修行,以至於無法証悟,生死大事無法解決。是不是認爲就這樣直接悟了,非常便捷省心省力,不用辛苦學什麽、修什麽、參什麽了?但事情往往是得便宜處正是失便宜處,修行沒有捷徑可走,老老實實踏踏實實去修,才能有所成就。
誰修誰得,不要指望輕而易舉地得到他人的具體細致的幫助,該誰做的事,就要誰去做,互相代替不了,得到的幫助越多,自己越省力,獲得的智慧越淺,功德受用越少。如果佛能代替衆生悟道和成佛,佛只需要把從衆生到佛地的一切關卡密意告訴衆生,給衆生講講佛地的風光,衆生充分理解了、知道了,也就成佛了,這有多好,佛也省心,衆生也省力,大家都歡歡喜喜的,但這樣能行得通嗎?
該自己七識做的事,如來藏代替不了,佛菩薩也代替不了,該如來藏做的事,七識更代替不了。否則只有如來藏就好,就能解決一切問題,七識願意干什麽就干什麽,成天睡大覺也行,滅亡也行。事實上都不是這樣,七識和如來藏之間以及衆生和佛之間,各有分工,各負其責,各自解決各自的問題。
十、大乘見道的觀察智慧
在定力強、疑念深的參禪過程中,逐漸排除了五蘊十八界,否認了五蘊十八界的真實性,從而確認其無我性,斷除了我見,証得小乘的法眼淨,沒有了五蘊十八界的遮障,這時離大乘見道就不太遠了。當意識意根通過參禪,証得如來藏時,就能觀察到對六塵沒有分別性的如來藏的簡單運作情況,這樣就獲得了大乘見道的般若智慧。
以此智慧觀察到如來藏是不生不滅的無我性的心體,卻能出生生滅的有我性的五蘊身,同時也能觀察到如來藏是如何生起五蘊的,証得了五蘊確實是空的無我的,明確知道爲什麽是空的無我的,這樣的智慧遠比小乘斷我見的智慧深利究竟得多。至於斷除根本煩惱障和所知障,那是後續修行的事情,是在出生初禪定以後的事情,也是十行位十回向位以後的事情。
十一、如何才能証得如來藏
如來藏是無形無相的心法,不是色法,所以在色法上找不到如來藏,眼睛永遠見不到如來藏,實際上我們既看不到如來藏,也感覺不到如來藏,嗅不到如來藏,聽不到如來藏,想不到如來藏,只有通過參禪才能証得如來藏的功能作用。要想証得如來藏就要用獨頭意識和意根去參究,才能發現如來藏那種無形無相的運行相貌。
發現如來藏的運作,要越具體越好,越具體智慧越深細。如來藏最具體最明顯的運作,就是出生六識的受想行識的功能作用。如來藏在色身上輸出四大種子的運作,可能除了佛以外,誰也觀察不出來。在無情物上,衆多如來藏輸出四大種子的運作,那就更不能觀察出來,那要如何証得自己的如來藏,或者証得單個衆生的如來藏呢?如來藏有見分,能見一切法,如果不能見一切法,祂就不能變現、執持和改變一切法。我們只要觀行祂的見分與第七識有什麽差別,與第六識有什麽差別,與五識有什麽差別就行,從這裡下手觀行思惟,才有出路,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既然如來藏能了別根身器界,這些都屬於色塵,也包括聲香味觸法,十八界法都了別,那祂了別什麽内容,如何了別的,這是証悟唯識種智的根本下手處。一切法都是如來藏變現的,祂在變現之前一定要見和了別,才能變現,不可能盲目變現什麽法,只是祂見的方式和内容是什麽,如何運行的,這是獲得唯識種智的關鍵和重點。
十二、如何才能真正証到第八識
維摩詰經說:法不可見聞覺知,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這句話是什麽意思?原文的意思是第八識這個法不是可以用見聞覺知就能見到和証得的。如果你用見聞覺知的方法去了知祂,那麽這樣的話,見到的只能是你的見聞覺知,而見不到第八識,用見聞覺知的方法去知第八識,不是証第八識的方法,是不可能証道的。
原文中的法是指衆生的本體本源第八識,這個法與其他的法都有本質的區別,這個法決定著一切法,無始劫來衆生都迷失了,所以才不斷地追逐妄法和枝葉,不知尋本源。知有本源之後,才會懂得去尋找本源,回到本源那裡,返璞歸真。如何才能追溯到本源呢?不會尋找的人就會用見聞覺知的功能作用去尋找,絕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最後結果可能連第八識的影子都見不到,即使見到了影子,也沒有用,還是回不到本源那裡。
