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四念處經講記(第二版)(新修改)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4年11月20日

第二章  觀身念住

四念住當中第一是觀身念住,叫作觀身不淨。第二是觀受念住,觀六識心的各種感受。觀的結果是,六識心的感受都是苦的,不僅是生滅無常的,也都是苦的。第三是觀心念住,觀我們六識心念的無常性。最後是觀法念住,觀一切法的無我性。這四念處觀都觀行成就,就能斷我見。四念住的第一個身念住,於身觀身而住,總共分十個部分。

第一部分觀身念住修完了以後,就能斷身見。斷身見以後,再也不會認色身爲我,爲我所有的,就是初果向,離初果就很接近了。以後再把幾個識心的我見也斷掉,認可識心也不是我,不是我所有,五受隂都不是我,就能完全斷我見。我見一斷,三縛結隨即都斷,從此以後三惡道業消滅,未來世永遠不下墮三惡道,人天七返,就能得解脫。如果斷我見以後,再精進修行,就可以修到二果斯陀含,人天一返,就可以得解脫。

再精進修行,証得初禪定,斷盡貪欲和嗔恚兩個結縛,就可以証得三果阿那含,天上一回修行就得解脫,不用再回人間修行了。如果再接續精進修行,斷深細的我慢,和色界無色界的貪愛,修到四果羅漢,就能解脫三界苦,入無餘涅槃。但是我們要想成佛,就不能入無餘涅槃,也可以選擇不去天道,因爲在天界要享用很多的福德,福德消耗的太多,道業就很難增進。我們可以選擇再回到人中修行,或者到其他的佛國土去修行,這樣就會快速提高修証的智慧,快速成佛。

這裡涉及到了《觀無量壽經》中講的往生品位問題,也涉及到在哪個世界修行,成就比較快速的問題。等我們明心証果以後,可以做一個有利於自己道業快速進步的選擇,考慮自己如何修行成佛最快速,是在娑婆世界修行最快,還是在其他佛國土修行最快速。証果和明心以後,就有能力隨願往生,可以到極樂世界,可以到彌勒内院,也可以升天,也可以再回人間,其選擇性就非常大了。在此之前,我們只能隨著業力流轉,被業力所牽引,自己絲毫不能作主。

佛經上說,明心見性以後,命終在中隂身的時候,十方世界諸佛國土,可以隨願往生。意思是說,因爲有明心的功德和証量,在中隂身裡,如果想往生到哪個佛國土,心中起個念想,那個佛國土的佛世尊就會來迎接,於是我們就會坐著金剛台的蓮花往生去了,蓮花都不必合上,色身不必包裹在蓮花裡。如果我們不明心,就沒有這個優越條件,只能隨業力流轉在六道裡。至於是流轉六道當中的哪一道,那就看我們過去世造業的種子和我們今世的業行,以及内心的貪嗔癡煩惱的程度。

衆生因爲三縛結沒有斷,就保証不了不下三惡道,極大多數的人還是去了三惡道。其中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去了鬼道,爲什麽這麽多人會去鬼道呢?因爲衆生都有貪心和吝嗇心,與鬼道相應,就要去鬼道受苦報。貪心就得餓鬼報,貪心重得的果報就是非常的貧窮下賤,而鬼道衆生是既貧窮又下賤,窮得一無所有,越貪越沒有福。貪是往裡入,福德流失,貪一元錢,福報就減少一百倍、一千倍甚至是無量倍,布施是向外出,福德就增加,捨出去的錢,回來的福報是一百倍、一千倍或者是無量倍,要看布施的對象是誰。這叫捨得捨得,只有捨才能得,不捨就不得。所以我們只要有貪,就會消福,無福就與惡道衆生相應,就要到惡道受苦受罪。

觀身念住第一部分,世尊給我們講了四念住的概念和内涵。第二部分就開始教導我們觀行,從哪裡入手開始觀行呢?從出息、入息開始觀行。無論出息還是入息,内心裡都要清楚,心不散亂。長入息也知道,長出息也知道,心不散亂,也不昏沉。入息時全身狀況,心裡要清楚知道,出息時全身狀況,心裡也要清楚了知。然後在入息的時候,身行全部止息下來全部都寂靜下來時,自己心裡要清楚了知。然後在出息的時候,自己的身行也全部寂靜下來,止息下來時,心裡也要清楚了知,不散亂,不昏沉。

這個定一般人可能要修很長時間才能修成,有的人利根,幾天就修成。有的人需要一個月、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把自己的定力修到這個程度。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時間才能修成的人,平時他的心念太散亂了,沒法覺知全身,清楚覺知一個事情可能都很困難了,用於定力實在是很差,心念沒法集中統一。所以每個人學佛修行的快慢進程,都是因人而異的。有的人幾個小時就能修成,心念很快就能靜止下來,全身的狀況從裡到外,他都能清楚了知,内身外身的狀況他都清楚,而多數人就需要很長時間的不斷訓練才行。

