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四念處經講記(第二版)(新修改)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4年11月20日

第二章  觀身念住

第三節  觀色身不淨

原文:複次。諸比丘。比丘於皮覆包。充滿種種不淨物之此身。觀察此身。上至頭髮。下至蹠底。知於此身。有發髦爪齒。皮肉筋骨髓。腎臟心臟。肝臟肋膜。脾臟肺腸。腸間膜胃。排泄物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淋巴液。唾液粘液。關節液尿。

釋:再接著說,諸比丘,比丘對於由皮膚包裹著,充滿了種種不淨物的這個身體,觀察在這個身體上,從上邊頭髮一直下到腳板底骨,就會知道這個身體上有頭髮、汗毛、眉毛、手、腳、牙齒、皮膚、肉、筋、骨頭、骨髓、腎臟、心臟、肝臟、肋膜、脾臟、肺、腸、腸間膜、胃、排泄物、膽汁、痰、膿、血、汗、脂肪、眼淚、淋巴液、唾液、粘液、關節液、尿液等等。

這段經文是修行觀身不淨法的關鍵,世尊講的比較細致,我們就能隨文入觀,觀行得細致一些。這些物件,除了頭髮,都是表皮包裹著的,表皮好像很干淨,所包裹之物卻是非常的肮脏不淨,都是各種的腥味兒、臭味兒,血氣粘液充滿,模糊一片。單獨拿出來,或者把皮剝開,任何人都會嫌棄生厭。這些不淨物就組成了色身,這麽肮脏的色身,衆生卻貪執不捨,實在是愚癡。

原文:諸比丘。猶如兩口之袋。填進種種穀物。即稻粳綠豆。豆顆胡麻糙米。其眼者開解之。得觀察。此是稻。此是粳。此是綠豆。此是豆顆。此是胡麻。此是糙米。

釋:諸比丘,裡面裝滿了上述這些物件的色身,猶如開著兩個口的袋子,好多好多的穀物都裝在這個袋子裡,把袋子打開一看,一樣一樣的數出來,這個是水稻,這個是粳米,這個是綠豆,這個是豆顆,這個是胡麻,這個是糙米,用眼睛一看就知道了都有什麽豆子。同樣的道理,把身體打開,皮剝開,就知道了身體裡都有些什麽,一樣一樣都可以數出來,觀察出來。

這個色身就像一個袋子,把兩個口紥上,裡面裝進了種種物,腦頂是個封口,腳底是個封口,外面是皮,裡面就是各種物件。皮膚剝開以後,裡面是血肉、各種液體、内脏、骨髓等等這些東西,觀身不淨就可以從皮膚表面開始觀。如果拿顯微鏡來觀察皮膚,會發現皮膚表面全都是細菌。眼睛裡有細菌,眼淚裡有細菌,鼻涕、唾液,皮膚的各個表面全都是細菌。每個部位的細菌,形狀大小、數量都不一樣。

有一種禪觀就是專門觀察身上這些細菌蟲子而斷身見我見的,這些細菌有三頭六臂的,有五顔六色的,有張牙舞爪的,非常的猙獰可怕。它們互相廝殺,廝殺完了,數量種類就不平衡,身體就會生病,皮膚病或者胃腸病等等,都是因爲細菌的數量、種類不平衡導致的。如果胃裡感覺餓了,這是因爲細菌想要吃東西,如果身體裡有欲念生起來,也是由於這些細菌攪擾的結果。而吃進胃裡的飲食,全靠細菌來分解消化,食物下到胃裡,細菌把食物分解碎了,成了泥狀,身體才能吸收一部分,進入血液裡。身體需要依靠這些細菌才能新陳代謝,細菌也需要依靠肉體才能生存,衆生依靠細菌才能活命,細菌依靠衆生的色身才能生存。這些都是佛所見所說,佛眼比顯微鏡還要微細無量倍,所以能看到這些細菌。

空氣中也有細菌,任何地方都有細菌,這些細菌也是衆生,將來也能成佛,它們也有意識心、意根和如來藏。如果衆生生病了吃葯,葯一開始吃時管用,能夠治病,吃的時間長了就不管用了,叫作抗葯性。爲什麽會這樣呢?因爲吃葯是爲了對治細菌的,細菌吃了以後,感覺不好,以後就不吃了,同樣的葯就沒有殺菌作用了,可見細菌也有識心分別。

觀察身體皮膚表面是非常的肮脏,再往裡仔細觀察,血液裡、肌肉裡、筋、骨頭、骨髓裡都是細菌,各種粘液裡也有細菌,身體裡面也是非常的肮脏,這樣如實細致的來觀察色身,慢慢就不會再貪戀身體了。假如看到了一個正妹,從她的皮膚開始觀照皮膚表面的那些細菌,觀照完了把皮剝開,觀照裡面那些不淨的東西,從裡到外散發出來的難聞的味道,沒有一處是干淨的。後面還會講到,一個正妹死了幾天以後,身體就會膨脹、淤青,顔色變了,形狀變了,然後流膿,再以後自己想象吧。

衆生貪著的色身,其實是非常肮脏不淨的,比如吃的飲食,是從土裡生長出來的,土裡什麽都有,洗得再干淨也是肮脏的。吃的東西咀嚼幾口再吐出來,看看是什麽狀態,或者咽到胃裡的食物嘔吐出來,看看是什麽狀態,聞聞是什麽味道,其實身體就是一個移動的厠所,一個糞袋子,也叫作臭皮囊,細想起來,身體以及飲食等等都沒有什麽好貪愛的。

