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合集经选讲
第十七卷 六界差别品第二十六之二
第一章 四个梦喻
原文:佛言大王。譬如有人。于睡梦中。闻妙乐声。心生适悦。是人觉已。忆念梦中。美妙音乐。是实有不。王曰不也。佛言大王。于意云何。是人所梦。执以为实。是智者不。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毕竟。无有乐声。何况复有。生适悦耶。当知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
释:佛对净饭王说:大王,譬如有人在睡梦中,听见美妙的音乐声,心里就产生了舒适愉悦的乐感,这个人醒来以后,还在不断地回忆着梦中美妙的音乐,梦中所闻是实有的吗?净饭王说:不是,世尊。佛说:大王,你认为如何?这个人把所梦见的事情当作了真实存在的,他是有智慧的人吗?净饭王说:此人没有智慧,世尊。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梦中毕竟没有音乐声,更何况此人心里还生出愉悦舒适的乐感,因此应该知道这个人仅仅是白白地疲劳消耗自己的心神罢了,并没有实际存在的事情。
听见美妙的声音,心里就感觉很舒畅很快乐,这件事其实和做梦是一样的,都是幻化无实的,梦中听见美妙的音乐,心里很高兴,这事更是幻化不实的。梦境是独影境,是意根遍计所执性攀缘出来的境界,阿赖耶识依意根的贪爱和执著,直接从业种中变幻出法尘境界,供意根了别,意根不能作详细了别,就让意识出现共同了别,于是意识对音乐声作意触受想思,生起了感受,觉得美妙悦耳,内心就愉悦快乐。这其中,意根是阿赖耶识幻化出来的,梦境音乐是阿赖耶识幻化出来的,意识是阿赖耶识幻化出来的,没有一个法是实有不灭的,全部是虚幻不实,不可依赖的,都不是我和我所拥有的。
醒了以后,梦境音乐更是消失得无影无踪,独头意识也灭了,其乐感更不存在,没有一法可当真。梦中听到美妙的音乐声、赞美声,以及喜欢的人和事,这是令人愉悦的梦,醒来以后一无所有,梦里虽然有这些现象,但都是幻化的,虚妄的,不实的。如果有一个人把他所梦到的人和事当作是真实的,认为晚上做的梦是真实的,还不时的幻想着,回忆着,不断生起执著和贪爱,还沉浸在梦里的境界当中不肯出来,这个人实在是愚痴无智。做梦的时候把梦境当真,已经是迷惑颠倒了,醒来还当真,更是颠倒。
有些有修行的人,做梦的时候就知道梦境是假的,在做梦的时候业缘现前,马上要造恶业了,心里就知道这件事不能做,心不随境界而流转,这样的人,意识心是觉悟的,意根也有一定程度的觉悟,能作主不造恶业,那么在命终以后也差不多能作主不造恶业。在梦里造作恶业的,这个人的心识修行力度还不得力。所以梦能检验众生是否有修行,修行到什么程度,意根是否受熏,有没有力度,对于生死是否有把握。
梦里并没有音乐的声音,自己不但不能警觉是在做梦,心里还生起喜悦、舒适、贪爱,那更是颠倒,事都没有,心境更是不存在,都是虚妄的。把梦境当实,不断地回忆幻想,那是徒自疲劳,没有实事,白白地驱使自己的心意想和幻想,那简直就是疲劳其心,没有实际利益可得。众生的心在六道里,也同样是疲劳的,不断地抓取六尘境界,结果一无所获,空来空去,妄想、希望、愿望、渴望,这都让心徒自疲劳。实际上是没有用的,在临终的时候,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原文: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异生。闻可意声。起于爱乐。而生染着。造作恶行。身三语四。意业三种。作是业已。刹那灭谢。是业灭已。不依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中间而住。最后边际。命根灭时。自分业报。皆悉现前。犹如梦觉。念梦中事。
释:佛说:大王,确实是这样,愚痴的凡夫异生,听见自己喜爱的声音,心就生起爱乐,生起贪爱的染污心,造作恶业,色身上造作杀盗淫,口业上造作两舌、恶口、绮语、妄语,意业贪嗔痴,身口意十种恶业行造作以后,刹那灭去了,灭去以后,业行不依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和中间而住,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在最后命根谢灭之时,自己这一生所造作的业报全部都现前了,犹如从梦中醒过来,心里还在念着梦中的事情一样。
