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如來藏(第一部)
第二章 如來藏的八不中道
八不中道是講如來藏心體本具的中道之理,含有八個不和無量個不的中道性。具體內容為:不垢不淨,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來不去,不空不有,不一不異,不常不斷,不真不假。無量個不在楞嚴經第四卷中世尊講過一些,在三界世間十八界上就是非大非小,非長非短,非青非黃,非男非女,非人非鬼,非佛非眾生,非在三界非不在三界,非東非西,非南非北,非上非下,非這樣非不這樣,非那樣非不那樣。在五蘊上的體現就是:非吃非不吃,非喝非不喝,非坐非不坐,非說非不說,非走非不走,非臥非不臥等等。
非,不是的意思,即,就是的意思。如來藏即是這些法又不是這些法,不在這些法裡又不離這些法,這就是中道。真正的中道,是不在兩邊,不離兩邊,也不在中間。只有如來藏具有這個體性,所以如來藏是中道心,七識妄心總是在兩邊,非是中道性。
如來藏非如此,非不如此,比如說如來藏沒有口,祂不能說話和吃飯,但是如來藏又不離五陰的說話和吃飯這些事。同理,如來藏什麼都沒有,祂什麼都不做,但是如來藏非不做這些事情,一切法都不離如來藏的參與,都是如來藏所做的。如來藏非男女,非不男女,如來藏沒有男女相,但是男女相是由如來藏所變所執持,眾生造男女業行時,如來藏記錄收存業種,緣熟時再輸出業種,眾生就有了男女相。眾生在母胎裡,如來藏根據男人的業種變男身,根據女人的業種變女身。如來藏本來不是男也不是女,而變現出的五陰就分為男相和女相。眾生如果造純淨善業,色身就不分男女相,比如色界以上的天人就不分男女,其它佛國土的眾生也不分男女。
如來藏非人、非鬼、非佛、非眾生,因為如來藏沒有相,說祂是什麼都不對,說祂不是什麼也不對,因為一切法都是如來藏所出生和顯現出來的,哪一法不是祂?如果深細而全面的講如來藏法,如來藏的體性,如來藏的功能,如來藏的中道性,幾大劫也講不完。只有眾生修行證得了祂,這些法自己就能慢慢地觀察出來,智慧就有所增進,這叫悟後所得的別相智或後得智。剛開悟時往往是悟得如來藏的總相智,就是心經般若經裡講的如來藏體性的輪廓,以後慢慢地就能知道如來藏在各個方面的比較詳細的個別體性和功能作用,這是別相智,別相智圓滿通透了,就有道種智。
其內涵義理如下:
一、不垢不淨
(一)如來藏的本體是清淨的,稱作自性清淨心,祂沒有污染,沒有煩惱,沒有習氣,沒有無明,但能記錄五陰身的善、惡、無記三業,收藏三業業種,前七識所造作的染污業種存在祂心體當中,使得如來藏整體也有了染污性,如來藏自身的清淨性與七識業種的染污性和合起來,就成為了不垢不淨的心體阿賴耶識。就象一隻干淨的盃子,人為地加入了污水,使得盃水不干淨了,倒出來的就是污水,但盃子本身始終是清淨無染的。用另一個比喻來說,如來藏比喻為一個新房子,房子本身是清淨的,但是卻裝進了一堆污物和垃圾,使得房子成了垃圾房,從房子裡拿出去的東西就是肮脏污穢的。新房子猶如如來藏,垃圾房就如阿賴耶識,二者是一個房子,因為所存物的關係,名字就有不同,這就是如來藏的不垢不淨體性。
要想恢復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的本來面目,七識就要不斷地熏習善法,從而汰除染污種子,變得究竟完全清淨,如來藏就成為佛地的無垢識。修行就是通過善法的熏習,先斷除煩惱,再斷習氣,進而破盡塵沙無明惑,種子全部清淨以後,眾生就成就佛道。
(二)如來藏本來就是自性清淨心,因為存了七識心的不淨業種,祂才成為不垢不淨的如來藏,由於執藏了染污業種,如來藏就要依據業種變生眾生染污的七識心,染污的身口意行,變現出眾生的種種惡業果報。如來藏出生這一切法,有祂自己獨特的運行規律,按照祂所收存的業種來顯現一切法,不是我們七識能夠主動去運用和支配的。即使我們不想用祂,不想讓祂現出各種惡業果報,祂也得照樣按照因果規律運行。如來藏造什麼變什麼,祂自己也不能作主說的算,祂也不能隨意亂造什麼法,要變造什麼樣的法,都是要依據眾生緣熟的業種來決定。