什麽是見聞覺知?見聞覺知是六識的功能作用,眼見、耳聞、鼻嗅、舌嘗、身觸、意知,這是六識對六塵境界的了別方式,用對六塵了別的方式,來尋找和了別第八識是不對路的,因爲第八識與六塵有著非常明顯而巨大的差異,見第八識不應該與見六塵的方法相同,所以維摩詰經中說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這句話好好品味一下,特別重要。方法手段用錯了,就不能達到目的,實現目標。
經文裡的意思明顯是說:見第八識不是六識的見聞覺知功能作用。那是什麽作用?是誰見第八識?這裡明顯地把意識的功能作用否定了,不是用意識那樣的見。意識都有什麽功能作用?推理、思惟、分析、想象、整理、歸納、總結、比較等等,那就是說用這些功能作用去見第八識,根本見不到第八識本體,如果真以爲見到了,那見到的只能是影子和替代品。如果有人是用意識心尋覔到了第八識,而認爲自己明心了、開悟了、証道了,那都是極大的誤會,維摩大士不許。如果是大士所不許的,自己非要堅持不可,那麽後果自負,只要能負得起就行。
所以說,歸根結底,還是祖師們的証悟方法正真不虛,既不自欺也不去欺人,最起碼不辱佛教,良心過得去。還是那句話,意根主人不証悟,意識作爲一個附屬工具的作爲能有何用呢?主人沒有開尊口,所說一切都不算數。所以想要証得任何一個法,包括世俗法,都必須主人意根親自去証,親眼所見,才名爲親証,才能有功能受用,才能轉變一切虛妄法,才能徹底究竟,才是真實不虛。
十三、腦補和想象出第八識不等於實証第八識
有一些人原來說自己証得第八識了,現在卻改口說開悟是証真如,不是証第八識。大家說說,這些人原來所謂的悟,是怎麽回事?理解不理解第八識與真如的關係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自己當初是怎麽回事都沒有搞清楚,然後一直以聖人自居,還教導別人証第八識,這不是很愚癡可笑的行爲嗎?這就說明了當初所謂的証悟第八識,純粹是想象和腦補出來的,不是實証出來的,真証得的法,不管遇到什麽因緣,不可能後來再否定掉,或者模稜兩可,含糊不清,既不敢承認,又不敢否認,抓心撓肝地苦惱著。腦補和推理想象出來的東西,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疑神疑鬼地,不敢堅持己見了,即使能堅持的,也未必不是推理出來的。
現在關於第八識的說法,簡直混亂不堪,怎麽說也說不清楚了,一塘池水從底到浮面都是渾濁的,原來底部渾濁,浮面還是清的,現在卻不是了,從底部到表面全部是渾濁的。爲什麽會這樣?急功近利,不想付出相應的代價,卻急欲得大虛名,虛榮心膨脹,不分真假,只顧建造空中樓閣。所以不踏踏實實地從基礎起修,不一步一個腳印地修行,到最後基礎的法不屑於修,高層的法又証不得,高低都不成,到臨命終時會是什麽結果?腦補開悟法最厲害的,說剛剛開悟的住位菩薩,能觀察到好幾地菩薩才能觀察到的一切法都是第八識的種子功能作用。這個腦補的尺度大得驚人,任誰也夠不著這個高度,就連祖師大德再來者也無可奈何。
攪池塘水的人有大功德,把原來池塘底部隱藏的怪物給攪到水面上來了,這樣衆人就能認清,是何方妖怪沉在水底暗中禍害遊人。如果等到後世再認清怪物就晚了,何況後世還不一定有機緣認清怪物。怪物早現形早清除,流毒早認清,就早覺醒,少被禍害。
十四、真妄不分的悟就是猜測和臆想
意根統攝六識在色聲香味觸法上共同運作,可以說就是八個識的和合運作,真妄心都有,缺一就不會有任何一個法的出生和運行。所以有的人說自己在某個法上悟了,但是在這個法的運作中真識妄識都有,那到底悟的是真心還是妄心,還是真妄和合體呢?如果這個極其重要的地方弄不清楚,所說的悟與不悟根本沒有區別。
有的人會說,我知道如來藏在這個法上存在著,我就是悟了。可是這個法上還有七個識也存在著,只有如來藏沒有七識,任何法都不可能存在,怎麽還能運行下去呢?把七個識的功能作用也強加給如來藏,所悟的無非是八個識的和合體,這叫什麽悟?