原文:大王。识为其主。业为攀缘。二种相因。初识生起。或趣地狱。或堕傍生。琰摩罗界。及阿修罗。若人若天。初识生已。各受其报。同分心品。相续随转。最后识灭。名为死蕴。最初识起。名为生蕴。
释:大王,阿赖耶识为出生后世五阴身的主人,业种业力为所缘,以此两种因和缘和合起来,下一世的最初识就出生了。众生或者趣于地狱道,或者堕在鬼道,或者投生到畜生道等三恶道中;或者投生到阿修罗道、人道和天道三个善道中。当最初的识心出生以后,众生就开始各受其业报,然后在同一色身上的识心就不断地连续地运行下去。到命终识心灭去时,色身就是死尸,名为死蕴;而在色身上最初生起的识心,叫作初识,色身五阴名为生蕴。
业行造作出来以后,刹那灭谢,比如说话的时候一个声音一个声音不断地出现,这一个字出来灭了,下一个字出来又灭了,这就是行为造作,这种行为造作的当下就灭了,灭了又生,刹那间随生随灭。业虽然是灭了,但是业行却作为种子存在阿赖耶识里了。当一个字说出来的时候,就有无量个识种子随生随灭,完成了这一刹那的语言行为造作。有一个识种子断流,语言就说不出来,因此语言一法就是假法,不是真法。
业行灭了以后,到哪里去了?没有一个可以住的处所,阿赖耶识里也不存这些业行,因为阿赖耶识无形无相,不存有形有相的身口意行,只存无形无相的种子。一切的业行都没有一个去的地方,也没有一个来的地方,说话时第一个声音出来了,从哪里出来?有存着说话声音的地方吗?肯定没有。如果有,众生一辈子或者是无始劫以来说话的声音都存在哪里了?去找找看,根本找不到。
有人说把声音用录音机录下来,把业行用录像机录下来,行为造作就有存在的处所了。如果是这样,那我们就把录音机和录像机拆开来寻找,声音和行为造作在哪里,恐怕找来找去,也找不到声音和影像。但是整个的行为造作的过程包括意业,都有个东西像录音机和录影机一样给拍录下来了,这个东西就是阿赖耶识。录下来以后,就作为种子存在着,有宿命通的人随时可以调出来观看,就像打开电视机观看一样。阿赖耶识这个电视机里存多少录音和录像节目都可以,无始劫以来的节目都存着不丢失,有宿命通的人都可以播放出来,不管业种是否实现,是否受报完了。
身口意的业行本身消灭了,然后等到命终时,将要咽气的那一刹那,在众生的色身上所应该受的业报,所造的业,像过电影一样,快速地过一遍,一辈子做的事就闪过去了,自己就明白自己造作的业,哪些是善,哪些是恶,应该受什么报,全都清楚了。但是那个时候却说不出话来了,无法表达,无法告诉亲人给自己消业、超度、弥补罪过,无法告诉亲人自己要到哪里去受报,能说话的时候业行不现前。当临终业报现前时就会感觉这一辈子都是一场梦,过去了,结束了,平日里活着时体会不到那时候的心情。
学佛修行修到十回向位的时候,就会觉得,不仅这一辈子像一场梦,前世也是一场梦,下一世同样是一场梦,未来世直到成佛之前都在梦里,生生世世都在梦里梦生梦死。菩萨做佛事,度自己度众生,都是在梦里,都像做梦一样不真实,都是在做梦中佛事。
没有证得的人也就没有真切的感受,现在对此只能理解,体会不到,因此不知道无始劫以来就是在做一场又一场的生死大梦,连接起来就是一连串的梦,成佛之前都在生死大梦之中。有分段生死的众生就是在做一段一段的梦,分段生死过去以后,还有变易生死,就做特别微细的长长的梦,也同样没有完全从生死大梦中清醒过来,直到成佛,生死大梦才彻底结束。
原文:大王。无有少法。从于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灭故。大王。身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彼业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初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何以故。自性离故。
释:佛说:大王,没有任何一个法能从此世流转到下一世,为什么如此说?因为一切法的自性都是生灭不已的,不是常存常在的,到临终五阴灭去时,一切法都会灭去。大王,身识出生的时候,没有来处,灭时也没有去处。造作业行时,业行没有来处,业行灭去时,也没有去处。下一世最初的识心出生时,没有来处,灭时也没有去处。为什么一切法都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因为一切法离一切性,一切法的自性没有一切相,自体性为空,了不可得,空的不可得的法,不可能有来有去。