我們所要作的,就是修妄心七識,不用管真心如來藏怎樣運行,以及祂給我們變生什麼,其實我們也根本管不了,控制不了。我們自己如果把妄心修好了,心行由惡轉善,由無明轉變為明,多行善業不造無明業,善業種子存在如來藏裡,緣熟時如來藏輸出這些善種,自然就造出清淨美滿的世界,生出我們莊嚴的色身和清淨的心行。要想讓如來藏出生我們所滿意的一切法,妄心七識就要多造善業,不造惡業,多存善種,剔除惡種。修行就是把自己的七識心改變了,斷惡修善,最後心地變得清淨無染,才能讓一切法都完美無缺,達到究竟,如來藏就會從不垢不淨,轉變為清淨無垢的無垢識。
二、不生不滅
(一)如來藏從無始劫前就本然的法爾如是的存在著,祂不是被誰創造出來的,不是被生出來的。祂在未來時劫永遠也不會滅去,任何人任何物也不能毀壞祂,祂就是金剛不壞體,因此如來藏就是不生不滅的。修行是要改變祂所含藏的業種,並不是改變祂的自體性。祂的體性不變,本體不生不滅,所含藏的種子有生滅。
如來藏雖然是不生不滅的,七識妄心所造作的一切法卻都是有生有滅的,五陰七識本身也是有生滅的。比如妄心修的八正道,在很多種情況下,不能一直堅持修下去,沒學佛時,不修八正道,修八正道以後,還會退轉,修完八正道,也就不用再修了,所以修八正道就是生滅法。如來藏不修八正道,祂根本不學佛、不修行,也不想成佛、作佛,祂不受戒、不守戒、不犯戒、不修定也不修慧,因為祂本自具足一切法,什麼也不欠少。
七識妄心有修行和不修行的現象存在,住於兩邊,有生有滅;如來藏不住兩邊,非修行非不修行,祂就沒有生滅。如來藏非不修行,在五陰七識修行時,祂幫助輸出五陰七識修行所需要的所有種子,同時收藏修行的業種,記錄修行整個過程和結果,將來就能實現修行的因緣果報,修行就離不開如來藏。如來藏也不在中間,因為沒有一個什麼法叫作中間,如果真有個中間法,這個法也是邊。如來藏任何法都不住著,祂是無所住的心,當然不住中間和中道。
四聖諦法也是妄心七識修的,非是中道。五陰有苦、有集、有滅、有滅道,如來藏沒有苦集滅道,如來藏非苦集滅道,非不苦集滅道。為什麼如來藏非苦集滅道?因為苦集滅道法是依如來藏而有,眾生造業受苦報,是如來藏把業種輸送出來,眾生才有苦受。眾生由於貪愛而造業,集藏了未來世的苦種,業種存在如來藏裡,如來藏有集藏業種的功能作用。
如果沒有如來藏收藏業種,眾生任意造業,也不會有果報。包括修八正道的善業,也是存在如來藏裡的,眾生依如來藏才能修八正道。沒有如來藏,連五陰身也沒有,何況修行。五陰身全靠如來藏執持著,各種修行全靠如來藏配合著,否則五陰什麼也不能做。所謂的滅也是如此,修道以後滅了苦的業種,也是滅如來藏裡存的苦業種,所以一切法都與如來藏有關。
緣覺的十二因緣法也如是,無明種子是存在如來藏裡的。身口意行是如來藏執持的,六識是如來藏生的,投胎、住胎、變生胎兒,都是如來藏所為。六入是如來藏所生,生長五陰身是如來藏所為,六根、六塵是如來藏所變,受陰、想陰、行陰、識陰都是如來藏的功能作用。辟支佛修十二因緣法,如來藏輸送種子幫助他修十二因緣法,幫助記錄收存善業種。思惟觀行時都是如來藏配合輸送識種子,緣覺辟支佛滅了無明,也是滅了存在如來藏裡的無明。
如果離開如來藏來談十二因緣法,那就是戲論。因為離開如來藏,就不存在其中任何一個緣,何況是十二個緣。所以因緣法也不是中道,因緣法是生滅法,其中所依賴的如來藏才是中道法。所謂的名色緣識,識緣名色,這個識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所以這個識是中道法中道性,離開識就不成立因緣法。大乘法依如來藏而說,圍繞如來藏而講,小乘法也同樣離不開如來藏,離開如來藏就沒有苦空無常無我,沒有苦集滅道,沒有五陰的存在,也就談不上修行和輪迴了。
(二)如來藏是生萬法的因,但孤因又不能生萬法,必須是如來藏依靠各種緣,有萬法的種子,才能生萬法,同時也要依賴意根的執取。缺少一緣,如來藏都不能生萬法和一法,必須緣熟,緣具足,一切法才得以出生,這是生萬法的條件。而如來藏本身是不用生的,祂本來就有,不用什麼來出生祂,也根本沒有能生祂的法存在。
