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返回

書籍
作品

意根心所法—實修的指歸(第二版)

作者:釋生如更新時間:2025年07月04日

第六節 慧心所法

一、意根的兩種智慧

意根的智慧分為兩種,一種是無始劫以來由於熏習了無量法而具有的獨特於意識的智慧,與生俱來,不用後天熏染和學習,也遠遠優越於意識的智慧,對一切法起決定作用。因此意根有時候不用依靠意識對境界的思考、分析、研究、比對、想象等等思惟活動,單獨就能對六塵內和六塵外的塵境作以快速的、不為人知的、不可思議的考量和判斷,並且迅速地作以抉擇,不容意識分說和抗拒。

意根的另一種智慧是對境界具體內涵的了別智慧,這個智慧比意識微弱和遜色很多,因此必須依靠意識細致入微的了別,才能作以判斷和抉擇,意根單獨無法完成此類分別。因為意根所緣的境極廣而且寬泛,無法投入所有或者是大部分注意力而專注了別,只能了別境界的大致相貌,作以簡單的考量判斷,不能細致入微,這時候不依靠意識的了別,就沒有辦法作抉擇了。一般所說的意根了別慧劣,主要是指這個意思。但是修到八地菩薩以後,意根能代替六識的功能作用就不是這樣了。

以上兩種智慧要嚴格區別開,不能模糊混淆,否則無法準確地了解意根的體性和功能作用,無法提升自己的智慧。如果意根在任何法上和任何時候,其智慧都是低劣,那麼在重要關口、在性命攸關的危急關頭、在大是大非面前、在證據不充足的時候,眾生該何去何從?豈不一律決絕不下,難逃厄運,而遇難不能成祥,必早早夭折而不能壽終正寢?

意根猶如一個將軍和總司令,意識猶如一個參謀長,五識猶如偵查員。如果說意識參謀長的智慧高於將軍和總司令的智慧,那豈不顛倒,何不讓意識當將軍和總司令指揮千軍萬馬?最重要的一點是,意根是什麼樣的智慧,眾生就是什麼樣的智慧,意根就代表了眾生。那麼有智慧的眾生,意根肯定是有智慧的,無智慧的眾生,意根肯定沒有智慧。意識的智慧既不離環境熏染,更不能脫離意根的智慧,也要受意根的智慧熏染和限制。

二、意根不可思議的智慧

七個識都有慧心所,意根慧心所很弱的人,就是世俗法裡所說的先天性愚癡和智障。七識雖然都有無明,但是在世俗法上還是有一定智慧的,否則世間事就不能成辦,也不能在世間正常生存了。因為七識有世俗法上的智慧,菩薩們翻譯經典時,如來藏這個般若智慧才不被翻譯成漢語的智慧,以便於與七識的慧心所有所區別,不至於混淆不清。

現代化高科技的開發,物理化學數學生理學心理學等等領域理論的發展,就是七識慧心所的成就,其中意根也少不了具足慧心所的功能。尤其是那些天才們的智慧,主要就是指意根的先天性的智慧,不是意識後天學出來的智慧,那麼意根的慧心所了得嗎?也是了不得的。意根的慧心所不可思議,即使是凡夫的慧心所和畜生的慧心所也是不可思議的;佛菩薩的慧心所當然就更不可思議,無法思議了。但是所有不可思議的境界,佛都能思議得了,否則佛就有無明,那就不是佛了。這些慧心所法有些是先天就具有的,有些是必須通過後天修行才能出生和成就的。

意根在世俗法中的慧,比如當唱念佛號以引導修定,當氣力不足時,意根突然決定改為低音,音調馬上就改變,意識還不覺知。意根和如來藏兩個和合決定了一切法要如何生起、運作和變化,很多時候六識都不覺知,那意根的慧真是不可思議,能隨時了知一切法,隨機應變,如來藏緊跟其步伐,半步不差。再比如當色身需要某種營養時,就會特別喜歡吃某種營養食品,而且容易攝取和吸收;當色身不需要某種養分時,色身就會排斥,不喜歡吃,吃了也不容易吸收,不攝取。意根和如來藏究竟是如何讓那些法出現的,意識真的無法想象。