原文:如是了知。身识身识空。自业自业空。初识初识空。若灭灭空。若生生空。了知业转。无有作者。亦无受者。但唯名相。分别显示。
释:应该像这样来了知身识,了知身识的自性空,像这样来了知自身识心所造作的业行,了知业行自性为空,像这样来了知初识,了知初识自性为空,像这样来了知,一切法如果出生,其生为空,一切法若灭,其灭也空,同时也要了知业行的造作和流转,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一切法都只是假相和名字上的分别显示罢了。
五阴世间的一切法都是生灭的,识心是生灭的,色身是生灭的,识心与色身造作的一切业行同样是生灭的。这些法都是空的,种子刹那生,又刹那灭,色身和识心就刹那生刹那灭,幻化不实,尤其是到临命终全部要消失灭亡,连刹那生和灭的现象也要消失不见了,这更说明了五阴的虚幻,没有一法能带到后世。
一切业行的造作,没有一个造作者,因为识心是没有自主性的,是幻化的;色身是幻化的,没有自主性的,身心都如幻,因此如幻的身心不能造作业行。一切业行的流转,也没有一个受报者,因为识心是幻化的,是空的,没有自性的,因此识心不是受报主,色身是幻化的,是空的,没有自性,也不是受报主。一切色法是相,一切识心是名,都没有实质,都只是被识心所分别和显示出来的假相罢了。
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同样都是空无自性,幻化不可得的。这一世出生时,并没有把上一世的名声带过来,即使前世做过国王、大臣,在这一世里,地位和权势一样都没能带过来。前世的家亲、眷属、财富,什么都没有带过来,这一世还要从头奋斗,从头做起,重新获取财色名食睡。这一世灭时,一辈子集聚起来的财色名食睡,家亲眷属等等一切都将消失,一样也不能带到下一世,甚至五阴和识心也不能流转到未来世,除了作主识意根除外,全部都消失殆尽。
晚上睡着了没有梦,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都灭了,灭了以后到哪里去了?等醒来时这几个识心又都出现了,出现时又从哪里来?《楞严经》上世尊说一切法都是如来藏性,这部父子合集经里没有讲到如来藏,如果要讲如来藏性,有些人听后就能开悟,不讲如来藏性也能让众生证得罗汉空果,让众生都能受益。佛讲的有些经典既能让人证果,又能让人开悟,这要看众生是什么根器,小乘根性的人只能悟得小乘的空,大乘根性的人在悟到大乘的空性如来藏的同时,也能悟到小乘的空。根器不一样,悟道的程度就不同,在于闻法当人的智慧程度。
佛说法时,八万四千人听法,智慧不同,理解程度就不一样,证的果位不同,得的果报也不同。佛说法没有分别心,为所有众生讲同样的法,众生的根基不一样,得果就不一样。造了大恶业的人,有恶业遮挡,得的果只能是一种无根信;没有恶业遮障的人,能证小乘罗汉果,那根性利的,就能证得大乘菩萨果;根性再好的,能证得无生法忍,得几地菩萨的果。所以说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同样的听法,理解和证得什么程度,是每个众生各人的事,佛没有偏心。
身识本身是空的,空来空去,抓不住,留不住,生灭幻化不已。造作的业行是空的,初识也是空的。如果识灭了,灭这种现象本身也是空的,没有真正的一个灭法,谁能灭它?没有灭者。如果识心生起来,出生这一法也是空的,随着业种而出生的法都是空的。只有阿赖耶识不空,祂含藏万法的种子,能产生万法,祂真实有,剩下的全都是空的、假的、幻化的、不真实的。
了知业转无有作者亦无受者。业转就是众生身心的行为造作,身口意行的运转运行,没有一个造作的人。比如我现在正在讲法、说话,其实没有一个人在做这件事,是谁在做在说话?你说是我,什么叫我?我的身体叫作我,还是我的识心叫作我?这些都是假相,色身和识心组合起来形成的五阴,更是假相,没有一个真正的我。五阴是假相,五阴说话这个现象更为不真实,说话这个人就不是我,是一个组合体。既然是组合体就是因缘聚合起来的,缘灭时,组合体就分散,没有了,当下的组合也不是实有的。
比如说一个军队由步兵、骑兵、多种兵种组成,假名为部队,组成部队以后出去战争胜利了,国王就说:我们的部队是多么的勇敢,多么的英勇无敌,多么威武。但是有我们的部队这一法吗?部队是由多个兵种组成的,单个兵种不叫作部队,组合起来以后,更不能叫作部队,根本没有真实的部队这个法的存在,部队是幻化出来的一个假合体,不是真实的,缘聚而成的法,不是真实的法,缘散时聚合体就会分散,能聚能散的聚合体就是虚假不真实的。两个以上聚在一起叫作一体,离开单个都不叫一体。甲是甲,乙是乙,其实不是一体,是假合体,假合体不是真实的。