如來藏為天地之始,萬物之先,法爾如是,沒有道理可講。因此,如來藏就是獨立自主的,不需要依賴他緣,就能自己單獨存在。如果是被出生的,祂就得依賴出生祂的理體而存在,不能獨立。這些道理很深細難懂,久修之後才能有些悟入。
在佛地,世尊的真如心要出生世尊的五蘊身,也需要各種緣。講出三藏十二部經典,也需要各種緣,制定戒律,需要各種緣;度各類眾生,需要各種緣,每做一件事都需要各種緣,孤因不生法,法依緣而生而現。世尊到娑婆世界來,也需要很多的緣,在沒有來人間時,世尊就要觀察娑婆世界眾生的緣是否成熟,何時成熟,眾生修行的緣成熟了,世尊降生的緣就成熟。世尊還得要派先遣部隊來到人間,等候世尊降生,配合世尊一起弘法。世尊成道後,宣說三乘法也是需要很多緣,不是世尊自己能夠決定要如何就如何的,都得看眾生的緣,以及其它相關的緣。因此如來藏所出生的一切法都是生滅性的,不是中道法,只有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才是中道法。
(三)阿賴耶識到底是不是生滅的
阿賴耶識本身不生不滅,而所含藏的七識的業種是生滅的,七識的業種存在阿賴耶識裡,使得阿賴耶識裡的種子生滅變異不停,因此整體的阿賴耶識就具有了生滅性,祂是不生滅的本體與生滅的業種和合組成的心體。但是業種無論怎樣變異,阿賴耶識心體始終不變。比如一個盃子,裝滿了水,裡面的水總會發生變異,但是盃子本身是不變的。盃子和水和合成為盃水,那我們才能說,這盃水是干淨的,那盃水是不干淨的,無論干淨與不干淨,都無關盃子的事。阿賴耶識就像盃子,七識就像盃子中的水,所以說阿賴耶識是生滅與不生滅的和合體,有生滅變異性。
現在末法時期眾生普遍存在斷滅思想,因為如來藏阿賴耶識之理很難理解,更難尋覔到,所以眾生往往就認為如來藏阿賴耶識只是一個名詞概念,心體並不真實存在。但是這個阿賴耶識,卻是非常實在的,因為祂是實在的,所以五陰才是不實在的,佛才講阿含經,讓眾生斷除五陰我見,不認五陰為實在的我。世間法當中有實在的法,也有不實在的法,如果認為阿賴耶識是生滅的,不是實在的,那麼就要認取五陰當中的某些法是實在實有的,比如認有某種程度禪定的無念的意識為真實的,是不生滅的,這是眾生根本的邪見。如果五陰和意識是實在的,那麼佛陀就不會講四聖諦法,讓眾生斷除五陰我見,來否認五陰的真實存在性。所以阿賴耶識本體是不生不滅的,其含藏的種子是生滅變異的。
三、不增不減
眾生如來藏的功能作用不增加也不減少,祂不會通過修行增加什麼,不會因為不修行而減少什麼,因為祂不修行;祂不會因為持戒變得更清淨,使得染污更少,因為祂既不受戒,不持戒,也不犯戒,自體也沒有染污性;祂不會通過學習,變得更聰明,因為祂不學習;祂也不會因為不學習或年老,而變得愚癡,祂也不老;祂也不會因為勤懇或嬾惰,就變得富貴或貧窮,因為祂所含藏的地水火風種子,及前七識的種子不增加不減少,其功能作用永遠如此。
相反,前七識的功能作用,總是有所增加和減少,心所法也不斷發生變化。前七識可能要變得聰明或愚癡,可能要增加或減少善業種和惡業種子,可能要變得清淨或污穢,可能要明白或忘記一些事情,七識時刻都在發生著增減變化。以此就可以判斷出:我們認識事理、了知一切法的識心,是真心還是妄心,妄心要經歷從不認識真理到認識真理,由無知到覺悟的階段,而真心永遠不改變。
四、不來不去
(一)如來藏無形無相,祂沒有來來去去的生滅法相,有形有相才能有來去相。祂無始劫以來就存在著,本然就在,沒有什麼法能變生、出生祂,所以祂沒有來處。當眾生五陰滅去,世間法也滅去時,如來藏不滅,祂永遠存在,所以如來藏也不去,祂沒有所去之處。又因為如來藏遍五蘊、遍六根六塵十二處、遍十八界、遍一切法、遍一切時,時時維持著五陰和十八界的活動,所以如來藏在五陰身上沒有來和去,在六根上沒有來去,在六塵上沒有來和去,在六識上沒有來和去,在三界世間裡都沒有來和去,所以如來藏不來也不去。
