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瑜伽師地論中十二因緣釋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3年11月17日

第一章  第九卷十二因緣

第一節  三世流轉因緣

原文:雲何緣起體。若略說由三種相。建立緣起。謂從前際中際生。從中際後際生。中際生已。若趣流轉。若趣清淨究竟。

釋:什麽是緣起體?如果是簡略來說,緣起體是由前世的五蘊身、今世的五蘊身和後世的五蘊身三種相建立起來的自體。三種相分別是:由於前世的緣,在現世中出生的五蘊身緣起體;由於現世的緣在後世出生的五蘊身緣起體;在現世出生的五蘊身緣起體有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是繼續趣向於六道生死流轉,另一種是趣向於究竟清淨。

緣起體是指由於種種因緣而生起的五蘊身自體,所以五蘊是因緣所生法,因緣所生法則爲空。五蘊身生生世世的流轉,每世流轉都與前世的業力和因緣有關,也與現世的業力和因緣有關,而後世的流轉主要與現世的業和因緣有關。如果現世破除了無明和結縛,後世則趣向於清淨,滅除生死輪回,否則就會仍然流轉於六道輪回中,所以現世非常重要,決定著後世的走向和結果。緣起體有三種相:前世相、現世相和後世相,五蘊身分爲前世、今世和後世,三相依因緣和業力而有同有異。

原文:雲何從前際中際生。中際生已。複趣流轉。謂如有一。不了前際無明所攝。無明爲緣。於福非福及與不動身語意業。若作若增長。由此隨業識。乃至命終流轉不絕。能爲後有相續識因。

釋:由於前世的因緣而在現世出生的緣起體,在現世出生以後,再次趣向於生死流轉,這是怎麽情況?這是說如果有一個緣起體衆生,由於不知前世自心無明的緣故而有現世的生死流轉,現世仍然因爲無明的緣故,造作了有福的身口意業行,或無福的身口意業行,或非有福也非無福的清淨不動的身口意業行,這樣的結果,或者是更進一步地增加有福業、無福業和非有福非無福的清淨不動的身口意業行造作。由於這些業行的造作,致使隨著業力流轉的七識妄心直至命終,一直流轉不斷絕,這樣就能成爲後世三有的七識相續不斷的因。

隨業識是指七識,以第七識爲主,具體造作業行的是六識,作主和指揮造作業行的是第七識意根,業行不斷,六識就不斷,後續的五蘊生死輪回就不斷。五蘊身造作的一切業行都作爲種子隨時隨地存入阿賴耶識中,阿賴耶識就會在業緣成熟時隨著這些業種,不斷地出生,變換出與業種相應的五蘊業報身。

有業力之處必有意根和六識的運轉,當然也必有阿賴耶識的運轉,以執持與業力相應的五蘊身,不管是染污業還是清淨業阿賴耶識都執持,而阿賴耶識自身並不在生死流中流轉。意根是業力的主宰者,六識隨著業力飄流不止。意根與業力須臾不分地綑綁在一起,六識則是斷續的隨業流轉,六識的出生流轉也是因爲意根和業力不滅的緣故,也是因爲意根無明的緣故。

原文:此識將生果時。由内外貪愛。正現在前。以爲助伴。從彼前際。既捨命已。於現在世。自體得生。在母腹中。以因識爲緣。相續果識。前後次第而生。乃至羯羅藍等位差別。而轉於母胎中。相續果識。與名色俱。乃至衰老。漸漸增長。爾時感生。受業名已。與異熟果。

釋:隨業識在即將呈現業果身的時候,由於對内外境界的貪愛現前出現了,以貪愛爲助緣和陪伴,捨棄了前世的命根以後,在現世五蘊身自體得以出生。五蘊緣起體在母腹中,以自體出生的前世的六識因識爲緣,承受業果相續的今世的果報識六識就會前後次第的出生,乃至於在母胎中,各個階段不同的胎體就相續運轉出來。承受相續業果的六識與五蘊名色俱在一起流轉,五蘊身漸漸增長,直至衰老。這時候就因爲業力的緣故,感生了承受業果的六識名和異熟果報。