众生这个五阴也是组合起来的,由色身和几种见闻觉知心组合起来,组合起来以后才有感受,有想法,有了别,有分别,有行蕴,有行来去往的身口意行;识心灭了就组合不了五阴,身体灭了也组合不了五阴,那么组合而成的假的现象就不是真实的。实际上是没有真实的五阴我这个人,人是几种因缘凑合起来的东西,是假相,因缘一灭就散了。比如这张椅子,由钉子、木头、人工组合起来的,缘份一到,这张椅子就散,变成了木头,木头也没有了的时候就变成灰,最后灰也没有了。因缘组合而来的东西,都是这样不真实,因此没必要执著。
小乘法里讲,世俗法一切都是因缘所生,全部都是假法,不是真实的,只要是因缘组合的就是假法,是生灭虚妄的。从大乘法角度讲,为什么有因缘组合?都是因为有阿赖耶识这一法。离开阿赖耶识,这张椅子也组合不了,我用人工钉这张椅子的时候,阿赖耶识的功能不作用,就钉不成这张椅子。没有阿赖耶识,连木头也没有,因为树木不能单独生长,全靠共业众生的阿赖耶识的功能作用,万物生长离不开阿赖耶识。
业行的造作没有作者,那所受的业报有受者吗?没有造作者就没有受者,因为五阴者是假合体,没有主体,有谁受报呢?没有一个我在受苦乐,身体不受苦,识心也不受苦,身心都是虚妄的,苦报本身也是虚幻的,因此一切法没有一个真实的作者和受者。单独哪个法都不能说是一个人,多个法组合到一起的更不是一个人,都是假体,因此一切法的造作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真要证得这一点,不仅仅是开悟了,可能就到初地菩萨的境界了。
既然一切法都没有真实的相貌,都是幻化出来的,那就可以说一切法都只是名和相的虚妄分别罢了。例如为某一物取一个名词,来代表和显示它,要不然没法称呼和表达。为这个四条腿的东西取名叫椅子,听到椅子之后心里就会出现椅子的相貌,名和相出现了,才能分别显示出椅子,便于众生之间的交流和使用。
为四大假合的肉体取名为色身,人们之间才能用语言表达色身的状态,便于识别和交流,为色身上的几个识取名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给作主识取名为末那识,然后才能阐述和描述这些识心的功能作用和状态,众生才可以表达、显示和沟通。如果没有名字和相貌,众生之间无法交流,无法生活,取个假名就好办了。比如当初如果是给毛巾取名叫被单,众生要拿毛巾擦脸的时候,就告诉孩子说把被单拿来擦擦脸,只要形成习惯固定下来,当初叫什么名字就无所谓了,都是一种名词、名相,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
原文:佛言大王。耳闻恶声。则生忧恼。如人梦中。亲爱别离。悲号啼哭。生大苦恼。于意云何。是人觉已。忆梦中事。是实有不。王曰不也。
释:佛说:大王,有的人听见恶声心里就生起忧悲苦恼,犹如有人在梦中梦见至亲生死别离,而悲痛啼哭,内心非常苦恼。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这个人醒过来以后,还要不断地回想梦中的事,梦中的事是真实存在的吗?净饭王回答说:不是真实存在的。
原文:佛言大王。是人所梦。执以为实。为智者不。王曰。不也世尊。何以故。梦中亲爱。毕竟无有。何况复有。别离事耶。当知是人。徒自疲劳。都无有实。
释:佛说:大王,这个人把自己所梦见的事当作实有,他是有智慧的人吗?净饭王回答说:那个人不是有智慧的人,世尊。为什么如此说呢?因为梦中的亲人毕竟是不存在的,如果还有亲人别离的事,那就更不能是真实的了,所以说这个人是白白地对并非实有的人和事费尽心力,徒劳其心,毫无益处。
原文:佛言大王。如是如是。愚夫异生。闻其恶声。则生忧恼。起于嗔心。造作嗔业。所谓身三语四。意业三种。造彼业已。刹那灭谢。是业灭已。不依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中间而住。最后边际。命根灭时。自分业报。皆悉现前。犹如梦觉。念梦中事。
释:佛说:大王,确实是这样,愚夫异生闻见恶声心里就生起忧恼,嗔心生起以后就造作了嗔业行。这些业行反应在身口意上就是身业三种,语业四种,意业三种,这些业行造作完之后,刹那之间就灭去了。业行灭去以后,并不依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和中间而住着。等到最后寿命即将结束时,自己所造作的业果报全部都现前,犹如从梦里醒来以后,还在念着梦中的事情。