原文:諸比丘。比丘如是於皮覆包。充滿種種不淨物之此身。觀察上至頭髮下至蹠底。知於此身。有發髦爪齒。皮肉筋骨髓。腎臟心臟肝臟。肋膜脾臟。肺腸腸間膜。胃排泄物膽汁。痰膿血汗。脂肪淚淋巴液。唾液粘液。關節液尿。

釋:諸比丘,比丘像這樣在用皮覆蓋包裹的、充滿種種不淨物的這個色身上,從頭頂到腳底地觀察,知道在這個色身上有頭髮、汗毛、指爪和牙齒,有皮肉筋和骨髓,有腎臟心臟和肝臟,有肋膜和脾臟、肺、腸和腸間膜,有胃、排泄物和膽汁、痰、膿血和汗液,有脂肪、眼淚和淋巴液、唾液、粘液、關節液和尿液。

佛教導比丘們繼續觀察色身的不淨,從頭頂一直觀察到腳底。如果通過真正的觀察,發現色身是如此的污穢肮脏,就像是一個綉花枕頭,外表看起來好像還像點樣子,裡面裝的卻都是肮脏的東西,沒有一樣是干淨的。觀察來觀察去,就會對自己的色身生起厭離心,就不會太在意色身、貪戀色身了。

原文:如是。或於内身觀身而住。於外身觀身而住。又於内外身觀身而住。或於身觀生法而住。於身觀滅法而住。又於身觀生滅法而住。

釋:觀察完色身不淨之後,心或者是住在對内身的觀行上,或者是住在對外身的觀行上,或者是住在同時對内外身的觀行上,或者是住在對色身的新生法的觀行上,或者是住在對色身滅去的法的觀行上,或者是住在同時對色身的生法和滅法的觀行上。

像以上所介紹的色身内之物,再繼續細致地觀察,先觀色身上的生法,色身上在逐漸地出生什麽東西,比如說指甲生頭髮長,皮膚長出的膿包,内臟器官裡的囊腫和結石等等各種疾病的生成等等。然後再觀察色身上的滅法,什麽東西從身體當中消失了,比如說内臟器官的移除摘除,各種疾病的消失、滅去等等。然後再同時觀察色身的生法和滅法。

原文:尚又智識所成及憶念所成。皆會有身之思念現前。彼當無所依而住。且不執著世間任何物。諸比丘。比丘如是。於身觀身而住。

釋:觀來觀去,智慧就會生起來了,對於色身的憶念也生起來了,於是心裡心心念念都是對色身的思慮,這時候修習者應當心不依倚於色身,能夠客觀地看待色身,不把色身和自己緊密連接在一起,心也不執著世間的任何物。諸比丘,比丘應該像這樣在色身上觀察色身而住著。

這些内容都觀行完成以後,思想裡都是色身的念頭,但也不住在色身上,心不依賴色身,因爲它是空的無我的,無常變異的,心中要把身體我的觀念清除掉,空掉色身。只有亡身,才能進入一種空的定當中,生起智慧認知,就能斷身我見(以色身爲我的知見)。並且世間其他的任何事物,心也不要住著貪著,不要執著,全部都空卻,這些都不是真實的,如果連身體都不是我,身外之物就更加不是我。修習到現在也許還不能認可這個觀念,要等到真正觀行完成,智慧具足時,其他的見道條件也都具足時,心念就能轉變過來,就能真正的斷我見了,三縛結也隨之而斷,再也不會墮入三惡道了。

要認可這個理是不容易的,現在只是意識心知道,意根還沒有認可,還沒達到那種覺悟的程度,一旦達到了,意根認可,身心狀態就會全部改變,心念就會轉變過來,顛倒過來。意識心膚淺的知,沒有多大的力度,如果意根不認可,一旦做起事情來,意根仍然會按照自己從前的認知和理念作決定,不會按照意識的認識來作抉擇。因爲身口意行不由意識作主,是由深層次的意根作主作抉擇。

比如說答應布施給別人一百元錢,這種想法不是從心底往外發出來的,雖然口頭答應了,只是意識心覺得我應該給別人一百元錢,意根不是非常情願,不懂得給人一百元錢有什麽好處,出錢的時候心裡就會有不捨。所以我們學習佛法,要深入禪定當中,盡量讓意根自己去思量佛法,意根一旦思量明白,就明理了,思想觀念和行爲就會都轉變了。觀身不淨這個法,要常常在禪定中深細全面的觀行思考,不要以爲我知道了,那很簡單,就是那樣的,於是就不屑於深入觀行。

以上講的内容就是於身觀身而住,四念處觀的觀身不淨就講完了。觀身從觀呼吸開始,出息入息都要知道,長呼吸短呼吸都要知道。呼吸時身體的狀況要清楚,長呼吸時全身的狀況都要清楚,身體當中生起來的法要知道,滅去的法也要知道,一切生滅的法都要知道,身内的法、身外的法都要知道,色身如何的不淨也要觀行到。當觀行完成,心中色身的觀念牢固時,就空掉色身,去掉身體爲我、爲真實的觀念,心念要空,不僅要空掉色身,也要空掉一切法,任何法都不要執著,這樣就能斷身見和我見了。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