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合集经选讲
第五章 三个梦喻
原文:大王。诸根如幻。境界如梦。譬如有人。于梦寐中。与诸婇女。共相娱乐。大王。于意云何。彼梦觉已。忆所受乐。为实有不。王曰不也。
释:大王,六根如幻化出来的一般,六尘境界就如梦中境一样。譬如有人在梦中,与诸多婇女在一起嬉戏游玩娱乐,大王,你的看法如何,那个人从梦境中醒过来以后,还回忆着梦中所感受的快乐,梦中境界是实有的吗?净饭王说:不是实有的。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像幻化的一样,从一无所有的空中,幻化出六根,其功用同样是幻化不实的,幻化主就是像魔术师一样的阿赖耶识。佛说诸根所对的境界色声香味触法如梦,等于梦中物一样,根本把捉不了。在梦中意识还能了别梦境,接触到梦中人和物,生起喜乐哀怒的觉受,梦醒后一无所有,什么都了不可得。众生在所谓的现实中生活,也像在梦中一样迷惑颠倒,好像能接触到六尘境界,好像有六识的感受,其实都是虚幻的,梦醒之后了不可得。众生因为无明还没有从梦中醒过来,菩萨处于半梦半醒状态,诸佛则已经彻底清醒过来,不在梦中了,能完全回忆梦中事,凡夫众生却都在说梦话。
原文:佛言大王。是人所梦。执以为实。为智者不。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婇女。毕竟非有。何况与之。共相娱乐。当知是人。忆梦中境。徒自疲劳。不复可得。
释:佛对净饭王说:大王,这个人把自己所做的梦境当作是实有的,他是否有智慧?净饭王说:此人没有智慧。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梦中的婇女毕竟不是真实存在的,更何况还有与婇女一起娱乐这件事,那就更没有了。你应当知道这个人回忆做梦时的梦境,只是白白地劳累识心,梦境是不可能再回来了,不能再接续做梦了。
明明在梦里什么都有,梦醒了更是什么也没有,醒来以后还把梦里的人和事当真而不断的执著,这个人并不是有智慧的人。佛用这种方法来警觉净饭王不要贪着五欲乐,五欲乐就如梦中事一样,不可贪着,以此贪着,就要妄受生死轮回苦。
原文: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痴众生。眼见色已。心生爱乐。复起贪着。为彼所牵。造贪业行。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最初造作。刹那灭谢。是业不依。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中间而住。于死边际。命根灭时。自分业报。皆悉现前。犹如梦觉。念梦中事。
释:佛说:大王,如是如是,确实是这样。愚痴的众生眼见色以后,心生爱乐,然后就贪着色境,心被色境所牵引,造作贪爱的业行。身业是杀盗淫三种,语业是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四种,意业则是贪嗔痴三种。身口意行造作出来之后,业行随造随灭,最后业行都灭去不再造作了,但业行并不依着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以及中间而住,不到东西南北去,不到四面八方去。但是到临终六根要谢灭的时候,自己所造作的业报就会全部现前了,就像梦醒时,仍然在念着梦中的事一样。
愚痴的众生眼见色,贪爱现前,马上生起了爱乐心,心就被色所牵住、黏住了。外界六尘如果能捆绑,捆绑的就是心,心被一种无形的贪爱绳索所捆绑住,就开始造作贪的业行。业行分为身行、口行和意行,身体上造作杀、盗、淫三种身行,口业造作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四种口业行,意业是贪嗔痴,这样十种业就造作出来了,身口意这三种行为造作出来以后,作为种子存在阿赖耶识里,缘熟时种子现行出来,众生就受业报。
受业报时其实是自己报复自己,众生造业时最怕谁知道?鬼神、护法神知道都没关系,佛菩萨知道都没关系,就怕阿赖耶识知道,但是你想阿赖耶识能不知道吗?五阴七识造作业行时,全靠阿赖耶识配合,没有祂根本造作不了,所以五阴所有的行为造作祂都知道,同时收存业种。懂得这个道理,就要小心自己的身口意行,不要再造恶业,要多造善业,尽量断恶修善。