如來藏沒有來去,沒有生滅,沒有增減,沒有垢淨,但是祂所產生的法卻有生滅,有來去,有變化,有增減,有垢淨。只有這一個沒有生滅,其餘都有生滅。包括應身佛、化身佛能出生,也能涅槃滅去;所有菩薩摩訶薩的色身也是要出生和滅去。所以佛和菩薩們到這個世間來,本身就有不生滅的如來藏和生滅的五蘊,佛菩薩就是在世間的生滅法中來來去去。因為世間的一切法都是生滅的,佛菩薩到這個世間就要接觸這些生滅法,利用這些生滅法來度眾生。
如果沒有這些生滅法,佛菩薩只剩下如來藏,那就什麼也不能做。單獨一個如來藏的存在,就是阿羅漢的涅槃境界,佛一再告誡菩薩不要取這樣的涅槃,取這樣的涅槃就是走歧路,很難成佛。佛自己也不取這樣的涅槃,佛證得的是無住處涅槃,祂不會住在涅槃裡,而是隨緣變現無量個色身五蘊,來度化眾生。佛變現出來的色身五蘊卻是生滅性的,隨時可以滅去,然後再在其它有緣世間廣度無量眾生,沒有停止之時,釋迦佛的無數個色身,就是生了滅,滅了再生,永無窮盡地利樂眾生,無有疲厭。
(二)真心沒有來和去,雖然真心到處出現遍一切處,因為祂無形無相,沒有來去相。又因為祂遍一切法,所以就不能說,祂從這一法來,到另一法上去,如果這樣說,那祂就有不遍之法了,這就有過失了。真如沒有來和去的現象存在,誰也不能看見祂來和去,風可以有來去,空氣可以有來去,因為它們是有形有相的色法。而虛空就沒有來去,因為虛空無形無相,沒有辦法來去,真心就像虛空一樣,不來也不去,遍一切法地存在著。
真心來了,也沒有來相,祂一直和意根在一起,住胎時,也沒有住相;五陰死亡時,真心離開五陰,也沒有離相。真心來無所來,去無所去,不來不去,名為如來。如來,心不動地來,沒有動相地來;如去,心不動地去,沒有動相的去,祂始終表現為如,如如不動,恰如其性,有動相,即非如。
如,就是原來,就是如一,與原來保持一致,保持原樣,不變動。因為如,因為不動,祂就能遍一切法,含一切法,執持一切法。從此可見,祂真是大悲,一法也不捨。捨法,就沒有法,有法,祂就不捨法。真心的如,是因為祂無形無相,祂不像霧和空氣一樣有動轉來去,祂沒有來去相,不動而如。又因為祂沒有心行,沒有主觀,沒有意志,沒有觀念,沒有思想,不做主宰,不對六塵境界,所以說祂如如不動,法爾如是的如。
(三)如來,好像來了,其實沒有來;如去,好像去了,其實也沒有去,這就是不來不去的、諸法實相的究竟如來義。如來變現世間一切萬有,與世間萬有和合在一起,祂好像來到世間萬有當中,其實是不來,因為祂無形,就沒有來去相。祂沒有形色、質量、廣博、方圓相,祂就沒有來去,隨緣現身,卻無身可現。世間相滅,真如離去,祂也沒有去相,只因無身。若有來去,如來到此,就不能到彼。而如來同時存在世間所有相中,平等顯現,遍布於五蘊、七識、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天上地下同時顯現,七識心所在處,就有祂的影子,從無空缺。
如來雖然在世間顯現,卻不在世間中過活。要想找到這個如來,就要在諸相當中,尋覔一個不是世間相、不是七識相、沒有任何一個相的心。這個心在平等運行一切法,又對於諸法相如如不動,不起心行,沒有貪厭,沒有瞋癡,不執於我,無量功德聚於一身。這個如來,與眾生同體,等施眾生,無有限礙,無求無取,不依他緣。
(四)沒有任何些微法在如來藏之外,因此如來藏緣一切法時,也是緣自心,不來不去,不動自心道場而遍周自心法界。法法皆真如,如來藏不用從此法到彼法上去,也就沒有來去相。意根隨著如來藏天上地下,如來藏不來不去,意根也就不用來和去,一切法上也都有意根,意根也沒有來去相。
比如說如來藏要到極樂世界,可是極樂世界也在自己的如來藏中,極樂世界與如來藏沒有空間距離,無有隔礙,也就沒有時間差,甚至全部宇宙虛空也在如來藏中,那麼如來藏還用去極樂世界嗎?那就不用了。意根隨之,也不用動,彈指間就到極樂世界。因此說眾生命終往生極樂世界,實則不往,生則雖生,也只是生個相,其性還是如來藏性,誰能出如來藏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