所以我們想一想,意根的了別慧都是那麼低劣嗎?不一定,要看在哪些方面,在了別六塵細節具體內容時,智慧是不足不細致的,但是還有意識可以補足祂的缺陷;在其他方面,意根的智慧還是很強的,所以才說意根很伶俐。如果意根的慧真的低劣,祂怎麼能夠讓五陰身刹那作出反應,應對緊急情況,隨時調節色身,以應對周圍的生活環境?怎麼能夠修學佛法降伏煩惱轉識成智?意根先了別色身狀況,之後指揮六識造作,如果祂的慧一直是低劣的,祂如何能夠及時而正確地指揮六識應對周圍一切狀況,如何更好的適應周遭的環境?

既然意根和如來藏兩個永遠在一起和合運作,那麼證得意根,禪定具足時,就能在意根出現的所有處抓住如來藏。這就是甚深的唯識開悟法門,之後六七識的智慧就會非常深細,只要修出初禪定,禪宗三關一躍而過,入初地就會指日可待,修行就超越了一大阿僧祇劫。有慧根的久修的大菩薩們應該有此決心、毅力和勇氣,要悟就從識心上悟,悟到佛法究竟處,八個識的和合運作就都能觀察到,能迅速生起唯識種智,將來有能力分擔如來家業,成為佛教的中流砥柱。

三、意根的了別慧

表面上的聰明伶俐都是意識心的慧,比較浮淺,給人感覺有些浮躁和淺薄,不深沉,不踏實,不可靠,只要不是意根的慧就不是真正的慧。意根的慧,可以表現為深沉、執著、沉穩、可靠、可信賴,給人一種踏實感。意根在六塵境界的細分別上智慧比較劣,分別勢力弱,有一種愚癡性,不知善惡,不知好歹,不知優劣,不知東南西北,不知長短方圓,不辨男女,祂沒有意識的引導,總是要錯亂了別,把東當西,把此當彼。那就不得不借助於意識作詳細而具體的了別。所以意根攀緣和惦記的法,一定會讓意識不斷的了別和分析判斷,自己再做總體和最後的判斷抉擇,這是指在六塵上的了別。

在六塵外的了別,意識就幫不了忙了,全部依靠意根自己單獨的了別,單獨思量判斷抉擇,意根就能判斷出大致的情況,於是就能抉擇如何造作,其智慧也不能算是很低,因為無量劫以來意根也單獨做了很多正確無誤的抉擇。意根在六塵境界的細分別上智慧比較劣,分別勢力弱,但是意根在六塵之外的了別智慧並不低,重大的事情都能作以快速的判斷和抉擇,指揮六識作出快速的應急反應,能避免許多災難的發生。

但是意根在概略性的總體、整體、全局上的了別性,卻是意識所不能及的,因為意根掌握著一切法的全局和全貌,重大的事情都能作以快速的判斷和抉擇,能自主處理很多突發事件。

四、意根和意識慧心所法的區別

意根和意識智慧的區別,可以用具體事例來說明,比如睡覺時,被子被踢掉了,身體沒有蓋被子有些涼,意根了別到這個情況,自己卻無法處理,心裡惦念著這件事,如來藏了別意根的思心所,於是就給意根變現出夢境,以解決此事,意識就夢見自己處於寒涼的環境中,感覺很涼,於是就決定把被子蓋上,意根同意再作自己的抉擇。這時意根分不清夢裡和夢外,把夢裡的境界當作夢外,就作出了決定,意識也不知道是夢裡還是夢外,把夢境當作真實,就服從意根的決定把被子蓋上。但是能蓋被子的意識已經不是獨頭意識了,而是五俱意識,那就還有身識現起,一起把被子蓋上。意根分不清夢裡夢外是無慧,能想辦法處理卻是慧,能了別身體出現特殊的狀況,也是意根的了別慧,具體情況的分析和處理屬於意識的智慧。