身口意行最初造作的时候,刹那灭谢了。比如拿刀杀人,拿起刀之后,拿刀的行为没有了;下一步手伸出去,之后伸手的行为又没有了;再下一步,拿刀捅进对方的身体,这种行为又消失了;再下一步,拔出刀,行为消失;再下一步把刀扔了或者是洗了,行为又消失。杀人的这个行为一连串的造作出来,后一个动作出来,前一个动作消失。所有行为都消失以后,实际杀人这个行为消失了没有?这个行为如果不消失,就要一直杀,这是不可能的,任何行为总有结束的时候。行为本身造完就灭,因此任何善恶行为都是生灭、了不可得的。可是种子并不消失,刹那刹那都要存在阿赖耶识里,以待将来缘熟受报。
行为造作刹那灭谢,非常快,每一刹那有八万一千个种子生灭、生灭、生灭过去了,才形成了整个杀人的行为,所以杀人的行为全部是生灭性的,可是这整个行为就作为业种收存在自己的阿赖耶识里了。一弹指一刹那,有八万一千个种子生灭过去了,无数的生灭现象形成了这一弹指,所以弹指这个法就是虚妄的。而杀人这一法,是由无量个弹指的时间连接起来的,是由无量个类似于弹指的行为构成的,那么杀人的行为也就是虚妄的、生灭的、无我性的。如此观行下去就可以证得小乘的身空。
也可以同样观行识心的种子刹那生灭,无数个刹那生灭构成了识心的连续的分别造作行为,识心就是生灭、虚妄、无我的。这样就可以证得心空,身空加心空,五阴空、无我,就证得了法眼净。在观行断我见以后,再接续观行,杀人这一系列的行为是如何造作出来的?一弹指之间,怎么就能有八万一千个种子出来呢?阿赖耶识又是如何记录业行的?这样观行,禅定好的人,证悟非常快,前提是不要有意识的思惟,如果有就不能证悟。要证果,因缘成熟的时候,就是一刹那间,因缘不成熟,百千万劫在六道里迷惑颠倒。
业行虽然刹那灭谢,但是这些业行却不依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中间而住,就这样消失了。比如举起手又放下,观察举手的业行,消失时到哪里去了?业行消失了,也没有住到什么地方,如果有地方住,此处就总在举手,如果是杀人,杀人的业行就总在某处,那就很糟糕了。
佛说于死边际命根灭时,就是众生寿命终了时,要死还没死的时候,这叫命根灭时,有一件事出现了,佛说了自分业报皆悉现前。什么是自分业报?就是自己造作业行的果报显现出来了,犹如从梦中醒来以后,知道了自己在梦里做的事。众生在临终死亡之前,这一辈子做的事情,不管是善还是恶,像放电影一样非常迅速地显现在心里,那时就知道自己这一辈子都做了些什么事情,知道这一辈子是善多还是恶多,该受什么样的果报,该去哪道里轮回。心里就明明白白了,但是已经说不出话来了。
造业时好像是神不知鬼不觉的,业行都已经消失了,在命终的时候果报却能显现出来。为什么都能显现出来?是因为在造作业行时,其行为作为种子刹那刹那都存在阿赖耶识里,业行虽然消失了,业种子却存下了。行为有形有相能消失,种子无形无相,直到受报以后才能消散,因果业行不可思议。
原文:大王。识为其主。业为攀缘。二种相因。初识生起。或趣地狱。或堕傍生。琰摩罗界。及阿修罗。若人若天。初识生已。各受其报。同分心品。相续随转。最后识灭。名为死蕴。最初识起。名为生蕴。
释:大王,阿赖耶识作为众生的主人,是出生下一世色身的主因,业行是下一世色身出生的缘,因缘会合,下一世最初的识心出现,下一世的色身就出生了。出生时,这个人或者是堕落于地狱身,或者是堕落于畜生身,或者是堕落于鬼身,或者是堕落于阿修罗身,或者是堕落于人身,或者是堕落于天身。当下一世最初的识心出生的时候,众生就开始接受各自的果报,之后在此色身上的识心就要不断地一直运转下去,直到最后识心灭去了,成为了尸体,就叫作死蕴;而当最初识心生起的时候,众生就出生了,就叫作生蕴。
阿赖耶识为什么是造业的主人?因为没有阿赖耶识就没有五阴,也就不能造业。意根想造业,阿赖耶识了知,就配合意根,输出各种种子,完成五阴身的身口意行,五阴的身口意行都是阿赖耶识输出种子实现的,所以五阴就是阿赖耶识,就是阿赖耶识性。五阴身造的业是一种助缘,由阿赖耶识和业缘两种作为出生下一世五阴的因和缘,下一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产生出来,就开始受业报。
比如说该托生为人的,又产生了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五蕴具足以后,就有感受,人的喜怒哀乐的果报就出现了,没有识的时候感受不到苦乐受,就好像没有得到果报一样。其实生为人胎,十月处胎就是一种果报,这果报要由意根来受,阿赖耶识不受果报,也不在胎中被拘禁。人在母胎里四五个月之前没有识心,感觉不到苦受和乐受,严格来说,那时候不算真正受报,说不算受报其实也算受报,因为那个色身就是果报身,因为没有心就不知苦乐受,而意根的感受,意识心却不容易知。