十五、真妄分不開時不能開悟
參話頭:念佛的是誰?這裡尋找參究的是誰?是尋找如來藏,還是尋找意根,還是尋找第六識?在念佛時六七八三個識都參與其中,但卻有真念佛和假念佛之分,表面念佛的未必能念佛,不能念佛的那個有可能是真念佛。在証得甚深三昧定境時,第六識有可能不起念了,不起念就不念佛了,只有七八二識處於念佛的三昧定中。而真正能念佛的,念佛的關鍵是誰,這是非常重要的,參禪所要尋找的就是這個識心。能念佛的這幾個識心,肯定都有念心所,否則就無法念佛,不起念如何念佛?起初三個識都參與念佛,那麽三個識一定都有念心所,沒有念心所如何能念佛?
在任何一個法的運作上都有如來藏參與,有些人就根據這個特點或者說是理論,推測出在五隂十八界運作的某些法中有如來藏,推測出如來藏是這樣運作的,大致是起這樣作用的,於是就認爲自己開悟了。實際上,五隂十八界任何一個法的運作都是八個識和合運作出來的,並不是如來藏單獨運作的結果。如果說自己証得了如來藏,就應該在五隂十八界的運作過程中,把八個識都找到,都能分開,明確指出哪個是如來藏,具體如何運作的,同時要否定七個識的功能作用爲真,証得五隂確實無我,這樣才是真正的開悟明心,否則連解悟也不是。
實際上極大多數人並不能推論猜測出來,是到處打聽,被人所暗示的。如果暗示正確了也行,關鍵是暗示的人也沒有分清楚五隂十八界當中八個識都是哪個,都是如何運作的,都是起什麽作用的,就把胡蘿蔔和大蔥混在一起,告訴人家,這個就是如來藏的作用,知道這個就算証悟了。可是這離証悟到底有多遠的距離都無法測量,就斷然認爲自己悟了,實際上是誤了,誤人誤己的誤,很可憐。這樣誤的人,我遇到一些,這些人基本的戒律不能持,基本的佛法知見也不具足,基本的禪定沒有一點,貪嗔癡煩惱重重,有可能僅僅屬於初學佛者。
念佛這一法相,是八個識共同和合運作出來的。如果說有人推測出念佛的就是如來藏,並且以此推測結果就認爲是悟得了如來藏,屬於明心了,那麽如來藏到底能不能念佛?如果如來藏能念佛,那就可以把六識滅掉,讓如來藏自己念佛,把意根滅掉讓如來藏自己念佛。那樣的話,在無餘涅槃裡,如來藏同樣也能念佛,那麽無餘涅槃還是寂靜無爲的嗎?還是涅槃境界嗎?顯然不是了,所以這樣得出來一個是如來藏念佛的結論就是錯誤的,不屬於明心証悟,多說是個解悟,甚至連解悟的邊也不著。如果如來藏能念佛,到臨終時不管六識和意根如何的不堪,如何的貪嗔癡,業障如何的深重,只要如來藏能念佛就行了,就能感應到阿彌陀佛,被佛接引到極樂世界去。
同樣道理,每個自認爲開悟証得如來藏的人,都是因爲推測出在某個法的運作上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可實際情況是,不管任何一個法,都不是如來藏單獨作用的,都是八個識和合運作的結果,裡面有真有妄,沒有把妄法否定掉,怎麽能証得真正的如來藏?真妄八個識分不清楚,哪個是妄,起什麽作用,哪個是真具體起什麽作用,怎麽能是証真如?把真妄共同作用的法全部當成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這樣也算開悟証得如來藏嗎?