五、意根經驗老道的智慧

意根和意識智慧的差別就是,意根不能如意識那樣對六塵境界有細致而具體的了別,僅此而已,其他的,意根的慧還是相當了不得的。我們很多時候應付世間事,尤其是非常緊急的事,非常忙亂的事,全靠意根的經驗和慧,而意識卻無法應對,分析不過來,解決不過來,只能聽意根的指揮和安排。這種情況有時候可以叫作隨緣,有時候可以叫作聽天由命,可最後也都解決了,有時候還挺圓滿和稱心如意的。

意根有祂獨特的大智慧,比如臨危不懼、鎮定自若、井井有條、有條不紊、壯志豪情、虛懷若谷的胸襟、非凡的氣魄等等,都是意根的慧,很了不得。尤其是多生多世做人、當首領將軍、當宰官大臣的人,經驗和閱歷豐富的人,意根的慧很強大,這些人做事多是依靠意根的慧,決定處理應對一切事情,意識常常是起輔助作用的。

大將軍臨陣指揮,戰場上緊急的決策,重大的策略,往往都是靠意根的無言的智慧和經驗,意識往往使不上力。有福德、有主見、有韜略的人,遇到事情,往往很淡定,都不急於應對,不急於作決定,到時自動會有主意有辦法出來,那就是依靠著意根想出的辦法,意根自有辦法。有主心骨,世俗人說的有老豬腰子,就是指意根自己有主張,意識不用去管。有大智慧的人,睿智的人,理智的人,有素養的人,還是以意根的智慧為主,用不到意識的狡詐和心機謀略,意根自有安排。這種大智慧,就是意根思量的結果,也是意根經驗老道的結果。

一個人才,現培養是來不及的,就是說現讓這個人的意識學習,再熏意根,已經來不及了。必須是這個人從前就具備所需的素質,先天就具足的,那就是意根具有的,早已經熏成功的,與生俱來的智慧。所謂的慧根,所謂的善根,所謂的福德,說的就是意根具有的與生俱來的智慧。

所有眾生的意識在剛出生時,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彼此之間並無差別,跑到生命的終點時,差別為什麼那麼大?一個是生存環境的熏染,另一個是意根的帶動。而娑婆世界的生存環境大觝差不多,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家庭同一個工作環境,後天對意識的熏染是差不多的,關鍵還是在於意根的帶動和業力的驅使。而意根的力就是業力,業力就是意根的力。所以一切的差別就差別在意根上了。

六、所有的慧落到意根上才是究竟的

智慧不僅是指意識的慧,也指意根的智慧。由意識的慧,能引發出意根的慧,最後智慧落實到意根上,後世又能出生大智慧。如果沒有禪定,那就只有意識單獨有智慧,意根不能隨之產生智慧,因為沒有禪定時意根攀緣多,無法集中精力思量和參究,因此不能證法,也就不能知大小乘的無我,無法出生大智慧。

凡夫的意根也是有智慧的,意根如果沒有智慧,就不能隨意識薰修佛法,不能出生擇法覺分,不能精進參究和觀行,也就不能見道斷除我見、疑見和戒禁取見,以後的生死結縛也無法斷除,也不能正確如理的指導六識修行,意識再有智慧,都沒有多大用處。

意根如果沒有智慧,意識認為如來藏是真實的,一切法是幻化的,五陰是無我的,可是意根不懂,就不能破除無明,無始無明仍然存在,那就仍然要牽引六識造作無明業,不能淡化貪瞋癡煩惱,更不能斷除貪瞋癡煩惱,不能得心解脫和慧解脫,不能斷盡一念無明和塵沙無明;既不能出離三界,也不能究竟成佛。既然這一切都能實現,都能變為現實,說明意根有慧心所,是有智慧的,能導致凡夫眾生成就一切世出世間法,直至成佛。