在意根與阿賴耶識即將投生之時,隨業識意根和意識對未來世色身的貪愛,以及對未來世父母的男女欲愛出現了,以這種貪愛爲助伴就投入母胎當中。如果沒有貪愛,就會出現兩種情況:一是不再去投胎,二是以清淨心投胎。沒有貪愛的人是捨棄了欲界貪的聖人,聖人如果不投胎,有可能是以化生的形式出生,有可能是入無餘涅槃。聖人如果投胎,是因爲有清淨大願,以願力去投胎。

這裡有因識和相續果報識兩個概念需要解釋一下,因是指今世名色出生的前世因,前世由於六識造作的身口意行,留下了業種,業種成熟,才有今世的名色,名色出生以後,才有今世的六識出生,以承受前世造業的業果,所以今世的六識是名色受報連接前世繼續運轉的果報識,而前世的六識是導致今世果報的因,叫作因識。

原文:又此異熟識。即依名色而轉。由必依托。六依轉故。是故經言。名色緣識。俱有依根曰色。等無間滅依根曰名。隨其所應。爲六識所依。依止彼故。乃至命終。諸識流轉。

釋:阿賴耶識也叫作異熟識,異熟識是依靠著名色而運轉的,如果沒有名色,阿賴耶識就無所作爲。由於異熟識一定要依托於六根才能運轉的緣故,因此經中說,名色是緣於阿賴耶識或者是異熟識而出生的。與阿賴耶識一起共同運轉的根叫作色,也就是受精卵,伴隨著阿賴耶識同時運轉的所依根叫作名,也就是意根。意根是六識的識種子相等、無間、生滅相續所依的根,這樣阿賴耶識與名色一起運轉,六識依之就出生了。六識依止阿賴耶識和名色不停地運轉,直至命終。

因爲五蘊七識在流轉過程中會造作業行,留下業種,因此就會有後世的業果,業行依止於阿賴耶識而有,業果需要阿賴耶識來呈現,所以阿賴耶識也叫作異熟識,能讓五蘊七識在業種成熟時以不同的形態承受業果。而阿賴耶識不能獨自運轉,需配合意根和業力,只有在意根和業果所需的時候才能運轉,才能有心的行相,才能被發現。如果意根和業果沒有所需,阿賴耶識則不再運轉,也就沒有運行的行相,就不會被發覺,這是指在無餘涅槃狀態中,除此阿賴耶識都要運行,其行相心相都可以被發現。

因此阿賴耶識必依受精卵和意根在母胎中運作,繼而再出生六識,所以名色也是六識出生的所依根,六識出生以後,也攝於名之中。既然阿賴耶識必依意根才能運轉,所以意根也稱爲阿賴耶識運轉的俱有依,但並不是阿賴耶識依於意根才能存在,沒有意根阿賴耶識也仍然存在,只不過不能運作五蘊世間一切法了。在母胎中,最初只有受精卵的色,和意根的名,所以等無間滅的六識所依止的根是意根,六識依止意根和受精卵才能出生和運行,也依靠阿賴耶識才能出生和運行,也依靠業種。

原文: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種。若根處所。若彼能生大種曰色。所餘曰名。由識執受。諸根墮相續法。方得流轉。故此二種。依止於識。相續不斷。

釋:再說五個有色的根眼耳鼻舌身,這五根所依的是阿賴耶識裡的地水火風空五大種子,能生出有色五根的大種稱爲色,五大種之外的識種子稱爲名,由七識來執受識種子。這樣諸大種子出生名色之後,六根就墮入了前世至今世乃至於未來世的相續法之中,五隂身才能生生世世流轉不止。因此說有色根和七識依止於阿賴耶識,生生世世相續不斷絕。

這段話足以証明了名色緣識之理,名色的出生和相續運行完全是因爲有阿賴耶識的緣故,因爲色身的色是五大種子構成的,七識的名是識種子形成的,而這六大種子是歸屬於阿賴耶識,因此說是阿賴耶識出生了名色五隂身,並讓五隂身流轉運行不止。名色與阿賴耶識的關係在此闡述得一清二楚。

原文:由此道理。於現在世。識緣名色。名色緣識。猶如束蘆。乃至命終。相依而轉。如是名爲。從前際中際。諸行緣起生。中際生已。流轉不絕。當知此中。依胎生者。說流轉次第。若卵生溼生者。除處母胎。餘如前說。