如果這樣就算証得如來藏,那麽根據如來藏運行的槼律,如來藏會在一切法當中運作,都參與在一切法中,只要單獨指出具體的某一法,就說這一法就是如來藏,豈不是大多數人都能証得如來藏,從而明心開悟了?全世界真妄不分的人,知道一點如來藏的體性,都能開悟了嗎?不用持戒修定,不用有多深的般若智慧,都能開悟了嗎?不用修三十七道品,不用修菩薩六度,不用斷我見,都能快速明心開悟嗎?
佛教當中的水有多深多渾濁,淹沒了多少求學者,究竟誰能知道?該如何處理,誰能知道?
十六、唯意識論是無智慧的表現
現在大多數人的修行都落在意識上,一切都以意識爲主,唯意識而論,不僅分不清第八識和第七識,即使是五識也不太能分得清。可是就這樣,還是有不少人說自己悟了,所悟卻是八個識的和合狀態,或者是四個識的混合狀態,根本不是第八識獨自的運行狀態,這與不悟沒有區別。在五蘊十八界的活活潑潑的活動中,把八個識的體性都分得一清二楚,這是大智慧,如果都綑在一起說一起悟,那就沒有意義了,等於沒說沒悟一樣。
把五識、第七識、第八識都與意識綁在一起來說,離開意識就無法說清楚其餘幾個識的體性和特征,那就說明此人只能觀察到意識,觀察不了其餘的識,智慧太淺了。如果說所有的體性都是意識的,其他識的體性是意識賦予的,這是唯意識論,此人幾乎沒什麽智慧。
唯意識論導致了滿大街是斷除三縛結和開悟的聖人,如果有人認爲這件事很容易不稀奇,那一定是錯會了見道之法,臨終必後悔。衆生實在是太可憐,由於沒有修學經驗,誤信了某種不實之法,不信佛所說,結果就這樣了,這個責任不知道誰來承擔,如何來承擔?三惡道真的不是什麽好玩之處,每個人都應該好好掂量掂量自己。如今佛法被誤解得很嚴重,即使很多人都讀經,都信佛語,也不一定讀得明白,卻認爲自己看懂了,更何況是依人所說。
每個法門的修學人,都很確信自己修學的方法方向的正確性,也都很確信自己所悟的正確性和真實性,總之就是信任自己和自己所跟隨的人和法,從來不起心如理思惟,這就是衆生的業力。元音老人當他的老師拷問他的智慧証量的時候,也是畢恭畢敬的雙手捧著一個不存在的月亮,送到老師面前,意思是這個就是自性清淨心真如,不知道這個到底是哪一個,與禪宗祖師的機鋒把式一模一樣。可見很多人的悟,外表看好像是一樣,可是裡面實質内容都是什麽?衆生由於無智無慧,往往就會被外表矇蔽了雙眼,不識廬山真面目,衆生就是愚鈍,但是誰也不承認自己愚鈍,都認爲自己不一般,這就是衆生的我性。
那麽多人的自信,終究是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即使業報到來,也可能認識不到這點,何況業報的緣還不熟的時候。這麽愚鈍的衆生,怎麽能在聞法的當下,意識稍微思惟一下,就斷我見甚至明心開悟了呢?怎麽能有無數人把理論整理消化一下就証果了呢?末世時代,確實可怕!
十七、死後剩下不滅的是否是真如
問:有人說到臨命終的時候,五隂(包括色身及妄心:所謂受想行識)幻滅,而中隂身未生的時候,剩下的就是真如,這就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其實也可以改爲參“死後是個什麽?”“死後的面目是什麽?”。這個說法對不對?