解脫主要是解脫意根對於三界法的生死繫縛,以及對一切法的執著和繫縛。意識和意根在小乘方面的慧滿足了,就是慧解脫的四果阿羅漢;意識和意根在大乘方面的慧漸漸具足圓滿,就能轉識成智,究竟成佛,所以這個慧最後還是要落實到意根上。

七、意根的平等性智

初地菩薩第一次轉識成智,意識轉為妙觀察智,意根轉為平等性智,六七識斷除有漏的煩惱性,由識性轉成智性,轉識成智以後所具有的體性就是意根的平等性智。意根的平等性智是依如來藏的體性,從如來藏的角度,看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真如性,不區別我高你低,對待一切眾生都是平等一如。那當然意根一定要先證得如來藏,才能依於如來藏的平等性起自心的平等性智。因此布施時不會選擇對象,分個親疏遠近,不會只對自己親人布施,而是布施給最需要的人,把別人當作自己,對關係較遠的人甚至比對自己親人還好,那樣才是真正的無我平等性的布施。

八、意根對色身的了別慧

身體活動是意根通過調控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由六識配合產生出來的。比如早晨睜開眼睛,眼睛不會自動睜開,是意根作決定,調控六識才睜開眼睛的;比如吃飯時意根了知到吃飽了的信號,決定不吃了,六識就會停止進食,這也證明意根通過大腦能控制全身的活動,而全身的活動都是六識的活動;再比如臉紅脖子粗,暴跳如雷,氣急敗壞,大打出手,喜笑顔開,心花怒放等等,都是由於意根有煩惱情緒的緣故而表現出來的,是意根操控的結果。

意根根據什麼操控色身呢?色身的情況意根為什麼掌握得那麼準、那麼及時?色身當中的一切法都是如來藏變現和執持的,吃飯吃到什麼程度,如來藏會刹那如實反映出來,意根依如來藏就無所不知,意根知了以後,就會生出抉擇心,作出一種決定,然後六識就依之奉行。當然意根對六塵境界的微細知,對身體詳細情況的知,是通過六識了別到的。昏迷以及睡著時的身體狀況,如來藏都會刹那如實反映出來,意根都會及時了知到,這些時候根本沒有意識,都是意根依如來藏單獨的知。

再比如突然見到一個熟人時,意識怎麼也想不起來對方的名字,可是還覺得知道對方的名字非常熟悉,好像就在口邊馬上就能說出來似的。這種情況僅僅是意識想不起來,不代表意根不認識對方和名字,等對方走後,意識就會突然想起來了。為什麼意識能想起來?還是意根給了意識一定的信息,意識就突然想起來了。一切法的運作裡一定都有意根的作用,不一定有意識的作用。如果有些功能作用,我們分不清到底有沒有意根的作用以及意根作用的大小,那我們就想一想沒有六識的幾種狀態,意根是如何運作的。

九、意根的經驗習慣和智慧是如何產生的

習慣於打坐的人,無論走到哪裡,總是喜歡盤腿而坐,即使是坐在火車的硬座上,也習慣性的盤腿而坐。為什麼有這個習慣呢?因為通過一次次的盤腿經驗,意根知道了盤腿的益處很多,對色身有益,覺受舒適,身心自在安詳,氣血運行暢通無阻,能解除疲乏,讓精力充沛旺盛,頭腦清晰。因此,只要坐下來,意根就習慣性的作主盤腿坐,六識就自動地盤腿,意識也許還不知道為什麼一定要這樣坐,只能乖乖的順從意根,如來藏更是沒有話說。