釋:由這個道理而知,在現在世中,阿賴耶識緣於名色才能運行,名色緣於阿賴耶識才能出生和相續,二者猶如綑在一起的蘆葦,互相依靠才能運轉,直至五隂身命終。這就叫作由於前世的因緣,現在世的諸行就生起來了,現在世出生以後,五隂身就流轉不斷絕。還應該知道的是,在這樣的生死流轉中,依靠母胎而出生的有情,是這樣的流轉次第,如果是卵生和溼生的有情,以及除了母胎而生之外的有情,都是與前邊所說的流轉次第是一樣的。

這段話又著重闡述識緣名色的道理,阿賴耶識緣於名色才有依托,才能運轉,如果沒有名色,就無法運轉五蘊世間,但阿賴耶識本體是不需要依托名色而有。至此,名色緣識,識緣名色,阿賴耶識與名色的關係已經闡述清楚了。

原文:若於有色。有情聚中。謂欲色界。受化生者。諸根決定。圓滿而生。與前差別。若於無色界。以名爲依。及色種子爲依。識得生起。以識爲依。名及色種子轉。從此種子。色雖斷絕。後更得生。與前差別。

釋:如果在有色身的欲界和色界有情聚落中,如果其種類是化生的有情,他們在受生過程中,五色根一定是刹時圓滿出生的,不是次第生五根,再漸漸圓滿五根,這個與前邊所說的胎生的情況有所不同。如果在無色界,有情依止於名——六七識而流轉,若要化現在欲界和色界,就要再依止於五大色種子,出生五識,再依止於七個識,識的名種子和五大的色種子就流轉出來了。因爲有色種子可依,在無色界雖然斷絕了色身,後世卻可以再出生色身,這樣的流轉方式與前邊說的兩種次第有些差別。

原文:又由福業。生欲界人天。由非福業。生諸惡趣。由不動業。生色無色界。雲何不生。由不生故。趣清淨究竟。

釋:又由於有情所修得的福業關係,命終就會生在欲界的人和天人當中;由於有情所作的非福業,命終就會生到三惡道中;由於有情所作的清淨的不動業,命終就會生到色界和無色界中。不生到三界中是什麽情況?由於後世不再出生的緣故,就出離三界,趣向於究竟清淨的解脫。

不出生在三界中的清淨相對於佛地的清淨,還是不究竟的,因爲異熟識中還有業種需要清淨,業種都清淨就到佛地了,這只是半路風景,最美的風景佛地才有。

原文:雲何從中際。後際諸行緣起生。謂中際已生。補特伽羅。受二種先業果。謂受内異熟果。及境界所生受增上果。此補特伽羅。或聞非正法故。或先串習故。於二果愚。

釋:爲什麽由於現在世的因緣,出生了後世的諸行?這是說在現世已經出生的有情衆生,要承受兩種前世的業果:一種是要承受自身(内)前世業行所帶來的業果,另一種是要承受由於受現今周遭環境(外)的熏染所帶來的更進一步的果報。這個有情或者聽聞了不是正見的法,或者是從前所熏習的緣故,對於内異熟果和現今增上果都愚癡不明。

原文:由愚内異熟果故。於後有生苦。不如實知。由迷後有。後際無明。增上力故。如前於諸行。若作若增長。由此新所作業故。說此識。名隨業識。

釋:因爲對於前世所帶來的異熟果愚癡的緣故,就不如實了知後世的五隂身就會因此生出苦難。由於迷於後世的三有,後世的無明又會輾轉增加,還會像前世一樣身口意諸行繼續造作,或者更增進地造作,由於這些新近所造作的業行,就說能跟隨業力的識是隨業識。

六七識都有無明愚癡,都能造作諸行,都能跟隨業力,因此都叫作隨業識。但第七識意根是刹那不離地跟隨業力,隨順無明業力,第六識是斷續地跟隨業力,隨順業力,造作諸行。入胎投生時是第七識跟隨業力因緣而入胎,之後才由於業力的緣故,第六識才出生去承受業果和隨順業力。

原文:即於現法中說。無明爲緣故行生。行爲緣故識生。此識於現法中。名爲因識。能攝受後生果識故。又總依一切識。說名六識身。

又即此識。是後有名色種子。之所隨逐。此名色種子。是後有六處種子。之所隨逐。

釋:在一切現實存在的法中說,以無明爲緣所以才有行的出生,以行爲緣才有識的出生。這個識在現前所存在的法中叫作因識,意思是說這個識是起因,造作業行之後能引生後世的果報識。依前世的六識和今世的六識合起來說,這個識又叫作六識身。