答:這個說法當然不對。死亡以後中隂身未起的時候,不是真如,而是七八二識和合體,意根絕對不能斷滅,除非四果阿羅漢。這個時候不能悟,因爲沒有意識,意根沒有強大到自己可以單獨悟,必須意識和意根二者同時參究,還必須沒有業障的遮擋,才有一點悟的希望。
中隂身出生之前,有第七識和如來藏,不可認爲這時只有真如,真妄和合在一起時,不可把妄也當真,真妄和合不是真如。這種悟是猜測想象的悟,與不悟沒有區別。出生中隂身之前,只有第七識與如來藏,這時候沒辦法悟,因爲意根無法單獨識別如來藏,六塵都沒辦法具體了別,何況那麽隱秘的如來藏?即使中隂身出現,意識出現,也很難悟,因爲意識非常微弱,辨識度非常低,如何能悟?並且中隂身這個時候是處於極特殊的時期,正是生死交替之時,業障完全顯現出來並且做了五隂身的主宰了,後世去向未明,心中極度恐慌,這樣的情況下,如何能保持鎮定地悟道?
沒有斷我見的人,死亡以後,中隂身沒有生起來的時候,意根是很恐慌的,祂害怕自我消失滅亡了,就會千方百計地尋找出路,哪有心思理會真如不真如的事情,這時候意根的我心還是很重,怎麽能認五隂六識滅了以後的空档爲真如呢?根本不可能。這樣還不如前念不生,後念不起的中間這個空档,更容易讓人悟,因爲這時候畢竟有清醒的鎮定的意識的知,還在定中。在活著的時候,可以參究死後的面目,但是也比較困難,因爲死後仍然是真妄和合,不是只有真,不如參究拖死屍的是誰,這個話頭還比較容易一些。至於死後要想悟道,無論是否有人開導,都極難如願,所以不要指望死後,活著時應該全身心地努力用功辦道。
十八、人死後無法開悟
問:有人認爲死亡以後可以開悟。說死亡以後五隂散壞,四大分離,中隂身還沒有出生的空档就是真如。我怎麽覺得他說的這種情況就像無餘涅槃了似的。師父給仔細說說,這個人能不能是開悟的?
答:如果說五隂散壞,四大分離,中隂身還沒有出生時的空档就是真如的話,那這個時候應該除了真如,什麽也沒有了,沒有意根,沒有六識,沒有色身,只有真如,那就是無餘涅槃狀態,已經解脫三界生死苦了。如果說每個人死亡以後就是無餘涅槃狀態,那我們辛辛苦苦修學四念處觀,修學四聖諦理,斷我見求解脫,還有什麽必要了?佛陀到這個世間講解傳播阿含經教導衆生得解脫,也同樣沒有一點意義了嗎?顯然這是非常錯謬的。
死亡以後中隂身未生這個空档,色身六識都滅了,意根肯定不能滅,否則過一會怎麽還能有中隂身出現呢?怎麽還能有後世的五隂世間呢?是意根需要中隂身,如來藏才出生中隂身滿足意根所需。既然凡夫和三果聖人以前的意根不能滅,那麽這個空档裡就有七八二識,怎麽能說就是真如呢?退一萬步來說,就當這個時候只有真如,就是真如,就是無餘涅槃境界,那麽開悟是誰開悟呢?沒有六七識了,誰來悟呢?莫非真如自己悟自己嗎?顯然不是。
既然死亡以後這個空档裡還有意根,七八二識共同存在著,誰也離不開誰,這時候能否開悟呢?如果能開悟的話,也是意根單獨的悟,沒有意識的佐助,沒有意識引領意根說這個就是真如,意根自己單獨有那麽大的智慧,去識別出真如嗎?顯然不能,否則衆生死亡以後悟的概率簡直太大了,那就會有很多人盼望早些死亡,以成聖果。經過以上思惟分析,這個人悟沒悟,自己判斷,不必我明說了。
十九、急於思惟觀行的原因
問:明明知道定力不足對參禪不利,但在實際修行過程中特別喜歡觀行,修定只拿來當作是一種輔助手段,觀行的時間反而比修定的時間多,爲什麽會産生這種心理現象?
