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解悟與証悟

作者:生如法師更新時間:2020年11月29日

第十一章 問答

一、問:証果和明心時的相應,到底是個物理結果,還是化學結果?斷我見,是意根對五蘊虛妄的認可,這個認可如何量度?開悟明心也與意根相關,意根一面是實証自己不是真實的;另一面是實証了如來藏是真實的。五蘊虛妄與意根虛妄,是個層次遞進,最終剩下的那個真我是誰都無法否定的。這樣思考路線對嗎?斷我見,會有身心的變化,這個身心的變化就是斷我見相應的量度?   

 答:相應,主要是心的相應,那到底是物理還是化學結果?因爲這時是相應到了識心,識心的認知改變,認爲五蘊非我,如來藏真實;心又與身相通,二者緊密相連,也就間接的相應到了身;相應到了身,就有物理和化學結果。因爲是意根認可五蘊非我之理,意根又能控制身心,身心轉變,就涉及到了物理化學成分的轉變。色身就出現輕安舒適、睡眠少、内心喜悅、一心、無煩惱、無襍念、覺明現起、禪定增長等等一系列身心改變狀態,持續時間比較長一些,幾個月、半年、一年,定力好的要超過一年。

如果不是意根証得無我,意根不相應,只是意識膚淺的知道一些無我之理,不深透,那就沒有這些身心上的反應,沒有身心的變化,或者只有一點點的些微變化,很快就消失不見了,定力很難生起。這是因爲意根不相應無我之理,内心沒有震動,不能讓身心發生變化,不能改變身心,與從前差不多狀態。

很多人都說自己斷我見了,可是身心沒有什麽覺受,沒有變化,禪定沒有現起,覺明沒有,只是一些理論。可是這些理論在哪裡都能找得到,這就很奇怪了。以前我一直苦於無法檢驗他人是否斷我見,後來觀行到了意根的運作,又結合自己當時的身心覺受和狀態,就逐漸總結出了真正斷我見,是什麽狀態,應該如何檢驗。

對於開悟明心,也應該有個量度,不能簡單的說智慧增長就可以了,肯定也有身心方面的變化,而且僅僅是意識的智慧增長還不究竟,意根的智慧必須也要增長,直至意識與意根都轉識成智。明心見性比較容易檢驗,因爲有個如來藏在哪裡、在何處運行、如何運行的標的。但是每個人檢驗的尺度也不同,在於檢驗者的証量如何,本身的態度是否嚴謹,要求標準是否嚴格。

如果弄不好,就把解悟當作証悟。如果檢驗者是解悟,那就糟糕極了,這個被檢驗者就太不幸了,他的智慧今後很難很難再增長。如果在一個有証量的要求嚴格的檢驗者手裡,這個被檢驗者,就能大幅度的提高智慧,提高証量,後續的修行,相當快速;因爲能現量觀察如來藏的簡單而大概的運作,這個智慧是了不得的,接近於別相智了。

如果沒有斷我見,而直接明心見性,也得有相當程度的覺明,否則也是解悟,不是証悟,因爲沒有身心覺受,意根就沒有認可,身心都不會改變。如果已經斷了我見,再明心,可能就沒有太強烈的覺明和身心覺受了,因爲幾乎也經歷了那個階段,否定了五隂自己。如今解悟的人可不少,禪定不足,觀行不細,只能理解,也有一些智慧,可是無法現量觀察如來藏的簡單運行。

從越來越多的法義的觀察思惟整理中,尋找到了意根更多的運行秘密,意根的運行與禪定關係很大,定越好,意根的作用越突出,越有實証,意識少於浮淺的思惟分析,証量就高。在浮躁的現世社會,主張並強調修定,是一劑修行証果的正途良方,能扭轉大衆修行的浮躁,更利於實証,減少口頭禪的泛濫,否則佛教就要漸漸趨於滅亡,沒有實質的修証了。

二、問:有漏凡夫的意根,應該了別慧很低,主要是自我我欲,我執爲主的習氣,但是沒有很好的分析判斷力。所謂的決定,就是對於意識告訴他有利、對自己不利等等的分析,作一個決定性的方向選擇,意根的作用主要是方向選擇吧?