這個六識身是被能出生後世名色的種子所追逐著,意思是說後世名色的種子就是此世六識身造作業行留下的,六識身造作業行以後就有了後世名色的種子,依此種子就會有後世的名色。這個名色種子又被後世六入處的種子所追逐,意思是說後世名色上的六入處的種子是依名色種子而有的。

這段話把前後世的六識關係都捋清楚了,前世六識造業留下名色種子,名色種子能出生後世的名色和六識,名色種子也是後世六入處的種子所依。因爲名色種子能出生名色,有名色就會有名色上的六入處。

原文:此六處種子。是後有觸種子。之所隨逐。此種子觸。是後有受種子。之所隨逐。如是總名。於中際中。後有引因。應知由此能引識。乃至受一期身。

釋:而六入處的種子,又被後世觸的種子所追逐著,意思是說後世名色上觸的種子是依這個六入處的種子而有的。觸種子又是後世名色上受的種子所依,受種子依觸的種子而有。這樣總體來說六識在今世的時候,就成爲了後世名色出生的引因,所以就應該知道,由於這個能引後世名色出生的六識,就能有受生一期生命的色身。

原文:故由先異熟果愚。引後有已。又由第二境界。所生受果愚故。起緣境界受愛。由此愛故。或發欲求。或發有求。或執欲取。或執見戒。及我語取。

釋:所以由於對前世的異熟果愚癡不知的緣故,就引生了後世的三有,果是造業的業果五隂身,異熟是後世成熟的。後世三有出生以後,又由於對與境界觸之後所産生的受的果報也是愚癡的,緣於對境界的受就生起了愛。由於對境界有了愛的緣故,五隂身或者發起了對境界的欲求,或者發起對三界有法的貪求,或者執著境界的貪欲取著,或者執著我見取著,或者執著戒禁的取著,或者執著我語的取著。

原文:由此愛取。和合資潤。令前引因。轉名爲有。即是後有。生因所攝。從此無間。命既終已。隨先引因。所引識等。受最爲後。此諸行生。或漸或頓。

釋:由於有這樣的愛和取,和合資生和潤澤,使得前世六識身的引因之名,變成了後世的有,愛和取就成爲了後世三有生起之因。從此永遠不間斷的生命體命終以後,隨著前世的引因,就生起了所牽引的今世的六識,最後就有了受。這些業行的出生,或者是逐漸出生的,或者是頓時出生的。

 原文:如是於現法中。無明觸所生受爲緣故愛。愛爲緣故取。取爲緣故有。有爲緣故生。生爲緣故。老病死等。諸苦差別。或於生處。次第現前。或複種子隨逐。應知如是。於中際中。無明緣行等。受緣愛等。爲因緣故。後際諸行生。

釋:後世諸行出生以後,如是在現前存在的法中,以無明的觸所出生的受爲緣才有了愛,以愛爲緣才有了取,以取爲緣才有了三有,以三有爲緣才有了生,以生爲緣才有了老病死等等種種苦難的差別相。這些苦難,有的在出生之處依次出現,出生之處就是六道輪回之處,就是三界的任何處所;有的苦難集起以後又以種子的形式一直追逐著名色,埋藏在阿賴耶識中,因緣具足種子現行,苦難又出生在名色所在之處。你們應該知道像這樣在現世中,因爲有無明的緣故産生行,有受的緣故産生愛等等,這些法又作爲因緣,就會有後世的一切行産生。

此世的色受想行識落謝爲種子,出生後世的色受想行識,這些法生生不已,都屬於行的範圍,心不寂止就有諸行,有行就有種子,有種子就會生生不已。

原文:複有先集資糧。於現法中。從他聞音。及於二果諸行。若於彼因彼滅。彼趣滅行。如理作意。由此如理作意爲緣。正見得生。從此次第。得學無學。清淨智見。由此智見。無明及愛。永斷無餘。由此斷故。於彼所緣。不如實知。無明觸所生受。亦複永斷。由此斷故。永離無明。於現法中。証慧解脫。

釋:還有的人前世就已經集積了修道的資糧,在現世之法中就有因緣聽聞他人講法的音聲,以及修習聲聞及緣覺兩個果德的一切行。這些人如果對於十二因緣法中的引因和滅盡之理,以及趣向滅盡的修道之行,能夠加以如理作意,以這樣的如理作意爲緣,就會生起正見,從此就會得到有學和無學的清淨智見。