從這裡看出,意根了解色身的運行狀態,知道身體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如何對身體有利有益,可以說祂對色身了如指掌,所以才能在六識不明就裡的情況下,而造作一些身行。比如說困了就打哈欠,渴了就吞咽口水,餓了就捂胃口,頭疼就捂頭,頭暈時就蹲下,身體缺某部分營養,就喜歡吃某種食物,身體癢就抓癢等等,這些不為意識所知的現象,意根一直都暗暗地調控著,祂非常懂得自我維護和自我保護。

由此看來,意根的智慧和經驗也是了不得的,先天就知就懂,意識還需要後天學習才能知道,但有的人還學不明白。如果意根也需要後天學習才能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那麼嬰兒渴了餓了,就不會哭泣,尿布不用換乾燥的也能睡得安穩,遇到逆緣,身體也不會掙紮;如果意根必須通過後天學習才能懂得保護自己,第一次開車遇到緊急情況時,就不會緊急刹車以躲避車禍的發生,第一次遇見石頭掉下來,也不會抱頭逃跑。然而這些事,意根天生就知道,因其有知性,且知得準確無誤,所以結果就滿了心願,也安然無恙,可見意根的智慧性了不得。

但是意根的這些智慧性,有很多也是經驗累積所成,經歷的多了,也就成了經驗和習慣,就成了先天性的智慧。意識沒有宿命通時,是沒有辦法累積每生每世的經驗,只能順從意根的指揮,圍繞著意根的指揮棒來運轉。

十、意根了別慧能了別一切法

問:意根了別五塵境的重大變化時,是在外相分上還是內相分上了別?

答:意根能了別五塵和法塵境界的一切變化,不僅僅局限於重大且變化的五塵境和法塵境,不是只了別重大的五塵境和法塵境,微細的六塵境、微小的六塵境全部都了別,靜止不動的塵境也能了別,然後再判斷重要和不重要,是否需要細了別。由於慧心所法的局限,需要細微了別時就用六識來輔助了別。這些了別一般是在內相分上的了別,六塵成為內相分之前,意根也能了別到,所以有些突發事件,意根能夠非常快速地處理,意識來不及思惟。

如來藏通過浮塵根把外相分六塵,變現為內相分六塵。意根觸內法塵時,如來藏生意識,由意識直接了別內法塵,意根再了別意識所了別判斷出來的內容。沒有意識時,意根只能了別內法塵的粗略相和總體相,細節了別不清楚,才喚起意識和五識一起出來了別,然後意根才作主,採取相應的行動。

十一、意根強大的生命經驗和智慧

在即將昏迷的時候,意根了別到身心的狀況,就要極力保持清醒,努力不讓六識滅去,不斷的鼓起勇氣,保持覺知。意根根據什麼這樣做呢?祂究竟了別到多少事情?意根又有多少生命的經驗,能了別多少塵境,才作出決定應該醒過來,然後努力喚起六識覺知六塵?

意根在昏迷過去以後,只要身體條件允許,意根就要掙紮著喚起覺知,讓識心紓緩過來,清醒過來。昏迷,是大腦勝義根受阻礙,或者缺血,或者缺氧,大腦中樞神經傳導功能受到抑制,外六塵不能順利而正常的變現在勝義根裡,傳導到勝義根裡的六塵越來越少,傳導的越來越慢,不能保證根塵正常相觸,以至於如來藏無法順利而正常的輸送六識種子,六識的運行就緩慢,或者斷斷續續的,不能正常了別六塵,功能就不能正常發揮。這是意根所不情願的,祂把六識的功能作用當作是自己的功能作用,不願意讓自己的受想行識功能消失滅除,就要極力的保持對六塵的見聞覺知性。

意根通過如來藏對色身的了知性,而能知道色身的大致情況,再加上六識傳遞過來的信息,就能大致判別出五陰身的狀態。當色身受到傷害,勝義根傳導和接收功能受阻,意根對色身的調控就受到影響,但祂仍然要努力調控色身,努力讓六識了別身根以及六塵上的信息。如來藏了別到意根的作意和思心所時,就盡量配合意根輸送六識種子和四大微粒,盡量保持中樞神經系統的信息傳遞,保持六識不斷的了別。

