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合集经选讲
第一章 第十三个梦喻
原文:佛言大王。譬若有人。于睡梦中。与诸宝媛。共相执持。是人觉已。忆念梦中。所受妙触。为实尔不。王言不也。
释:佛说:大王,譬如有人在睡梦中与诸多美女共相娱乐,这个人醒过来以后,还在不断地回忆梦中所感受到的美妙的触受,这件事真实存在吗?净饭王说:这件事不是真实存在的。
这个人做完梦以后醒了,还把梦中的事当作真实的,一直沉浸在梦境当中,不断地回忆,贪恋不舍。这个人是没有智慧的,不知道梦境是虚妄不真实的,他不应该痴迷于不实在的假相当中,追求虚幻的觉受与感觉,不应该这样的迷惑颠倒,以假当真。在梦中的觉受都是虚妄的,何况醒过来以后再回想梦中的事,其感受更是虚妄。
心里回想的事是否存在?已经不存在了,否则就不叫作回忆了。比如说回想刚才吃的东西很香,东西已经吃过了,香味现在已经没有了,不存在了,无论怎样回味,都没有实际的作用,甚至毫无益处,消失的东西不再回来了。而梦境比过去了的现实境界更虚幻,回想只能说明心的贪着不舍,无益地沉浸在虚幻的想象当中,徒耗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再比如回想某人说过的话,回忆时那些话现在还在耳畔吗?耳边并没有声音,过去了的声音,说过的话,对于现在来说是不存在的,没有什么作用了。如果再对那些声音抓着不放,计较执著不断,那就是幻上加幻。声音存在的当下就是虚幻的,何况已经消失了的,更是虚幻不实。过去了的六尘境界,如果说还有作用,那其实是心里所产生的虚妄分别和思惟想象,心里再产生虚妄的感受和执著而已,实际上不再有作用了,过去了就是过去了,执著不舍只是徒增烦恼罢了。众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六尘万法都感觉很真实,而实际却都不真实,如空花幻影一般。
众生无始劫以来就是这样,一直都在追求着并不实在的虚无缥缈的东西,把虚幻的五阴世界当作真实,妄想不断,徒增其苦。诸佛见众生的愚钝和苦恼,心生慈悯,出于世间,宣说真相,化导群蒙,令离愚暗朽宅,趣向解脱大道。既然五欲六尘境界如梦一样的不真实,就应该把心用在修道上,在六尘上再怎么用心,也是徒劳无益的,只是为满足虚妄的欲求而已。实质上这种欲求,是没有必要的,因为这种欲求,要做很多无意义的事情,还要造作许多恶业。如果没有那些世俗法上的欲求,众生就是一个正常的人、一个觉醒的人、一个清净的人、一个没有业障、没有烦恼的人。
修道就是修心,要想把心修好,首先要认识到自心的虚幻不实,所贪着的六尘境界虚幻不实,然后再修定观行,才能灭除虚妄的贪求、欲求、想念、感受,断除心的烦恼愚暗,这样才能不受生死轮回苦,这是小乘的修法。大乘的修法就是要明心证悟,证得阿赖耶识,知道祂在何处运行,起什么作用,如何起作用的,如何出生五阴的,如何与妄心和合,如何产生万法,如何变现识心的。
证得阿赖耶识以后,就证得了祂的不生不灭性,同时就知道了是祂产生了五阴身这个我,所以被祂出生的五蕴是空的、虚妄的、幻化的,祂出生的十八界是空的、幻化的,是不真实的,这也同时证得了小乘空果。开悟的时候不仅证得大乘的果位,也证得了小乘的果位,而证小乘空的果位,不一定能同时证大乘菩萨的果位,但是证大乘的菩萨果位的同时,一定证得小乘初果的果位,三恶道业种也同样消灭了。
众生生生世世造作的恶业很多,开悟和证果以后就不用再去三恶道受报,在人中受些微苦就可以了,来世或者生天修行,或者在人中修行,不会再下三恶道。除非菩萨们有能力有愿力,去三恶道度那些因缘成熟的众生。比如某个弟子善根非常深厚,偶尔不慎,造了一个三恶道业,下了三恶道,菩萨如果有能力,就可以跟他到三恶道里继续去度他,这是菩萨的发心。但是菩萨们下三恶道不是因为恶业,而是因为愿力,其苦受要比那些因为业力去的众生轻微极多,因为菩萨有善愿故。
原文:佛言大王。于意云何。是人所梦。执以为实。是智者不。王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宝媛。况复有彼。美妙触耶。当知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所得。
释:佛说:大王,你怎么想,这个人把自己所梦见的事情当作实有的,而生执著,他是否有智慧?净饭王说:这个人没有智慧,世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梦中毕竟没有美女,何况还有那些美妙的触受,更是不可能了。从这个事情上就应该知道这个人只是白白劳累其心,都没有实益,什么也得不到。