众生造业时,都觉得神不知鬼不觉,好象谁也不知道似的,其实是瞒不了人的,否则就没有果报了。首先是自己的心知道,并且作了记录;然后周围的鬼神都知道,阎王那里都有记录;佛菩萨和护法神都知道,当时有神通的众生都知道,以后再遇见有神通的众生,还会知道。只要造了业行,就是一份档案,这份档案一直保存到成佛以后,永远不会消失,甚至受报完了,业种消失,档案也不消失,所有有神通的众生,都能查阅得到。
原文:大王。识为其主。业为攀缘。二种相因。初识生起。或趣地狱。或堕傍生。琰摩罗界。及阿修罗。若人若天。初识生已。各受其报。同分心品。相续随转。最后识灭。名为死蕴。最初识起。名为生蕴。
释:佛说:大王,阿赖耶识为出生后世五阴身的主人,业种为所缘,以此因和缘和合起来,下一世的最初识就出生了,那么众生就趣于地狱道,或者堕在鬼道,或者投生到畜生道三恶道中;或者投生到阿修罗道、人道和天道三个善道中。当最初的识心出生以后,众生就开始各受其业报,然后在同一色身上的识心就连续不断的运行下去。到命终识心灭去时,色身就是死尸,名为死蕴,在色身上最初生起的识心,叫作初识,色身五阴名为生蕴。
下一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生起来的时候,是因为这一世的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造作业行,种子不灭的缘故,就决定了必须有下一世的五阴要受业果报。当五阴身上初识生起来以后,这个人或者到了地狱,或者到了畜生道,或者到了阿修罗界,或者又托生为人,或者又升到了天上,根据众生造的善恶业而流转在六道里。
原文:大王。无有少法。从于此世。得至他世。所以者何。性生灭故。大王。身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彼业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初识生时。无所从来。灭无所去。何以故。自性离故。
释:佛说:大王,没有任何一个法能从此世流转到下一世去,为什么如此说?因为一切法的自性都是生灭不已的,不是常存常在的,到临终五阴灭去时,一切法都会灭去。大王,身识出生的时候没有来处,灭时也没有去处。造作业行时,业行没有来处,业行灭去时也没有去处。下一世最初的识心出生时没有来处,灭时也没有去处。为什么一切法都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因为一切法离一切性,一切法的自性没有一切相,自体性为空,了不可得。
原文:如是了知。身识身识空。自业自业空。初识初识空。若灭灭空。若生生空。了知业转。无有作者。亦无受者。但唯名相。分别显示。
释:应该像这样来了知身识,了知身识的自性空;像这样来了知自身识心所造作的业行,了知业行自性为空;像这样来了知初识,了知初识自性为空;像这样来了知,一切法如果出生,其生为空,一切法若灭,其灭为空;同时也要了知业行的造作和流转,没有作者也没有受者,一切法都只是假相和名字上的分别和显示罢了。
一切法生的时候没有来处,灭的时候没有去处,为什么呢?因为本性是离一切法的。初识生时没有来处,灭了没有去处,造的业行没有来处,也没有去处。造业和受果报的法也都是虚妄的,虽然是虚妄的,但是也能感觉苦;虽然感觉苦恼也是假的虚幻的感觉。
在这一切法的生与灭的时候,阿赖耶识一直跟着五阴身,在背后起着主导作用。因为祂是不生不灭的,是真实存在的法,如果没有祂,一切法一切虚相都将不复存在,祂是实相心体,虚相法依实相而存在。万法当中除了阿赖耶识这一法是实相法,是真实的,其他的一切法都是虚妄的。到地狱里去受报也是虚妄的,如果在地狱里真的知道地狱是空的幻化的,地狱业就消灭,就从地狱里出来了。如果不知道地狱是虚妄的,认为地狱是真实有的,无明不灭,那就在地狱里继续受苦。当众生真证得业行是虚妄的,一切法都是虚妄的时候,三恶道业就消灭了。没有证得的时候,三恶道在心里还都是真实有,那就还得去三恶道受报。
开悟的时候是证得五阴身是空的或者是证得一切法都是空的,都是阿赖耶识变幻出来的,只有阿赖耶识不空,这样三恶道业也消灭,也不下三恶道受恶报。如果认为三恶道业不空,是真实有,那就不能证果,也不能开悟。知道三恶道的业行是假的,三恶道就没有了,业行就不起作用,只是把三恶道业转为人间的果报,在人间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