答:意根的體性、功能作用很多很重要,祂有五遍行心所法:作意觸受想思,所以意根也有自己獨特的思量性,獨特的了別性,也有祂自己獨特的分析判斷力,有時其了別和判斷是非常敏捷、非常快速而準確的,是不容輕視和忽視的。意識對意根的引導,不完全在是否對自身有無利益這個侷限裡,其範圍相當廣泛。

比如斷我見的觀行,意識要觀行五蘊虛妄,分析思惟五蘊如何是虛妄的,是空的,是無我的,如何是苦的,道理思惟得清楚明白,事實呈現的越多,越能熏染意根,意根越容易認可。還有參禪,各種觀行等等,都不涉及對自己利與不利,但是都能熏染意根,改變意根,讓意根認可,從而獲得智慧。

三、問:我們每天呼吸的次數,眨眼的次數,心跳的次數,包括行走每一步,每一個動作,都是意根的決定以及意根決定之後的結果,這些加總起來都沒有意根作決定的次數多。可見意根在生命中的作用。有幾次我利用控制呼吸,看意根的作用,利用控制眼跳,看意根的作用。如果可能,都能找到控制生命的機關,都在於意根。

所以說意根是修行証果的樞紐機關。如果把這一切秘密揭開了,也就把修行証果的機關揭開了,也就把生死機關揭開了。這些都在於意根,但是如何做,效率最高,路徑最短。了解了樞紐,抓住了樞紐,控制了樞紐,最後取証。這就是綱舉目張的綱,修行的綱就是意根。

答:生死自在,在於意根。四禪八定修出來,就能生死自在,說走就走,說留就留,閻王老子管不著。這就是意根在控制生死,同時有禪定配合,否則說食不飽。

在身根的每個作用上,很容易就能找到意根,在每個心念的轉換上也容易找到意根,在每個法識別的轉折點上,也能找到意根。總之,意根時時處處在起用,刹那刹那在起用。

意根的法,意根這個開關,現在已經打開了,源源不斷地冒出來,依之修行,真是捷徑,不會再走彎路了。定力隨之就能上升,心隨之就深沉安穩下來,証法是必然的。

四、問:斷我見是意識反複、深入、如理作意的觀行,由意識爲意根舉証五隂如何的虛妄,最後由意根首肯。這是一個舉証、說服、再舉証、再說服的循環過程。意識將觀行的証據都逐漸的呈送給意根,最後由意根首肯認可。這個認可也是相應嗎?斷我見也是一種與意根相應否? 首肯的含義和相應有什麽區別?

答:通過意識反複深細的思惟觀行,把所有的証據依據全部而逐漸的呈現給意根,意根思量過後認爲証據確鑿時,就能確認和認可。這個認可就表示意根醒悟了,與五隂無我之理相應了,証據越充分,呈現的現量境越多,意根越認可和相應。因爲意根承認現量境,與非量的想象不相應,意根只要証據。當意根與無我之理相應時,就會認爲:哦!原來如此。因爲意根不知道自己五隂的一切法都是虛幻的,現在証據都擺在面前,不得不承認此理。從前都是意識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無我之理,可是意根不知道,因爲慧淺,了別境界能力不足,不能深細思惟。

意識的分析思惟理解的内容屬於解悟,這是因爲定力不太好,沒有深入到意根,意根不明理;如果定力好,意識的思惟就能深入,少於表面膚淺的理解,意識動得慢,就能調動意根的力量,讓意根的思量性起用;那麽意根自己明白了,意識肯定就明白了。定淺意識分析成分多時,意識雖然容易明白,但是呈現給意根的証據不足,意根自己的思量性也不足,意根就不明理。

