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无边誓愿度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

生如法师网站LOGO

楞严经奥义

作者: 释生如 分类: 唯识法义 更新时间: 2022-04-24 09:10:05 阅读: 4572

第四章  第四卷段落释义

第一节  地水火风本性圆融

一、原文:富楼那。又汝问言。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遍法界。

释:佛说:富楼那,你现在问地水火风四大种子,本性圆融而且周遍于各个法界。

楞严经这段是世尊与富楼那的对话,前提大意是这样,富楼那故意问世尊说:地水火风四大种子其本性是圆融无碍,可为什么水火不相容,水能克灭火,火能烧灭水,地能阻碍虚空?本性圆融就是说四大种子的本性就是如来藏性,没有自己实质的属性,既然如此,地水火风各个种子就能够圆满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三界世间的一切万法,包括众生的五蕴十八界。比如说土地是由地大种子、水大种子、火大种子、风大种子按照比例融合一起而形成的,只是地大成分所占比例为多。又比如血液,也是由四大种子按照比例组成的,水大成分多些。

周遍法界,是说地水火风的四大种子能够遍于一切法界出现,四大往往是以组合融合的形式出现,构成了各种法界,此为周遍一切法界的意思。法界包括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这三界的组成就是由地水火风这四大种子和合起来构成的,包括欲界的器世间、色界的器世间。十法界就是六道凡夫法界和罗汉、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十法界的色身、五蕴就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种子和合起来组成的。

原文:疑水火性不相陵灭。又征虚空。及诸大地。俱遍法界。不合相容。

释:你怀疑水性和火性为什么能够融合在一起,却不互相陵灭,你认为水火是不相容的,水能灭火,火又能烧干水,有水就应该没有火,有火就应该没有水。你又质疑虚空和大地,能够和合在一起遍满一切法界,遍布三界世间,你认为地大和空大是互相不相容的。你认为有大地的地方就没有虚空,有虚空的地方就没有大地,他们是不能互相圆融的。

而实际上地水火风的本性是圆融的,乃至七大种子都是圆融的,并且周遍法界。四大种子的本性是如来藏性,没有不能融合的,那么虚空和大地是能够融合到一起的,比如树木里有地大也有空大,也有水大和火大、风大,圆融和合在一起。比如身体里有虚空,有空隙,也有地大,组成肉体骨骼这些物质,它们是能够圆满融合在一起的。圆满融合到一起,就能够组成各种物质,组成三界世间。比如石头主要是由地大组成的,内部也有空间,就是空大,就是虚空。也比如虚空当中可以融合种种色法而没有妨碍。

原文:富楼那。譬如虚空。体非群相。而不拒彼诸相发挥。所以者何。富楼那。彼太虚空。日照则明。云屯则暗。风动则摇。霁澄则清。气凝则浊。土积成霾。水澄成映。

释:富楼那,譬如虚空,它的体性没有一切法的相,什么相都没有,一无所有。如果虚空有一个相,就不是虚空了,但是虚空并不拒绝和排斥一切相在虚空中显现出来,它能够容纳一切相,包容一切相,与一切相和合在一起。

为什么呢?富楼那,你看那广阔的虚空,太阳一照下来,虚空当中就有了明亮相,光明就显现出来了,虚空并没有排斥太阳和光明。云朵堆积起来遍满虚空,遮障了阳光,虚空就昏暗了,虚空并没有排斥云彩和黑暗。风在虚空中一摇动,整个虚空就有风刮起来了,虚空并没有排斥风和风的摇动相、飘动相。

虚空一切相都不排斥,都能包容。雨过天晴,虚空就非常清澈澄净;污浊的气体聚集凝聚起来,虚空则显得很污浊昏暗,朦朦胧胧看不清楚色相;尘土聚积,就形成了土堆山丘;水流平静下来,非常澄澈时,就可以映照出万物的影子。虚空并没有排斥清净相和污浊相,并没有排斥气体、尘土和水流,并没有排斥土堆和水的清澈相。

这个道理就像虚空的譬喻一样,虚空的体不是一切色相,但是虚空并不阻碍色相的存在。因为在太虚空当中,太阳照射时,虚空就是光明的,云彩囤积时,虚空就是黑暗的,风刮起来时,虚空就有动相,雨停的时候天空则晴朗了,气聚的时候,空气则浑浊,土堆积起来则有小山丘,水澄清下来就能照物。

原文:于意云何。如是殊方。诸有为相。为因彼生。为复空有。

释:佛言:富楼那,你怎样看待这些现象,像刚才所说的各种不同的有为造作的现象,这些有为相是从那些物体中产生出来的呢,还是从虚空当中产生出来的呢?比如太阳照射,虚空就明亮起来了,明亮是从太阳中产生出来的,还是从虚空生出来的呢?黑暗是云彩堆积所生出来的,还是从虚空里生出来的呢?土堆山脉是土尘生出来的,还是虚空生出来的呢?