净饭王很有觉悟,知道梦里确实没有可爱的女人,连人都没有,何况还有那些美妙的触受,根本没有。实际上在众生日常生活中,一切人事物理也与梦中的境界是一样的,梦中好像一切法都存在,可是毕竟没有实质,全部是幻化的,不是真实的,没有实际功用。诸佛从三界生死大梦中早已清醒过来,了知一切法毕竟无所有,其相都是幻化不实的,因此断除了一切的贪欲和执著,心中一法也无。
怎样认识和理解五阴如梦一样的虚妄不实呢?这要从色身和识心两部分来认识和观行。色身是一个不断在生灭变化的像木头一样的肉体,如果没有识心在色身上运作,色身就没有任何活动和功能作用。在色身上起用的前七识不断地生了灭、灭了生,生生灭灭如旋火轮。七识并不真实,阿赖耶识不断地输送识心种子,七识才能起作用,阿赖耶识如果不输送种子,七识就不起作用,也就没有五阴的功能作用了。作为一个整体的五阴身是组合而来的,由色受想行识组合而成,并不真实,缺少一个,五阴身就不完整了,由各种因缘所聚合起来的生命体,就是一个虚妄的法,而且当下就是虚妄的,用不着特意去把他想成虚妄的。
在任何一个刹那的五阴活动中,阿赖耶识如果不输送识种子,五阴活动立即停止,就没有生命的征兆了,色身就是这样的虚妄。五阴身就像是机器人,是不自主的,被控制着的,种子库房里如果没有原材料源源不断的供应,机器就会停止运转。如果意根这个电源开关不启动,原材料也不能运送到色身上,五阴身还是不能运转。这样虚幻的色身,是没有一点真实性的,现象上的存在,只是恍人眼目、迷惑人心罢了。
这些生生灭灭的幻化相,凡夫和菩萨们虽然舍不得,同样也取不得,犹如梦中的幻境一样,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四相同样没有真实的相貌,犹如梦中物。现实生活和梦境是一样的,没有真实的我这个人,也没有你这个人,没有他,没有众生,没有寿命,这些全部是一种虚妄的假相,从内心当中真正认可证得了,就证果。而证得现实生活和梦境是一样,就修到了十回向位的菩萨果位了。
五阴当中用的最多的是六识和七识,第六识就是各种各样的思想、见解、感受、觉受、分别。比如能听法的心是第六识意识,台上正在讲的法是法尘,意根和法尘一接触,阿赖耶识出生意识,祂会思惟分析所听到的是什么内容,然后生起觉观和对法的明了和不明了的感受。众生活着都是以六、七识为主,前五识是次要的,五识没有那么多而复杂的识心活动,只是简单粗略的看、听、嗅、尝、触,而细微的分别、感受、想法以第六识为主。意根是作主的识,没有意根就没有第六识。众生五阴活动都是以这两个识为主,修行主要是修这两个识。这两个识彻底改变了,前五识就变,第八识的功能才能完全得到发挥,那么众生就成佛了。
所以修行是修真心还是修妄心?真心不用修,把妄心的无明断尽了,烦恼断尽了,那么真心就恢复到祂的本来面目,把恶业的种子从真心里清理出去,真心就恢复祂自己的本来面目,众生就是一尊佛。众生现在之所以还不是佛,是因为阿赖耶识里还含有七识的无明和染污业。成佛需要破除无数的无明,证得了一个理,就破一个无明,无明破尽就圆成佛道,修行的路就是这样走。
梦醒了,还在不断地回忆梦境,沉浸在梦境中,当知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所得,只是让心在徒劳地消耗精力而已,没有什么用处,意识贪图虚幻的受用,只能暂时得到一种心理安慰,实际没有任何益处。迷恋于并不存在的人和事,这样的识心觉受太虚妄了。众生无始劫来都是这样执著于并不真实存在的人事物理,自己苦恼自己,外边本来什么事也没有,只是意识在那里幻想和妄想。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众生都是庸人,把外边的事当真,然后心就不断地翻动,不断地涌动,都无有其事,自找苦恼罢了。
等到真正证得万法都是空、无相,心就不动了,不动时心就清净自在了,不动时心就获得了寂灭乐,这是最快乐的,那种快乐里没有任何烦恼。乐里都有烦恼,亲人聚会很高兴,是烦恼,结婚生子很快乐,是烦恼,还会产生苦恼,都不清净自在。修到寂灭乐的时候,一颗不动的心一点烦恼烦躁都没有,众生现在想象不到没有烦恼和情绪的涌动到底是什么心境,真尝到了那种乐境,恐怕再也不愿意贪着一点世俗境界了。