答:這種心理非常普遍,原因有三:一是大多數衆生學佛時劫短,善根不夠深厚,沒有發起道心,對於佛法,興趣愛好多於骨子裡的抉擇,比較膚淺,所以沒有長遠心,不願意花時間精力按部就班地修習禪定;二是觀行思惟生起的那種智慧和認知,是非常吸引人的,人都想多知,渴望知一切法,知法以後心理就得到了滿足,所以就忽視禪定;三是有急迫心理,急於知道最後結果,而不注重修証的實際過程;四是習慣於使用意識粗淺的思惟,而不習慣於意根那種深細的思量參究。
所以我講修心的部分、實修的部分、打基礎的部分,不少人都不喜歡跟著學,覺得太慢和枯燥無味,沒有耐心按部就班地修行,就給我提意見,或者漸漸退走了。但是爲了衆生和佛教的長遠利益和真實利益,不能只順應大家的心理,捨棄實修這部分,只講衆生感興趣的理,讓衆生只能臨淵羨魚而不去結網。
衆生的長遠利益應該是,有個紥實的基礎,心性轉變,掌握修行的方法,以後即使遇不到合適的老師,也懂得如何自修,有自修能力,有辨別是非的能力,這個能力能帶到未來世無量劫,這是再好不過的,這樣的人就是佛教的人才。當一個負責任的傳法師父,是要培養真修實學的人才,不是培養理論知識學家。人才會代代相傳,知識理論傳個一世二世就會消失了,走不遠,因爲沒有真東西可傳故。
二十、見道的因緣具足才能悟道
想開悟,是一種願望,也是善願,如果沒有想,就不會有實際行動。想是前提,行是助緣,用種種實際行動圓滿開悟的因緣,具足開悟所需要的條件,最後才能促使因緣時節成熟,自然而然的悟道。只要是順其自然的想,不抱著僥幸心理,沒有投機取巧的想法,修行到相當程度的時候生出開悟的想法,就是正當的,值得鼓勵的。
二十一、迷昧空性依舊是野狐禪
問:處於斷惡修善階段的衆生,能不能直接去觀行一切惡法都是如來藏性,本質都是如來藏?有的人主張犯戒的人,可以用無相懺悔法滅罪,開悟以後戒行就清淨了。這樣做合適嗎?
答:修行是根據個人的根基和具體情況來安排,都應該次第修,不能躐等跳躍,否則容易出現惡取空的迷昧現象,再現野狐禪,導致業障更重,使得修行明進暗退。
處於斷惡修善階段的衆生,如果直接觀行惡法是如來藏性,會出現兩種不同結果:一種結果是知道如來藏是空的,惡法也是空的,所以就覺得沒有必要再造什麽惡法了,於是心就逐漸變清淨了,這是大根器衆生的觀行結果。另一種結果是不在乎造惡業,不管束自己的心,放浪形骸,因爲覺得惡法也是如來藏法,不必執著惡法,隨便造惡,反正都是如來藏的空性,沒有真的惡法,皈依如來藏就沒有惡法和惡果了。這是愚癡劣根人的邪見和誤解,果報不善。
不少人都覺得自己是大根器人,實際上娑婆世界目前大根器的人極少極少,煩惱和業障都不算輕,所以在修行上該斷惡就斷惡,該修善就修善,不要越過這個階段,而忽略善惡心性的轉變,一心陷於理中,在事上卻仍然迷惑顛倒。把善惡法都當作如來藏的那種空,不斷惡也不去修善,惡業遮障,善法不助,福德不具,如何能圓滿戒定慧從而見道?把空掛在口頭上,心裡真就能空了嗎?根本不能。如果心不空,果報依然,還是不得解脫。
同樣的道理,犯戒之人用無相懺懺罪,以期於滅除罪業,這恐怕一般人都無法見實相,無法滅罪消業,而不見實相,罪業如何能消?那什麽人才可以用實相懺懺罪呢?應該是離見道不遠的人,三十七道品和六度都修得接近圓滿了,心性向善,業障輕了,這樣因緣成熟時,有佛菩薩加持,通過實相懺悔,才能見實相,從而滅罪消業。
有些人學了大乘法以後,很容易給自己的惡行找借口,說這些壞事做了也沒有真做,沒關係,都是空的,於是心安理得的,沒有慚愧心,惡心不改,善心不現。這樣迷昧於空性,依舊是野狐禪,逃不出因果的審判。
二十二、舉例說明什麽是實証
問:生日朋友來賀,甲給100元,乙給100元,丙給50元。忘記口袋裡自己原有多少錢,於是取出來數錢,發現:去掉外來的250元錢,自己原來一分錢也沒有。這種情況算不算實証自己口袋裡原來沒有錢?