意根每次作意和決定,如來藏都要加強六識種子的輸出,所以我們才能看到即將昏迷過去的人,一會兒了別性強,一會兒了別性弱,一會兒清醒,一會兒昏沉。如果旁邊有人拍打此人的色身,或者大聲的呼叫此人,把這些強大的六塵境界傳導到勝義根裡,協助意根作意和抉擇,六識就能保持微弱的了別性,而不至於滅去。人在臨死亡的時候,旁邊有人呼叫其名字,有時候也能把他叫醒而活過來,這是起到增強意根的意志力和思心所的功能作用,如來藏就會配合意根讓六識現行,從而就能醒過來活過來。

意根這個識,活活潑潑,伶伶俐俐,識別性了別性也很強大,除了對六塵具體境界的了別很弱勢以外,思心所的運作性也很強大,其力量不可思議,其生命力更是不可思議。祂就這樣頑強地在六道裡頭出頭沒,堅強不屈。

意根的出離心,需要意識通過修行和觀行,不斷地傳遞給意根了知,不斷地熏染意根,讓意根知道六道輪迴之苦,直到意根受到觸動,真的認識到了六道之苦,才發起了出離心,其力量遠遠大於意識的出離心,這才作主主導六識勇猛修行,朝夕用功,減少六塵的攀緣,念念在修行上,鍥而不捨,最終才能證法,漸得解脫。

十三、意識有妙觀察智時才能知道意根的慧

慧,有識別了別的作用,只要第八識現起的法,意根都能緣,也都能了別。意根對於自己的了別是否能反觀,意識沒有智慧時就觀察不到。如果不是了別六塵的法,意識也不知道意根究竟了別了什麼,是如何了別的。即使意根了別了六塵的法,意識沒有智慧時還是不知道,不知道意根了別時是什麼心行,其中有什麼心所法運行出來了,如何運行的,這一切法意識沒有妙觀察智的時候是觀察不出來的。意根在各種法上運行時的智慧到底如何,意識沒有妙觀察智的時候,同樣是觀察不出來的,那就不知道意根的心行如何了。

勝義根之外的法,意根即使了別了、運作了也無法表達出來,意識就不知。意根沒有名言,不與語言相應,需要借助於意識才能表達出來,意識是意根的代言人,意根的一切心行都通過意識表達出來,沒有意識的時候意根在六塵上就不能有什麼作為。意識沒有妙觀察智時,不管意根有什麼樣的智慧,以及沒有什麼樣的智慧,意識都不知道,意根的慧心所祂很難觀察到。了別法塵以後,意根的慧心所啓動出來,知道是什麼法,就會有所執取,思量過後就起抉擇作用,趨利避害,於是就要有所造作,第八識隨順,就能現起相應的法。

十四、意根超過於意識的了別慧

感應的發生,意識都不知道為什麼如此,這是意根與前世的業種相應,業緣現前,了別了前世熟悉的人事物,有如久別重逢的感覺一樣,自然的讓身心出現變化。比如剛剛學佛,遇見佛像,念佛拜佛時,自然出現感應,痛哭流涕,佛法上叫作善根發,其實是意根與前世的學佛經歷和業行相應,業緣現前,才深有感觸而出現的反應,意識並不知道為什麼如此。

意根知道的事情非常多,遠遠超過了意識,祂所作的很多的了別,並不需要意識配合,意識也配合不了,除非有神通時。神通無非是讓意識通前世後世,而意根一直是通前世後世的,只是無法表達出來。因為意根幾乎也與如來藏一樣無量壽了,在世間裡經歷了所有的風風雨雨,無所不知,只是祂不與語言文字相應,無法表達與人。很多人把意根看成一塊木頭,認為意根幾乎沒有什麼了別思量的作用,這是因為很多人不了解意根的體性,更不能觀察意根的運作,所以才對意根無知,生出許多邪見。