阿赖耶识根本没有一丝烦恼,总处于寂灭乐当中。为什么?因为祂无眼不见,无耳不听,无鼻不嗅,无舌不尝,无身不觉触,无意不思法,什么心境也没有,但祂不是傻子。没有证得阿赖耶识的人很难体会证得三昧时的那种乐,与世间亲人聚会那种乐、升官发财的那种乐是截然不同的性质。寂灭乐里无一切乐,世间的一切法都不见,不贪着,没有混乱、没有动乱,而世间的乐都在动乱当中,是不寂静的,是烦恼和苦恼的。
仔细思惟识心的虚妄性,细心观察世间一切法的生灭虚幻性,内心就会减少攀缘,少一些幻想和乱想,世人精神方面的疾病就减少了,神经衰弱和失眠就减轻了,各种各样的病症就减少了。疾病是从哪里来的?一个是过去世业行的果报,一个是现世烦恼妄想出来的。众生都是自己给自己找苦受,理通了以后心就没有烦恼了,理不通的时候就烦恼重重,苦受无量,都是自找的,没有人给予。所有疾病都是虚妄、幻化的,没有来处,疾病灭去了也没有灭处,因为是虚幻的。把这些理想通了,就能治百病,什么生理医生、心理医生,全都不用,一切病障幻生幻灭,佛法一通,万法皆通,学好佛法,一切世间法就全通了。
世间人身体的疾病,心理的疾病,家庭里的一切烦恼,工作事业的烦恼,如此种种,都是被自己的无明业障缠裹的结果,没有学佛的人,不通这些理,学了佛的人还没有学明白,没有进行深细的思惟和观行,就被自己的无明遮障了。真正要弄懂世间真理,首先要把自己弄明白,以后万法就能都通了。
所以世间法不通,是心有结缚,需要解开的是自己的心结,而不是解决外边的境界。不要抱怨外界的色尘那么诱惑人,非要来扰动自己的心,要反思自己的心为什么被外色所吸引,被外色所抓住了,为什么非要去粘染外境,是外境要束缚、粘住自己吗?不是,是自己的心非要去抓取,结果就被境界粘住了。本来是想要去抓境界,结果却被境界给抓住了,五欲六尘把自己束缚得死死的,生生世世受贫苦轮回苦,被绑缚在六道轮回的生死大海中。
观行世间万法都是从哪里来的,识心从哪里来的,如何现起五蕴和世间万法的,就能证大乘菩萨果位,然后再像净饭王那样成就无生法忍,成为初地菩萨,那就更好了。证得初地菩萨以后再往生极乐世界是什么果位?听阿弥陀佛亲自讲甚深唯识法,就能很快证得二地到八地菩萨果位。八地菩萨能于一念间变造三千大千世界,无量个星球马上就能变造出来,一手托着地球,另一手托着众生,把众生移到别的星系,众生毫无察觉;八地菩萨一张口,四大海水倒入菩萨的口中,鱼、虾、龙等等众生都不知道自己被吸到菩萨肚子里,无法察觉出来。
这个星球要毁灭时,八地菩萨把这个星球的众生都挪到另一个星球上去,众生都不知道。十亿个地球,十亿个须弥山,十个六层欲界天,所有的天界都是十亿,十亿个地狱,十亿个阎摩罗界,十亿个四大海,组成了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相当的广大,八地菩萨都能全部变现出来。
大菩萨们的境界,众生很难想象得出来,无法想象时是很难相信有那么多不可思议的事。其实当众生的善根福德因缘真正都具足的时候,这些法的证得是不难的,更别说相信了。我们要对佛和法有信心,对菩萨有信心,也要对自己有信心。勤修戒定慧,福德是基础,要不断地完善、圆满行菩萨道作菩萨的资粮和条件,让证悟的因缘早日现前,就会实现做菩萨的愿望。
原文: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痴异生。寡闻无智。于可意触。而生爱乐。心生染着。造如是业。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造作彼业。刹那迁谢。是业灭已。不依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中间而住。至命终时。见先所作。心想中现。如彼睡觉。忆梦中事。最后识灭。自业现前。
释:佛说:大王,确实是这样,愚痴的异生凡夫们,寡闻没有智慧,对于自己所喜乐的触境心生爱乐,心里贪染欲触,就造作了愚痴业,身三语四意三,恶业就出现了。造作了这些恶业以后,业行刹那刹那迁灭了,业行灭了以后,也不依着东南西北、四维上下以及中间而住。但是到命终的时候,就看见自己曾经所做过的事在心中呈现了出来,就像这个人从睡眠中清醒过来,却在回忆着梦中的事情,最后六识灭了,业报就现前。
愚痴就是无明,什么都不懂,五阴是什么不懂,五阴虚妄也不懂,万法虚妄也不懂,这个假我是组合而来的也不懂,如何破除它也不懂,如何脱离六道轮回也不懂,如何证菩萨的果位也不懂,如何能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自性清净心也不懂,乃至于如何成佛全都不懂,这就是愚痴和无明的众生。