意識少於分析用心,交給意根多用心,多思量,就能証悟五隂無我。意根確認的這個力量是非常大的,能改變自心,改變身口意行,改變業行,改變業種。這樣修行是走大捷徑。想要意根多用心,現量証得,就要深入禪定,意識少動,這就是參究的原理。古來禪師都是這樣教導學人離心意識參禪,不要分析,不要情思意解,可是其中深深的道理他們不一定懂,不知道這是意根的功用,與意根相應。因爲意根的運作屬於唯識種智的範圍,很多禪師並沒有生起唯識種智。

所以斷我見的原理也與參禪的原理是一樣的,也利用意根,讓意根暗自用功思量五隂無我性,意識在定中思惟深細,動得慢和深,這樣就能深入意根,然後才能與無我性相應。把意根的所有功能體性作用都挖掘出來,修行就是大捷徑,而且是最大的捷徑,我們就能跳躍性修行,成佛就非常快速了。

五、問:前七識中,真正的一家之主是意根。一般人認爲是意識作主,認爲只要是意識理解認可的事,就是自已的智慧境界了。但斷我見証果乃至明心開悟這件事,非同小可。是要意根否認自已的真實性,這與意根無量世來累積的深厚我見、我執煩惱是根本不相應的,不管意識如何思惟佛法,熏習正知見,對意根來說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在這件事情上,最有說服力的是讓意根能夠現觀,就是在禪定中,讓意根現觀五蘊七識的虛妄生滅性,面對現量境界,意根不得不承認五蘊非我,如此,才算是真正斷了我見。明心也是這樣,也是要讓意根現觀如來藏的運作,承認有這個真心的存在。

打個世俗方面的譬喻,有些人從小受唯物主義的教育,說到宗教信仰,因果輪回等,你怎麽說他都不信,還說你走火入魔了。但只要有人示現一下神通,立馬就信了,比誰都信,一般人都認爲眼見爲實。証悟也是如此吧?

答:眼見爲實,就是意根証得,眼不見,只是聽說,意根不相信。從眼見爲實、耳聽爲虛這個詞語上,我們就能知道,是意識心單獨的証得還是意根同時証得,當然是同時証得。眼見爲實這個詞滙用的太好了,這樣就能把意識和意根分清楚了。真正的相信,就是証得以後的事,沒有証得時,只是意識聽說,沒有見到。見到時,意根就相信了,因爲是親自証得了。

以此類推,斷我見,証得無我,也是同理。意根只認現量境界,意根不証得,不見到,就不相信。耳聽爲虛,就是意識聽說,意根不相信,心裡不敢承認。越來越明了,只要真實用功,佛法其實是不難証得的,以後不懂的問題,慢慢都能懂得了。

斷我見和明心時,意根在干什麽,是什麽心態,是什麽心行,是什麽智慧,把這個弄清楚,就出生大智慧,後續的觀行,就如日中天,光明朗照,智慧一發不可收拾。在斷我見和明心開悟時,也是意根作主,因爲無論哪個法,都是意根作主。意識觀行時,其觀行内容刹那刹那傳遞給意根,但是意根不會輕易認同和相信,不認同不相信,就是意根不懂,沒有証得。意識一旦呈現出一個事實或者是現量境界,意根馬上認同和相信,就作主說:對,是的。意根在任何一個法上,任何時候,都是作主的,不可能在斷我見和明心時,祂不作主了,絕對不可能。那麽斷我見和明心,就是意根現量的証得,意根相信,意根作主決定。這是毫無疑問的了。

六、問:看話頭,是意識在看?還是意根在看?如果是意識在看,傳導給意根,使得意根心念趨於專一,不再或很少攀緣,逐漸制心一處。意根也有了別,減少了攀緣,意識專一。此時,如果福德具足,因緣際會,忽而一念相應,識得如來藏才是主人,這是否是參禪明心之路線圖?