答:這當然算是實証自己衣兜裡原來沒放錢了,因爲這事是自己親眼所見,親手所數,實際現前觀察到了,是千真萬確的活生生的事實,任誰也無話可說,否定不了,不信不行,而不是依靠推理、想象、臆測、估算得到的。再比如做生意時,每天晚上回到家裡數錢,數完之後,就實証了自己一天的賺錢數額。這個數額不是估算、臆想出來的,不是推測、想象出來的,是實打實親手數出來的,是親眼所見的,這才名爲實証親証,其餘都不是。
二十三、知而無力實行時怎麽辦?
問:在心裡比較清靜的時候,靜靜的看著整個世界,内心很多次會突然出現一個疑惑:這個世界到底是怎麽回事?到底是個什麽?然後就想遠離世界,但又做不到。這個時候該如何辦?
答:這是意根在默默地對世界整體進行觀察和思考,進而生起疑惑,想要探究出世界的真實相貌。但是由於沒有實証,其力量不足,定慧還不具,雖然意識到了這個世界是空幻的,因爲沒有實証到,意根就無法沖破這個世界,也無法棄捨和遠離這個世界。這時候就應該繼續觀察,繼續修行戒定慧,繼續準備種種見道的資糧,慢慢地把見道的因緣條件具足了,就能做得到遠離、放捨,不黏膩了。觀察和疑惑是修行的起步階段,日久功深,早晚會到實証到一切法,從而就能心空,遠離一切法,修行就到達終點了。
二十四、悟後的境界
問:“還於一切時一切處智照無滯,念念圓通,不見一法能爲障礙,未曾一刹那中暫令間斷否?”《宗鏡錄》檢驗開悟十個標準中的一條。這句話該怎麽理解?
答:這段話應該這樣理解,開悟以後的菩薩,在五蘊世間的一切造作中,在一切時,在一切處,在一切法上,都應該能觀察到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沒有五蘊自己單獨的作用,全部是真如自性起用,心不落到五蘊世間的假相裡。這個智慧程度相當深,達到無生法忍的程度,分証了一真法界,証得了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部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
這樣的觀行智慧地前菩薩無論如何也是做不到的,需要具足初禪以上的禪定,並且禪定不退失,能夠連續起來,具足甚深的唯識種智,否則不可能觀察得這樣細微、周全、深透,這就是真正的真如三昧。諸佛完全証得了真如三昧,地上菩薩只是分証真如三昧,還不能証得完全的真如三昧,因爲還有很多法沒有証得,有些法還是落在世間相裡。
如果是檢驗沒有唯識種智的地前菩薩的悟道境界,其日常觀照應該在人無我的範疇,應該時時處處觀照五蘊無我,五蘊十八界中的一切法都是如來藏的功德作用,沒有真實的五蘊。要具足這樣的觀照智慧,一要確保是真悟,二要保持未到地定和或者是初禪定具足且不退,一旦禪定退失,再有外界的干擾,其觀照力就退失,見法就會落到世間相裡。生活在娑婆世界,環境熏染侵擾得很厲害,保持這樣的觀照功夫是非常困難的。一般來說,功夫是斷續的,很難連續,因爲禪定容易退失不容易保持,而沒有禪定就沒有相應的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