在当下活着的生命体,此段寿命结束时,下一段时间会在另一个地方,又出生在与习气业力相应的那一道。时间地点和色身都改变了称为异,众生死后往往是身体、时间、身份、地点、生活的空间全都改变了。饿鬼有饿鬼的空间,阿修罗有阿修罗的空间,地狱有地狱的空间,天人有天人的空间,畜生是和人类在一起,也在这地球表面上,但是生存环境还是有所不同。生存环境改变了,换了另一种生命形式,成为另一种生命体,这叫异生。
众生寡闻无智是因为不听经闻法,见闻少,不懂佛法真义,不懂世间真理,所以没有智慧。如果想要有智慧,就要多多听经闻法,深入经藏,才能产生如海洋一样深广的智慧。多学佛法,多信受佛语,证得一个道理,破除一个无明,少一种愚痴,身口意清净,没有烦恼,内心就会快乐。
寡闻无智的凡夫对于可意的触而生爱乐,可意的触就是让意识心悦乐的身体的触受,叫妙触。比如身体触柔软的衣服,温暖的阳光,舒适的床,其中最主要是男女之间的触,欲界主要是以这个触所建立起来的世界。身根身识接触到的就叫触尘,比如说温暖舒适的阳光触到身上了,冷风热风触到身上了,软的硬的衣服触到身上了,身识有感觉就叫触,所触的法叫触尘;还有饿了渴了,胃的感觉也是触,这都是触尘;再比如说坐的时候长了,感觉疲乏了,疲乏也是触尘,打坐时身体觉得轻安了,身体感觉太舒服了,这些都是触尘。
凡夫众生最贪着愉悦的触受,以男女触为主。男女互相接触时,心里就产生了爱乐心、贪爱心,于是心就被染了,这是以意识心为主的贪爱,也包括眼识、身识,但主要是以第六意识的感受为主。意识心生起染着以后就造业,心生爱乐的下一步肯定是要造业,业行就会出现。没有修行的人就会出现身口意的愚痴业行,有些修行人有时候内心虽有染着,但不造作身、口业行,最有修行的人连心都不染着。造作的业行,身业能造三种:杀盗淫;口业有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四种;意业是三种:贪嗔痴。
身三、语四、意三合为十业,身口意相顺相随。十恶业造作了之后,这些业行刹那刹那地灭去,业行种子输送出来起作用就灭了,这一刹那的业行就没有了,最后整个行为造作消失了,可是业种却记录下来留下来了。是谁记录的?是给与众生无量恩德的阿赖耶识记录的,因为祂输出种子,再收回种子,种子造作的业行也就同时存到阿赖耶识里了。
阿赖耶识是公正无私的,祂不会说五蕴是我造的,属于我的,我一定要隐匿其恶行,五蕴做什么恶业都不记录业种,也不输出业种,不让五阴有恶果,阿赖耶识没有这个心行,祂像摄影机一样诚实无欺,五蕴造作的一切业行都像机械化一样自动地摄录下来,不作任何选择,把一切行为造作事无巨细地都如实记录下来。记录下来以后,做为种子存在心体里,因缘条件具足了以后,输出业种,种子就会生根发芽,就会有结果,果报就出现了。
阿赖耶识如实实现众生业果的事,有极多的实例可以说明。比如如果甲前世跟乙有恶缘,乙今世投生到甲家,算是因缘成熟种子生芽了,孩子长大了算是开花了,时节一到时,乙就会坑害报复甲,甲的果报就出现了。前面过程都是芽、花、枝叶,果报到来的时候,甲有可能明白这个孩子是干什么来的,原来是讨债来了,报复来了。极大多数人受报之后也不懂这个道理,在此之前都没有觉察,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特殊的缘分,因为前世的恶缘让两个人相聚一处,了结业种,两人都不知道。
从前有一个男子故意把老鼠打死了,恰巧这个老鼠是一只母老鼠。母老鼠死后不甘心,发了一个恶愿要报复,后世就托生成一个女子,女子长大后和这个男子相遇了,两个人一见钟情,恋爱结婚了。两人换了身世,因为有隔阴之迷,谁也不认识对方,不知道前世的事,是业缘让两个人聚在一起。结婚后这个女子就折磨了男子一辈子,但没要他的命,男子一辈子被折磨得很痛苦,业种没有灭,业报没有受完的时候,两人就不能分开。
为什么会这样?他俩的业种都存在各自的阿赖耶识里,因缘具足时,业种各自都现行出来,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男子就被女子折磨了一辈子,两个人相遇时谁也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这些事谁说了算?是业缘说了算,存在阿赖耶识里的种子说了算,阿赖耶识也说了不算,祂不管这个,祂只是把业种如实的现行出来而已。