答:說得對。看話頭是修定方法,修定的目的是讓意識專一,不分散精力,專精思惟參究。可是意識了別的内容,思惟參究的内容,都是意根指使的;如果意根不但緣話頭,還緣很多法,對很多法都感興趣,那麽意根對很多法作意和思,如來藏就會出生意識了別意根所作意和思的很多法,那麽意識了別這麽多内容,還能專一嗎?那就不能專一,不能有定了。

參話頭,目的就是讓意根只緣話頭,不再或少攀緣其他法,讓意識達到心念專一。修定表面是修意識,實際上還是降伏意根,讓意根不要緣太多的法。參話頭就是盡量把意根栓在話頭上,這樣意識就定下來了。意識有定,思惟就深細,意識熏了意根時,這時意根也對應話頭,參與思量話頭。

如果參話頭深入意根,讓意根養成習慣,把參話頭當成必做的工作,那麽在睡眠狀態中,意根也要工作,讓意識在夢裡也參話頭;並且讓意識行走坐臥都參話頭。意識定深,思惟少時,意根作用突出,暗中緣話頭不斷,因緣時節具足,就能証得如來藏,明心証悟。如果定淺,意識的作用大,意根少參與或不參與,往往情思意解多,解悟成分多。

一切皆意根。意識是緣生,意根遍計執,如來藏無知無覺。意根的遍計執,使其慧矇塵,不得顯發,只有讓其心念專一,不攀緣或少攀緣,就能成就。所以修定非常重要。

七、問:我感覺讓意根認識到五隂非我,好像讓我捨棄色身似的,爲什麽心底裡有種莫名的害怕呢?

答:那是意根因爲無始劫以來一直認爲並且執著五隂爲自己,這個俱生我執很強烈。所以意根總是害怕失去自我,害怕沒有我,害怕一切都不是我,祂會牢牢地抓著五隂自我,不肯放。當我們的意識心稍微認爲五隂可能不是我,不屬於我所有的時候,意根會産生觝抗心理,或者會産生害怕的心理,祂就害怕落空。如果能夠同時告訴祂,五隂無我以後,不是空無,不是斷滅,還有個不空的真正的我。那個我永永遠遠存在,永遠不斷滅,那是真正的我,那麽意根就會願意斷我見,就容易認可五隂不是我了。

觀行五隂無我,要有個過程,這個過程就是要意識長期觀察思惟,熏習意根,然後讓意根明白懂得這個道理。意根越是無明,越執著我,斷我見越難。所以我們平時要多思惟佛法,多思惟五隂無我性,多思惟不生不滅的真正我第八識,到一定時候心裡就能認可了,那時候就會斷我見,逐漸得解脫。

八、問:二乘人斷我見後,初果好像也有部分妙觀察智的生起,至少也有部分無漏智生起,那麽是否第七識也發生一些變化了?另外初果後七返人天可以到無學位,如果再發一下大願,修菩薩行,會不會很快就到真的八地。這樣的話,小乘的人從修行到見道,再到八地,比起大乘的三大劫是不是反而更快了?

答:因爲斷我見時,是意根斷除了我見,意根見到了真實理,祂的知見就扭轉了一些,心行就會有所轉變,就有最初步的解脫功德受用。

小乘修到四果,相比菩薩修到八地,要容易很多。但是即使是四果羅漢,轉入大乘法當中修行,要具有大乘法的根基和智慧,要有大乘菩薩的心行和心量,這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阿羅漢修學大乘,不一定要比菩薩從明心証悟和入初地以後的修行要快,快慢這是不一定的,要看智慧、心量和福德。

如果沒有一個標準,沒有一個定位,凡夫也能出現妙觀察智,要看哪種程度的妙,妙到什麽程度算作妙。如果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妙的標準,那就無話可說。就像說一個東西好,一個人有一個標準,互相不服氣,都以自己認爲的爲準,那就無所謂,不作任何評判。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