水中的影子是水生出来的,还是虚空生出来的呢?是物体能产生那些现象,还是虚空能产生那些现象呢?所有的一切相是由于各种事物的原因生出来的,还是虚空本有的呢?你怎么想富楼那,这些各个不同的有为法相,如光明、黑暗、风动、晴朗等等,是因为太阳、云彩、风雨、土地、河水等等出生的,还是因为虚空出生的?

原文:若彼所生。富楼那。且日照时。既是日明。十方世界。同为日色。云何空中。更见圆日。

释:富楼那,如果那些有为相,都是从相对应的物体所生出来的,比如光明是因为太阳生出来的,昏暗是因为云朵生出来的,风动是由风生出来的,水清澄澈能够映照物色这一性质是由水生出来的,高山土地是由沙土所生出来的。如果光明是太阳照出来的,既然是太阳产生的光明,那么十方世界都应该是光明的,但是在世界上的一部分地区有光明色相,另一部分地区就没有光明色相。太阳是一直存在的,可是为什么光明并没有遍照呢?那就说明光明不是太阳生出来的,而是如来藏生出来的。

如果是因为太阳等物出生的,那么太阳照射的时候,既然是太阳出生的光明,十方世界都有光明,应该都是太阳光,为什么十方世界却没有太阳只见光明呢?(这个意思是说,光明不是太阳出生的,是如来藏出生的,没有太阳的世界仍然有光明。)

如果光明是从太阳生出来的,太阳在虚空当中,十方世界也在虚空当中,那么十方世界都应该有太阳的光照,都应该是光明的,只此光明一个色法,不应该再有其它的物质了。但是我们却在虚空当中,看见了圆圆的太阳,那个除了光明之外的另一种物质。这与前面所说的,十方世界都是日色都是光明,是相违背的。

这就说明光明还有其他的来源,不是从太阳产生出来的,那么这个来源是什么呢?佛说就是如来藏。这个意思就是说十方世界都在虚空当中,太阳也在虚空当中,既然光明是从太阳产生出来的,十方世界都应该是光明的,不应该有的地方是光明的,有的地方是黑暗的,所以也就否定了光明是从太阳生出来的这种说法。

原文说同为日色,就是说十方虚空全部是太阳的光明,不应该再有其它东西了,也不应该有太阳,因为太阳和光明是两种物质。可是我们现在却看到了太阳,就说明十方世界不是同一日色,光明不是从太阳产生出来的,还有其它的东西。如果光明从太阳产生出来,那么十方世界都应该同样是日色。最后世尊会总结说,光明是从如来藏中产生,是如来藏性。

原文:若是空明。空应自照。云何中宵。云雾之时。不生光耀。当知是明。非日非空。不异空日。

释:如果是虚空当中本有光明,不需要太阳来照射,一切世间时刻都是光明的。既然如此,那么虚空自己可以时刻照亮一切了,世间没有黑暗时,可是为什么在半夜的时候、云彩聚积的时候、雾霭遮障的时候,就没有了光明相呢?这说明光明不是虚空本有的。

如果光明是虚空出生的,虚空当中应该时时都有光明,不应该有黑暗的时候。所以说光明不是由太阳出生的,也不是由虚空出生的,那就是如来藏出生的,但也不离太阳和虚空而有光明,太阳和虚空是如来藏出生光明的助缘。

二、原文:观相元妄。无可指陈。犹邀空花。结为空果。云何诘其。相凌灭义。观性元真。唯妙觉明。妙觉明心。先非水火。云何复问。不相容者。真妙觉明。亦复如是。

释:观察这些相,发现都是虚妄不实的,没法指出这些相的来处。却还要弄来那些空花,结成空的果实,这更是不可能的,更是虚妄的。所以就不要再诘问如何是四大互相凌灭的了。水火本没有互相凌灭的现象,水火生生灭灭都是由于如来藏,不是因为其对立方,大地与虚空也是这样,都是如来藏的原因才有生生灭灭的现象出现,不是因为其对立方。

所以观察如来藏的性质确实是真实不虚的,一切法的性质都是如来藏性,都是如来藏的妙觉明性。可是如来藏的妙觉明性,却没有水火之类的虚妄相,你为什么还要问水火怎么不相容这些虚妄相呢?真心妙觉明性也是这样,圆满圆融无碍,没有违碍不相容性。