觀身念住的第三部分,是在行走坐臥當中,觀自身的身行狀態,這就是動禪,是在訓練動中定力。動中定力如果修好了,隨時隨地心是寂靜的,隨時隨地心念是清明的,心裡只有一個知在。這個知就是一念的清明了知,心念不渾濁,不襍亂。心裡這個知很重要,將來參禪時,就可以把這個知換成所參的話頭,把話頭變成一個念頭。如果把身念住的觀行修行成功了,做到心裡時時有個知,沒有語言,沒有文字,用這個知正好參禪。參我們的真實心第八識,話頭“拖死屍的是誰?”把這句話做爲一個念頭,作爲一個知,牢牢地懸在心裡,懸在腦海裡。

這樣懸來懸去,定力就會增強,以後再接著參究,念頭就會很深細了,而不是内心裡有個聲音在念話頭。沒有定時心裡才要念叨,有定時心裡就不用念,不用出現聲音、文字和形象,就是一個知深藏在心。以後,這個知,會換成疑情,成爲一個疑團。那個疑情在内心裡深深的懸著,懸到一定時候,就會把疑情打破,明心証悟了。所以這個修定方法,不僅僅是通於小乘法的修行,也通大乘法的修行,真正的佛法是大小乘都相通,法法相通。我們只要能修出一種禪定,以此禪定,就可以進入到另一種禪定,開啓另一種智慧。

禪定包括欲界定、色界定、無色界定,欲界定有欲界定的特征,色界定有色界定的狀態,無色界定有無色界定的相貌。我們只要用某一種方法修出定力,心念就能夠隨時隨地清靜下來,以此定力再參禪,大小乘理都會貫通。所以修大乘法不用排斥小乘的修行方法,大小乘會貫通起來的。身念處觀這個法修到最後,把心念止息下來時,再把心念中的所謂的我排空掉,否定掉,確認這些都不是我,沒有一個我,不要再認色身爲我,内心沒有身體的觀念,心不住一物。但是還能了知一切,還有一個知的心念存在,與參禪當中的那個心念是一樣的。

將來參禪時把這個知的心念,換成一個話頭,或者換成禪宗的一個公案,或者佛法當中最要緊的一句話來參,就能參通,就能明了其中的内涵。定是相通的,定裡就含藏著慧。那個慧就是内心清明的心念,對於一切法,心裡非常的清明,清清明明的了知,就是觀慧。觀慧具足了就能夠入道,就能夠証道。這就是在行住坐臥當中的動禪,行走坐臥當中清明了知,知内身外身的一切狀態,一切法相。然後内心裡有身的觀念現前,再把這個觀念排除、空掉,知道這個身不是我。

不要心心念念有個身的觀念,也不要有其他物的觀念。行走坐臥、内身、外身的狀況,什麽法生起來,什麽法滅去,心裡都要清楚。修到這種程度的定也不太容易,我們要有耐心,逐漸地修習和訓練。這個方法修成了,任何其它一種定,都能容易修成,只要掌握了修定的根本方法,用其它修定方法都能修成,而且會修得非常快。

第四個觀身念住的方法是,無論我們行往歸來,無論我們做什麽事情,每天早晨出去了,晚上又回來,一天所經過的路線,所做過的事情,都是要由正知而做,心不散亂也不糊塗昏沉,内心一直是清清明明地了知所做的所有事情。無論觀前還是顧後,一切的身語意行的造作,全部是正知而做,就是上厠所也是正知而做。内心清清明明有個了知,有個知性,修到最後就有個沒有語言文字的知,這就是未到地定了。這個定比較深一些,那個知更清明一些,達到沒有語言文字的知的那個狀態,就可以參禪、參話頭了。這樣的修行方法就是收歛心念,不向外放,集中於觀色身上,心無襍念禪定就出現了。

第五個修觀身念住的方法,就是觀色身的不淨。觀到最後問自己:這麽不淨的色身是我嗎?觀行成功出現三昧時,就會確認色身不是真實的自己。這個色身從頭到腳,從裡到外,發毛、爪齒、皮肉、筋骨,什麽固體、什麽液體,都非常的肮脏、不淨。這些東西和合而成的色身,是我嗎?最後會確定不是我,清楚了知色身是生滅無常的。我不是肮脏的,我不是組合而成的,不是後天形成的,更不是生滅的,這些都不是我。觀來觀去,内心裡有個身的觀念就去除了,色身爲我的觀念被自己否定,這時身見就斷了。内心無色身我以後,也不要再有其他物,一空俱空。外物財色名食睡也都不是我的,也不會認這些東西爲我所有,這樣就斷身我見、我所見。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