如果投身到地狱中,地狱的身相现出来,识心随即出现,马上能感受到地狱的苦受,苦报就出现了,如果托生到傍生中,傍生的觉知心一现起来,就会感觉到苦乐受,苦报出现了。或者托生到琰摩罗界鬼界,托生到阿修罗界,或者生到人中,或者生到天上,识心出生才开始正式受报,就开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了,天人一出生,他就感觉快乐,在畜生道和地狱道、鬼道里一出生,就感觉到痛苦。但没有六识来感觉的时候,也属于是果报。
识心出生之后,就相续不断地在色身上运行,直到死亡为止。这一期生命结束的时候,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六个识心都灭了以后,身体就像一块木头一样,这叫作死蕴,最初眼、耳、鼻、舌、身、意识出生的时候叫生蕴,一生一灭,就是一期生命。每一期生命出生和消失时,什么也没有带来,什么也没有带去,除了把业行带来带去受报,其他全部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所以说一切万法本身就是生灭法,是空的,空的东西带不走,真实的东西才能带走,是什么能带走?阿赖耶识一直跟随着自己生生世世,把业种带到生生世世,实现生生世世的业报。至于说五阴要到哪里受报,阿赖耶识无所谓,反正祂不受报,祂从来都不舍众生,只是随着业而不断地变现五阴身。那么谁是众生最亲的人?是阿赖耶识,须臾不肯舍离五阴身。
原文:大王。无有少法。从于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灭故。大王。身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彼业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初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何以故。自性离故。
释:大王,根本没有一个法,能从此世带到另一世。为什么是这样?因为一切法都是生灭的。大王,身识出生时没有来处,灭时没有去处。识心造作的业行,生也没有来处,去也没有去处。色身上最初的识心生起时,也是没有来处,灭时也没有去处。为什么这些法都是没有来处和去处?因为这些法的自性是离一切法的,没有真实的一切法。
原文:如是了知。身识身识空。自业自业空。初识初识空。若灭灭空。若生生空。了知业转。无有作者。亦无受者。但唯名相。分别显示。
释:像这样就能了知了身识,了知了身识的空;了知自身所造的业行以及业行的空;了知初识和初识的空。如果这些法灭了,其灭也是空,如果这些法生,其生也是空。了知业力的流转,没有造作者,也没有受报者,都只是各种名相的分别显示罢了。
身识生出来,没有一个来处,不从东南西北来,也不从虚空中来,识心没有来处,识心灭了以后也没有去处,所以识心就是虚妄的,就是空的,造的业行生出来的时候,没有来处没有去处,也是空的、幻化的,这样就能证小乘空果。比如杀人这个业生出来之前,这杀人业在哪里?杀人的行为在哪里?没有地方存在,业没有一个来处,造完这个业,业消失了,业到哪里去了,杀人的行为到哪里去了?没有地方可去,没到东南西北和虚空上下而去,没有去处。
又如手拿一本书,这个行为没有了,消失到哪里去了?没地方可去,是虚妄的。想拿书这个行为还没产生之前,在哪里存在呢?没有地方可存。说话之前语言藏在哪里?没有地方可藏,话说完了,语言消失了,消失到哪里去了?没地方可去,如果有储存这些东西的地方存在,那虚空也装不下。一切行为造作都是虚妄的、幻化的、空的,分析来分析去,没有一法是真实的。如果一个人完完全全是个小乘人,只考虑自己解脱,就会觉得自己活着是没有什么意义,很无聊的。
要想活下去,就要发大乘菩萨心,要成佛度苦众生,活着就这一件事,再也没有第二件事了。世间一切都是空的,一无所有,以这种心在世间活着是什么心境,轻飘飘地在空中住着,一切都跟我没有关系,无牵无挂,无烦无恼,任运自在。而凡夫众生活得太沉重了,肩膀背着,心里装着,什么都要,死了还带不走,都是空的,如何能带走?