众生之间如果前世缘份很深的话,此生相遇,阿赖耶识把种子现行出来时,互相之间就有特殊的感觉。即使不见面,仅仅听见声音、见到文字和相片就可以感受到前世之间的某种缘份,或者是善缘,或者是恶缘,不用见面,不用说话,就会有种异样的感觉。有的仅仅听到名字,都会感觉特别。
前世与佛结下很深厚的缘分的人,今世一听到佛的名字,内心的情绪就波动起来,身上的汗毛直竖,表明前世学佛很久,与佛的缘份很深。佛缘深厚的人一听到佛的名字就感应强烈,自发地学佛念佛拜佛赞叹佛,前世学佛时间短的人,就没有什么反应,很平淡。比如佛世时印度祇园精舍的给孤独长者就是这样,他一听到佛的名字,走在路上身上一直都起着鸡皮疙瘩,汗毛直立,他是善根非常深厚的佛弟子,刚刚听见佛的名字,就想设宴供养世尊,并且把自己的祇园捐给佛作为佛的精舍。
有的人刚开始接触佛法,前世学佛的种子就完全显现出来了,很快就一头扎进佛法里,世间事就不在意了,这就是种子的力量。是阿赖耶识把成熟的业种呈现出来的。这里面的奥秘太多了,学法能知道很多真相,不学佛法,愚痴得只知道造恶业,吃亏受报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世的苦业也没办法了尽。
恶业造完灭,业种留下了,最可怕的就是业种,我们可以尝试祈求自己的阿赖耶识不要记录自己的恶业行,不要存恶业种子,看看是否有用?根本没有用,因为阿赖耶识不懂众生的语言,不知道心念的内容,没有六七识的那种了别的功能作用,因此阿赖耶识才是清净无染、铁面无私的,所以求祂无用,只有回过头来求自己的心,别让自己的心充满贪嗔痴,不再因贪嗔痴而造作染污业。
众生造业的业行灭了以后到哪里去了?不依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和中间而住。找不到业消失和存在的地方,如果有地方存放业行,那就糟糕了,什么地方存了这些业,早晚有一天会爆发出来,业跟到谁身上谁倒霉,业是没有地方存放的,来无踪去无影。业行虽然没有地方存放,但是寿命终了的时候,这一辈子所造的业,全部都在心里快速地闪过,意识心都能感觉得到,都能分别得清楚,心里全都了知,一样也不错过。那个时候就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了,因此心里非常希望亲属能够帮助自己从业障中解脱出来,但是那时已经说不出话,表达不出来了。等到了中阴身再想告诉亲人,可是阴阳两隔,无法沟通,两个世界的众生,语言不通。
识灭了以后,这一世就结束了,人生的这一场梦就划上了句号,现在想想,现实生活也真好像是在梦里一样。六识灭了以后,就随着业流转,由于意根想要有五阴身,于是阿赖耶识就配合现起中阴身,极善极恶的人没有中阴身,极恶人下地狱,没有中阴身,这边一咽气,地狱身就现起;极善的人死后,天人的色身就现起了,直接生天享福。
当地狱身一出来,即使后悔造了恶业,想忏悔补救却没有机会了,在中阴身里还能忏悔,亲属们也许还能补救一下,没有中阴身就没办法,业种就定下来了。除非有的人很有觉悟,在地狱里以地狱身而忏悔,力量够大,心力很强的话,也能从地狱里出来。如果福报大一些,死亡后,地藏王菩萨也许就在地狱门口等着他,教导他忏悔或者佛法中的偈颂,能随着一起念诵,就能消除地狱业,从而从地狱里出来了。受了菩萨戒,如果下了地狱以后,知道自己犯了哪条戒律,心中一忏悔,也能消业出地狱。所以我们平时修行,要多积福,多修智慧,受恶报时,获得解脱的机会就会有很多,就怕缺少福德,不会用法,不懂得忏悔自己的业行。多听经闻法,就能多一些解脱的智慧。
原文:大王。识为其主。业为攀缘。二种相因。初识生起。作业受报。皆不失坏。或趣地狱。或堕傍生。琰摩罗界。及阿修罗。若人若天。同分种类。相续不绝。
释:佛说:大王,阿赖耶识是造业的主人,造作的业行作为业缘,阿赖耶识缘业行,就是后世色身出生的因缘。当色身最初的识心出生时,前世造业,今世就开始受报了,造业和受报,二者都不散坏。这个人必然趣向地狱、鬼道、畜生道、阿修罗道、以及人道和天道,与业行相应的五阴身就相续不断地运行下去。
阿赖耶识和业缘结合起来,下一世的初识就生起来了,识一产生出来,就有苦受,业报现前,有感受才正式地受报。那么受报是报在身体上还是报在心上呢?主要是心受报,因为心有感受,才叫受报,如果色身上没有识心,再怎么加种种苦受,色身也不觉得苦,没有苦受。所以受报主要是报心,有心才能感觉苦乐,没有心感觉不到苦乐。
