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意识体性略说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0-11-29 12:53:45 阅读: 3442

第四章  意识的记忆性

一、记忆,就是记别和忆念,这是意识心的功能作用。当前所发生的一切事情,身口意的一切造作,都有意识心的参与运作,意识所了别和造作的内容随时随地都交付给意根,意根了别以后,就作为种子落谢到第八识心体中,第八识就把这些内容作为种子存储起来。以后当意根攀缘想了别时,第八识了知到意根的思心所以后,就随顺配合意根,把从前存储的种子输送出来,这样就形成了法尘。意根触法尘以后,因为了别慧不细致,了别不了具体的内容,就生起思心所,决定要细了别这个法尘,于是第八识就配合出生意识,这样意识就了别了到底是什么法尘,也就是说意识想起从前的事情来了,这就是记和忆的过程。

如果发生的事情不完整,或者是意根不在意,意识了别和造作的轻微,业行就轻微,第八识存储的业种就轻微;第八识输出种子时形成的法尘就不是很清晰,意识了别的就不完全,也不清楚,俗话叫作记忆不牢。比如说,我们背一篇文章没有完全背熟,这个业行也作为种子存储起来,第八识再输出时,意识就不能完全了别清楚,这篇文章就不能完全背诵出来。

再比如说,意根不太在意一个人,对这个人的作意很少,思心所就没有相当的决定性,意识对这个人了解认识的也就不完全,印象不深刻,此事也作为种子存储起来。当种子缘熟,再遇见这个人时,第八识输出过去的业种,意识就不能清楚的了别这个人,对这个人的印象就模模糊糊的不清晰。

第八识输出业种,形成了法尘,业种输出给胜义根时,如果胜义根有问题,有障碍,比如小脑萎缩等等障碍,第八识输出的影像与业种就不能完全一致,显现出来的法尘是不如实的,这时意识心不能正确无误的了别,就成了颠倒的了别,或者根本就不能了别,这就是失忆症。

胜义根受到毁坏,或大脑受过刺激,或者大脑缺乏营养,都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失忆。所以学生考试前要加强营养,就是要胜义根中的四大物质成分协调,能够让第八识正常的变现出内相分的影像,意识才能够正常了别这些影像,临场考试时思惟才能清晰,才能发挥好,考试成绩就好。

胜义根如果有问题,第八识变现出的影像可能就成为混乱的信息,这样意识的了别就混乱,就可能出现颠倒的了别或错误的了别,别人就认为这个人精神可能不正常,而他自己却认为很正常,丝毫都不认为自己是不正常的。

二、婴儿为什么记忆力比较差

这里所说的记忆力,就是一种记别和忆念的能力,也叫作印象。什么叫作印象(像)呢?印,就是烙印,用手按在某处,或者用某物按在某处,就是印下来,刻下来,印持下来;象(像)就是影像,留下的痕迹,按在某处和印持了之后,才有像,这叫作印象。印象与念心所有关,与记忆有关。

印象有深有浅,印象深刻,是经过反反复复多次的按和印,或者是深深地按和印,留下的像,印出来的像就很深刻。深深和反复多次的印持于心,就是定,定于一境不变动,才能印象深刻。记忆里有印和象(像),以后遇缘才能把印象回忆出来。记忆的前提条件,一个是要有胜解,能够理解明白所经历人事物理的真正意思是什么,才能印持下来,形成影像,往后才能有记忆;另一个前提是要有定,反复印持于心,深深地印持于心,才能有深刻的印象。

婴儿没有多少记忆能力,记忆差,因为婴儿胜解力弱,此事对极大多数事情没有经验过,没有体验过,也就没有比对的能力,加上思惟力非常微弱,因此就没有多少胜解,很难留下印象,也就记忆不下来。婴儿心力弱,也没有定,不能专注,他们就不能把一切人事物印持下来,因此记忆力就差。婴儿大多数事情需要父母反复教导,多次重复,才能有一点记忆。但是这不包括婴儿自己所习惯和感兴趣的饮食与玩具等等,不包括婴儿天生的与生俱来的习性,因为这些先天性的习惯和兴趣是从前世带过来的,生来就如此,世俗人称此为本能,是每个生命体适应生存的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性。