遇見楞嚴咒時感覺很熟悉和喜歡,於是就斷定前世肯定熏習過。這個斷定是意識了別自己對楞嚴咒的感覺而斷定的,同時也有意根同意意識的斷定而斷定的成分,否則就不能堅決肯定,心裡多多少少會有狐疑。遇見楞嚴咒時的感覺,也是意識心的感覺,但是意根與前世的業種相應,業種現行的緣成熟了,意根了別到前世的業行,熟悉楞嚴咒,意識受到暗示就感覺非常,甚至痛哭流涕,讓意識判斷出前世一定讀過楞嚴咒。如果意根不與前世業種相應,不了別業種,就不會有痛哭流涕和感覺非常的現象了。意識的感覺、判斷和一切表現,都是意根指引和操控的結果。

這個痛哭流涕有點玄妙,為什麼哭時,一流淚就有鼻涕呢?眼是眼根,鼻是鼻根,為什麼會同時流淚流涕呢?哭時流淚就好了,為什麼能連著鼻根起用呢?原因是眼鼻之間連接非常近,有其互通性。還有炒菜時,鼻子聞到辣味和刺鼻的種種味時,眼淚又出來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道理是這樣的,鼻根和眼根都是色法,都是肉體,屬於身根上的一部分,受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控制和制約,而大腦中樞神經系統是受意根調控的。當意根動心時,就促使大腦神經系統向相關的神經系統傳遞信號,以調控身根的某一部分。眼根和鼻根是相通的,神經系統相連,刺激到一個根,就能連接到另一個根,向眼根部位傳遞信號時,信號也影響和傳遞到最相近的鼻根部位,二根同時起用,就是鼻涕眼淚一把。

只要一動感情,眼淚鼻涕就要同時流出來,都由意根調控。感情淺時,意根動的輕微,就只有一個部分有反應,或者只流眼淚,或者只流鼻涕,不同時流;感情深時,意根動的嚴重,信號傳遞到一個部位時,就能連帶到另一個部位,就是鼻涕眼淚橫流。比如情緒激動時,鼻子酸楚或者抽動,眼淚就出來。眼淚出來後,牽動鼻涕跟著出來。因為情緒情感由意根控制,意根就能控制眼根和鼻根同時表現情緒,二者近而通故。意識的假哭,意根不感動時,不會指揮大腦神經系統傳遞信號,指揮色身的配合和變化,就不容易有鼻涕和眼淚,意識強迫意根楞擠時,也許能出來一些鼻涕和眼淚,這時就裝得比較逼真了。

十五、天生就有的智慧是意根的慧

治病(精神心理上的病)要治根,這個根就是意根,慧根善根都是指意根。有些孩子從小就能看出來,他有善根福德,這是指意識具有的還是意根具有的?生來就如此,不是意識的,是意根所具備的善根和福德以及智慧,是意根前世熏習帶過來的,不是意識的。有的小孩幾歲就會盤腿打坐,都是意根從前世帶來的習慣;小孩子很小就會彈琴譜曲,也是意根的慧力的作用;有的人生來就大度,有容人的海量,也是意根前世熏習所帶過來的,意識所享用的都是意根從前世帶過來的慧。

十六、意根慧劣的部分及原因

問:意根的慧劣到什麼程度?能否量化?既是慧,就應該有慧的所有內涵和表相,起碼是慧的部分內涵和表相,那又如何拿捏其分寸和尺度?