识心的自性离一切法,不具一切法,是空的、没有自体性的,这叫自性离。应该如是了知身识,了知身识的空,如是了知自己的业行以及业行的空,了知色身上初生起的识以及识的空。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生起来之前没有处所,灭了之后也没有地方可去,所以是空的。如果把识心灭了,灭了的这个法,也是空的,是谁灭啊?没有一个让识心灭的造作主人,识心自己就灭了,没有人去灭祂。
世出世间没有一法不空,除了阿赖耶识。从头到尾,从里到外,把三界世间法都空净了,就证四果,不仅三恶道永远不去了,三界也要出离。把自己各种各样的心行,各种各样的心,贪心、嗔恚心、愚痴心、慢心,了知一切法的心,全都空净,就能入无余涅槃。色身容易证得是假的空幻的,否定识心各种各样的知觉、感受、想法、打算、了别,证得识心空幻稍微困难一些。利根的人只要圆满这些条件,修行和证果并不是很难。
证得无我的时候,不但人空,业行也空。比如我杀人的时候,有个我在杀人吗?什么叫作我?我的识心,想杀人的识心,是虚妄的空的;我的色身是虚妄的空的,那有我这个人吗?没有我这个人。手拿的刀是真实的吗?不是真实的,那么杀人这个业行存在吗?是空的,人空物也空,行为造作就空,我拿刀杀人这个业行就是虚妄的。有人在造作杀人这件事吗?没有。被我杀的那个人,有那个人吗?没有,他的色身同样是空的假的,他的识心同样是空的虚幻的,他的感受是空的虚幻的,苦受是空的虚幻的,那么有我、有他、有业行吗?都没有。只要这样用功观行下去,不证果也难,还能明心开悟,还能修到初地菩萨的果位。
佛说了知业转无有作者亦无受者。业行的出生、运作和消失了,全部是空的,没有造业之人,也没有受业之人,也无受报者。一路空下去,心的圣性就发起了,不再是凡夫心,没有凡夫的心行了,贪嗔痴烦恼就像沸汤消雪一样融化了。这样就不用费很多心血和精力,去对治种种的烦恼,用对治法去对治烦恼,心是很累的,对治多生多劫,也不解决根本问题,因为把一切法都当作了真实的东西,都认为是有,那怎么能对治彻底,解决根本问题?当下认识到什么都是空幻的,还用得着到对治吗?根本用不着对治。
所以跟着贪嗔痴烦恼,来对治贪嗔痴烦恼的那种作法,修行真是太迂回、太曲折、太慢了,不是最根本的方法,也不是最快的捷径。我们要从根上来着手,比如要除去一棵大树,就要从根部下手,砍断树根,整个树就倒,不复再生。修行不能去摘枝叶,一片树叶一片树叶地慢慢摘,摘完了又生,摘完了又生,这是永远摘不完的。对治的修行方法就是在摘树叶子,而以上那些观行方法都是截树根的方法,完全彻底,从根上给截断,树叶树枝树干就再也不会生长了,于是就会灭绝了。断除烦恼也是这样,直截万法的根源,证得万法的空,面对万法时,就不会再生起烦恼。
原文:大王。譬若有人。于睡梦中。与诸冤对。共相斗战。于意云何。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斗战等事。为实有不。王曰不也。佛言大王。是人所梦。执以为实。为智者不。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冤对。何况与之。共相斗战。当知是人。徒自忧恼。都无有实。
释:佛说:大王,譬如有人在睡梦中与诸多怨敌互相争斗,你怎么认为?这个人醒过来之后,还在回忆着梦中打斗的事情,梦中那些事是否是实有的?净饭王说:不是实有的。佛说:大王,此人把梦境当作实有而执著不舍,他是有智慧的人吗?净饭王说:此人不是有智慧的人,世尊,为什么呢?因为梦中并不存在怨敌,何况还有与那些怨敌作战之事,这个人也就是自己自生忧恼罢了,梦中没有真实的人和事。
原文: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痴异生。眼见恶色。即生于恼。厌离破坏。毁呰过失。造嗔业行。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最初造作。刹那灭谢。是业不依。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中间而住。于死边际。命根灭时。自分业报。皆悉现前。犹如梦觉。念梦中事。