婴儿识心很弱,感知力差,思惟力差,他们因为没有多少胜解力,忆念力就极差,没有多少记忆力。但是有些特殊情况除外,比如婴儿有天生的习性,他们对触尘的感觉很敏锐,而承受力比较弱,又不能用语言表达,因此一不如意就要哭闹,以此来表达自己不舒适的感受。温饱属于触尘,婴儿非常敏感,再加上饮食是众生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因此婴儿天生对于饮食和温饱有胜解,对于触尘有胜解,有记忆,但不是通过特别的思惟而来的,是本能就如此的。也因为饮食和身体上的触尘常常存在,婴儿也常常接触,相当于定在饮食和触尘上,婴儿对此就有胜解,有忆念,有记忆,除此以外,婴儿的记忆就很差了。

记忆是意识心的功能体性之一,在胎儿阶段,当意识一旦出现的时候,就有记忆功能,因此才有胎教。胎教,就是让胎儿听到母胎内外的声音时,内心有一定的理解,能受熏陶,从而得到教育。胎儿在母腹四五个月大的时候意识就出生了,那时就有感知能力,因此就有胎动现象。有意识心出生才有胎动,没有识心,身体就不会动;因为有意识心才能有胎教的作用,否则胎教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没有意识心,就没有胜解和记忆,胎儿就不能受教。胎动,是意识和身识共同活动的现象,否则就不能动。意识和身识,能了别母胎中的环境,了别以后就有感受,这样身体就有了相应的反应,才有胎动现象的发生。胎儿了别声音时,内心一定有感受,内心的情绪就由身体表现出来,或者由静到动,或者由动到静。

以上说的胜解、定、忆念、记忆,都是意识心的功能体性,是意识心的五别境心所法,另外加上欲和慧心所法。与意识共同生起分别作用的五识,也有五别境心所法;婴儿只要有六识的存在,就一定有五别境心所法,只是这些心所法表现得微弱一些罢了,随着出生以后生存经验的累积,别境心所法的功用就能强大起来,记忆力才能随之增强起来。

三、问:回忆属独头意识,也是靠第八识流注种子而刹那回忆起来,意识为什么不能了别回忆前世呢?

答:此世的意识心,是此世新生的意识心,不是前世的意识心;此世的意识心没有经历过前世的人与事,当然就没有前世的记忆。如果能了别前世的人事,就不能叫作回忆,只有亲身经历的事情,才能叫作回忆。如果说能回忆前世的事,那是一种方便说法,这是以意根为主,从意根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意根能连接前世和后世;而意识是一段一段的,此世的意识能了知前世的事,严格来说不是回忆,而是间接了知。有神通的人如果说:我忆往昔,这个我就是指意根的我,虽然意根不能回忆,但是意根执著意识的功能为我,祂就要这样说话,这时意识是通过意根了别到自己未曾经历过的人和事。

前世的五阴与今世的五阴是非一非异的关系,既有共同的部分,也有不共同的部分。前世的五阴,不为今世的五阴考虑后果,造作了恶业,所以今世的五阴就要承受前世五阴造作恶业的苦果。前世与今世是否有联系?肯定有联系,意根和第八识还是前世延续过来的意根和第八识,习气秉性与前世还是一样,冤亲债主还是一样的,善业恶业种仍然一直都带着。今世如果继续再造恶业,后世的五阴就要受苦,而且还是自己的五阴在受苦,意根和第八识都不受苦。各位就好自为之吧。

四、意识有隔阴之谜。所谓的隔阴就是隔开的五阴,不是同一世的五阴,今世的五阴灭了,下一世的五阴又重新出生,身体和六识都换成新的,六识就不知道前一世的事情,对前世已经不能记忆了,这就叫作隔阴之迷。如果没有加修四禅八定,没有宿命通,也没有生来就报得的宿命通,六识对于前世的经历就一无所知。没有宿命通,就不知前世后世的事情,有宿命通就能知道自己和他人的前世后世的一切事情。

众生前世死后,此世的五阴变成新的了,六识也是新的,已经不是前世的六识了,肯定就不知道前世的人事物。因为此世的六识心在此世的五阴上记忆了别一切人事物,只记忆此世的事情,所以只能了知此世所记忆的一切法。而此世的五阴,不是前世原来的五阴,六识对前世的五阴所造作的事情,当然就不能有记忆。