答:意根所謂的慧劣,是指祂不能了別六塵境界的具體內涵和很微細的內容,只能粗略、概略的了別一些境界;如果不依靠意識的了別、分析和判斷,意根自己對於境界就思量判斷不清楚,常常要作錯誤的判斷和抉擇。這是因為意根具有遍計所執性,攀緣的法太多,無法專心了別一些境界法塵;又因為意根執著性太強,這就嚴重遮障了意根的了別智慧,無法把六塵境界了別清楚,只能做個大概和粗略的了別。所以祂必須依賴六識的了別,尤其是意識的了別,才能作自己的了別、判斷和抉擇。這是指凡夫位和沒有禪定的情況,具有甚深禪定的聖人就不如此了。

意根在沒有禪定的情況下,分別六塵的時候,雖然與意識相比較其智慧劣弱一些,但是意根的慧是可以增強的,每個人意根的智慧也有差別,智慧程度有所不同。這在於意根是否有煩惱,煩惱和習氣的輕重程度如何,無明的輕重程度如何。煩惱越重,遮障越重,意根的智慧越劣弱。意根斷除煩惱,降伏我執時,其普遍攀緣和執著性就輕微了,初步轉識成智,心所法就改變,煩惱心所消除,五別境心所法增強,智慧就廣大深細了。那麼對六塵的了別就比從前清晰,從前了別不到的、判斷不了的法,轉識成智以後就能了別和判斷一部分,其感知力增強了,意識依之就能了別到他人更多的前後世的習氣、性格、脾氣、秉性,世事更能洞明一些,更能了別到一些眾生的業因果報。

十七、意根未蔔先知的智慧

問:意根作出應對決定,是依於煩惱習氣還是依於慧心所?對於即將發生的重大事件,是如來藏主動發出一些信號讓意根來警覺,還是意根自己攀緣出來的?

答:意根作出應對決定,既依自己的經驗判斷,也就是慧心所法,也依自己的煩惱習氣。意根應對一切境界,都會有慧心所法現行出來,五遍行心所法也要現行運作,思心所在其中起很大作用,只是大多數眾生觀察不出來罷了。意根的應對決定並不都是正確的,無明深重的時候,還是依於煩惱習氣的時候比較多,應對抉擇正確的時候才能體現出意根的智慧。

對於重大事件,意根是緣於如來藏的見分而起自己的見,如來藏所見所變現出來的法,意根都能見到,因而能提前感知到重大事件要發生,並非是如來藏對意根的特意提醒,因為如來藏是無心的,並且也不了別重大事件的重要性和利弊。如來藏依靠自己的見大作用,能了別業種,業種成熟時,如來藏漸漸輸出業種,變現出一些業緣,各種塵境逐漸顯現出來,意識對此無覺無知,可是意根依於如來藏變現出來的塵境,了知了一些業種,就知道要發生重大事件,於是警覺意識,意識也許明白,也許不明白,要視意識的智慧和自己的業力而定。如果業力大,意識再有智慧,也很難了知意根的警覺作用,或者是意識雖然能知道要發生大事,由於業力作用,而無能為力。

業種現行需要外緣,但是業種現行出來時,本身也要現行出一些業緣,因果才能實現。比如兩個人前世有逆緣,今世在一起時關係一般,也許還不錯,當前世的業種成熟時,甲對乙的表現和行為顯得有些詭異,意根了知,就警覺意識,意識感到稍微有點奇怪,覺得不太合情理,可是也不知道要發生什麼,等到事情發生了,意識才知道原來甲的行為意味著什麼。那麼甲的一些行為,甲乙之間的事情,就是如來藏新現行出來的,才有後面的因果報應之事的發生。

如來藏即使有警覺作用,也不能直接警覺意識,因為意識依於意根而現行,如來藏不能越過意根,而直接警覺意識,而且如來藏也不分別意根和意識,只負責顯現業緣,業緣顯現出來之後,意根緣到直接了別,就能判斷出事情的嚴重與否。然後意根再警覺意識,意識有行動力,能分析、思惟、想出辦法,以趨吉避害,意根依之思惟決定,再作抉擇。

目錄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