释:佛说:大王,确实是这样,你说得对。愚痴的凡夫众生眼见恶色时,心中马上就生起气恼,生起厌恶心和离弃心,想要破坏掉恶色,指责恶色的种种过失,而造作嗔恚的业行。其业行分为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最初造作的业行,刹那刹那灭失了,这些业行不依东西南北和四维上下、中间而住。到临命终色身快灭去时,自己造业的果报就现前了,就像从梦中醒过来,还在念着梦中的事一样。
异生即异时而生,异地而生,异类而生,就是死后在另外不同的时间出生,在不同的地点出生,在不同的种类中出生,受不同的果报。不同的时间,就是中阴身结束以后再投胎;不同的处所,也许是天上,也许是地狱,也许是色界,也许是其它星体,这都不一定了;不同种类,在六道里不同的身份,也许是人,或者是天人,或者是鬼类,或者是畜生类,或者是阿修罗类,这也是不一定的。
愚痴异生凡夫眼见到不好的色相时,就生起了嗔恼心、厌恶心,想破坏毁坏的心,然后造作嗔业行,或者是打,或者是骂,或者是毁坏。身业就是杀盗淫,语业就是妄语、两舌、恶口、绮语,意业就是贪嗔痴,这是十恶业。这些业行怎么造作出来的?造作业行时,最初造作刹那灭谢,行为造作出来后,马上就灭了,打人和骂人的行为随出随灭,生时没有处所,灭时也没有灭的地方,全部是空。
十恶业不依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和中间而住,恶业没有住的处所,但是造作完了以后,在命根马上要灭的时候,业报却显现出来了,种子成熟了,一辈子的业行像闪电一样出现又灭去了,感觉这一辈子就像梦中一样,其实就是一场梦。临死时的感觉就跟梦醒的感觉是一样的,自己知道这辈子就要结束了,也知道死后的果报是什么了。可是活着的时候都不感觉是一场梦,反而感觉很真实。
原文:大王。识为其主。业为攀缘。二种相因。初识生起。或趣地狱。或堕傍生。琰摩罗界。及阿修罗。若人若天。初识生已。各受其报。同分心品。相续随转。最后识灭。名为死蕴。最初识起。名为生蕴。
释:大王,阿赖耶识作为众生的主人,是出生下一世色身的因,业行是下一世色身出生的缘,因缘会合,最初的识心出现,下一世的色身就出生了。这个人或者是堕落于地狱身,或者是堕落于畜生身,或者是堕落于鬼界,或者是堕落于阿修罗身、人身和天身。当下一世最初的识心出生的时候,众生就开始接受各自的果报了。之后在此色身上的识心不断地运转下去,直到最后识心灭去了,成为了尸体和死者,这叫作死蕴。而当最初识心生起的时候,就是生者,这叫作生蕴。
阿赖耶识是众生的主人,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造作的身口意业行是出生的助缘,因缘合在一起,就有下一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下一世果报就开始了。初识生出来以后,马上就知道自己生到地狱里了,生到天上了,生到畜生里了,生到鬼界了,生到阿修罗界了。比如说该托生为人的,当最初的识出生的时候感受就出现,人的果报就现前了;没有识的时候,就没有受者,感觉不到苦乐受,就没有得到真正的果报。人在母胎里四五个月之前的果报身上没有识心,就感觉不到苦受和乐受。严格来说那时候还不算真正受报,说不算受报其实也算受报,因为那个色身就是果报身,只是没有心而不知苦乐受。
在同一个色身上的识心,一直在流转在起作用,一期生命中,眼识等六识在同一个色身上都在不断地起作用,这叫作同分心品。最后识灭,色身就成为木头一样的尸体,叫作死蕴。最初识生起来名为生蕴,六识叫作识蕴。
原文:大王。无有少法。从于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灭故。大王。身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彼业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初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何以故。自性离故。
释:大王,根本没有一个法,能从此世带到另一世。为什么是这样?因为一切法都是生灭的。大王,身识出生时没有来处,灭时没有去处。识心造作的业行,生也没有来处,去也没有去处。色身上最初的识心生起时,也没有来处,灭时也没有去处。为什么这些法都是没有来处和去处?因为这些法的自性是离一切法的,是没有一切法的真实性的。
原文:如是了知。身识身识空。自业自业空。初识初识空。若灭灭空。若生生空。了知业转。无有作者。亦无受者。但唯名相。分别显示。