而意根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存在没有灭过,祂自身蕴积着生生世世的烦恼习气。所以此世的五阴与前世的五阴,在习气烦恼上面是相续的,如果不学佛修行,习气就会越来越重。第八识也是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延续下来的,因此这世的五阴和前世的五阴就有连带的关系,不是互不相干的两个生命体。所以我们学佛修行,就要为后世的自己着想,不能只活在今世,而不管自己的来生。如果不想有隔阴之迷,就要修学宿命通,禅定修到四禅以后就能修成宿命通,但是宿命通与解脱和智慧没有多大关系。在没有证得菩提之前,没有必要修学神通,否则就成为障道的因缘。

五、问:隔阴之谜能导致往世已经开悟了,还需要此世重新再悟,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修行有倒退的现象呢?尤其是在无明的情况下又造作了好多业。

答:只要没有修得宿命通,即使今世开悟了,后世也是不知道的。后世一开始也未必能够信佛和懂得佛法,但是以今世所修行的善根和福德力,在后世因缘成熟之时又可以重新步入佛门修行,而且后世的修行将比此世修得更快速,修行一段时间以后照样可以明心开悟,这样就与此世的修行连接上了,他学佛修行可能都不需要他人的指导,自己就能顺着此世的修行方式而自行重新开悟。即使没有善知识的引导,自己也不会走入歧途,而且修行的层次不仅能与上一世连接起来,还可以超过上一世的修证水平。

当我们看到有些人此世修行的速度非常快,根性也很利,就无须怀疑他前世修行的根基深厚,基础牢固,才能成就他今世修行的深利智慧。今生修行非常缓慢的人,一定是前世就没有打好学佛的基础,佛法熏修的不够深厚,以至于久修而没有成效,甚至可能还走入邪途,熏修一些错误知见,自己也不知晓。有些人则是前世学佛就修错了,走错了路头,今生仍然顺着前世的惯性而照样修错法,而不知悔改。所以只要修对了佛法,只要是证悟了,就不用怕有隔阴之迷,此世懂得多种善根,多累积福德,后世的道业就能快速增进。

六、问:都说今世的意识是全新的意识,与前世无关,不了别前世。意识是意根缘法尘第八识所生,其所生难道带有特征?意识每天都是新的,均由第八识出生,毫无区别。记忆与胜义根有关,胜义根是成像处,意识只在胜义根处分别。今世的胜义根决定了今世的意识特征。之所以不记得前世,不在意识,在于全新的胜义根。因为胜义根是色法,前世的色法不能随其如来藏和第七识转世。意识的特征与胜义根相关,意识的性质由胜义根决定。从胎儿就开始建立这一世的胜义根,以及这一世的意识特征。同一个如来藏出生的意识,其心所法是一样的,不同或者差别还是在于胜义根,是否是这样?

答:意识是意根与法尘相触之后,如来藏出生的。意识依五阴身而有,五阴身改变,胜义根改变,意识就变了。前世今世意识所依的胜义根不同,意识就有差别。梦中的意识与醒时的意识也有不同。今天和昨天的意识,是同一个意识,同样的五阴身上的,记忆同样的内容,但是也稍微有些差别,认识事物有差别,观点看法有差别,记忆有差别,了别性有差别。尤其是业障发生变化,胜义根发生变化,意识的了别性认知性,就有变化。

记忆问题,与业种有关,与胜义根有关,与意根有关。意根感兴趣的,记忆肯定好;意根越在意的,记忆越好。

意识出生有一定的缘,缘不具,意识不出生;缘改变,意识就改变。梦中意识与醒时的意识,识种子是一样的,可是梦中独头意识了别的内容,醒时的五俱意识不容易知道。当植物人时的意识,与正常时的意识,更是有所不同。胜义根没有阻碍,大脑营养丰富,意识的记忆功能就好;反之,大脑缺乏营养,意识的记忆功能就减弱,了别性也减弱,思惟也减弱。小脑萎缩的人就是这样,还能出现幻觉和不正常了别的现象出现。

七、问:为什么观行佛法时,记忆就牢;不观行,强记的就不容易记住呢?