就如一张木头做的桌子,它是没有业报的,无论对桌子如何作业,桌子也没有任何感受,它就不受报。因为有心才有感受,所以果报是心来受的,心造业,心受报,谁造谁受。身体能造业吗?身体如果能造业,桌子也能造业,泥捏成的人也能造业,但泥人身上没有心,它不能造业,也不能受报,死人不造业也不受报。但是造业的这个心是生灭变化的,无常的,能消灭的,因此不是真实的。识心要依靠外缘,阿赖耶识输送种子,识心才有作用;阿赖耶识不输送种子,就没有识心,那就什么也做不了。这段话如果会听的人,因缘福报具足,那就不仅仅是证小乘果,完全能证大乘果。
识心生出来以后,造业受报都不失坏,不会无缘无故消失,造完业肯定会有果报现前,不是造完业就没事了。如果是受地狱色身,色身就在地狱里相续不绝,地狱的寿命有多长,识心就起了多长时间的作用,感受多长时间的苦受。眼识在同一色身上起作用,耳识在同一色身起作用,意识在同一色身上起作用,换了色身,这几个识就换了,前世的事情就不知道,想不起来了,这就是失忆。因为心换了,对前世的事就没有认知性。
原文:大王。最后识灭。名为死蕴。最初识起。名为生蕴。
释:佛说:大王,到生命最后,识心都灭了,五蕴就叫作死蕴,在最初识心出生的时候,五蕴叫作生蕴。
众生这一生结束,最后到命终咽气时,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灭了,识灭以后就是死蕴,身体像木头一样没有觉知,没有生命,那就不是生蕴了,成为一个类似于木雕泥塑的尸体,就是死蕴。在下一世的色身上又产生了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完整的生命体就出现了,就有五蕴的各种功能活动。如果在母胎里六识不现起时,也不是完整的人,四个月以后六七个月时,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都具备了,那个时候才是完整的人,识心没有产生出来之前不是活人,因为没有识心不是完整的人,但也不是死人,因为有第七识和阿赖耶识存在。
所以堕胎属于半杀生,这要看是几个月堕胎,杀生的罪业程度是不同的。前六个月堕的胎,胎儿还不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但是仍然有罪,只是罪的大小是不同的,六个月以上的堕胎属于完全杀人,因为胎儿已经是完整的生命体了。在没有识心出生的时候,堕胎还不算杀人,但肯定也有罪业。
譬如吃鸡蛋,这个鸡蛋也不属于完整的生命体,但是鸡蛋里包含着受精卵,将来会变成鸡,也有果报,吃鸡蛋与吃鸡,是两种不同的果报,是罪大罪小的问题。鸡蛋里虽然有受精卵,但还不是完全的生命体,它没有五蕴的活动,等到它孵出小鸡的时候,那个时候才算一个完整的生命,或者即将出壳之前,就已经是完整的生命体了,那也算杀生。
所以没办法非要堕胎时,尽量早做,越早胎儿越没有痛苦,因为没有识心活动,他不知道痛苦,只是死了以后识心回到中阴身,他知道自己白白投生了,心里肯定有恨意。胎儿的意识心还没有生出来的时候,被堕胎时就不会有痛苦。回到中阴身境界,识心再生出来时,才有痛苦有恨意。杀业有很多程度的不同,依五蕴具足与否,就可以判断自己的业,到底是什么程度的罪业。
罪业的大小也在于心行,在于嗔的程度,和是否有嗔心,是否有杀心。比如说一个麻袋里有一个完整的活人,一个人无意中杀了他,不知道麻袋里面是个人,还以为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结果不小心把人杀死了,这不算故意杀人,因为是无心,死后不会下地狱受恶报。虽然如此,将来再遇见那人时,也会被那人无意的杀一回。杀人的时候,要看是有心还是无心的杀,有心杀是恶心,心性恶,就是杀罪,属于杀人的业,无心杀就没有心性上的恶,也就没有罪,但还是有因果。
从另一方面说,如果这个麻袋里是块木头或者是什么物体,而不是人,如果是出于嗔恨,当成另外一个人去杀了,本来木头不是生命,杀之就等于砍劈材一样,但是由于内心怀着恨意和杀意,当成人来杀了,就属于杀人罪,这个业就大了,罪大罪小在于用心。如果用极大的恶心踩死一只蚂蚁,这个罪也很大,因为嗔心太重了,和普通的杀不一样,普通的杀有时候是无心的,有时候稍微带一点嗔心,那果报全都不一样。所以在法律上的量刑也分为有意杀和无意杀的两种情况,判决结果都不同。
总结起来说,修行是修七识妄心,妄心修好了,心变清净了,阿赖耶识里没有恶业种子的时候就成佛,就完全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了。众生现在阿赖耶识里含着的业种还有染污,有无明,七识心有贪嗔痴烦恼,而佛的七识心都是清净的,都已经转识成智,彻底无我了。