释:像这样就能了知身识,了知身识的空,了知自身所造的业行以及业行的空,了知初识和初识的空。如果这些法灭了,其灭也是空,如果这些法生,其生也是空。了知业力的流转,没有造作者,也没有受报者,都只是各种名相的分别显示罢了。
无有少法从于此世带至他世,什么也没带走,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法的本性都是生灭的空的幻化的,所以什么也带不走。身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善恶业行,不善不恶的业行,生出之前没有来处,灭了也没有去处。因为一切法没有自体性,本身就不具备一切法性,离一切法,没有一切法的真实性。
色身上的识都是空的,造作的业行也是空的。但是也不要认为业行是空的,就可以随意造作恶业,果报却还是幻有的。真正知道空证得空的人,根本不会造作恶业了,知道是空的,为什么还要为一个空的不可得的而造作恶业呢?根本没有必要造作恶业,知道是空的就不造作了。下一世的识产生出来,下一世的识也是空的,灭空之法也是空的。生死本身就是空的,没有一法不空,一路空下去,就到涅槃城。
业行的造作流转,没有一个造作的人,也没有一个受报的人,我虚妄、你虚妄、他虚妄,一切法都虚妄,没有人。身是假的空的,识心是假的空的,五蕴是假的空的,没有我,没有你,没有他,没有众生,也就没有业行。造作的业行、身口意行也是假的空的,这个结解开就证果了。
原文:大王。譬若有人。于睡梦中。为毕舍遮。之所娆害。心生怖畏。痴迷闷绝。大王。于意云何。是人觉已。忆念梦中。为鬼所娆。为实尔不。王曰不也。佛言大王。是人所梦。执以为实。是智者不。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鬼所恼。何更说有。痴迷闷绝。当知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
释:佛说:大王,譬如有人在睡梦中被毗舍遮鬼所侵害,心里非常害怕,迷闷昏厥。大王,你怎么想呢?这个人醒过来以后,还在回忆着梦中被鬼所恼害的事,这件事是实有的吗?净饭王回答说:不是实有的,世尊。佛说:大王,这个人把梦境当作实有的,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吗?净饭王回答说:他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世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梦中根本没有被鬼所恼害这件事,更何况还有吓昏和闷绝这件事。应当知道这个人只是白白地徒劳其心罢了,并没有实事。
原文: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异生。眼见是色。迷惑不了。造痴业行。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最初造作。刹那灭谢。是业灭已。不依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中间而住。最后边际。命根灭时。自分业报。皆悉现前。犹如梦觉。念梦中事。
释:佛说:大王,确实是这样,你说得对。愚痴的凡夫众生眼见色时,心中迷惑,不能了知色的实质,造作愚痴业行,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最初造作的业行,刹那刹那灭失了,这些业行不依东西南北和四维上下中间而住。到临命终色身即将灭去时,自己造业的果报都现前了,就像从梦中醒过来,还在念着梦中的事一样。
最初造作的业行,刹那刹那灭了。这个业灭了以后,不依东西南北、四维上下和中间而住,没有一个住的处所。比如说话的语业,生之前没有住的地方,消失了没有一个消失的处所可去,但是最终命根灭谢了以后,这个语业的种子成熟了,就随着业种而受报去了。命终的时候,自他业报现前,就像梦醒了以后再回想梦中的事一样,临终要死时一辈子的事业在脑中闪现,就像回忆梦中的事一样,之后只有随业受报,妄受六道轮回苦。
原文:大王。识为其主。业为攀缘。二种相因。初识生起。或趣地狱。或堕傍生。琰摩罗界。及阿修罗。若人若天。初识生已。各受其报。同分心品。相续随转。最后识灭。名为死蕴。最初识起。名为生蕴。