答:观行,就是思惟,意识思惟时,意根就受熏。意根了别了,第八识就把它作为种子,存入自己的库房里。种子将来遇缘,就能从库房里被取出来,自己就能享用到了。如果不思惟,单纯地记忆,意根没有受熏,对这些内容就模模糊糊的,这也作为种子存入第八识库房里,但存入的种子就不清晰,种子不容易成熟,不容易呈现出来,或者虽然呈现,也是模模糊糊不清晰的,意识就不容易回想清楚。

八、有些学佛人,经文很熟,张口就来,好像是明白其中之义,其实是没有真正明白。因为经文太熟了,不容易再去思考其中的真正含义,就停止在对表面意思的理解上。读经背经,是意识用心,比较省力,不用深思,不累脑不累心。而深思,就要动用意根,牵动大脑神经细胞,耗费大脑能量,身体要源源不断的为大脑提供气血资源,心里感到累,于是众生就挑选比较轻松的事情做,只是读读经,背背经,再加上定力和慧力不足,就不能作以深思。

读经念咒,都是以意识心为主的心识活动,意识作用突出。背诵经文和楞严咒,也是以意识心为主,意识作用突出。背熟以后,意识就能快速背诵,也能背得很熟练,像行云流水一样,非常流利,不用思惟。如果背诵得稍微慢一些,意识的作用就减小一些,意根的作用就突出一点;如果再慢一些,意识的活动减弱,意根的作用就增强,越慢越能突出意根的作用。结果就是,意识活动越少,背诵越不流利,最后就想不起来要背诵的内容。

因为意根不能回忆,不会背诵经文,回忆属于意识的功能,意识活动减弱,功能发挥的就小,背诵就困难。在清醒的状态下,意识的活动越少,定越深;而定越深,意识越少于现行。当意识的活动小到一定程度,干脆就不能背诵经文了,口不能动,一个字也吐出不来,甚至心念要停止,心里也不能默诵了。

因此,要修习好禅定而能参禅,身口意行都要慢、慢,减少意识的活动,意根的功用增强,其直觉作用就突出。当意根的直觉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就能在行走坐卧中直接感觉到色身的机械化,从而能断身见,或者断我见,或者明心,这都说不定了,定就是起这种作用的。

没有定,或者是定浅时,意识的了别作用很活跃,那就起读诵、背诵的作用,起学知识的作用。虽然意识的思惟非常活跃,非常聪明伶俐,但所学较浅,属于理解范围和知识层面,内心深处还没有深解其义,因为意根没有证得。意识所学得的,都是他人的思想观点,也许都是佛说佛所证得的,但是自己并没有实际证得,都属于知识层面的东西。

这样学来的知识,不可以对外说是自己证得的,自己已经证明了是正确的;因为自己毕竟暂时还没有证明,也没有找到证据。只有在意根配合意识,深深的思量过后,真正的证得了,所思所想,才是自己的观点看法,是自己的见地,才可以对外说:我认为如何如何,否则就不可以说我认为我觉得。如果非要说我认为我觉得,那仅仅是意识的认为和觉得,与意根不相干,还不是真知灼见。

九、记忆是如来藏储存的法尘种子,不是前五尘相分,因为回忆出来的尘相只能与意识相应,前五识对回忆出来的尘相就不能了别。

一切法都可以作为种子存储起来,身口意行的一切行为造作,所经历的一切人事物理也就是六尘境界,全部作为种子由如来藏收存。之后意根攀缘想了别,如来藏就随顺意根的思心所,把种子输送出来成为法尘,就是独影境。意根缘了之后如果想细了别,如来藏就出生独头意识一一了别,这就是所说的回忆,所以回忆里有细节。

回忆出来的境界属于法尘,不是五识所能了别的,因此五识没有回忆的功能作用。前五尘的相分也作为种子存在如来藏里,因缘具足时,如来藏也要输出五尘,再依意根的思心所,如来藏出生六识来了别。但是,这不属于回忆了。

十、问:如来藏记录众生业行,记忆全部由如来藏记录,为什么一般人2-3岁前是无记忆的,或者说对小时候的事没有印象?

答:因为孩子小,他的意识的功能还不完全具足,小时候的事儿,就不容易记得,长大以后意识功能强大,有了一定的生存经验,记忆力才强。年纪太小,大脑胜义根还不完全发达,依胜义根而运行的意识功能就弱。比如在母胎里,胎儿也有意识,也许他也能记住一些事,但是出了母胎什么也不知道了。一岁两岁,三岁五岁之前,经历过的大多数事都记不住,那时候大脑还不够完善,意识的记忆力回忆的功能还不够强。

有些人的大脑有毛病,大脑营养不足的人,刚刚做完事儿,一会儿就忘了,大脑营养不良能导致记忆力不好。所以意识心里回忆的功能,也利用大脑里的物质,大脑不够发达,他的记忆就不好,意识的功能作用是依赖于大脑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