原文:大王。彼识起时。无所从来。灭无所至。其缘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至。彼业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至。大王。无有少法。从于此世。得至他世。何以故。自性空故。
释:佛说:大王,最初的识心生起时,没有来处,灭时也没有去处。出生识心的缘出生时,没有来处,灭去时也没有去处。造作的业行出生时,没有来处,业行灭时,也没有灭处。大王,没有一个法能从此世过渡到下一世,为什么如此?因为一切法的自性都是空的。
当众生在母胎里,几个识心出生的时候,是从哪里来到身上的?有来处吗?没有来处,也找不到来处;当众生的识心灭的时候,灭到哪里去了?也没有地方可去,找不到灭的去处。
识心的缘产生出来以后,识心就出来了,这个缘也是无所从来,灭无所去。识心的出生需要有一些助缘,没有助缘识心不能出生。比如产生眼识要有九缘:明、空、根、境、作意、分别依、染净依、根本依、种子; 所以眼识不是无缘无故产生出来的,这九个条件都具足了,才会产生眼识,不具足就产生不了。所以在母胎里,胎儿就没有眼识,因为母胎里没有光明和空间,在母胎里最先出生的识是意识,因为意识出生所需的缘比较少,意识出生就比较容易。
如果没有空间,手紧贴在眼前,眼识就看不见手,如果没有太阳光、没有灯光,眼识就看不见物体,条件不具足,眼识就不在当前的色尘上出生。所以需要因缘条件具足才能产生眼识,眼识依缘而生就是虚妄的、不自主的,眼识自己不能决定自己的存在,因为没有自主性。
其他几个识也是如此,比如耳识的出生需要八个因缘条件具足,除了光明之外,其他几个缘与眼识出生的缘一样都要具足,才能出生耳识。鼻识、舌识和身识的出生,需要具足七个缘,除了光明和空间,其他的缘都要具足,才能出生。意识的出生需要具足:作意、意根、法尘、阿赖耶识、意识种子五个条件,比五识需要的缘要少,所以容易起现行。而意根出生所需要的缘只有作意和第七识的识种子,缘更少,所以意根一直在现行着,非常不容易灭去,需要意根不再对三界的法生起作意了,断除了对三界的贪爱,意根才会灭去。因此说,各种因缘条件聚集起来才能产生的法,就是生灭的法、虚妄的法、非我的法。
再比如由几个人组成了一个团体,这个团体也是虚妄的,几个人各自都离开,就没有团体了。这个团体说有就有,说散就散,是不由自主的,因缘具足时聚合起来的,就是虚妄的,说有就有,说无就无,没有真实性。这个团体就是一个假名词,是一个概念,只是用一种名词来表达这种状态而已。这个团体是虚妄的一个假名词,只是给这个团体聚集的状态,取名叫一个团体,不是真实的。是甲叫作团体,还是乙叫作团体?单个都不能叫作团体,聚集起来也不能叫作团体,只是给聚合而有的一个假象取个名词,以便于语言交流罢了。万法都是如此,强取个名词表达而已。
同理,五阴也是一样,五阴是由各种因缘条件聚合起来的,是假有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能出生,能消失,能分散,由此就不是实有的,不是不灭的。五阴的各个功能和作用,能看、能听、能尝、能触的功能分散以后,五阴也就不存在了,所以众生五阴也是不真实的。分析五阴的组成与分析一个团体的组成是一个道理,其实给五阴取什么名字都行,给这种五阴形态取名叫人,给另一种五阴形态取名叫蚂蚁、蚊子,以利于分别,实质上都是五阴聚合体。五个阴的功能作用分散消失了,众生就不存在了,所谓的众生都是幻化假合的五阴身。
佛说无有少法,从于此世来到他世,应该信佛语,知道此世什么也带不走,唯有业随身。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好好想想,这一辈子究竟应该怎么做,才能多带善业,少带或不带恶业。既然此生能有幸遇见佛法学佛修行了,那就要珍惜学佛的机缘,多做福业,多修善法,一心用在佛法上,世间法过得去就好,把更多的善业种子带到未来世,用来修学佛法,将来尽早尽快值遇佛法,成就佛道。
但是无论是善业还是恶业,其本性都是空的,是不能作主宰的,是生生灭灭的,生无来处,灭也没有去处,幻化不实。比如拿刀杀人,在杀人之前,这个杀业是不存在的,也没有来处;杀人这件事也没有造作的人,表面的现象就像魔幻师幻化出来的,没有造业者。杀人的行为是色身与识心和合运作出来的,而色身是虚妄的,识心是虚妄的,都不是实有的,五阴的行为就不是真实的。而且杀人的行为出来以后,刹那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行为造作的本身就是空的,但却留下了业种。