释:大王,阿赖耶识作为众生的主人,是出生下一世色身的因,今世的业行是下一世色身出生的缘,因缘会合,下一世最初的识心出现,下一世的色身就出生了。这个人或者是堕落于地狱身、畜生身、鬼界,或者是落于阿修罗身、人身和天身。当下一世最初的识心出生的时候,众生就开始接受各自的果报了。之后在此色身上的识心就一直不断的运转下去,直到最后识心灭去了,成为了尸体和死者,这叫作死藴。而当最初识心生起的时候,众生就出生了,这叫作生藴。
原文:大王。无有少法。从于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灭故。大王。身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彼业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初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何以故。自性离故。
释:大王,根本没有一个法,能从此世带到另一世。为什么是这样?因为一切法都是生灭的。大王,身识出生时没有来处,灭时没有去处。识心造作的业行,生也没有来处,去也没有去处。色身上最初的识心生起时没有来处,灭时也没有去处。为什么这些法都是没有来处和去处?因为这些法的自性是离一切法的,是没有一切法的真实性的。
原文:如是了知。身识身识空。自业自业空。初识初识空。若灭灭空。若生生空。了知业转。无有作者。亦无受者。但唯名相。分别显示。
释:像这样就能了知身识,了知身识的空,了知自身所造的业行以及业行的空,了知初识和初识的空。如果这些法灭了,其灭也是空,如果这些法生,其生也是空。了知业力的流转,没有造作者,也没有受报者,都只是各种名相的分别显示罢了。
无有少法从于此世流转到他世,什么也带不走,因为一切法的本性是生灭的空的幻化的,色身空、心空、业空,一切都空,万法全空,自性空。初识生的时候没有一个来处,灭的时候也没有一个去处,这些法的自性离一切法,本身并不真实存在,是空的幻化的。业灭了也是空的,业生了也是空的,没有一个造业的人,也没有一个受果报的人,也无受者,都只是名相分别显示而已。
原文: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有相。即无愿求。名无愿解脱门。如是三法。与空共行。涅槃先道。当如是学。
释:大王应当知道,六根就像是幻化的一样,种种境界犹如梦境一样。一切法全部都是空的寂静的,这就是空解脱门;诸法空也没有空相,叫作无相解脱门;如果一切法连相也没有,就应该不生任何愿求,无原求叫作无愿解脱门。如是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与空共同存在,走向涅槃之路就应当这样修学。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是幻化出来的,眼睛见的各种境界,耳朵听的各种境界,六根所对的种种境界,像梦里的事一样,并不真实。我们还要追求什么,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没有一样不是空的,没有一样不是寂灭的,什么也没有,这就是空解脱门。证得一切法空,知道是空的,心就解脱了。
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空的法,没有一个相貌可见可说可指示出来,连空也空,这就是无相解脱门。知道空什么相也没有,连空也没有,心就更解脱了。如果连空的相都不有,连空都没有,还着什么空呢?若无有相即无愿求,如果连相都没有,还求什么?还有什么愿求?什么都不用再求了,这就是无愿解脱门。没有愿求,心就更加解脱了,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成就了,就是圣人。
空、无相、无愿三法与空共行,既不离空,也没有空相,三者又不相分离,层层递进,究竟解脱。众生要想入涅槃,求得不生不灭,就应该这样修行,不断地产生空的心行,越来越空,连空也空,才空得干净利落。如果心里还有一个空,那就没有真正空,还应该灭去空的心。涅槃路上应该这样去修学,才能证得涅槃,涅槃就是解脱,涅槃就是不生不灭,涅槃就是寂静无为,涅槃就是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