由於有了對因緣法的智慧見地,十二因緣中的無明一直到愛就會全部斷盡無餘了。由於斷盡這些因緣法的緣故,對於因緣法的不如實知,以及由無明觸所生的受也就永遠斷盡了。由於斷盡了這些法的緣故,就會永遠離開了無明,在現世之法中就証得了慧解脫。

原文:若於無明觸所生受。相應心中。所有貪愛。即於此心得離系故。貪愛永滅。於現法中。証心解脫。設彼無明。不永斷者。依於識等。受最爲後。所有諸行。後際應生。由無明滅故。更不複起。得無生法。

釋:如果對於無明觸之後所生的受,在與受相應的心中所生起的所有貪愛,就在這個相應心中離開了對於貪愛的係縛,貪愛就會永遠斷滅了,在現世之法中就証得了心解脫。如果無明沒有永遠斷滅,依於識而有的諸行,受在最後,受以及之前的觸、六入、名色以及受之後的愛、取、有、生、老病死等等諸行在後世都應該再生出來。因爲無明滅了的緣故,這些諸行都不再生起了,就証得了無生法。

原文:是故說言。無明滅故行滅。次第乃至。異熟生觸滅故。異熟生受滅。於現法中。無明滅故。無明觸滅。無明觸滅故。無明觸所生受滅。無明觸所生受滅故愛滅。愛滅故。如前得無生法。由此故說。取等煩惱最爲後。諸行永滅。

釋:因此說無明滅了行就滅,行滅故識滅,識滅故異熟生的名色滅,異熟生的名色滅故,異熟生的六入滅,異熟生的六入滅故,異熟生的觸滅,異熟生的觸滅故,異熟生的受滅。在現世之法中由於無明滅了的緣故,無明的觸就滅了,無明觸滅了的緣故,無明觸所出生的受就滅了,無明觸所生的受滅了的緣故,愛就滅了,愛滅了的緣故,就像前邊那樣証得無生法。因此才說取等煩惱在一切煩惱的最後出現,起決定作用,不取著諸法時,五蘊一切行就永遠滅了。

原文:如是於現法中。諸行不轉。由不轉故。於現法中。於有餘依界。証得現法涅槃。彼於爾時。唯餘清淨識緣名色。名色緣識。乃至有識身在。恒受離系受。非有系受。此有識身。乃至先業。所引壽量。恒相續住。

釋:這樣在現世之法中諸行就不運轉了,由於諸行不運轉的緣故,在現世之法中,在還有餘苦可依的世界中,証得現世法的涅槃寂靜,就是有餘依涅槃。這個人這時候只有清淨的阿賴耶識(可以稱爲異熟識)緣於名色,名色緣著清淨的阿賴耶識(異熟識),乃至於還有六識身存在著,永遠領納著離開係縛的覺受,不受有係縛法的受。這個六識身也有前世的業所引生的壽命,長時間的相續的住世不滅。

原文:若壽量盡。便捨識所持身。此命根後。所有命根。無餘永滅。更不重熟。又複此識與一切受。任運滅故。所餘因緣先已滅故。不複相續。永滅無餘。是名無餘依涅槃界。究竟寂靜處。亦名趣求涅槃者。於世尊所。梵行已立。究竟涅槃。

釋:如果壽命盡了,就會捨棄六識、七識和阿賴耶識(異熟識)所持著的色身。在此色身之後的後世所有的色身,永遠滅盡再也不會出現,更不會重新生長出來。又因爲此六識與一切受隨著因緣滅而任運滅了的緣故,剩下的所有因緣愛、取、有等等先前都已經滅了的緣故,此後就不再相續出現,永遠滅盡沒有遺餘,這就叫作無餘依涅槃界,是最究竟寂靜之處,也叫作趣求涅槃的聖人,在世尊法中建立了清淨的梵行,究竟涅槃了。

原文:如是已說。由三種相。建立緣起。謂從前際中際生。從中際後際生。又於中際。若流轉若清淨。是名緣起體性。

釋:以上已經講完了什麽是由三種相建立的緣起體,就是由於前世因緣而有現世五蘊身的産生,由於現世的因緣而有的後世五蘊身的出生,又在現世當中或者是繼續流轉生死,或者是趣向於究竟清淨,這就是緣起體的體性。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