而业种本身也是空的,来无所来,灭无所去,从一无所有到一无所有,受报以后,业种也会消灭得无影无踪。业种也是空的、虚妄的,如果业种不虚妄,受报以后,或者忏悔以后业种应该不能消失,如果业种不能消失,那么众生应该永远受报,无穷无尽,杀人的人应该永远在地狱受报,应该永远被人宰杀,没有尽期。
因此可以说,一切的罪福业都是虚妄的,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虽然如此,一切的福业,终将使得众生渐渐趋向成佛,以至于最终成就了佛果,一切的罪业,终将使得众生苦受不尽,哀叹不止。思来想去,只有阿赖耶识是真实不变的,是不生灭的,是永远存在的,其余一切法都是空的、幻化的,刹那刹那生,刹那刹那灭,生灭得比闪电还要快无数倍。
原文:如是了知。初识初识空。自业自业空。身识身识空。若灭灭空。若生生空。轮回轮回空。涅槃涅槃。皆自性空。无有作者。亦无受者。但随世俗。之所显示。非第一义。作是说也。
释:应该像这样来了知最初的识和初识的空,了知自己造作的业行和业行的空,了知身识和身识的空;像这样来了知,一切法如果出生,其生为空,一切法若灭,其灭也空;同时也要了知轮回和轮回的空,了知涅槃和涅槃的空。业行的造作和流转,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一切法都只是随着世俗的分别而显示罢了,在第一义谛上,就不会作这样的说法了。
在下一世的色身上生起的初识也是空的,造作的业行也是空的。身识也是空的。如果把这个法也灭了,这个灭法本身也是空的,哪有真实的灭法,有这个法灭的原则吗?没有,都是空的。下一世的识的出生,出生的生法也是空的,哪有固定不变的生的法则与原则?没有,是空的,一切法就是这样生出来了。众生在六道里轮回,做人做天人做畜生做恶鬼,其轮回也是空的,轮回如果不空,就应该永远轮回,不能得解脱,不能成佛,修行就没有用处。
众生能断轮回,能出离轮回,就说明轮回就是空的,不是真实有个不灭的轮回法。自己都不是真实的,还有真实的轮回法吗?没有,全都是空的,全都是虚幻的。如果获得了涅槃,灭了三界世间法,五阴灭了、十八界灭了、身灭了、心灭了、感受灭了、想法灭了、身口意行为造作灭了,全都灭了,只剩下一个阿赖耶识,不生也不灭,清净寂灭,这种状态就叫涅槃。五阴十八界都灭了这种状态,本身也是空的,也是生灭变异的,非是永远不改变的。涅槃境界也是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没有入涅槃者,也没有出涅槃人,无作无受者。
所以涅槃不是真实的有,涅槃是一种寂静状态的显现,就像世间的喧闹现象一样不实,是幻化的。这种状态也是空的,只有阿赖耶识不空,其余都是空的。涅槃没有相,就连空的境界也空,不离阿赖耶识而有这种空。
一切法都没有一个作者,也没有一个受者。证了四果阿罗汉入了涅槃,没有一个证四果的人,也没有入涅槃的阿罗汉,没有一个享受寂灭乐的阿罗汉,谁受涅槃的寂灭乐?能找到这个人吗?涅槃里没有人,没有阿罗汉,如果有,就不是涅槃。阿罗汉的色身灭了,识心灭了,五阴作用灭了,十八界的现象灭了,因此涅槃里,没有阿罗汉,没有受寂灭乐的人。
原文:大王当知。诸根如幻。境界如梦。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此名空解脱门。空无空相。名无相解脱门。若无相者。则无希求。名无愿解脱门。若能了此。三解脱门。与空共行。菩提先道。广大如法性。究竟如虚空。于此譬喻。当如是知。
释:大王你应当知道,六根就像是幻化的一样,各种境界就像梦境一样。一切法全部都是空的、寂静的,这就是空解脱门;诸法空也没有空相,叫作无相解脱门;如果一切法连相也没有,就应该不生起任何愿求,这叫作无愿解脱门。如是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与空共同存在,走向涅槃之路,就应当这样修学。要想求涅槃,首先就要知道,一切法都是实相法界,都是阿赖耶识一真法界,遍布于十方虚空际。对于这些譬喻,应该这样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