原文:汝以空明。则有空现。地水火风。各各发明。则各各现。若俱发明。则有俱现。云何俱现。富楼那。如一水中。现于日影。两人同观。水中之日。东西各行。则各有日。随二人去。一东一西。先无准的。不应难言。此日是一。云何各行。各日既双。云何现一。宛转虚妄。无可凭据。

释:你心想要明了虚空的时候,虚空就出现了,你心想要明了地水火风的时候,地水火风就会一个个出现,如果你想要这些法同时都出现,那么这些法就会同时都出现。如何同时都出现呢?富楼那,譬如在一条河水中,呈现出了太阳的影子,有两个人一同观察水中的太阳,然后二人各往东西两个方向走,就会出现两个太阳随两个人分别走,一个东一个西。你不应该责难说,太阳的影子本来是一个,为什么现在出现了两个,并且随着两个人各往各处。随两个人走的太阳加一起是两个,为什么最初在水中却呈现的是一个太阳影子?这怎么想都觉得是虚妄的,找不到任何证据说明这些现象。

事实上,是众生的如来藏根据天上实质四大种子生出来的太阳,在各自心中变现出虚拟的太阳,意根缘到之后想要明了,如来藏就随顺意根出生意识了别,众生就会看见自己心中的太阳,每个众生都是这样,所以每个人都会看见有太阳随着自己走,众多太阳是这样出现的,所以众生看见的都是影子,都是虚假的。

其实水中不管有几个太阳影子,都是如来藏出生幻化出来的,即使天空上的太阳,也是如来藏出生幻化出来的,不要认为这些太阳影子有什么真实性,而去对其猜测说,明明一个太阳为什么却变出两个三个或者是多个。有因缘的时候,如来藏就出生万象,没有因缘的时候,如来藏就不出生,法界规律就是这样。

三、原文: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释:佛说:富楼那,你认为色和空在如来藏中是互相对立不圆融的,有此无彼,有彼无此。而如来藏却能随着色和空,周遍整个法界。(整个法界就是指众生的五蕴十八界法界,如来藏遍于其中,五蕴十八界就都是如来藏性。)因此,在如来藏中,有风飘摇,有空澄清,有太阳明亮,有云朵黑暗。众生迷惑愚昧无知,心背离觉性如来藏,不见如来藏相,只见如来藏出生的五蕴世间尘俗相。因此就生发出了尘劳,世间相就产生了。

原文: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灭尘合觉。故发真如。妙觉明性。

释:而我观察色和空的妙真如性,不生不灭,合于如来藏的性质。而如来藏具足微妙的觉明性,圆满光照法界。因此在如来藏当中,一代表了无量之多的法,无量的法也就是一法;微小的法中能显现出大法,大法中能现出微小的法;如来藏却从来不离开自己的道场,如如不动就能遍及于十方法界,含藏十方无边无尽的虚空;在一个毛发顶头,就能幻现出摩尼宝王的宝刹;坐在微尘里,运转着佛法之轮,没有一丝尘劳烦恼相,完全合于觉性,所以才能显发出真如的妙觉精明性。

如来藏是一种非常微妙的觉性之体,祂有微妙的明觉,而没有无明,这种明觉,能圆明地照耀着一切法,显发出一切法,无一法而不知。虽然没有一个法而不知,但也不是对六尘境界的知,不属于六识七识的那种知。真如无知无不知,圆满地照着一切法界,六根六尘六识上都有祂的觉性和祂的关照。祂是怎么关照的?这需要自己参,参出来了,佛法的理路就通一部分了。四圣六凡中都有祂的觉性,也有祂的关照,每个众生都有祂的关照和护持。

四、原文: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黎耶。非羼提。非禅那。非钵剌若。非波罗蜜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以是俱非。世出世故。

释:而如来藏原本是一个微妙圆满的真心,既不是七识那样的心,也不是空无所有;既不是地也不是水,既不是风也不是火;既不是眼也不是耳鼻舌身意;既不是色也不是声香味触法;既不是眼识界也不是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和意识界;既不是明也不是无明以及明和无明都尽,既不是老也不是死,也不是老死尽;既不是苦也不是集,既不是灭也不是道,既不是智也不是得。

既不是布施度,也不是持戒度,既不是忍辱度也不是精进度,既不是禅定度也不是般若度,乃至于也不是到彼岸;既不是如来也不是阿罗汉,既不是正遍知也不是大涅槃;既不是常也不是乐,既不是我也不是净,乃至于如来藏什么都不是,不是一切世间出世间法。

原文: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即风即火。即眼即耳。鼻舌身意。即色即声。香味触法。即眼识界。如是乃至。即意识界。即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即老即死。即老死尽。即苦即集。即灭即道。即智即得。即檀那。即尸罗。即毗黎耶。即羼提。即禅那。即钵剌若。即波罗蜜多。如是乃至。即怛闼阿竭。即阿罗诃。三耶三菩。即大涅槃。即常即乐。即我即净。以是即俱。世出世故。即如来藏。妙明心元。离即离非。是即非即。

释:但如来藏原本就是清明的微妙的心,能变现一切法,所以如来藏既是七识心也是空,既是地也是水,既是风也是火;既是眼也是耳鼻舌身意,既是色也是声香味触法,既是眼识界也是耳识界、鼻识界、舌识界、身识界和意识界;既是明和无明,也是明和无明尽;如是乃至既是老也是死和老死尽;既是苦也是集,既是灭也是道,既是智也是得。

既是布施度也是持戒度,既是忍辱度也是精进度,既是禅定度也是般若度;乃至于也是到彼岸;既是如来也是阿罗汉,既是正遍知也是大涅槃;既是常也是乐,既是我也是净。因为如来藏即是世间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的缘故,如来藏这个微妙精明的本心,既离开即是(一切法),也离开不是(一切法);既是即(一切法),也不是即(一切法)。

原文:如何世间。三有众生。及出世间。声闻缘觉。以所知心。测度如来。无上菩提。用世语言。入佛知见。譬如琴瑟。箜篌琵琶。虽有妙音。若无妙指。终不能发。汝与众生。亦复如是。宝觉真心。各各圆满。如我按指。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由不勤求。无上觉道。爱念小乘。得少为足。

释:为什么世间里的三界众生,以及出世间的声闻缘觉,用他们所能分析思惟的了知心识,来猜测和度量如来的无上大菩提,用世间的语言来契入佛的知见呢?譬如琴瑟、箜篌和琵琶,虽然能发出微妙的音声,但如果没有巧妙的手指,无论如何也发不出来音声,你和众生们也是这样,以意识心来揣度如来的无上菩提,那怎么能揣度出来呢?每个众生宝贵的觉明真心都是无二圆满的,但是如果我一按手指,海印三昧就现前,你们刚一起心,尘劳境界就先出现了。这是因为你们不勤苦的追求大乘无上的觉悟之道,心里一直爱念着自度的小乘,证得那么少的法就满足,不肯再进一步往上修学了。

五、上一段里描述如来藏非眼耳鼻舌身意等等法,一路非下来,又接着说如来藏即眼耳鼻舌身意等等一切法,又一路即下来,这是什么意思呢?

如来藏本体无形无相,不生不灭,而眼耳鼻舌身意等等法是生灭幻化的,是有相的,二者非一,不能互相替代,然而二者又非异,眼耳鼻舌身意等等法都是如来藏出生的,不异于如来藏,二者之间有密切的关联,就像金首饰与黄金的关系一样。黄金与金首饰的功能作用不能互相代替,但是二者本质上是一样的,黄金也叫作金首饰,金首饰也就是黄金,离开黄金就没有金首饰。

如来藏即元明心妙等等这一段是说,如来藏本体不是地水火风空,不是色声香味触法,不是六识,不是生老病死,不是无明,但是这一切法都是如来藏出生和造作出来的,那么如来藏就流转为这些法,也就是这些法,这些法也就是如来藏,在本质上如来藏与这些法是一,在现象上不同,是非一非异的关系。没事的时候,拿一块泥,涅一个泥人,反反复复思惟二者的关系,就能明白如来藏与万法的关系,生出来的那个智慧就相当的深妙了。

自己体会,自己观行,才能出大智慧。明白泥人的道理,就能明白自己的五阴十八界是什么不是什么,那么断个我见,有何难?再仔细思考如来藏是如何流转为万法的?万法本质上是不是如来藏?一真法界是指什么?全体即是真如,好好观察思考,哪里还有什么虚妄法?所有的佛法都是一个体系,全部都能贯通在一起,都不是单独独立的一个分支,都是整体当中的法,也就是如来藏法。在现象上说有种种的不同,所有的相都是虚妄,在本质上说全体即真如,全部是真实的。佛法非常奇妙,如果不用心仔细体会,那就不妙了。要在定中观行思惟佛法,随观随证,随观随得,如果没有定,一切都免谈。

回顶部